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8388|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介绍一本书】调皮的孩子最有出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2 07:4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琅琅比价网的价格信息有误,最便宜的是蔚蓝网8.9,实际无货,有货的标价22.5。
中国图书网(请从论坛入口进入哦,满49免邮)最便宜,10.7。。
最近那里在搞店庆,特价书还九折,不要太合算喔。
我是买了一大堆了。都是早就看好了的绘本类、少儿类读物,也有一点育儿书。


先贴一段前言,书的内容,证明它有值得买的地方:

前言 调皮的孩子有出息


在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中,我们常常发现:不管在家还是在学校,那些老实、听话的孩子往往会得到父母和老师更多的偏爱,而那些调皮、爱捣乱的孩子往往受到的批评最多。

这是因为调皮的孩子总是会制造出让人头疼的事来,总会惹出一大堆的麻烦。
他们很少循规蹈矩,他们常常无事生非,他们不喜欢屈服权威,他们喜欢搞破坏,他们胆大妄为,随时都可能玩出个新花样……

但你可曾在这些调皮的孩子身上发现闪光点呢?
他们活泼好动、善于思考,坚强并勇敢,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喜欢去探寻未知世界。
这就是调皮的孩子。他们虽然有时让家长、老师们头疼,但是却时常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调皮男孩是好的,调皮女孩是巧的。
在很多情况下,“调皮”是孩子聪明、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表现。
调皮孩子敢于打破常规,敢于不走寻常路;他们思维活跃,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意志坚强,敢于冒险。只要家长和老师善于引导,调皮的孩子往往将是未来最有出息的人。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正确地对待他们的“调皮劲”,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和责骂。
只要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孩子们在以后成长的道路上,才会发挥出自己独特的优势。
格鲁吉亚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曾说过:“顽皮是儿童的可贵品质,需要的仅仅是加以引导。”可见,所谓的“好”孩子和“坏”孩子,只是大人们片面之见。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曾经这样写道:“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
当然,调皮的孩子也是天才,是“好孩子”!
如何挖掘他们身上蕴藏的潜能,如何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引导到学习上来,才是教育他们的关键。

许多教育工作者都认为,面对调皮的孩子,我们应该放弃粗暴的“打骂式”教育,改变以往的厌弃态度,换个角度看待他们。
不要戴“有色眼镜”,而要学会赏识调皮孩子的闪光点。
如果坚持这种教育思想,“调皮的差生”也会成为“优秀的好学生”。
只有当老师和家长用平等的态度去对待调皮的孩子,善于挖掘出他们身上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用一颗赏识的心去鼓励他们,那么再调皮的孩子也会对自己充满自信。
面对调皮的孩子,需要的只是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沙里淘金,家长和老师也要发自内心地去赞扬、鼓励和引导。只要有爱,再固执、调皮的孩子也会被感化。我们要使他们体味到做“好孩子”的感觉,并在这种感觉中自信成长。每个孩子都渴望被尊重和赏识,调皮的孩子也一样。所以,家长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调皮的孩子,更好地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正确地引导教育,去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内在动力,才能让他们自信地扬帆远航。




不过,我声明:

其实我不是特别的喜欢这本书,因为里面中国式的说教味道,让我本能不喜欢。

举例论证是可以的,但前提是做了足够的调查和数据研究,立足可信的统计给出的结论更让人信服。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呢,则是,很可能是东拼西凑,甚至是拍脑袋想出来的。

不过,给为孩子的“调皮捣蛋”头痛的父母,这本书也可以是个安慰剂,甚至有些办法也是可用的——只是没有作者写的那么有神效罢了。

[ 本帖最后由 我爱飞飞 于 2011-11-12 08:3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07:51:42 | 只看该作者

第1章 让父母伤脑筋的“调皮鬼”

第1章 让父母伤脑筋的“调皮鬼”


调皮的孩子总是比那些乖巧的孩子要让父母付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因为他们除了睡觉,往往一刻也不闲着。
在家里登高爬低,乱扔东西,翻箱倒柜;在幼儿园,与小朋友打架,争抢玩具,上课不专心听讲,过分好动……
他们胆大妄为,调皮任性,总是和你对着干,随时都会淘出个新花样。
不管你怎么教育,无论是好言相劝,还是厉声呵斥,甚至来点惩罚手段,但收效总不大。
谁的家里出现这么一个调皮鬼,都会让家长备受“折磨”,伤透脑筋。


