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220|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读经之我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2 01: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不喜欢读经,说不出什么道理,我只想从其它一些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和一位读经的家长谈过一会,发现他虽然对经充满了敬仰之情,但却对经是什么并不清楚.比如我说易经很难懂,他说很好懂呀,怎么会难?说了半天,我才搞明白他指的是南怀瑾的易经白话注解.其他也都类似,所谓的经基本上都是白话.

鲁迅评价章太炎,说他的价值更在于革命,而不是国学.我很喜欢这观点.

标准的国学大师,以我的感觉来说,都是很会混的.

读经说的堂皇一点,是为了做人;说的直白一点,就是要学会混.

经的内容固然有做人的方面,但它的出发点还是涉及政治,以管理人为中心的.

宋朝的那个大臣说:半部论语就可治天下,以此显得论语的神圣.可是比他更牛的是,刘邦\朱元璋半部论语也不用.

那些推崇读经者,我觉得他们的心中有一种优越感,自以为掌握了那独门秘技,可以笑傲江湖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1威望 +101 金币 +213 收起 理由
大卫不可以 + 2 + 2 楼主肯定读过经。倒是有些喜欢让孩子读 ...
如果 + 20 + 50 入选11月2日--11月9日《近期热点置顶贴 ...
新叶 + 10 + 10 纯粹支持。
wherezhang + 2 + 2 发人深思!
笑笑宝宝 + 3 + 3 纯粹支持。
月下小楼 + 3 + 3 纯粹支持。
子川妈 + 20 + 50 纯粹支持。
国学入门 + 1 + 1 谢谢你了
jiangying + 10 + 10 谢谢参与!
果行育德 + 10 给中班小朋友加分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01:42:17 | 只看该作者
我非常反感那种把经说得神秘、万能的态度,似乎一读经,什么问题都解决或基本解决了。
现在受这种潮流的影响,公立学校也在推行读经。我儿子的学校让学生背诵一个不知是什么人写的四字经,一万多字,可恨。
谁喜欢谁背,为什么让小孩子背呢。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wherezhang + 2 + 2 不偏激,十分清醒的态度。我也反对宗教 ...
国学入门 + 1 + 1 有点偏激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11-2 09:03: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simpley 的帖子

好话题,请问你如何理解读经和日常教育的关系呢?

很多人读经,为的是做人。

为什么你认为读了经只是会混呢?

我们不批判别人,说说你自己的观点吧。

你希望孩子学会做人,打算从什么地方入手?
如果不读经,你怎么教孩子做人?
现在的学校教育也不是很好,很多时候老师、同学、社会的价值观对我们的孩子也会有很大的影响,你打算在这方面怎么做呢?

期待你的进一步阐发。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wherezhang + 2 + 2 不诗经就不会做人吗?仗义每多屠狗辈,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11-2 10:34: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Xieno 于 2011-11-2 09:03 发表
好话题,请问你如何理解读经和日常教育的关系呢?

很多人读经,为的是做人。

为什么你认为读了经只是会混呢?

我们不批判别人,说说你自己的观点吧。

你希望孩子学会做人,打算从什么地方入手?
如果不读经,你怎么教孩子做人?
现在的学校教育也不是很好,很多时候老师、同学、社会的价值观对我们的孩子也会有很大的影响,你打算在这方面怎么做呢?

期待你的进一步阐发。

我也曾经有过一楼的心态,我现在试着作一回答:

如果说混 ,那是因为我自己多年前确实混得不好,或者不能混得好。所以我的切入读经也确实是想改变自己的这种现状。想从中得利。想去看看是否真的“书中自有黄金屋”所以我开始读经。
读读  《了凡四训》 ,不是读一遍就放下的那种,坚持读,通过遍数让书听思想在你的行为中得到验证,你就已经被改变了。或者你的脑已经被洗了,身边的人开始喜欢你了。你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开始变得圆润。也就是开始感觉混得好起来了。

于工作方面,多读读  《庭训格言》康熙   《予学》  《止学》  《官箴》这些书,你会发现工作变得轻松,工作变得再不是那种让人不喜欢。因为与人的关系你处理得好了。其实这个问题老外也会遇到,并不是只有中国才这样。有不少老外做得 好,虽然他们没有读中国的经典,但是他们有一种行动力,有好的方法他们会去做,会去改善。 这与《老子》中的“上士闻道,勤能行之”是一个意思,虽然老外没有读过《老子》但是道理是一样的。所以经典也可以指导我们的工作。让我们工作得更好。


在教育孩子方面,自己牢记《弟子规》中所述,认真去做,不要要求孩子背,甚至不要要求孩子去做,只是做孩子的榜样,让孩子看得见,让孩子知道您每天是如何力行弟子规的,是如何做父母的,是如何做爸爸妈妈的儿子的。孩子会去看,会去学,然后会去习。 “ 身教则听,言教则讼。”是理也。   如果我们一味对孩子进行说教告诉和提醒孩子长大了要孝,如果孩子反问一句:“你为什么放爷爷奶奶放在老家不管也不给生活费呀”这时你怎么办?这是我们这代做父母的要反思的,虽然这不是普遍现象,但是仍有代表性。

