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志豪爸爸px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我儿子不再读经的故事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1-12-26 12:0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志豪爸爸pxy 的帖子

我家的孩子读经快一年了,也没有记住什么东西,现在很犹豫是否坚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2-1-3 11:53:16 | 只看该作者
此是教读经的人师之病,非读经教育本身有什么问题,人病法病是要分清的。读经不是为了死记硬背下来什么才叫真的,但也不是什么都不记得,什么都不记得要么是根本没按照进度教,或者是根本教的时间和重复的次数不够,没形成学习的习惯。如七岁以下就是在旁边听一定遍数都会有所记忆。此是孩子的天赋。
    另,我们不可以因一时无效或遇人不淑,就非理性的埋怨指责,要提澈自己而不是一路愤愤不平。要思考其中真正的症结所在,即便天下之良法美意皆要因人因地因时有所损益,这对于家长和老师都是很关键的素养,因此任何一种教育的道理去实践时都会有种种障碍,而读经教育已经是极简易极平正极根本的教育了,在普遍性和具体操作层面不同的问题面前,我们要保持清醒,不同个性的父母孩子和老师,虽然不是最本质的三要素,但也确实是外在客观条件必须有所调适者。
    我们不能过多要求孩子就需要要求家长,不能要求家长就要要求老师,而这个次序在教育上应该是,先引导孩子本身发起自觉与良好之习惯,这个首先的责任在于使孩子出生之父母,所以读经教育特别重视胎教,而父母之个性禀赋习气又复多种不同,有合理者有不合理者,有此合理彼不合理者,有彼合理此不合理者,有一时合理一时不合理者,因此实际上除非父母自己内省理性自己要求自己,否则又有什么要求可言呢,而这在现代社会尤其难办,因几无父母可抽出一人专门负责教育之恰当与否者,往往是往外推出的,而推到幼儿园或学校或私塾,则师资也是受这庸俗教育出来的众生,而即便性情资质俱佳的老师,又怎么可能只照看某一个人之成长呢?此孩子的资质是否好学,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家庭是否已养成?教师自我之好学反省与提升又是另一关键。此教育外在客观可涉及的三要素,虽非教育的时机,内容与方法之本质原则,仍是不可以忽视的。
    但要真正解决普天下人之教育问题,不可以在孩子,家长,老师身上一定去要求什么,因为这种要求皆是难以定准和虚妄的,这世界上其实没有人可以去要求别人什么,被要求者即使被要求被管制被约束,也不会真正自觉与成长。因此在可以改善的地方我们要尽力改善,首先是改善自我,如果你是学生本身就是应要求自己自觉,如果你是家长也要要求自我种种修养增进,老师亦有不可懈怠不可替代之必要之自我修养,此关键之枢机不在孩子不在老师却在家长,此不是替孩子出头也不是替老师讲话,乃是客观位置上家长有两者桥梁之特别作用,最用心于自己孩子的一定还是父母,孩子从出生就一直需要教,老师和教育场所需要家长有智慧和能力去选择。因此外在客观层面讲,老师和学校私塾等需要选的是家长而不是孩子,孩子是没有不好的,家长却未必;孩子没得选,只有认命的是,他出生在什么水准的父母身边。家长不可以选我要什么样的孩子,但可以选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选什么样的教育场所和老师,而要真正会选也必须对教育之道有觉悟和真正的了解,这谈何容易呢,所以其实又是谁也不能对家长孩子老师要求什么,也可以说都可以互相有所要求与配合及信任,这终究是自明可也的事。

[ 本帖最后由 天津清羽 于 2012-1-3 12:2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2-1-3 14:41:04 | 只看该作者