一个卖擀面条的摊前,一个大约六七岁的男孩的脖子上套着一条铁链。铁链连接处的一把大锁很是显眼。锁链的另一头拴在一张堆满了书本的凳子上。
“这不是虐待。”正在忙着切面条的孩子父亲“声明”。
这是一对靠卖手擀面为生的夫妻,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对他当然是疼爱有加。
可是儿子显然是太调皮了。“不好好上学,整天惹人生气!管教了多少次都没什么效果。”
无奈之下,孩子的父亲就花十几元钱买了一条铁链,套在了孩子头上,希望以此能让儿子安静下来,好好读书。
这对夫妻卖面条很多年了。
看到孩子脖子上的铁链,有人打趣说:“赶快写,写不完就不给你取链子!”
听到这话,孩子扮了个鬼脸,吐吐舌头,毫不在乎的样子。
有人问他:“链子沉不?” 他笑着摇摇头。
再问:“知道为啥锁你吗?”“我不好好学习。”回答非常干脆。
虽然有铁链锁着,但是孩子“不安分”的天性一点儿没改。
他一会儿把脚跷起来搭在凳子上,一会儿又站起来摇头晃脑。
直到父母训斥时,他才老实地坐回凳子上,翻看他的作业本,拿起笔来划几下。
这与其说是写作业,不如说是涂鸦,因为没有一页是工工整整写完的,每页纸上都涂满了很多的实心图形。
有好心人劝夫妻俩说:“这样惩罚孩子不合适吧?会不会给他造成心理阴影?”父亲叹了口气说:“有啥办法呢?这娃太调皮了!整天不好好学习,还偷钱……”
像这对夫妻对自己调皮的孩子的惩罚方式是极端的,也是绝对不值得提倡的。

但是,与他们有着相同心理感受的家长却大有人在。
常女士34岁才怀孕生子,因为是高龄产妇,一度担心孩子会不会有什么毛病。
孩子出生了,非常健康。可是,当她还沉浸在养育儿子的幸福中时,麻烦就来了。
孩子是不傻,却极不听话,喜欢顶嘴。
让他穿衣服快一点儿,他说:“烦死了!”让他倒垃圾,他说:“你不会去倒啊!我不去!”
每天晚上,常女士都会接到幼儿园老师打来的“告状”电话,抱怨她的孩子今天又惹了什么祸。
常女士是个急性子,有时把她气急了,真想狠狠揍孩子一顿。
后来,常女士干脆就对孩子失去了信心,认为这个孩子成不了才,也不值得自已花时间、精力去爱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07:54:56 | 只看该作者
有时候,孩子调皮一点儿,偶尔演个恶作剧,会引得大人忍俊不禁,觉得这个孩子真可爱。
可是,如果这个孩子的调皮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一天到晚都给你制造各种各样、出人意料的麻烦;如果他总是热衷于游戏,对书本没有丝毫的兴趣,那他就不是可爱,而是让人头疼了。

其实,父母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孩子的顽劣而过度担心或者伤心。
因为淘气可以说是孩子的天性。
学龄前儿童身心发育很快,生长需要运动,运动帮助生长。
孩子的很多“调皮”现象都是这种帮助生长的运动的外部表现。


很多名人小的时候也都是让父母头疼不已的调皮鬼。

比如,美国作家、哲学家亨利・戴维・梭罗小的时候读《圣经》,看到上帝关于“一周工作六天,休息一天”的教义后,对母亲说:“我长大后可不想那么累,我要一周工作一天,休息六天。”这让妈妈很无奈。而他后来的确实现了自己的这个愿望。
他在28岁那一年独自来到距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花了28美元建了一个小木屋。在那里,他一年只须工作六个星期就可以挣足一年的生活费,剩下的时间他奉献给了写作和自然研究。
他成为了作家、哲学家,有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和论文《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又译为《消极抵抗》、《论公民的不服从》)。

