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29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为什么读经教育应该存在下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9 20:3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什么读经教育应该存在下去

郭炳朋 2012年2月7日草书于广州番禺
( 注:作者系《南方都市报》记者


接触国学私塾教育有一段时间了,我既非读经教育的忠实粉丝,也非它的坚定的反对者。但是我希望这样的教育存在下去。这是我作为一名关注教育的媒体人的基本观点。和坚定的支持者有所不同,我的出发点比较简单,不是因为这种教育一定会优于其他教育,而是起码它不会比现在的体制内教育更糟。
或许,我们应该首先达成一个共识,就理性的思考者而言,无论是坚定的支持读经教育还是反对者,都应该承认我们当前的体制内的教育出了问题。究竟出了多少问题我们没有统一的答案,也无需费笔墨赘述,要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出国或者干脆自己做孩子的老师。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以高考为导向的应试教育偏离了教育的本来目的,只有好的分数才能上好的大学,而不管这些东西是否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真正有多少益处。
而教育的初衷在东方和西方文化里其实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让人成为人,学会分辨是非,通情达理,发挥智性。可惜,我们目前能够观察到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了高考制度下疲于赶命的机器,到大学毕业的时候却发现辛辛苦苦十几年读的书到头来却没有多少用处,甚至成为走向社会的绊脚石。于是,近些年来,一些教育界人士和一些开明的家长开始越来越多的寻求体制外的教育。有的人早早的把孩子送出国甚至移民,而有的人希望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因此,教育界的出国热和国学热看起来是两种截然相反的选择,但在本质上,都是对体制内教育失望的结果。
然而,一个看起来比较奇怪的现象是,人们对出国热并没有太多的反对,而对国学教育的兴起却充满了太多质疑。质疑大致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参与其中者掺杂了太多的商业动机,其目的不是真心办教育。其二则是觉得四书五经之类的是应该作古的东西,既跟不上时代,又有违孩子天然发展的本性,更有甚者,认为从这些东西里根本不会汲取到什么营养,对解决目前社会上存在的许多问题都没有意义。第一点是无需否认的,但是必须要承认的是,许多办学者的动机更多的是在真正的探讨教育。我们不能用个案来否定整体。而第二点,对于传统文化是精华还是糟粕的问题,我相信自打洋务运动到现在一百多年,争论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我们对当前教育的种种失望却是实实在在摆在眼前的。反观并没有与传统文化割裂的台湾或者香港,其市民的整体素质高于内地却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这些素质不是体现在科学文化上究竟能够攻克多少难题,或者经济发展上谁的GDP更高,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扫洒进退,待人接物。这些对于人一生至关重要的东西,很明显在现在的教育体系内是被有意或者无意的忽略了。
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的家长,开始向体制外的教育寻找出路。在寻找出路的时候,常常有些家长会得出西方教育优于传统教育的结论。比如它的教育方式更自由、更人性化,而读四书五经的私塾教育则显得呆板、固执,甚至有违孩子的本性。其实,究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还是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并没有一个可以百分百确定的答案。而在三岁到十岁左右的早期教育阶段,其实东西方教育有着许多共同点。俗语云,“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正是说的这一阶段习惯与德性的养成。而在西方教育理论里,在这一阶段也不会给小孩子灌输太多的知识,而相反是更加注重孩子习惯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这一点上,东西教育其实殊途同归。而那些想当然得出西方教育一定优于传统教育的人,大多没有接受过多少正规的传统教育。作为笔者,我不得不唏嘘的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少的到了实在可怜的地步。我不认为,在教育的路径上,选择西式的或是中式的就一定会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或者,这个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比如对道德普遍滑坡的失望,以及对文化乃至经济上的不满可以单单通过教育就可以改变。
但是,没有答案并不代表生活不要继续下去。我相信无论是一百年前还是现在,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那些选择了反叛体制内教育的家长,比如选择了接受私塾教育的家长,一定考虑过非常现实的后果,如果这条路不成功对孩子意味着什么。但是,再严肃的学者也不能以为,他们会比这些家长更爱这些孩子。那些认为这样的教育如果失败了,孩子下场可能会很惨的人们,多少有点杞人忧天。而在西方社会,父母有着为孩子选择接受何种教育的权利,这种权利是跟言论自由、人身自由一样的基本权利,他们不会因为哪种教育会对孩子更好,而规定所有的孩子必须接受统一的一种教育。因此,在国外,公立教育更多的承担的是保障孩子能接受基本教育的权利,而私立教育则有最好的教育乃至百花齐放。
基于以上的逻辑,我的观点非常简单:既然大家都没有掌握绝对的真理,因此教育还是百花齐放的好。而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化传统里,难道会在两百年不到的历史里就变得一无是处?更何况,一种文化以及这种文化里面的教育方式都是在不断的交流与演化中前进。骨子里非此即彼的理论其实并不是中华文化的传统,而是西方思想中一支并不占主流的二元论的支脉。即使在西方教育体系的内部,也一直存在着这样的或者那样冲突,有时候他们也会向东方社会学习或者反思。这一点,其实在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梁漱溟的思想里早有体现。
而从现实的角度来讲,现在社会上存在的读经运动、在家上学的现象,相对于体制内的主流教育仍然是微弱的。他们不仅要抵御来自政府部门的压力,也要抵御来自社会舆论的种种质疑。我希望大家能够抱着温和与同情的态度看待这些教育模式的存在。骨子里,我对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怀有一份敬意,而这些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者,他们可不仅仅在吃没有吃过的螃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2-4-9 22:35:44 | 只看该作者
说句老实话,如果让我只能在体制内学校学习和在家进行读经教育,我宁愿选择后者。不过幸好还有很多很多更好的选择。

