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2400|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读经教育史上最有价值的文章之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22 19:1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haiyinzi01.blog.163.com/blog/static/18596016620111120111813113/

转载一篇文章,我个人认为这篇文章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有价值的文章之一,实施读经教育的家长不可不读,探索中国儿童的启蒙教育,还原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原貌,如果你能耐心的读到第四部分,对于如何教授儿童识字,如何引领儿童阅读,会有个清晰的认识。这篇文章目前共有七个部分,请点击链接查看二到七部分,祝大家阅读快乐!











[ 本帖最后由 和睦家学园 于 2011-12-25 08:4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0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新叶 + 10 + 10 链接看不到
zty1122bb + 10 + 10 有启发。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1-12-22 20:27:21 | 只看该作者
教育孩子,一定要从栽培基本功做起。认字与识字是两个境界,识字的路很漫长。这个问题在49年前的新式小学中其实已经存在。
曾经与两位七旬前辈聊过解字的问题。
他们都是五十年大学毕业生,堪称精英,但却有着不同的幼年学习经历。
一位长成在上海,中文教育以近现代方法为主,完全不懂解字。但英文很好,中学的全部科学课程为英语授课。虽大学时,只学俄文,且搁置二十年。但上世纪78年后,立即拾而用之。
一位成人于北方,上过旧时私塾。英文一般般,但古文奇佳,虽读的是北大物理,但时常串课中文系。二十年前,有幸讨教,总有遇到旧式文人之感,而解字更是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很古感。
国内的学校语文教育是不会走回头路的,启蒙教育只能是私塾或自己辅导。
只是自身水平有限,要想去帮孩子,还要下大力气。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和睦家学园 + 10 + 10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12-22 20:28:35 | 只看该作者
好帖!离我们很近,感觉能触摸得到的感觉!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和睦家学园 + 5 + 5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12-22 21:42:05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说什么

那么英文的字是怎么认的呢,那可是拼音文字呢,不是象形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12-23 14:34:00 | 只看该作者
说说我的不同见解。

解字类似词源学,现在的儿童要学的太多,业余学学未尝不可,私塾教教也可以接受。但如果不打算以后专门从事这个研究,解字也就未必了。

与解字更为适合现代人的是训诂,训诂不是一个个解字,而是在一段文章中,把影响此句义理的关键字词透过语源的追溯进行理解。另外,还有一种文章本身的训诂,比如,老子第一章,其实就是训诂“道”。中庸里“人者仁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也是一种训诂。训诂更注重的是对整个文章的理解。

再有就是诠释学,这个概念是西方的,但我认为这个对现代人更重要,诠释义理的时候,我们不能瞎比附,原始经典的意思是什么,你可以不赞同,但不能曲解。更要懂得把屏蔽的思维用精微的语言表述清楚,所以中国学者,要少一点散文似的借古人抒自己之情,多一点客观严谨学术之风。孩子嘛,从小就可以适当训练下这方面的思维。

个人意见哈。


另外再跟和睦家唱个反调,这文章很平常,个人不觉得这算读经教育史上最有价值的文章。

[ 本帖最后由 果行育德 于 2011-12-23 15:2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12-23 15:16:01 | 只看该作者
很有启发。可惜现在的小学教育,课本实在不怎么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17:01:25 | 只看该作者

读经教育史上最有价值的文章之一

海印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到了第六部分,请连续阅读,定会得到启发。

[ 本帖最后由 和睦家学园 于 2011-12-23 17:1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12-23 22:4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和睦家学园 的帖子