再比如,第欧根尼小的时候一日三餐专捡地上的食物吃,更让人不解的是,他还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小便,母亲为此伤透了心。后来,他成了伟大的哲人。马其顿皇帝亚历山大都说:“假如我不是亚历山大,我一定做第欧根尼。”


调皮的孩子的确给你惹了不少祸,带来了不少麻烦,但是请不要伤心、烦恼、失望或痛苦。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天使。作为父母,一定要给予他更多的宽容、尊重,给他足够的自由和理解,相信他一定会在自己的天空画出最美的生命画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08:04:21 | 只看该作者

第2章 孩子为何爱调皮

第2章 孩子为何爱调皮


孩子的“淘气”其实在很小的时候就出现了。
小孩子喜欢到处爬,喜欢把看到的东西放到嘴里;他们弄翻废纸篓,把里面的东西掏出来,到处乱扔;他们不停地把抽屉关上,接着又打开,逼得父母毫无办法,不得不发出“不行”、“不要这样做”的命令。
其实,调皮、淘气是孩子充满好奇的表现。
但可惜的是孩子调皮的时候,很容易损坏东西。
那是因为他们还分不清什么东西重要,什么东西不重要。
好奇心强的孩子,即使父母对他说“不要淘气了”,那也是无济于事的。

所以,父母要理解孩子的淘气,要忍耐孩子的捣乱和破坏行为。
这样才不至于使孩子丧失探索新事物的兴趣,才不会打消孩子的好奇心。


镜头一:李勇小的时候非常聪明、调皮,而且他喜欢“违抗”父母的意思,对事物总有自己的一套见解。
有一次,妈妈教李勇画画。妈妈像往常一样告诉他要懂得正确运用颜色。可是当李勇画完画后,妈妈发现那不是太阳。因为太阳是红色的,而李勇把太阳画成了绿色。妈妈就不高兴地说:“你怎么一点儿都不听话啊,有你这样的太阳吗?”对于妈妈的疑问,李勇理直气壮地反驳:“我画的太阳是从树林里升起来的,当时我见到的就是绿色的太阳啊!”

镜头二:佳佳是个淘气鬼,他经常想出奇怪的主意。据他妈妈说,佳佳总是把“废物”堆在家里。所谓的“废物”就是一些汽水罐。妈妈经常批评佳佳不听话,不知告诉过他多少次,要把废物放进垃圾桶,但是佳佳就是不听。后来,妈妈发现佳佳把捡回来的汽水瓶剪去了一半,做成了一个大花篮,摆放在房间里。

镜头三:美美是一个淘气的女孩。她总是把妈妈的化妆品弄得一塌糊涂。比如她用口红来涂墙,把摩丝喷得满屋子都是,但是妈妈从不责怪她“不听话”。而只是告诉美美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而且也确实有效果。比如,美美从来不会像别的小孩那样随便摔东西,不会随便搞破坏。类似的这些镜头是很多家庭都遇到过的。



很多时候,调皮的孩子没有按父母的要求做事,但并不能说明他们不听话。
例如,李勇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是因为他见过太阳穿过丛林时,确实是绿色的;佳佳淘气,喜欢捡废品,但最后证明佳佳是很有创意的;美美虽然经常把妈妈的化妆品拿来涂墙,但是她也非常听话,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这些说明,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真的不听话,而是因为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
之所以说调皮的孩子不听话,有时候只是父母的表面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08:05:02 | 只看该作者

第2章 孩子为何爱调皮(2)

通常情况下,孩子调皮、淘气的原因有这样一些:

一、好奇心理,驱使淘气应该说这是最普遍的原因。
活泼好动、好奇是幼儿性格的典型特征的表现。
因为年龄小,知识贫乏,许多事物在他们眼里都充满神奇和奥秘。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事物。
于是,他们摸这摸那,总是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样子。
而且父母越阻止,孩子就越要去尝试。

二、引人关注,故意调皮有些孩子表现欲极强,他们总是通过新奇的“表演”和 “创造”,表现自己,期望以此引起大人的注意。
有的孩子调皮的目的是希望得到大人的表扬,但是他们做的事情往往不受大人欢迎,有时候让父母哭笑不得。