[ 本帖最后由 shwyyan 于 2012-4-9 22:4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石榴木 + 10 + 10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4-10 09:05: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shwyyan 的帖子

很多更好的选择?比如?
我所见到的,选择的确不多呢!(对普通的人家来说,出国除外)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石榴木 + 10 + 10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4-10 10:35:38 | 只看该作者
读经好不好,就不说了。指出一个文中的对西方教育的错误:
《而在三岁到十岁左右的早期教育阶段,其实东西方教育有着许多共同点。俗语云,“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正是说的这一阶段习惯与德性的养成。而在西方教育理论里,在这一阶段也不会给小孩子灌输太多的知识,而相反是更加注重孩子习惯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只要看过美国小学系列教材的,都不会同意这个观点。最能够体现西方教育理论的,是直接面向小学生的系列教材,(教材不是统一的),随便说一些,就不去找目录了:美国小学生一年级基本就学习了全部的知识点:科学方面:力的产生(重力),生命,物质,植物,动物,种类,生态,水及水的循环,天气,各种极端气候及保护,天文现象,各种地理常识,健康(各种习惯和常识),规则,责任,社区文化,国家历史,文学,数学,英语发音学习等等。

不知道作者把这些算不算是知识?如果上述这些不算知识,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是知识?
这些知识点,在二年级至小学六年级还要不断的扩充,到初中,高中还要学习。对比我们国内的教育内容,同样在一个领域有兴趣爱好的学生,通过西方教育理论学到的知识在初中阶段就会达到国内大学一年级的水平,领先我们至少三年以上。

这种对西方教育理论的错误认识,误导很多家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4-10 10:47:53 | 只看该作者
美国系列教材小学一年级学习几个例子:
1、物理中的速度:Speed is how fast or slowly something
moves. Use more force. Things move faster.
Use less force. Things move more slowly.
速度是测量快与慢的,力量大一些,速度快,力量小一些,速度慢。

2、生态食物链:Let’s take a close look at a forest. In
a forest there are many food chains. The
plants and animals can be part of more
than one food chain. The plants and
animals need each other to live.

森林有很多食物链,植物与动物都存在于不止一种食物链中。植物与动物互相彼此互相需要并生存。

3、地理:“That’s the Pacific Ocean,”  “It’s the largest ocean in the world.
Its water covers more of Earth than all of
the land put together!”

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海洋,他的水覆盖的面积超过地球的所有陆地面积。

4、能量:The Sun gives light. Light is a kind of
energy. Energy can change things. Energy
from the Sun can change the temperature.
More light makes things warmer.

太阳发出光,光是一种能量,能量可以改变事物。从太阳得到的能量可以改变温度,更多的光可以让事物变得温暖。

等等。翻译大致意思,不要挑错。

[ 本帖最后由 ccpeter 于 2012-4-10 10:5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4-10 10:58:56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把这个对西方教育理论的错误纠正过来,
"而在三岁到十岁左右的早期教育阶段,其实东西方教育有着许多不同点。俗语云,“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正是说的这一阶段习惯与德性的养成。而在西方教育理论里,在这一阶段也不仅给小孩子灌输很多的知识,而是也同时注重孩子习惯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是继续读经,还是把落后的知识教育补充进来?

[ 本帖最后由 ccpeter 于 2012-4-10 11:0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4-10 23:59: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子云008 于 2012-4-10 09:05 发表
很多更好的选择?比如?
我所见到的,选择的确不多呢!(对普通的人家来说,出国除外)


在家教育,未必是读经教育。私人学堂,如果有好的,也可以考虑。
即便是在体制内学习,也不是没有一点办法。选择宽松一点的学校,有大量的时间可以安排。
只要愿意,只要创造条件,办法总比困难多。对于小学和学龄前,有太多比读经更好的选择,
我为什么要逼着孩子去读经教育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4-11 00:00: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cpeter 于 2012-4-10 10:58 发表
如果把这个对西方教育理论的错误纠正过来,
"而在三岁到十岁左右的早期教育阶段,其实东西方教育有着许多不同点。俗语云,“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正是说的这一阶段习惯与德性的养成。而在西方教育理论里,在这 ...


西方教育理论不讲灌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8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28 , Processed in 0.08707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