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815|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花木兰是汉族女子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9 22:3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人总撺掇我到国学版来发发帖子,尽管我古文也看过不少,但可惜和所谓的国学不沾边,因此也没想来。

不过今天想起这个问题来,倒是觉得可以来和大家做个探讨。

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很久了,美国还拍摄了同名的电影,《木兰辞》估计大家也耳熟能详了。

可是这个问题有人关注过么----

花木兰是不是个汉族的女子呢?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0 金币 +30 收起 理由
secretgarden114 + 10 + 10 又见前辈现身,热烈欢迎
Xieno + 20 + 20 哈哈,欢迎掺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1-11-19 22:50:37 | 只看该作者
欢迎老鼠大驾光临,真是高兴啊。

老鼠都来了,国学版更有热闹看了。
等会儿我把子版开放出来,说不定大家会觉得更有意思,想发言的兴趣也会更大呢。

其实国学到底是个什么东东,这也是蛮好的一个话题哈。

花木兰是不是汉族女子,我还真不知道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11-19 23:13:53 | 只看该作者
有人说是胡人,但从木兰辞看木兰是汉人。

第一 “木兰当户织“纺纱织布汉族女子中才有的习惯。
第二 花木兰归家之后的“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云鬓”这是汉家女子独有的发型.  
第三 <花木兰>中“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一句就足可以说明了花木兰是汉人。因为在当时“胡”与“汉”是相对应的,古代只有汉人才会称北方游牧民族为胡人的。
第四 花木兰的行军路线是先过黄河,再到燕山,说明了花木兰是从黄河之南向北到燕山地区作战。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你带来的幸福 + 10 + 10 oye妈妈,佩服佩服!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11-19 23:23:43 | 只看该作者
木兰即便不是汉族女子,也应该是被汉化了少数名族,北魏时期,孝文帝推行汉化,鲜卑族已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了。

木兰是哪个名族的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巾帼气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11-19 23:28:38 | 只看该作者
明代徐渭在《四声猿传奇》中说她是姓花,名木兰,父亲花弧是一个后备役军官,大姐花木莲,幼弟花雄,母亲姓袁,一家五口,这是至今仍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说法。

姚莹在《康輶纪行》中说她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时人。

宋翔凤的《过庭禄》中则说她是隋恭帝时人。

程大冒的《演繁露》中则说她是唐初人,比较起来北魏时人的说法比较可靠。
    
说到籍贯里居,姚莹以为她是凉州人。

河北省《完县志》说她是完县人。

《大清一统志》说她是颖州谯郡东魏村人。

河南省《商丘县志》则说她是丘花宋村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01:51:02 | 只看该作者
版主提供了很多资料,非常的佩服

其实说这个事情,就是因为读古文的时候经常有些感叹,那就是古书里考究少,传说多。

和西方古代比,中国古代留下的文献是比较多的,唯一遗憾的是,准确度比较差,可用性较差。

花木兰不是什么名人,之所以知名大约也是因为《木兰辞》,所以考究下来说法就众多。

其实读读《木兰辞》就会觉得很有意思,前面称皇帝为可汗,后面还有一句说是天子,所以版主所说的那是北魏的事情比较滴可靠,正在汉化,但汉化的不彻底。木兰大约不姓花,完全可能就没有姓,因为不是汉族人,而是鲜卑人。

木兰替父从军,大约也是个孝的故事吧,

汉至魏晋,当时还没有科举,当官要靠举孝廉,最看重的就是“孝”,所以那个年代编造了无数“孝”的故事,二十四孝的故事基本都是那个年代编出来的。现在也还会有人信以为真。

其实看看当今的所谓树典型,不惜编造各种谎言,上千年了,国人一直都这德行。
现代社会还拿这些玩意来教育孩子,也真是病急乱投医了。

[ 本帖最后由 jerryhao 于 2011-11-20 01:5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11-20 07:24:02 | 只看该作者
孔融四岁让梨也不一定是真的吧。
分享是美德,但有多少孩子的分享是被逼的呢?不是出于本意的分享值不值得提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11-20 13:04:04 | 只看该作者
这么问题连想都没有想过,只是在学生时代读木兰辞的时候,觉得其中“可汗”有点不对劲,谢谢老鼠、oye妈妈点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11-20 14:52:34 | 只看该作者
问题提的很好,但确不好回答,历史考证说法也不统一

拙见:
应该是的。
花木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花木兰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欢练武。
河南商丘虞城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木兰之乡”。人们为了纪念花木兰,在河南商丘虞城县内还建有木兰中学、木兰火车站、木兰宾馆、花木兰度假村、花木兰产业集团、花木兰民兵连、木兰巨型雕像等。商丘市还组建有花木兰武术协会、花木兰盘鼓队、花木兰舞龙队。

[ 本帖最后由 michaeljeson 于 2011-11-20 15:0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11-20 19:22: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新叶 于 2011-11-20 07:24 发表
孔融四岁让梨也不一定是真的吧。
分享是美德,但有多少孩子的分享是被逼的呢?不是出于本意的分享值不值得提倡?


分享是美德,但为什么是美德呢?

其实并非事出无因。

当你不照顾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不会照顾你。
当你不分享的时候,别人也不会与你分享。
你如何待人,人如何待你。

但,这些都是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会比较容易刻在人心上。

只是强压着人性让孩子这样做,他现在被指导了,照搬了,最后遇到不是父母(或其他掌握权柄的人)在跟前,或者真正面对重大抉择的时刻,还是会原形毕露的。——这,是不是也可以解释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的区别?

一家之言哈,欢迎探讨,不欢迎满腹牢骚的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3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1:44 , Processed in 0.104343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