三、精力旺盛,造成淘气孩子的精力旺盛,他们一刻也不想停下来,总想通过各种行为使自己的精力得到宣泄。
如果父母不能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阻止孩子淘气,只能使孩子精力过剩。
他们会想尽办法,搞出其他“淘气”行为。

四、发泄不满,有意调皮孩子原本就好动、顽皮,一不小心就可能犯错。或许有时候父母没有注意,多说了几句,或是说重了,使孩子内心极为不满。
于是孩子为了发泄不满,有意做出与父母要求相反的事情,即和父母对着干,于是自然而然产生了调皮的行为。孩子淘气、调皮都是有原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08:06:59 | 只看该作者

第2章 孩子为何爱调皮(3)

只有当父母了解了这些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孩子对不了解的事情感到好奇是一件好事,这是一种探索和学习的欲望。

父母应该抓住孩子的心理,鼓励孩子去好奇,帮助孩子去探索。


对于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孩子,父母应该多关心他,多注意他,倾听他的想法,让孩子知道父母非常在乎他,使孩子的心理得到满足,从而保持正确的行为。

对于精力过剩的孩子,父母应给孩子创造宣泄的条件和机会,满足孩子动手动脑的欲望,使其旺盛的精力有用武之地。
这时与孩子一起游戏,对孩子很有好处。

对那些发泄不满,有意调皮的孩子,父母可以适当地进行“冷处理”,既不打骂,也不训斥,等到事情平息之后,再温和地指出孩子的不良行为,并给予纠正。

总之,对待调皮的孩子,首先要抱有理解的心态,既不能简单粗暴地打骂,也不能放任不管,而应该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父母要允许孩子“调皮”,帮助孩子“淘气”,并努力适应孩子带来的无休无止的“烦恼”,放宽对孩子的要求,给孩子独立的机会,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要大惊小怪,与孩子交流的时候,要蹲下身子,耐心倾听,在表示理解的基础上引导调皮的孩子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08:11:57 | 只看该作者

第3章 调皮是孩子的天性(1)

第3章 调皮是孩子的天性


事实上,调皮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如果奢望孩子不调皮,那就犹如期待一年四季不分一样,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不要总是希望把每个孩子都调教成人们想象中的“乖”孩子。
教育调皮的孩子,需要多给他们赏识和认可。
因为调皮的孩子也有闪光点,只要教育方法得当,调皮的孩子的潜能就能得到很好的开发。
很多时候,家长和老师一句欣赏的话,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份坦诚的交流,就能给调皮的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在一个家庭里,四岁的女儿燕燕能说会道,口齿伶俐。你说一句,她能顶你十句,而且振振有词。
比如,她玩儿完玩具就去看电视,玩具却全部堆放在沙发上,她也不收拾。妈妈说:“不收好玩具就不准看电视。”她就说:“我凭什么要听你的,玩具是我的,我有权决定什么时候收拾它。”一句话气得妈妈无语了,立刻就把电视关掉不让她看。燕燕大叫起来:“你这样干涉我的自由是不对的。”
当燕燕想达到自己的目的时,就会找出许多理由去说服父母。她最擅长的是用反问句:“为什么不?”“为什么要那样?”
比如:去外公家前,妈妈叫她快点儿把衣服穿好,她立刻“回敬”:“为什么要快点儿穿衣服呢?外公家又跑不了。”“你不是经常教育我,让我做事情细心、耐心吗。”“外公经常说慢慢来,不可心太急。”这让妈妈觉得很难应付她。
不但如此,燕燕的情绪非常具有戏剧性。
例如,刚见到小朋友的时候,她会欢呼雀跃,但过不了多久,她又哭着来找妈妈。一会儿说玩具不见了,一会儿又说某某小朋友欺负她。
有一次,妈妈带着燕燕在超市排队付账,超市架子上的巧克力吸引了她。她闹着要吃,妈妈没有理会,她就大声哭叫“我要吃……”妈妈迫于众人的眼光,不得不答应燕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08:13:22 | 只看该作者

第3章 调皮是孩子的天性(2)

