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15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吟诵专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3 23:24: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朋友们加入吟诵团队,本人国学知识为零。因为孩子的中文教育,有缘国学的学习。从认领这个主题到现在一直是战战兢兢的,不知从何开始。但是自从开始带孩子读中文经典的同时自己也开始慢慢学习国学知识并且从这里学到了许多,总想回报一点; 还有偶然的机会儿子参见了几天的国学兼吟诵学习班并深深地喜欢上了吟诵,但是我这当妈妈地去几乎帮不上忙,恶补了几天有关吟诵地资料,还是一头雾水,所以乘这个机会想跟大家一起来学习。




有关吟诵的帖子论坛里还不是很多,不过斑竹的的几个帖子都是精品啊。









(转帖 ) 吟诵——中国式读书法(陆续更新音频、视频)



http://bbs.etjy.com/thread-234966-1-1.html

[ 本帖最后由 timmami 于 2011-11-13 23:2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40 金币 +40 收起 理由
子川妈 + 10 + 10 谢谢参与!
果行育德 + 10 + 10 纯粹支持。
你带来的幸福 + 10 + 10 纯粹支持。
secretgarden114 + 10 + 10 谢谢你了,我申请加入你的专题,当个小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1-11-14 07:46:11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推荐一个我喜欢的帖子,有点王婆卖瓜之嫌。

你如何“读”归去来兮辞
http://bbs.etjy.com/thread-239106-1-1.html

喜欢理由:
讲吟诵,千讲万讲不如吟一首有说服力,所以推荐了这个楼,里面有不同版本的吟诵调、琴歌调,还有改良版的吟诵调,听了之后,你一定会感觉到吟诵的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11-14 15:49:54 | 只看该作者
正准备学习吟诵,谢谢各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9:48:25 | 只看该作者
感觉有点不好意思,这么久都没有更新帖子了。既然领了这个主题就要认真一点,但接近年底,工作上比较忙又要带小孩,一时没有时间上网,希望大家来添砖加瓦。
现转贴一位妈妈的好文: (我怕连接国内上不了,就把内容复制过来了)


