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85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一本书】孩子的坏想法,父母的好办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2 13:04: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名是:孩子的坏想法,父母的好办法

但,请注意,在当当上搜索时,不能这么搜,因为当当上的书名输入错误,显示是“孩子的坏想法,父母的好想法”。

何况,我用琅琅比价网看了一下,单本购买的话,还是当当比较便宜,16.40(绝对的最低价是京东,低0.10,不过京东似乎一本书送货不是免费的)。所以,如果读了内容觉得有兴趣的话,不如直接点我这里给的论坛入口进去购买哦。



因为贝尔妈妈提到孩子上课可能会看课外书或分神的问题,我想起这本书来了:

作者值得推荐:
台湾亲子教育专家 苏晓慧
毕业于北一女中、郑大中文系。她在教育领域任职10年,辅导过无数让家长头疼的孩子,和很多“问题孩子”建立亦师亦友的情谊,被孩子成为“最值得信任的人”。


为什么我不推荐那些看起来很美的理念式的书,只是简单介绍一下而已呢?

因为作者不一定靠得住。

好学的人多半喜欢剪剪贴贴,这没问题。
好学的妈妈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一些理论,归纳别人的经验,提炼出道理,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并不断反省和总结,我觉得是非常好的。
但如果想用这样得来的“经验”教别的父母,只会剪贴、毫无实践经验(或只有自己孩子身上实践的经验)就会变成大问题。

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不同的天性、不同的天赋、不同的习惯、不同的学习模式。。。

所以要我尊称某人为“老师”并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我相信“三人行有我师”,但决不认为任何人都可以自居人师。

废话就不多说了,还是说说书本身吧:

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广告:
孩子不懂生活,就会有危险的想法,父母不懂孩子,就会有错误的教育,危险的想法+错误的教育=问题孩子,聪明的孩子+直升机式的家长=平庸的人。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父母在抱怨孩子“不学好”之前,先问问自己“真正了解孩子吗”?孩子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只是父母不了解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本书为父母提供了洞悉孩子“坏”想法产生的原因和正确的解决办法。


我翻了一下书,感觉这本书并未介绍太多的理论,但是胜在老师实际指导的学生多,见多了,识自然就更广,因而可以根据不同人的特质推荐不同的解决方案,引导家长观察自己的孩子,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因此,很推荐。

接下来先贴点跟贝尔妈妈提到上课浪费时间有关的内容上来,供大家参考。

然后我会抽空扫一点目录上来,希望对感觉孩子有“问题”的父母有可供参考的地方。

真正喜欢的话,请从论坛入口进入当当购买,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14:16:49 | 只看该作者

孩子说: “这些太简单,不想再学了。”

孩子说:
“这些太简单,不想再学了。”


孩子的故事|story

    上课的时候,老师一边讲,小花一边和同学说话。老师告诉她不要说话,上课要专心,她还会回一句:“我又没有聊天。”一不过说也奇怪,虽然小花上课常常不专心,也几乎不做什么预习和复习,期中、期末的成绩却都很好,但是如果要她上课好好听讲,她又兴趣缺缺,心里老大不愿意。
    古时候的神童方仲永也是因为没有继续好好读书,结果由天才变成了凡人。小花爸妈和老师,深怕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句话应验在小花身上。虽然小花的学习能力足以应付考试,但是总是半调子、似懂非懂,令小花的爸妈十分担心。


其实你家也有个小神童

    《名侦探柯南》里的主角——工藤新一,因为被黑社会组织强灌毒药,导致身体变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样子,于是他化名江户川柯南,回到帝丹小学读一年级。当他开始跟着小学新生一起上课的时候,完全心不在焉。相信不明就里的老师们,如果遇上这样的学生,可能也会大喊:“柯南,认真听课!”


