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88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一篇阅读引起的讨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26 11:38: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二年级的孩子有一篇阅读课,原文如下。

诺言

信守和尊重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更难。
我一直记得少年时读过的一则异国小故事:在一座城市的冬夜,一位正要赶末班车回军营的军官被一位妇女拉住。军官有些生气,妇女赶忙解释:她在行人渐稀的街头看到一个孩子,他是在黄昏玩打仗游戏时被派到结交站岗的。他的“指挥官”说过,没有命令,不得撤退。妇女明白,这个时候,已忘记这件事的其他孩子可能已经熟睡在热被窝里了,就劝孩子赶快回家吧,但是执拗的孩子坚持接到命令才能肯离开。无奈中她想请一位军人帮忙。军官没有说什么,脸上充满柔和、肃穆的神情。他迈着军人的步子走到孩子面前,敬了一个军礼,报上军衔道:“你已出色完成了任务,我命令你立刻撤岗回家!”孩子信服地看了看军人,回了一个军礼欢跳着离去了。
寒寂的夜空看到了,穹宇下的生灵为了一个诺言,有一刻庄严的相逢!
花儿是春天的诺言,潮汛是大海的诺言,远方是道路的诺言。世界,因为信守许多大大小小的诺言,肃穆而深情!

查了一下,原来这段文章是根据俄国班台莱耶夫的文章改篇的,原文如下。

      




非常遗憾,我不能告诉你们这个小家伙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他的爸爸妈妈是谁。在黑暗中我甚至没有来得及仔细看清他的面容。我只记得他的鼻子上有些雀斑,他的短裤很短,没扎皮带,而是由两条小背带从肩膀上搭过来,系在裤子前面。

   夏日的一天,我来到瓦西里耶夫岛上一座白色教堂旁的小公园--我不知道公园的名字。我带着一本有趣的书,坐在公园里读得入了迷,不知不觉的,天色已经黑了。
    眼睛开始发花,实在很难继续读下去了,于是我啪的一下合上书,站起来,朝出口走去。
    公园里已空荡荡的了,街上闪烁着灯光,树后传来看门人丁零零的铃声。
    我担心公园马上就要关门了,所以走得很快。突然,我停住了脚步。我听到树丛后什么地方有人在哭。
    我拐向路旁的一条小道--在那边,黑暗中闪现出一座白色的小石房,城市所有公园里都有这种小房:岗亭或者是门房。小房的墙边站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低着头,正非常伤心地大声哭着。
    我走到近前,招呼他:
    “喂,你怎么啦,孩子?
    他像听到命令似的,顿时停止了哭泣,抬起头,看了看我,说:
    “没什么。”
    “怎么没什么呢?有谁欺负你了?
    “没有。”
    “那你哭什么呢?
    他还很难开口说话,泪珠还挂在脸上,他还在哽咽,抽着鼻子。
    “走 吧,”我对他说,“瞧,已经很晚了,公园马上就关门了。”
    说着,我想拉起他的手。但小男孩急忙把手拽了回去,说:
    “我不能。”
  “你不能什么?
  “我不能走。”
  “怎么?为什么?你怎么啦?
  “没什么,”小男孩说。
  “你怎么--病了吗?
  “不,”他说,“我没病。”
  “那你为什么不能走呢?
  “我是哨兵,”他说。
  “怎么--哨兵?什么哨兵?
  “咳,您怎么--不明白?我们在做游戏。”
  “可你在和谁做游戏呢?
  小男孩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说:
  “我不知道。”
  这时,说实话,我真以为小男孩可能还是有病,头脑不正常。
   “听着,”我对他说,“你在说什么呢?怎么会这样呢?你在玩,可又不知道在和谁一起玩?
    “是的,”男孩子说,“我不知道。我本来在长凳上坐着,过来几个大孩子,他们问我:‘想玩打仗吗?’我说:‘想玩。’我们就玩起来了。他们对我说:‘你是上士。’一个大孩子--他是元帅……他把我领到这儿,说:‘这是我们的弹药库--这个小房。你做哨兵……在我没把你换下来之前,你就站在这儿。’我说: ‘好。’而他说:‘你要保证--决不离开。”
    “然后呢?
    “然后,我就说:‘我保证一决不离开。”
    “那又怎么样了?
    “就是这样呀。我站啊,站啊,可他们一直也没有来。”
    “是这样,”我笑了。“他们把你派到这里很久了吗?
    “那时天还亮着呢。”
    “那他们现在在哪儿?
    男孩子又深深地叹了口气,说:
    “我想,他们走了。”
    “怎么--走了?
    “他们忘了。”
    “那你现在干吗还站在这儿?