和睦家能不能详细谈谈这系列文章的好处?不好意思地说,我也没看出它特别好在哪儿。

对“识字需体悟自然观察自然”这一个说法也不尽赞同,尤其是句话是用来证明“儿童识字需详细解字”这个观点的时候。我闲来也教身边一些孩子识字,起先兴致勃勃恨不得把手边所有的汉字演变材料全都用上,结果屡次受到一位儿童教育学教授的反对(她的研究之一就是儿童识字的过程和方法),说这样不可行。而我自己的经验也多少证明她的观点。孩子平时接触到的汉字,就算以繁体字论,真正的象形字少之又少,哪怕在甲骨文金文阶段还是象形文字到后几个阶段才转化为其他文字的,也不多。大量的常用汉字都是假借/会意/指事等等,这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比如我最近的“最高频500字”的帖子里,最常用的20个字(的一了不是来小在他它子着这上地我有大们到),象形字极少,只有“子”“上”“大”这三个字。“有”这个字勉强可算——一直手抓着一块肉,就算是“有”。这种表示意思的方法,在孩子脑袋里要转好几个弯才能理解,他们还会想“为什么不是手上拿朵花就算有呢?” 还有如“我”这个字,最早的来源是两人各执武器相斗,然后才转为“自我”的含义。假如我们都生活在动辄便需为领土和资源干仗的原始人阶段,这个字的含义就太明显了,无须解释;但要让今天的孩子学会“我”字,还得让他们对历史有真切的感受才能明白这种晦涩的表达,就识字而言这反而是绕远路了。

所以,识字并不是孩子体悟自然就能懂得了,识字也很难说和自然沟通/以圣人之眼观世界的法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12-24 07:24:02 | 只看该作者
我发现看东西比较喜欢直接延伸意思,比如paisley上面说的识字需体悟自然观察自然。我看的时候几乎忽略识字两个字,而理解成连识字都要体悟自然观察自然,那更不说其他的了,那就是生活需要体悟自然观察自然,儿童更需要体悟自然观察自然。体悟还不合适,不如体验,得先验才能有悟的基础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4 16:29:55 | 只看该作者
我在德国时曾在电话中请教过海印先生关于教孩子识字的问题,作为母亲我收获很大,现载录几段海印先生在微博里有关识字的讲解,希望大家仔细体会。用心再去读先生其他的文章,慢慢就会明白识字和蒙学教育的关键,也更能看出我上面所转载的这篇文章的价值。

读书必先识字,今日方得此金玉良言。请教博主,我想教小儿小学,要从何入手呢?第一步教他什么,第二步教他什么,第三步又教他什么呢?我没学过小学,能教他吗?小儿三岁半,不想耽误了他啊。您之意是说先教象形字对吗?能否介绍些教小儿识字的书籍呢?




在家的話,先近取諸身,教與身體有關的象形字,其次是環境、飲食、衣服、凡先教眼所及,其次耳所及。

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你可以把實體的物都貼上字,掛滿他生活的環境。凡屬直解他能記住和了解的事物,你都把這個形象變成字就可以了,順尋就是先從身體的頭部開始,比如鼻子通指“我”,眼、耳等等。注意觀察他的興趣,孩子的思維首先是象形的羅列,你把這些都變成字,單個的字,不要組詞。

開始教字不用書,要用眼睛觀察,頭腦敏捷,把握那個充滿好奇心的童心,讓他學會把具體的實體,變成形象的字。實際上,初步的認字,就是在實物和心像之間建立一個聯想的橋樑,這個橋樑就是象形字。小孩子最喜歡看的電視,是跟不上孩子的敏感度的,所以不能用電視、卡通物質性的手段開蒙認字,認字必須用心得敏感。 你可以觀察,電視畫面、照片畫面、繪畫畫面、素描畫面、象形字畫面,所有這些畫面都沒有象形字那樣高度敏感地概括了事物的本質。 中國人的思維是整體的,這個來源于我們認字的方式,我們認字先不會注意事物的細節,先注意的是整體的感覺,孩子對這個有感覺了,那就是說他知道這個事物的特點了,或者一個特點、或者幾個特點,將這些特點形象地用象形字表達,就是你要學習漢字六書的基本知識。

用電視、素描乃至於書本,這是被動的啓蒙方式,特別是有人將漢字做成電視產品,以為那樣就 可以教孩子,實際上越教孩子越不能思考。 孩子在母腹中就開始學習感知了,這個感知是通過氣血來與母親溝通,孩子生下來之後,依賴于母體的那份氣血,必須依賴于母親時刻的關注,這個世界是那麼的無窮,孩子充滿了探索的興趣,這個興趣他要與你分享,學會與孩子分享他感知的一切,就是把溺愛變成學習的俏門。 所以母親最能教好孩子識字,前提是不是什麽都滿足孩子,當你什麽都滿足孩子的時候,就是敗家的開始。