    我在上小学一年级以前,已经可以读报纸、认招牌、“画”国字,家里初中程度以下能读的书排满一面墙,不管是科普丛书.或是人文社科类,连当时政府发给邻里倡导环境卫生的小册子都被我读完了。我的母亲只有小学毕业,发现她没办法再继续教我任何我想读的东西,赶紧让我提前上小学,我也很开心地期待上学日子的到来。


    没想到一进小学,老师先从注音开始教,我大失所望,觉得学校怎么只教这些简单的东西?我忍了大概三四个礼拜,老师终于开始教课文,但我早已经把整本课本读得滚瓜烂熟,汉字注音也都记住了,当老师在黑板上写:“爸爸、妈妈……”这些生词时,我看到旁边同学因为写不好而很为难的样子,自己就跑到同学旁边教他写。老师看见了,认为我上课不专心,离开座位和别的同学说话。等到中午放学母亲来接我回家时,老师就向我母亲提起我上课不专心听讲的事情。


    但是我的母亲并没有立刻责骂我上课不专心,而是回到家后,先问我在学校上课好不好玩。我看母亲没有因老师“告状”而责备我,就开始大胆地讲老师上课时讲了什么东西,我的感想是什么,等我全部“分享”、“评论”完了之后,我的母亲回想以前我认字的状况,她深深了解,我的确对简单的汉字早已有所认识,所以她只是要我配合其他小朋友,因为其他小朋友以前可能没有读到这些课文,也不认得这些字,他们就需要专心上课,认真听讲。


    我当时的老师大概真的对我很感冒,但是我作业都按时做完,考试又考得好,老师也没理由说什么。回想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其实我真的没什么印象,但读过的课外书倒是历历在目。显然,我小学的时候真的没把老师讲课“当成一回事儿”,从来也没有用心听讲过。当时我的母亲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只能任由我放肆,不过她倒是一直叮咛我不能影响别的同学上课。


    因为母亲在我上小学之前很清楚我的情况,学校老师也从母亲的描述中了解我在上小学之前的情况,所以在小学一年级即将结束时,主动推荐让我去参加当时全台南市小学中,唯一一所设有资优班的招生考试。


    其实,当时我要的不多,只是希望上课能多学一些自己以前没学过的东西。事实上,小学一年级所学的,也很难有什么可以温故知新的课程,但其实当时如果我的母亲可以和老师沟通,让我多学一些课堂上延伸的知识,或者分派给我不同于其他同学的作业,或许就可以解决我上课心不在焉的问题。


    我小时候的情况也许是偶然,不过现在的父母们,把自己所有的资源都放在孩子身上,早早就帮孩子请家教,学习各种才艺,孩子们提早吸收了本不属于他们这个年龄段该掌握的知识,尤其是学习方面,孩子们在幼儿园时就开始学写拼音、汉字,还上双语学校、甚至是全英语教学,上了小学以后开始补习英语、珠心算,结果原本在学校学习的课程内容,对孩子来说,可能已经都学过了,他当然会觉得无聊而无心上课。如果发现孩子有类似的现象,身为爸妈是应该感到高兴的,一方面可以和老师说明一下以往孩子学习的深度,以便老师在教学时调整课程和作业的深度,引导孩子接触更多更广的新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由家长或老师引导学生担任“小老师”之类的任务,或分组活动的小组长,协助其他小朋友更快地掌握学校的课程。


[ 本帖最后由 我爱飞飞 于 2011-11-12 14:1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11-15 10:55:43 | 只看该作者
由家长或老师引导学生担任“小老师”之类的任务,或分组活动的小组长,协助其他小朋友更快地掌握学校的课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18:54:36 | 只看该作者

一分的天才加上九十九分的努力




    方仲永是北宋江西金溪县人。他家世世代代都是种田的农夫,家族中没有人读过书,也没有人会写字。仲永从来没有看过笔墨纸砚,直到5岁时,有一天仲永忽然哭着对父亲说:“爸爸,我要纸和笔!”父亲只好从隔壁借来了文房四宝。


    只见仲永磨好了墨,摊开纸,拿起笔不慌不忙地写下四句诗,还自己写上了诗题。不识字的父亲半信半疑地把诗拿给隔壁的教书老先生看。老先生看完之后,赞赏不绝。不久,仲永的名声传遍了全村,大家都惊叹仲永的才能,还有人拿着礼金请仲永做诗,把他们父子当作贵宾招待。仲永的父亲觉得这是一件能赚钱的事,便天天带着儿子到处拜见乡人,让他炫耀奇才。