调皮的孩子有时候确实很让父母难以应付。他们的行为时常给父母带来烦恼和麻烦。有时候他们还会用父母教育他们的口气,反过来“教育”父母,让父母大为恼火。
这时候,父母需要耐心细致地开导孩子,而不能感情用事。对孩子发火、批评和斥责都是不明智的做法。
那样不但伤害孩子,还有可能影响孩子与父母的感情。有时候,调皮的孩子喜欢和父母或者老师对着干,似乎他们觉得这样做很有挑战性。每当他们发现父母说不过自己,或是在自己的面前妥协,就感到很有成就感。
其实当调皮的孩子用哭闹要挟父母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轻易答应孩子的要求,否则今后孩子还会用同样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相对于女孩子,男孩子要调皮得多。
他们时常表现出暴力倾向,喜欢搞破坏,喜欢搞恶作剧,经常惹出事端,给父母带来很多麻烦。
但即使这样,父母也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尽量用温和的口气对待调皮的孩子。

小男孩奇奇特别喜欢抢别人的东西。在他眼里,似乎别人的东西永远是好的。
看到邻居家孩子玩什么,奇奇就立刻冲过去抢。别人骑木马,他竟然把别人从木马上拽下来,自己骑上去。有一次,奇奇拿着拳头大的石块砸小猫,被爸爸发现了。爸爸说:“看来你是想罚站墙角啊?”话音刚落,奇奇手中的石块就已经砸向了小猫。爸爸生气极了,他把奇奇拉到墙角,让他罚站。可是一松手,奇奇就笑嘻嘻地溜开了。
在妈妈面前,奇奇总是表现得很“缠人”。例如,走路的时候,奇奇总是借口脚疼,要妈妈背他,或是干脆让妈妈打车。睡觉前,奇奇总是缠着妈妈讲故事。
讲完故事,该熄灯了,奇奇又叫嚷着,说怕黑,一会儿说想喝水,一会儿又要尿尿。
奇奇知道表姐特别怕虫子,所以每次见到表姐,他总会捉弄表姐。他经常会抓几只蚂蚱或是蟑螂悄悄地放在表姐的口袋里,或是干脆放在表姐的头上,弄得姐姐尖声哭叫。而当妈妈骂他的时候,他还自得其乐地朝着妈妈做鬼脸……


调皮的孩子总是在大人面前表现得生龙活虎。他们似乎有数不尽的鬼点子,即使再平淡无奇的生活,他们也能从中找到乐趣,想出新奇的玩儿法。
调皮的男孩子野性十足,调皮的女孩子十分灵巧。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聪明伶俐,顽皮好动,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尝试。

顽皮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孩子们的世界里总是伴随着无穷的乐趣,但也因为调皮好动,甚至搞破坏,经常会给别人找麻烦,又会惹得父母极为恼怒。


如果父母不能理解调皮孩子的天性,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很难找到恰当的教育方法。当孩子调皮闹事的时候,或许父母可以这样想:如果孩子失去了调皮的天性,他们就像木偶一样,或是显得少年老成,那样,孩子还会有童真的乐趣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08:20:15 | 只看该作者

第43章 先做朋友,再做父母



调皮的孩子不听父母的话,贪玩儿不爱学习,难免给父母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面对父母的命令口气和强制执行,调皮的孩子更是不从。
于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慢慢产生了矛盾与隔阂,时间一长,便影响到亲子关系的维护。


其实每个孩子和父母都希望他们之间的关系融洽,只是因为家长没有摆正教育孩子的心态,没有建立正确的亲子关系,才会使孩子越教越“坏”。
试着转换父母的角色,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孩子面前,与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天晚上,父亲给儿子辅导物理课程。在给儿子讲到一道题时,父亲讲得激情澎湃,但儿子听得心不在焉。父亲火冒三丈,教训了儿子几句,并让儿子到房间去面壁思过。儿子虽然心有不满,但还是默默地走进房间,但父亲依旧火气难消,很想狠狠教训一顿那个贪玩的儿子。
过了一会儿,父亲克制住自己的冲动,推开房门,只见儿子正耷拉着脑袋,目光呆滞地看着地板。父亲走过去,注视着他的眼睛,平和地问:“你心里是不是很难过?爸爸态度不好,不够哥们儿,爸爸向你道歉了,以后爸爸一定改。原谅爸爸,好吗?”
儿子抬起头,半信半疑地看着爸爸。父亲向他抛出了一个微笑。他却理亏地放声大哭起来。父亲抱住他,为他擦干了眼泪。
儿子却说:“爸爸,是我不好,我没认真听!”听到固执的儿子主动认错,父亲的心里甜丝丝的。想不到,一句温柔的话竟然有如此威力。
回到书桌旁,儿子说:“爸爸,这道题让我好好想想,也许我自己可以把它做出来。”
果然,在儿子全神贯注地思考下,很快就做出了那道物理题。
从那以后,每当发现儿子调皮不听话,或有分歧,父母都会放下架子,以朋友的口吻跟他商量。
在这种朋友关系中,儿子敞开了心扉,变得和父母无话不谈。
他们在一起看书,交流心得体会;一起踢毽子、跳绳;一起写作文,互相读给对方听;一起哼着歌曲上下楼……
从此,他们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当这位父亲改变了教育孩子的方式,给儿子道歉,以朋友自居时,很快赢得了儿子的心,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和儿子相处得非常融洽。


