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wxws20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论语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11:26:22 | 只看该作者
续上:

    ⑤、再读。有同学问我,再读读几遍?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读地好,一好百好,读不好,满盘皆输。如果一定要我给个说法,那么老师告诉你们,读的遍数上没有标准,读懂才是硬道理。

    ⑥、答题。此环节应信心,认真。简单问题要作到万无一失,复杂问题要结合阅读方法,积极到脑,有所突破。

    6、解答阅读题应注意的问题。

    ①、不要仅凭记忆、定势来答题,要靠思维来答题。

    ②、在解答阅读题过程中,应灵活运用阅读方法,要因文制宜。

    ③、回答问题应紧密联系文意,忠于文本。

    ④、解答阅读题,特别是开放性题目,除了准确外,还要化简为繁。

    初中语文高分之作文修炼篇

  说实话,我的学生写作文也头痛,其实没有不头痛的,连我也头痛。学生头痛的是:写作文的时候,感到无从下笔;我头痛的是:教学时间过去了,学生的作文水平不见提高。我们的作文教学,只注重“怎样写”,而忽视了“写什么”,把主要精力花在给学生讲一些“审题”,“怎样开头和结尾”等写作技巧方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文,离开了素材,就如同加工产品没有原料一样。因此,学生作文就无话可说,感到头痛。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写作无从下笔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生活圈子较小;二是年龄较小,对身边的事物不可能深入观察。然而难就难在老师无法对症下药,你扩大学生的生活圈子,领学生走出校园,让学生上网等,我想没有一个领导会同意,上网也没有那个条件,你又不可能让他们在一夜之间长大,懂事起来,怎么办?一个字“背”。

    史上,才高八斗的曹植,10岁左右,便能背诵诗赋十余万言;汉代杰出的女文学家蔡文姬,年轻时能背诵其父蔡邕的四百多篇作品;唐代大诗人杜甫也“群书万卷常暗诵”;蜚声文坛的巴金,小时候也背了许多书,在背得很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这是两百多篇的散文选集。

    背诵被誉为语文学习的“千古真经”。

    第一,背诵是积累语言材料、生成语文素质的不二法门,要学好语文必须积累大量典范、精美的语言材料。“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胸藏万卷气自豪,积累多才可在此基础上建造语文的高楼大厦。熟读背诵那些千锤百炼、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可逐步积累语言材料,并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断转化为读写、口语表达的能力。许多学生对作文深感头痛,背诵则是医治此病的良方。唐代文学家韩愈曾说:“人之能为文,由腹有诗书。”春蚕饱食桑叶,才能吐雪白的丝;蜜蜂广采花粉,才能酿出香甜的蜜。清人唐彪在《读书作文谱•卷五》中也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绝。”熟读成诵,消化吸收,作文时则意到笔随,文思泉涌,笔底生花,称心如意。巴金也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慢慢摸到写作的调子”(《赞歌集•谈我的散文》)。

    第二,熟读成诵是积淀语感的必由之路。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在长期的语文实践中积累了极其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吸取和借鉴;夏丏尊、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教育家的丰厚教育理论我们应该学习和研究。古今许多教育家都强调语文学习要重视语感的积淀,从而形成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要形成正确、敏锐的语感,须熟读、背诵大量语言典范的作品,让正确的语言范式反复刺激大脑,从而形成毋须经过逻辑推理便能准确理解判断的语言直觉能力。研究证明,在含英咀华、熟读成诵中能有效地积淀语感。

    第三,熟读成诵锻炼了记忆。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记忆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背诵是记忆的体操。

    总之,背诵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中学时代又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佳的“黄金时代”,应抓紧时间,多读多背。语文教材要求背诵的,要不折不扣地熟读成诵。此外,还可适当增加背诵内容,主要背诵名家名篇。优秀的诗词、精短的文章可以全背,较长的好文章可以背诵精彩的片断;好的文言文要多背一些,叶百丰先生甚至主张“凡是选入课本中的文言文,篇幅不太长的,均要熟读成诵,背诵全篇”(《熟读成诵》)。多背诵多积累终身受用。