    “我许下了诺言……”
    我刚要拊掌大笑,却猛然醒悟过来:这里绝没有什么可笑的东西,小男孩做得完全正确。既然许下了诺言,那就应该站下去--不管发生什么事,哪怕天崩地裂。至于这是不是玩游戏--都无关紧要。
    “原来是这么回事!”我对他说,“那你怎么办呢?
    “我不知道,”男孩子说着,又哭起来。
    我非常想找个什么办法帮助他。可是我能做些什么呢?去找那些浑孩子吗?他们给他派了岗,得到他坚守岗位的诺言,自己却跑回家去了。再说,现在到哪儿去找这帮孩子呀?……他们想必已经吃完晚饭,躺下睡觉了,大概已做到第十个美梦了。
    而人家还在站岗。在黑魖魖的晚上,而且肚子里恐怕也早已轱辘轱辘叫了……
    “你大概饿了吧?”我问他。
    “是的,”他说,“饿了。”
    “好吧,这么办吧,”我想了想,说,“你赶紧回家吃晚饭,我暂时替你在这儿站岗。”
  “嗯,”孩子说,“可这能行吗?
  “为什么不行呢?
  “您不是军人呀。”
  我挠了挠后脑勺,说:
  “是呀,这还不成。我还真不能把你从岗位上替换下来。只有军人,只有长官才有权这样做……”
    这时我的脑海中突然出现一个好主意。我想,既然只有军人才能解除孩子的诺言,把他从岗上撤下来,那么问题在哪儿呢?这就是说,应该去找一个军人。
    我什么也没对孩子说,只告诉他:“你等一会儿。”自己则毫不迟延地朝出口跑去。
    大门还没关,看门人还在公园里很远的什么地方一边走,一边摇铃。
    我站在大门旁,等了半天,看有没有一个什么中尉或者哪怕是一个普通的红军战士经过这里。可是,真不凑巧,街上竟然一个军人也看不到。
    猛然间,街对面闪现出几件黑色的制服大衣(译者注:列宁格勒夏天气温不高,人们早晨晚上也穿大衣),我高兴起来,以为那是海军战士。我赶紧跑过街道,这才看清:那不是水手,而是技工学校的学生。一个高个子铁路职工走了过去,他穿着一件缀有绿色镶条的十分漂亮的制服大衣。但这时穿漂亮大衣的铁路职工对我来说也毫无用处。
    我已打算两手空空地返回公园了。就在这时,突然在街头拐角处的电车站上我看到一顶带蓝色骑兵帽圈的草绿色的军官帽。大概,有生以来我还从未像此时此刻那样高兴过。我拼命朝车站跑去。可忽然,还没等跑到那儿,我便看到一辆电车驶近车站,那位军官,年轻的骑兵少校,和其他等车的人一起正准备往车上挤。
    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他跟前,抓住他的胳膊,叫道:
    “少校同志!等一等!等一下!少校同志!
    他回过头,惊讶地看了看我,说:
    “什么事?
    “您瞧,是这么回事,”我说,“在这里,公园里,小石房旁边一个男孩子正在站岗……他不能走开,他许下了诺言……他很小……他在哭……”
    军官眨了眨眼睛,惊愕地看着我。他大概也以为我有病,头脑不正常。
   “这和我有什么关系?”他说。
    电车开走了,他十分生气地看着我。
    但当我稍微详细地向他解释了事情的原委之后,他毫不犹豫地立刻说:
    “走。我们走。当然喽。您刚才怎么没立刻告诉我呢?
    当我们走到公园门口时,看门人正往大门上挂锁头。我请求他等几分钟,说我还有个小孩在公园里,然后我和少校便往公园深处跑去。
    在黑暗中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了那座小白房。男孩子还站在我离开时他站的那个地方,还在哭,但这时哭的声音非常小。我喊了他一声。他高兴了,甚至快活地大叫了一声。我对他说:
    “瞧,我把长官领来了。”
    看到指挥官,男孩子不知怎么一下子挺直了身子,挺得笔直,竟比原先高出了几公分。


“哨兵同志,”指挥员对他说,“您的军衔是什么?