当父母放下长辈的架子,改变强硬的教育态度,和孩子交朋友时,就能拉近和孩子的心理距离。
日常生活中,面对调皮的孩子,父母应该多一些微笑,少一些怒气。
只有当孩子认可了父母这个“朋友”后,他才会理解父母的苦心,才会知道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好。继而增加对父母的信任,尊重父母的建议和劝告。


小群的妈妈对她要求一向很严格。

她觉得只有严格要求,调皮的小群才会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但最近妈妈发现小群放学回来就把书包扔在床上,然后跑出去玩儿,或者不停地转换电视频道。妈妈发现小群不做作业,就奇怪地问小群。小群随便找个理由就敷衍过去。
妈妈知道小群没有说心里话,但是她越强硬要求,小群越是不说。
一天晚饭后,妈妈来到了小群的卧室。她没有像往常那样绷着脸,而是温和地把小群拉到自己的身边说:“小群,可能平时妈妈对你要求有点儿严,你还喜欢妈妈吗?”
“嗯。”小群迟疑了一下,点点头。“小群,这样吧,从今天起,和妈妈做朋友好吗?”
小群高兴地答应了。妈妈又说:“一般朋友之间总要讲小秘密的。今天,妈妈就给你讲一个小秘密,好不好?”小群一下子来了兴趣,一动不动地等着妈妈讲什么。
“那天上班,天下着雨,我骑车时不小心摔倒了,满大街的人都看着我。你不知道啊,可丢人了!你可不能把这件事告诉爸爸和姥姥啊。”
小群高兴地笑了,说:“放心吧,我也告诉你一件事。”
他想了想,又接着说,“老师不让我竞选班长,他说我太调皮,会把班里的同学带坏。我很不服气,凭什么调皮的孩子就不能当班长,可是没有人为我说话。”
小群的妈妈笑着说:“是啊,老师也太欺负人了。小群调皮怎么啦,调皮的孩子才有号召力啊!”
然后,妈妈来了个转折,说道:“不过也不能怪老师,谁叫小群那么调皮啊!如果你能变得不那么调皮,就能得到老师的支持和认可,你一定能做到的。我相信凭你的能力,一定能当上班长。”
小群不但高兴地接受了妈妈的意见,而且从那以后,小群还把妈妈当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可见,做父母的要以心换心。孩子只有感受到父母的真诚,他才不会疏远父母。这样和孩子之间的鸿沟就会越来越小,才能更有效地和孩子沟通,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与孩子顺畅地交谈。要想把调皮的孩子教育成材,父母不能一味地采用高压政策教训孩子、指责孩子,而应该和孩子交朋友,发现调皮孩子生活细微处所潜藏的优势或不足,才能更有效地教育孩子。当然,和孩子交朋友,既要对孩子严格要求,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随时给孩子引导;又要把调皮的孩子当作平等的伙伴,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玩儿,尊重孩子的想法;还要给孩子到位的帮助,让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变得更加活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11-16 23:49:40 | 只看该作者
我女儿把我所有的化妆品都装上自来水, 风油精。而且还是累犯。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我爱飞飞 + 3 + 3 祝贺,这么天才的捣蛋鬼生在你家了。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6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5:17 , Processed in 0.087470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