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53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别光给挫折不教育【转自天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30 13:38: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几天,在做咨询的过程中,家长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总对孩子说“你总这样听不懂话,将来到了单位谁哄着你,顺着你说呢?”我是怕我总顺着他,他没有一点挫折,将来很难适应社会。
  我们就这个话题深入探讨下去,我发现这位家长的想法颇具代表性:认为给孩子增加困难和障碍,逆着孩子的意愿做事,不夸奖孩子,是在进行挫折教育。
  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努力地理解孩子的意图,满足孩子合理的愿望,肯定孩子的成绩,反倒有违“挫折教育”的原则。
  我在网上搜索了相关的内容,大部分文章都把挫折教育,理解成给孩子增加挫折,使之受到教育。很多文章还耸人听闻地说,某个孩子因为很小的事情自杀,就是挫折教育不够。
  在我看来,挫折就是我们前进中遇到的失败和不顺利(呵呵,这个说法很通俗,可能和词典里的解释有出入)。而所谓的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在他自然而然遇到的挫折中,获得教益,而不是累计挫败。
  很多人以为,只有失去至亲,父母离异,家庭遭遇重大变故,流离失所才算挫折。其实,这样的理解太狭隘了。按照这个标准,今天的孩子太幸福了,根本不知挫折为何物。
  其实,孩子从来就不缺少挫折。
  打个比方,两个孩子玩游戏,甲请求:把铲车给我玩玩好吗。乙回答:“不”。那么,甲的愿望没有达成,算是遭遇了一个小小的挫折。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面对这种情况,孩子的反应会各不相同。有的孩子继续请求,或者想别的办法,总之要把铲车拿到手;有的孩子,困窘得很,不知如何是好;有的孩子,则哇哇大哭,或者请求大人支援……
  今天的孩子,很少遭遇国恨家仇,但是,这些琐碎的、平常的挫折,则随处可见。
  等孩子大一点,考试不如意,遭到批评和嘲笑,和同学闹矛盾,不小心丢了东西等等,都算是挫折。
  因此,挫折教育,并不是人为增加挫折的分量,而是教会孩子积极地面对挫折、化解挫折。
  铲车的事情,前几天就发生在麦粒儿和鹏鹏之间,我们去公园玩沙子,麦粒借铲车,遭到了鹏鹏的拒绝。麦粒儿非常困窘,来向我求援。我问麦粒儿:你想要那个铲车,对不对呀?她点头。我继续试探:你去和鹏哥哥说好吗?麦粒儿摇头。以我对麦粒儿的了解,再逼迫她,她也不会去的。于是,我对她说:我带你去好吗?她点头。我牵着她的小手到鹏鹏身边,蹲下来,对麦粒儿说:你和鹏鹏说吧!麦粒儿的语气还有点虚弱,但勇敢多了,终于又重复了一句:鹏鹏,把铲车借给我好吗?这回鹏鹏给她了。我顺势应了一句:恩,你看,再和鹏哥哥说一遍,他就给你了。
  我们来假设一下,假设麦粒儿来向我求援,我给她这样的“挫折教育”:你这么大了,连这么点事都处理不了,还来找大人,羞不羞啊?现在我管你,以后谁保护你啊,自己想办法!我想,这样只会使麦粒儿更困窘,下次遭到拒绝,更不知所措。
  其实,我并没有直接帮麦粒儿去解决问题,只是认真听了她的困难,然后,带她到鹏鹏身边,鼓励她去说。说到底,我只是给麦粒儿壮壮胆。最后,帮她总结出一个成功的经验:再说一遍,结果会不一样。
  我想,真正的挫折教育,就是我们给孩子足够的爱、理解与鼓励,让孩子学会多种化解挫折的办法,和孩子一起总结成功经验,这样,孩子抗击挫折的能力在增强。也只有这样的孩子,才会越挫越勇。
  相反,你会发现,光给挫折不教育,最后会南辕北辙,孩子越来越退缩。道理很简单,困难增加了,办法却一点都没有,不退缩才怪。
  孩子从来都不缺少挫折,关键是怎么利用这些素材,让孩子获得教益。
  也就是说,孩子遇到了多少挫折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从挫折中学到了什么。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4 金币 +14 收起 理由
傲雪寒梅 + 2 + 2 很不错,学习学习~
xiaoyun69 + 10 + 10 学习一下。
liu_haoyu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1-11-30 14:05:02 | 只看该作者
刚好前两天被别人批评了,说让我不能事事都顺着孩子的意思,还说现在的孩子都经不得挫折,都是我们平时教育太和风细雨了!

我很无语。当时的情况是孩子和我们想去的地方不一致,我跟孩子解释为什么我们必须要去A地,但我提出两种解决方案,一呢是先去孩子想去的B地,但是时间关系,只能玩30分钟;二呢是先去我们要去的A地,然后去B地,可以多玩一会儿,但在A地需要耐心等待我们一下。

孩子有点犹豫,我就跟她解释一下这两种方案各自的利弊。孩子正在权衡不定呢,旁边的大人们不干了,觉得我太宠孩子了。说孩子就得有点组织纪律性,要不在学校里老师很头疼。

当着孩子面,我没多说什么。我是觉得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呢?为什么不能考虑并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呢?为什么非要强迫他们接受我们的安排呢?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效果远胜于直接的命令吧。

挫折教育,首先要基于爱与尊重。否则就成了打击孩子的自尊。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0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wanyi77 + 10 + 10 我很赞同。
xiaoyun69 + 10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11-30 16:12:11 | 只看该作者
孩子需要的是化解挫折的方法,而不是人为地增加挫折的次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11-30 22:47:20 | 只看该作者
主贴和回帖俱佳啊
我加紧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12-2 13:24:02 | 只看该作者
给孩子遇到挫折的解决方法,而不是增加挫折,很有道理,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12-2 17:50:44 | 只看该作者
我想起了以前儿子不会系鞋带的事情,
开始我总是尽量买粘带的鞋子给他,后来脚越来越大,买粘带的不太容易了我才想到不能总是回避,就让他慢慢练习,儿子从小不会爬,当时我们也不知道爬对于以后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就这么错过了,他的精细动作一直跟同龄孩子差距很大
我教了他几遍,他勉强能系了,但系不紧,总是开,而且开了就不愿意管,就那么踩着,
我提醒他就很烦,他总是烦我就很怒,恶性循环-----
后来我在抱怨这个事情的时候,一个老师提醒我说,现在很多运动鞋的鞋带确实很滑,容易开,
所以在系好蝴蝶扣之后应该在来一个小扣,再开的可能性就小多了
果然,我教给儿子这个办法,鞋带的不愉快就少了很多,我们给最后这个结取名叫保险扣

现在儿子系鞋带还是不太利落,比我系两三双鞋的时间还要长,但我都忍住不催促、不批评,让他慢慢练习
我也从这件事情上举一反三,遇到事情尽量引导他去想解决的办法或者帮他想好如何改善,
以前我抱怨和批评太多了,真是不应该
其实,孩子也想做好,只是有时他确实不知道具体该任何做

[ 本帖最后由 ww_dm 于 2011-12-2 17:5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4-25 13:05:36 | 只看该作者
人这一辈子要越到多少困难,哪一个困难不算挫折?唯有温暖御风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3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2:03 , Processed in 0.077371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