    “我--是中士,”男孩子说。
    “中士同志,我命令您撤离岗位。”
    男孩子沉默片刻,用鼻子使劲吸了一下气,说:
    “您的军衔是什么?我看不清您有几颗星……”
    “我--是少校,”指挥员说。
    这时,男孩子把手举到自己的小灰帽的宽檐旁,说道:
    “是,少校同志。奉命撤岗。”
    他说得那么响亮,那么流利,我和少校两人都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男孩子也快活地、如释重负般地笑了。
    我们三个人刚走出公园,身后的大门就哐的一声关上了,看门人在锁孔里转动了几下钥匙。
    少校向男孩子伸出手来。
    “好样的,中士同志,”他说,“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军人的。再见。”
    男孩子含混地嘀咕了句什么,然后也说了声:“再见。”
    看到又一辆电车驶近了,少校向我们两个行了个军礼,
便朝车站跑去。
    我也跟小男孩道别,握了握他的手。
    “或许,要我送送你吧?”我问他。
    “不用,我住得很近。我不怕。”小男孩说。
    我看了看他长着雀斑的鼻子,心里想:他的确没什么可怕的。一个具有那么坚强的意志、那么信守诺言的孩子,决不会惧怕黑暗,决不会惧怕流氓,也决不会惧怕其他更可怕的东西。

    当他长大成人的时候……眼下还不知道他长大后做什么,但不管做什么,都可以保证:他将是一个真正的人。
    想到这里,我感到十分高兴,因为我认识了这样一个孩子。
我再次紧紧地、愉快地握了握他的手。

起因是班级群中有家长对这篇文章阅读提出了讨论。阅读的要求还算简单,只有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会怎么做?
某男家长的观点如下:
1、很好的问题啊,不过不适合目前的国情。
2、靠文字来进行这种教育,我坚信是起不了作用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周围的人以什么为荣,孩子就会以什么为荣。
提出问题的女家长明显有点担心:
1、我孩子一开始的回答是:我会立刻回家。我问她是看不懂短文吧,然后跟她一起从头再读一遍,然后引导她回答,要跟那孩子一样。
2、可是想想,似乎跟你(男家长)说的一样,不太实际。

究竟要给孩子一个什么答案?普遍家长认为很纠结。

某家长的结论:分淸事情的轻重缓急,有时要灵活应对,但心中要明白,信守诺言是一种美徳。
某家长的回应:丧失信念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灵活处理就是告诉孩子说你可以随时临阵逃脱,虽然这是很糟糕的说法,但已经是我们所能选择的最好的说法。因为我们自己不行,所以又能对孩子说什么呢。


最近稍为看了两本书:《为孩子立界限》、《正面管教》,心中不免有了感慨。一向以来,还是偏向于认为东方传统文化侧重于内在的认识,而西方文化则侧重于外在的探索,但看人家在孩子的责任心、荣誉感、信念方面,更重视内化的效果,而我们于日常中,却仿佛更多是以道德进行约束规范。
教育,如何呵护孩子心中本有的、单纯的美德?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48 金币 +78 收起 理由
如果 + 20 + 50 入选《近期热点置顶贴》奖励,谢谢你的好贴
我爱飞飞 + 3 + 3 喜欢这个话题。
子云008 + 5 + 5 这样的问题值得思考
Xieno + 20 + 2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1-11-26 12:21:0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的讨论,引人深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11-26 13:29:0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觉得,在礼崩乐坏的年代里,用口头或书面的道德教化来扶正人心,是很荒谬或者是天真的。这世界需要的是身体力行,甘受讥讽寂寞的勇士,而不是轻巧的谈资,尽管谈论时的面目也许深沉。

语文课本出现这样的文章,我觉得最大的意义是让家长反省。

在我自己反省清楚之前,我没法告诉孩子,怎么样才对的。 孩子看到的是我无意中的一举一动,而不是我对他的教导。假如我面对孩子都不能真诚,那和孩子讨论这样的文章无异于教会她虚伪。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V3V + 2 + 2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11-26 20:27:11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我们小学时候也学过的。多年后再看到,恍如隔世一般。

“  一向以来,还是偏向于认为东方传统文化侧重于内在的认识,而西方文化则侧重于外在的探索,但看人家在孩子的责任心、荣誉感、信念方面,更重视内化的效果,而我们于日常中,却仿佛更多是以道德进行约束规范。
    教育,如何呵护孩子心中本有的、单纯的美德?”