    仅明白这些道理还不行,还得有四大措施:一是继续推进“背诵日”或“背诵周”活动,拿出固定的、大量的、集中的时间让学生去背。背诵和新授课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二是背书若唤不起学生的兴趣,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就有可能使背诵变成“死记硬背”,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背诵难以坚持下去。三是强调背诵并不是说作文指导与写作训练不重要,在写作实践中应有机结合在一起。四是坚决落实“10+30=40或20+30=50”的写作时间构建。将作文时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前10分钟或20分钟,利用这段时间在大脑中构建文章,形成简略提纲,包括审题、选材、立意等;一部分是后30分钟为写作时间,是对前10分钟的落实、修改、补充过程。这有效解决学生盲目下笔,无从下笔,半途而废,文章空洞无物,文笔粗糙等一系列问题。

    最后,我想对同学们说的是,在经过艰苦修炼“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后,苦尽甘来,初中语文高分也就这样炼成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xly2004 + 2 + 2 熟读成诵,背诵全篇------ 谢谢分享。
shwyyan + 1 + 1 这文章谁写的,真缺德。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11:37:43 | 只看该作者
http://bbs.etjy.com/thread-234588-20-1.html  强烈推荐 pawpaw 的楼

正需要背诵的方法:

http://bbs.eduu.com/thread-136778-1-1.html

-
有人曾介绍丰子恺先生的"二十二遍读书法"。这二十二遍不是一气完成,而是分四天进行的。第一天读十遍,第二、三天各读五遍,第四天读两遍。这就是分布识记法。这种方法比较省力,也比较科学。心理学家沙尔达科夫,曾做过这样的测试:分别让两组学生识记同一诗篇,一组采用集中识记的方法(即集中在一个时间内,将识记的材料反复学习,直到记熟为止),另一组采用分布识记的方法(在三天内,每天只读一遍,最后记熟)。测试的结果发现,分布识记比集中识记的方法好。在分布识记时,人的大脑神经细胞可以得到适当的休息;反之,老是重复同一材料,单调刺激容易引起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分布识记也就是分散记忆。所谓分散也有一个限度,不能认为越分散越好。过短的材料不宜分散记忆。同时还要掌握好间隔时间。间隔时间太长容易造成遗忘,间隔时间太短,又容易受到干扰。

  背课文听起来很可怕,每个人似乎都经历过。不过不能否认,背课文是学英语最好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对于少年儿童更是如此。作为最有效的学英语的方法,笔者认为有必要提倡孩子多背些课文以增强学习的效果。其实,背课文是一项虽然艰苦却其乐无穷的学习方式。只要把握的好,就能够使学生在快乐和成就感中学习。下面,就这个方法体一些具体的建议。

  先说说背课文的好处。背课文能够使学生全面学习单词和语法,不仅学会每个单词和句法现象的本身,还能够了解它们在实际使用的时候的用法,搭配和其它的语气特征,更好的做到学用结合;并且由于是整个文章或是句子一起理解和接受,所以对于单个语言单位,象单词、语法要点、搭配等的记忆更加牢固。

  其次,背课文能够促使孩子多读,而且是大声朗读,这样对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语感至关重要。背一篇课文能帮助孩子强化练习的语流、语速,迅速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另外一点也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很难给孩子提供很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很难接触到纯正的英语;并且如果想实践英语的交流,必须具备一定的水平和交流对象,这些都不太容易具备。而背一篇课文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封闭的语言环境、纯正丰富的语言资料,弥补以上的不足。一篇课文流利背诵出来,更会让孩子得到英语学习的巨大乐趣和巨大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shwyyan + 1 + 1 死记硬背是低效的。这都是傻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2-3-30 17:52:37 | 只看该作者
多读遍数,自然上口。

自然而然就记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2-3-31 08:27:35 | 只看该作者
哦,我们是初读,达不到那种程度,差得很远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12:49:1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开始颜渊第十二了。

原以为十四会很难背,没想到遍数够了,比十五还流利。

十五还得多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12:50:30 | 只看该作者
shwyyan2012-3-30 13:26威望+1死记硬背是低效的。这都是傻招。
shwyyan2012-3-30 13:26金钱+1死记硬背是低效的。这都是傻招。


谢谢提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21:07:24 | 只看该作者
复习了12 —— 20。

开始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2-5-7 23:06:26 | 只看该作者
您们只读论语一样啊!会不会乏味呢?我们用累积法每天读三样,这样比较有兴趣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2-5-17 10:55:19 | 只看该作者
开始 乡党第十。

连读 11-15。

背诵 16-20。

讨论三国人物时,引出了对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的解释。

当孩子为了玩耍,倡促作业导致错误连篇时,跟他聊: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8:52:42 | 只看该作者
完成 子罕第九。

连读 9-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0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0:14 , Processed in 0.142203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