读经或许是种潮流,但是目前学校中老师的不作为和无法作为,以及体制以分数为上的目的,作为家长是要思考的。我们需要停下来分析一下体制的不足和家长需要做些什么以弥补而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这才是重要的。

读经典,说得长远些,其实并不是潮流。在学校体制中的课本上有好多也是节选自经典。只不过这种节选可能范围和量极小,不能让孩子做到融汇和贯通。如果能够大量读些何乐不为呢,我们总在叹服他人的博学,面对我们自己的不“持之以恒”却总能够容忍。

我想说明的是:读经是好的,要用科学的方法。(所谓科学的方法,就是适合自己的,读上三个月半年也会感觉到不快乐的且仍想继续读的。)

以此。


2011 11 02   10:34 于车公庙

[ 本帖最后由 druckerlou 于 2011-11-2 11:0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wherezhang + 2 + 2 言传身教,这是教育孩子做人最好的方法。
果行育德 + 10 + 10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1:36:41 | 只看该作者
我对读经的认识应该很浅薄,所以谈不到系统的理论.只能有一些点滴的感觉:
楼上说的原来不会混,读经以后变得很会混.这让我很惊奇,也有些怀疑.
我以前接触过一些迷恋国学的人,最典型的,就是我们的原领导.他说话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往往会夸大甚至捏造事实,比如,把网上的一些事作为自己的经历讲出来,来论证某个观点.这固然增加了论证的力量,但对于知道真相的人来说,反而降低了说服性.当然,喜欢这样做的人很多,并非仅限于读经者,但我感觉读经者尤其多.
所以我觉得,会混的只是会混,不会混的还是不会混,读经恐怕改变不了.一个不会混的人后来会混了,可能与他的阅历,年纪的增长(相应带来的思维生理的变化)有关,读经可能会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但仅靠读经就会起到作用甚至是立竿见影的作用,就有些太神奇了.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些没什么文化的人能成功,是因为他们能躬行;而不能躬行的人,满腹经伦也不行.所以,读经有好处,但既不是会混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11-2 11:52:27 | 只看该作者
躬行是因为相信经典的力量 ,如果没有躬行,那说明 信的程度还不够,还在半信半疑的状态。没有到全信。

信有相信,有取信,也有“信受行使”。
了凡中讲的人的命运可以自己掌握并通过自己来改变,也是要信了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1:54:12 | 只看该作者
也可能真的有人读经之后有大悟的感觉,由此带来人生的大变化.这大概是缘吧.肯定不是每个人或很多人都能有此缘的.
但即使有缘人,在儿童时代就大量背诵这些东西,有无意义呢.楼上的朋友说,原来不会混,读经后会混了.可见成人后读经也不晚.甚至于立竿见影.
我儿子在幼儿园,三字经,千字文什么的,都背的很熟(但不认字),现在忘光了.
我年轻的时候看一些世界名著,觉得枯燥无味,中年之后再看,感觉就不一样了,有的真是"得意忘言"

我第一次接触经典也是成年之后,看得津津有味;但我知道,要让我儿童时期就背这些东西,肯定是不愿意的.而且我后来看这些东西,并没有觉得晚了,来不及了,要早点看就好了诸如此类的想法.所以,我不主张儿童读经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wherezhang + 2 + 2 非常赞同,不同年龄看不同的书。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11-2 12:02: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impley 于 2011-11-2 11:54 发表
我儿子在幼儿园,三字经,千字文什么的,都背的很熟(但不认字),现在忘光了.
我年轻的时候看一些世界名著,觉得枯燥无味,中年之后再看,感觉就不一样了,有的真是"得意忘言"


事实就是这样的,对小孩子来说,没有阅历,有些东西是无法理解了。这个时候实际上是思维培养的黄金时期,如果把这个黄金期过了,要锻炼思维是很困难的。

反而,世界观的建立,对哲学的领悟,需要阅历和积累,没有生活经历,背再多的经都没用。
没有正确的科学观,哪里会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2:09:09 | 只看该作者
上面说的我们的领导,非常喜欢国学,平时讲话也总要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怎么做人,讲道德等,后来进去了.别人就说他很虚伪.
但以我的感觉,他对国学已有一定的造诣,也写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如果不是真心投入,仅是做做样子,是不可能有那些心得的.(我第一次知道南怀瑾,还是从他那里)所以,我相信他是真热爱国学的.

但我还解释不了这种两面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11-2 12:24:23 | 只看该作者
把读经当作语文去学、当作文化去了解,如何?如果把古代汉语这一关过了,再加上通过读经对诸子百家的思想有所了解,通过了解古人生活状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个传承,先不说是不是按照那上面去做(诸子的思想都有相互矛盾的呢),中国人不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是不是有点不应该。
学习和生活是不能割裂的。
可以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wherezhang + 2 + 2 我也是这个态度,当作一种文化,而不是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5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1:49 , Processed in 0.151953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