  如何中和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11-27 07:51:51 | 只看该作者
问题: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会怎么做?


如果我自己是那个孩子,我会在确定别人肯定都走了的时候,及时离开。当然,我会在离开的时候,先找找其他的孩子,看能不能找到他们,跟他们打个招呼。
是的,我想信守诺言,但我不能受一个死去的诺言的钳制。
看,潜意识里,我并不是一个死抱着承诺不放的人。



[ 本帖最后由 我爱飞飞 于 2011-11-27 07:5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11-27 17:18:27 | 只看该作者
难题,其实我也很知道教孩子怎么做。现在太不把诺言当回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11-28 11:14:01 | 只看该作者
上周的时候,昊昊答应跆拳道教练,本周六去另一个地方跟三年级的孩子们交流(其实就是练一下对战),周六的时候,早上一起来,昊昊就说:“妈妈,我不想去了,你跟教练说一下,三年级啊,我肯定打不过。”

我听了心理有点着急,对他说:“不行,首先,你答应教练了,就不能不去,答应人家的东西就要做到,除非你没有答应。再说,你去对战,我也不一定想要你赢,三年级的孩子,你打不过也是很正常的,但你不能还没打就被自己给吓倒了。”于是,昊昊没再说什么了,顺利换衣服去上课并比赛去了。

结果还是不错的,那个孩子虽然可能是三年级了,但练习的时间比较短,技巧不行,最后还是昊昊赢了。回到家里,又顺便再教育一番,说:“看吧,三年级也不一定能赢你的,人不能输给自己的想象。”

说到这里好象跑题了。 其实我觉得信守承诺是做人的基本的准则。但是文中的小故事,很明显,别人已经忘记自己的职责,孩子如果死守承诺不懂变通的话,我是不赞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11-29 11:18:15 | 只看该作者
好像以前我们小时也学过?都记不起来了。这样的孩子显得与我们如今的时代多么格格不入啊,这不就是某些人眼中的吃亏的孩子吗。

我觉得改写后的文章远远不如原文动人,原文也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词句,课本中为什么要改写呢。

想起在瑞典童话中也有个类似的情节:

大拇指尼尔斯曾对看守公园的老人许下诺言:除非老人用蓝色盘子送饭,他才可以离开公园。

后来尼尔斯明明知道老人已经回到故乡,不在公园里了,大拇指都还不肯走,因为他对老人许下了承诺。

若不是老鹰多尔果把大拇指掳走,大拇指可能现在还在那个公园里呢。

尼尔斯是被迫许下的承诺,都还要遵守,如今我也是很难理解了:明知道老人一定是忘了放他离开公园,为什么还要坚守在那里?

我现在要告诉孩子的是:不要轻易许诺,因为遵守承诺是做人的最低要求,但是你承诺了就要尽力去做。
另外,不要相信别人的承诺,因为可能别人的承诺就是随便说说。
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要求要高,对别人要没有要求。

[ 本帖最后由 cicie 于 2011-11-29 11:2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12-1 12:00:20 | 只看该作者
标准和执行的不统一,会给孩子造成困惑
家长也一样,不知道是按照规范的标准指导孩子,还是让孩子更快的适应社会现象
排队的时候插队的人很多,等红灯的时候闯的人很多,这时候孩子都会问为什么他们不遵守规则
只能说他们的妈妈没有这么要求他们,他们这样不对,妈妈没发管到他们,只能尽量的指导你

其实有时候也有点怀疑这种死板的遵守对不对,既然社会是这样,人也脱离不了它,孩子也早晚要面对这样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12-1 14:26:45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我是那个男孩,我在确认别人都离开之后,也会选择离开。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游戏,我的承诺也仅针对于这个游戏。游戏结束了,我当然也可以回家了。不过这种认知基于我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孩子们的心智都还发育成熟,我真的拿不准他们会怎么样处理。

我会告诉孩子,不要轻易做出承诺,一旦做出承诺要努力做到。但是如果因为别人不遵守约定导致你的承诺不能实现,那也不是你的错。就像《英国十大儿童宣言》中所说的一样,遇到危险遇到坏人是可以采取非常规的解决办法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wanyi77 + 10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8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0:41 , Processed in 0.106912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