規矩是從母腹中就要教的,讓孩子學會知道表達自己的方式,也要學會知道母親不允許的方式。如果想讓孩子從小知道禮之道,就是說從小教他可為與可不為。 這個教法不是打罵,是引導誘導的方式。 所以教孩子之前,先要建立一個如同血肉情感的鏈接,然後學會與孩子溝通,學會接納孩子和不喜歡他的作法的方式,在敏感的博弈上,你不能占下風。 孩子生來就是一個創造體,就要面對這個世界的規矩,藉由母親的引導,他可以試探瞭解自己,瞭解他人,瞭解世界。

因此天才的啓蒙都是母親教出來的,孔子生來知禮,這是母親的功勞。 我們成人往往失去了對環境的敏感,一個沒有耐心和敏感力的母親,是教不了孩子的。 因此教孩子認字前,第一個功課是讓自己的心回歸童真,以孩子的敏感來認字。 第二是學習怎麼把一個具體事務的特點提拔出來,所以你要花時間學習象形字的演變,當你以一顆童真的心而非常有感覺的時候,你簡直就想分享的時候,就是教孩子的時候了。 因為孩子每一步的敏感的進步,都想得到你的表揚,但是你不能就此罷休,你反而要更進一步引導他瞭解更興趣的探索,這個就是孩子的創造力。 第三你要準備充分的體力和腦力,孩子就是一個出生的太陽,你要做提升太陽的孩子的神,你就必須有時間、體力、、、、 總之,教孩子開蒙創造力是很累的一件事,但是這件事你不能渴求你之外的任何一個人,所以第一任老師必須是母親。 還有就是學習象形字的時候,千萬不要看那些自以為懂的快餐象形,編寫這些書的人基本沒有什麽道氣,他們骨子里的象形,實際上還是卡通,絕對沒有中國人的那種理象數的觀念。


瞭解中國的文字,那是一個多麼博大的道。你甚至都不會知道,爲什麽教孩子眼睛,也就是“目”,這個字的時候,天上的眼睛就是星星,聖人的眼睛就是日月,而目、星星、日月這些象形字之間的聯繫,根本就沒有人去體會,但是孩子能體會。 我們小時候唱兒歌,都知道天上的星星就是我們的眼睛,大凡于眼睛有關的事物,由己及天地,是一個整體,其實就是天人一體的觀念,眼睛中的星星、眼睛中的太陽,你知道到是什麼嗎?眼睛中的光,就是星光,星光中的光,就是日月。日月中的光,就是心靈。 啰嗦了這些,只是說我們真的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境界的時候,他是可以瞭解眼睛、星星、日月的關係的,那種渾然一體的感覺,不就是創造力的源泉嗎? 混沌鑿竅,七日而死,那是說開了死竅沒有開活竅,活竅叫天機,死竅叫投機,一個是天心,一個是人心。 開鴻蒙,并不是一個神話故事,是一個天天在演化的人生現實,所以童心、童話、神話是有關聯的,沒有了這些,還叫中國人嗎?

终于明白为什么先读经而不先识字会泯灭孩童的悟性了。也大概知道该如何开始了。难怪小儿向来不喜欢卡通,受教了。先生的文字值得一读再读,如若教育之路上遇到困惑,还来请教先生时,请先生可教则教,不要误了先生的大事为盼!

我沒有資格教人,只是受師所傳,知道一點先天學問的皮毛罷了。到我這個年紀,最後悔的就是小時候學不得師,從小學到研究所,白白浪費三十年。真到做學問作事的時候,皮毛學問一點都用不上。可見童子功每一步都很重要。而重要的是開蒙和引導,背誦只是讀書中的一項。既然我們生活在這個天地人的世界中,我們就永遠不能停息與宇宙同步的進步。回想這學問的起落,非常明確地知道小時候開蒙開錯了,浪費了光陰。
一個人的生命在於悟性的開啟,這個開啟看被什麽開啟,被社會的俗文開啟,是開化向俗,如果從小能向大道上引導,可以稱之開悟之路。
小學的禮是人間之禮,大學的禮是開天地之道的禮。
方內之學,是修性之學
方外之學,是造命之學
沒有方內,是沒有辦法成就方外的。
方于內則圓于外,方乎外必圓于內,方圓之間,砥礪之學。

[ 本帖最后由 和睦家学园 于 2011-12-25 08:5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zty1122bb + 10 + 10 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0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2:50 , Processed in 0.119405 second(s), 3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