    仲永就这样和父亲忙于拜会、应酬,没有时间学习、进修,他的才能渐渐退步了。十二、三岁时,他所作的诗已经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令人赞赏。20岁时,人们说他的才智已经完全丧失,所作的诗已平淡无奇。一个难得的天才,就这样庸庸碌碌地过了一生。


    这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在没有持续不断的学习之后,才能逐渐丧失的一个悲剧。我们孩子往往也可能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但是可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安全”,导致我们也容易忽略。孩子成绩好,只是代表他测验题都会做,他能掌握老师所教的课程,但如果因为课程简单,容易理解,而丧失继续追求知识的热情,结果是非常危险的。


    相反的,爱因斯坦不只是阅读障碍,也有语言障碍的问题。他3岁才会叫妈妈,5岁才会说话,老师几乎都放弃他的时候,他的母亲锲而不舍,发现他对空间有特别敏锐的感觉,支持他自由发展,因而成就了一位大科学家。爱迪生从小喜欢问奇怪的问题,让老师伤透了脑筋,但不断求取新知的态度让他日后成为发明大王。


    有些聪明早慧的学生,很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小学、初中的时候,课程没有那么复杂,对于老师所教的课程不会很专心,复习的时候也不会刻意地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结果到了高中或大学,因为课程复杂度及难度提高,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就会容易出现成绩一落千丈的情形。


    有个初三复习班的孩子,毕业离开补习之后还和我一直保持联系。有次我们在MSN上聊天时,他说:“终于明白以前为什么老是有同学英语不好。”他从小就补英文,对于初中课程这种比较接近口语化、简单的英语很容易就“懂”。以前初中同学问他为什么这个介词放这里那个单词要放那里,他都会很不耐烦的回答说:“因为念起来比较顺啊!”当时他觉得英语是很简单的科目,不需要费什么脑筋去记,也不需要专心上课就可以弄懂,但上了高中以后,他的英语成绩突然退步很多,搞得自己都没什么信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19:09:12 | 只看该作者
    我自己也吃过这种亏,因为小时候累积的阅读量很大,很多小学、初中时期的课程都已经接触过,所以我中小学时期的学习过程显得很优哉游哉,当别人在苦读的时候,我已经利用老师上课的时间复习完一轮,所以等于是老师在帮我做复习,写作业时等于是做第二次的复习和练习及熟悉题型,就算在补习班也是一样再复习一轮,做了这么多次复习,怎么可能还有不会的?而且我记忆力超好,连哪个老师在同一个章节的讲解方式都可以倒背如流,考试对我来说不过就像“一块蛋糕”一样。(A piece of cake:台湾俚语,表示非常简单的事情。)


    同样的,上了高中之后,虽然考试的题型只多了多选题,其他的大同小异,但课文更难、课程更艰深,周围又是一群全岛最优秀的同学,有人英语已经很好,好到请德语家教到家里补习,有的在外面学法语,他们在上英语课的时候,老师用英语讲课,同学们用英语问问题,一切“No Chinese”!每个礼拜三的英语日,他们用英语聊天,讨论班级事务,我只能在旁边眼巴巴的看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因为小时候学习知识比一般人还容易,导致对于学习态度的轻忽,长大之后才尝到苦果,一样都是学同一个版本的课程,在上课时别人很踏实的复习,我却在玩乐,看起来好像很厉害,初中时都是考全班前几名,其实基础知识掌握得并不扎实,到最后课程越来越难,我越没有办法听懂老师在讲什么。现在的孩子也是一样,父母花大笔钱让他们补习,生怕他们赶不上别的孩子。孩子初期的表现也很好,看起来好像让人很放心,但如果因而造成他们没有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就难免导致孩子和方仲永一样。所以我们在孩子轻轻松松考出好成绩的时候,反而要警惕,更要注意孩子的学习态度。在孩子有些得意忘形的时候,要适时提醒他后面还有更难的课程,或者带着他一起接触难度更深的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0 13:23 , Processed in 0.079044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