想想连自己都觉得奇怪,我明明可以独享吟诵为我和我的家人带来的莫大乐趣,为什么还要费心费力的把它写出来,还要费心费力的去教别人。我想应该不仅仅是爱好,更有一份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来源于吟诵推广者们为挽救这门绝学所做的无私的巨大的努力。吟诵的传承任重而道远,对于今人来说,无论学与教我们都是先行者。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把自己的经验写出来,让大家一起来感受吟诵之美,感受中华古老文化所焕发的特有光芒。
周日的早晨一见到乐乐,乐乐就拿着这次课要学的两首诗跟我说:“爸爸说这首《风》诗写得太不好啦,他都会写!”我笑答:“哦?有这么简单吗?那你今天听我讲讲这首诗,然后再听听爸爸编的,比较一下到底是爸爸写得好,还是李峤写得好。”
近一个世纪以来,我们都习惯于从字面上去解释一首诗歌,忽略了声韵所起的作用。实际上,古时候的人是先吟诵然后把诗抄录下来的,所以中国的诗歌首先是一种声音,声韵表达了很重要的一些含义。只讲字面的意思,不探讨声韵方面的含义就不能体会到诗歌的真正意境。
上课的时候首先给孩子们讲明了汉语的四个声调在情感表达的时候是有意义的,并以“平安”(一声),“昂扬”(二声),“婉转”(三声),和“镇定”(四声)为例,只是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到。但是古人却很好的利用了这种旋律型的声调语言,发明了格律诗,不仅更好的表达了意境,更让一首诗像歌一样具有了旋律感,读起来就很美。 相反如果不注重运用四声的旋律,那么这个句子读起来就不美,比如“建设素质教育”。 这里还要提醒父母们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也要注意这种旋律感哦。
讲诗之前,先大致介绍了一下这首诗的整体风格。句句咏“风”而不见“风”字,如猜谜一般。接着标注了吟诵时应拖长的字,以及应读短的入声字,然后按照平长仄短入声急的方法诵读了三遍,开始简单的声韵分析:
第一句:解落三秋——叶。落是入声字,读音短促,那么落叶潇潇而下的感觉便出来了。注意“秋”字拉长,那么是谁这么能干,把整整一个秋天的叶子都吹落了呢   “是风"
第二句:能开——二月花——。 乐乐读一遍。好,早春的鲜花已经开始开放。 小豆再读一遍,注意把“开”字拉得再长些。 好,春风送暖,千朵万朵整个春天的花都开放了。一定要把“花”拉长,这时候你的眼中一定充满了盛开的鲜花2 k4 E( m6 c5 h) A“第三句:过江——千尺浪。 注意把“江”字拉长,不长不足以说明江面的宽广,如何掀起千尺浪?”
“第四句:入竹万竿——斜(xia——)。斜在这里不读xie, 古时候的文读,如《论语》的论不读四声一样,这里做押韵。  现在感受一下“入竹”两个入声字,读快以后什么感觉呢?”没指望孩子们能答出来,引导而已。“ 入竹读快以后,我们应该感觉到了风速。风速快,那么风力一定很大,“竿”和“斜”拉长念,那么万竿翠竹都被大风压得直不起腰了。”
这首诗讲完了,你们都感觉到风的厉害了吧
孩子们都很兴奋,似乎还沉浸在大风中,感受着风的威力
因为乐乐和小豆以前没有上过吟诵课,那么先通过声韵分析让他们感受了这首诗后,开始把简单的吟诵规则讲给了他们,并做了练习。
大致规则如下:
格律诗吟诵口诀(一):
一二声平三四仄    (指汉语四声)        
入声规则很奇特    (读音短促)
平声吟长仄声短    (平声字拉长,仄声中短)
韵字平仄皆回缓    (诗词曲押韵的字拖长回缓一些
口诀(二)
一三五字可随意,二四六位须分明。  (指五言七言诗的行字位,二四六位字适用口诀一)
依字行腔气息匀,节奏点上停一停。  (依字形腔不倒字,根据规则掌握节奏)
教过几次课了,如果孩子们在我认为的可理解的情况下而没能理解,那么一定是我教课的问题。总结经验,这次孩子们掌握得非常好,讲第二首《渡汉江》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可以独立划分平仄,根据吟诵规则进行吟诵了。加上详尽的声韵分析,几个孩子和我一样完全融入了诗的意境当中,感受了短短的二十个字,诗人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原本担心,一次课孩子们要学这么多内容,再加上吟诵调儿他们是不是能接受。此外好听的吟诵调儿当歌唱比较简单,对于那种说唱之间,重词不重调儿的吟诵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都是不习惯的,而《风》和《渡汉江》的吟诵调儿便属于后者,所以更是感觉孩子们有可能听不惯。然而大出我所料,孩子们一遍遍的放录音,一遍遍的跟着学,尤其徐健顺老师的吟诵属于实力派功夫型的,规则相当清楚,无调儿的“诵”,加上有调儿的“吟”孩子们就学得更加起劲了。
吟诵是门很大也很有意思的学问,说简单不简单,但是说难也并不难,只要稍微用心去体会,便可以感受到,可以享受到。现在我们一家都成了吟诵爱好者,不仅林林跟着我学会了很多首吟诵,连林林爸都爱上了吟诵。很多地方戏曲来源于吟诵,可以说很多吟诵调儿就是简易版的戏曲,好学多了。林林爸认认真真的学了好几首,说是回国卡拉OK备用,既好玩还透着点文化。看着爷俩儿饭后对词,击节而咏的样子,真是其乐融融,太幸福了。做为个人爱好,我很满足了。

可能这位妈妈也会上这个网吧,如果是的话,期待她的好文能直接贴上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0 02:49:24 | 只看该作者
听崔元章老先生吟诵中庸

http://bbs.etjy.com/thread-241146-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6-14 15:43:24 | 只看该作者
准备学习吟诵,谢谢各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9-4 16:27:56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想学习吟诵啊,北京有吟诵班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7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2:43 , Processed in 0.084174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