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172|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到底是哪个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6 10:44: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史记 滑稽列传》: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於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於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而林汉达《东周列国志故事集》里面的故事内容一样,人物则换成楚庄王和申无畏。

不知道林汉达的《东周列国志故事集》中“一鸣惊人”是出自哪里?一个齐、一个楚,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呢?求高人指点。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10 + 10 汗,没看过林汉达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1-11-16 12:05:51 | 只看该作者
《韩非子·喻老》:“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有所暗指的话称‘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土山),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韩非子的记载是这则成语最早的典源。

从时间上说,韩非比司马迁更早,更可信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小润妈 + 10 + 10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11-16 12:12:12 | 只看该作者
    《韩非子·喻老》:“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土山),三年不翅,不飞不鸣,默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果然,楚庄王上任三年后,楚国逐渐强大,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史记·滑稽列传》也有类似记载:“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 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通“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喻老》篇,是韩非子用二十五则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分别解释了《老子》十二章,这个楚庄王的故事想来也是于史有传的。而且距离比较近。
    《史记》也不用说,司马迁的严谨是公认的。

    所以我想我两个故事都是对的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1-11-16 12:1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小润妈 + 10 + 10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11-16 12:34:35 | 只看该作者
我用度娘查了下
"一鸣惊人”这则成语源于楚庄王励精图治、振兴楚国的故事。《韩非子·喻老》记载这件事说:“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有所暗指的话称‘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土山),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韩非子的记载是这则成语最早的典源。
史记·滑稽列传》也载有楚庄王之后同类事:“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通“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不知是否此解?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0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榴琏 + 10 + 10 学习一下。
小润妈 + 10 + 10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11-16 13:06:47 | 只看该作者
林汉达的故事估计取材于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50回记载的是楚庄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小润妈 + 10 + 10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11-16 13:39:25 | 只看该作者
史记,楚世家: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令国中曰:“有敢谏者死无赦!”伍举入谏。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锺鼓之间。伍举曰:“原有进隐。”曰:“有鸟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庄王曰:“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举退矣,吾知之矣。”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驺忌子以鼓琴见威王,威王说而舍之右室。须臾,王鼓琴,驺忌子推户入曰:“善哉鼓琴!”王勃然不说,去琴按剑曰:“夫子见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驺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醳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吾是以知其善也。”王曰:“善语音。”驺忌子曰:“何独语音,夫治国家而弭人民皆在其中。”王又勃然不说曰:“若夫语五音之纪,信未有如夫子者也。若夫治国家而弭人民,又何为乎丝桐之间?”驺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而舍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夫复而不乱者,所以治昌也;连而径者,所以存亡也:故曰琴音调而天下治。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王曰:“善。”知


记载与东周列国志同,看来是司马迁张冠李戴,自相矛盾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小润妈 + 10 + 10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11-16 16:43:09 | 只看该作者
民间故事版本多多,无所谓哪个正确。
可以讨论它的诸多出处;要讨论谁正确,就是胶柱鼓瑟了吧


另外史记中有不少自相矛盾的记载,有人说这是司马迁把它搜集到的可信度较强的说法并列出来,不是疏露。对此我不敢妄断。

[ 本帖最后由 simpley 于 2011-11-16 16:4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小润妈 + 10 + 10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11-16 16:59:33 | 只看该作者
史记是把很多神话和传说,包括民间故事当作信史来讲的,这不是司马迁的问题,在他那个时代只能这样。
可能从三国志开始,史的写法才有了转变,没有那种作者身临其境的描写了。

史记中关于褒姒的叙述,就是标准的神话,也很吸引人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3 金币 +13 收起 理由
我爱飞飞 + 3 + 3 我很赞同。
小润妈 + 10 + 10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11-17 12:02:07 | 只看该作者
不是司马迁的问题,在他那个时代只能这样。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小润妈 + 10 + 10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11-17 21:4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simpley 的帖子

说得有道理,我很赞同,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6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4:29 , Processed in 0.087225 second(s), 3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