读经学校之我见

我上次去遂昌参观了一个诵读学校,震动很大。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学校”,他的学生都是住校的,每个班级人数按入学年龄排。所以可能很小但入学早年级也高,用的都是王财贵编的教材。其他不说,那里的老师师资没有保障,有些老师普通话都不准,读经也从不讲解,学生跟读会背是唯一的要求。所以楼主的孩子认字比普通孩子少是完全正常的。英语学习则选择了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也是要求背诵,那里的孩子人手一个小方盒一个计数器,有些孩子诵读已经到了3、4千遍。会有用吗? 莎士比亚的戏剧确实经典,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口语表达是不同的呀,再说现代英语语法、 词汇都在不断更新中,我个人觉得诵读戏剧似乎大学更好些吧,关键是那里的孩子读起来含糊不清,语调不地道。但有一点很令人感叹,孩子们诵读很自觉,很专注。我觉得,因人而异吧, 那里给我的感觉是与世隔绝的,没有儿童该有的欢乐,但孩子们很自律,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你不可能停留在那里一辈子吧,到时,你的孩子如何与其他同龄人交流呢? 据我所知,那些孩子的家长都很有钱,来接的都是宝马、奔驰。也许教育观不同,也不在乎文凭啊什么的。 反正我不会让孩子去所谓的读经学校,作为课外辅导,小时候接触一些国学经典未尝不可,但要把握好“度”。一己之言,见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2-1-17 09:50:05 | 只看该作者
这是老师本身不合格,伤害了孩子的感情和对学习的热情,如果这就是所谓的私塾,那也是不合格的,即便古代是这么干,现在仍照搬照抄,不配为人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2-1-17 09:56:4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简单地把儿子读经的后果归为读经引起的显然没有真正反思过自己,老师是不合格的老师,而在孩子向你们发出求救信号时,你们作为父母却没有重视。

你应该首先反省自己,做父母的没能保护孩子给孩子带来伤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2-1-18 23:25:31 | 只看该作者
我最不赞成的就是那么点的孩子送去寄宿,别说老师不懂教育,就是懂,父母给孩子的爱,是再好的老师也不能替代的。
  lz说的是那个学校有问题,和读经无关;
  我算是一个失败的读经妈妈了,因为孩子到现在也没喜欢上,但是孩子大量认字是从读经收获的;读任何书都有兴趣是从读经中收获的;甚至后悔没坚持英文读经
  我只能说我的方法错了,可是我还是认可读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12-1-26 17:49:33 | 只看该作者
真是很郁闷,我儿子自己在家读,爱读哪个就读哪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12-1-29 15:56:49 | 只看该作者

「幼儿读经」浅谈

「幼儿读经」浅谈             东方人文儿童读经班    邓秀梅

【转贴】自《读经通讯》第7期
http://www.chinese-classics.com.tw/cid/classics2/magizine/Default.asp


按理讲,儿童读经是不分年龄层次的,教法也应是大同小异,何以要特别提出「幼儿读经」做为专题呢?


以我从事四年的读经教学经验来看,对于两种层次的学生比较难以纳入常态教学,一种即是国中生,另一种则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前 者由于功课压力大,再加上十三、四岁的少年通常都有自己的意见,虽然他们的意见大部份是幼稚而不成熟,有些自矜自是,难以安于读经班的读诵教学,后者则是 不识字,不认得注音符号,容易情绪化,不耐久坐等等特质,而使得他们难以纳入一般教学。这种心得是来自于前两年,有幸从事于纯幼儿班及纯国中生班的教学, 假如他们与一般小学生混合上课,倒也还好,可是一旦分开教学,弊端就会渐渐浮上来。不过也由于这个机会,才能让我好好正视其中的问题。本文先论「幼儿读 经」,下次再谈「中学生读经」。


  其实幼儿不单指幼儿园的小朋友,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也可归入其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父母得花很多的心血来伴读与指导。因此这一类的学生之所以会中途退出,除了上述的理由之外,家长没有恒心更是幼儿难以读经的很大因素。那么该如何解决?以下是我的经验 之谈,也许可做为参考。


  幼儿虽然不识字,不认得注音符号,念起书来往往也跟不上别人,通常其它学生已经念完两页了,他还停留在第三行。纵使有这么多困难,但是他们有一个很大的好处:耳根很利。要他们看着课本背书,简直是要他们的小命,然而假如在他耳边不停反复念诵,他们可是能够过耳不忘的。幼儿的这种特性,可以提示我们某个简便而有效的教学方法,那便是「录音机教学」。带台录音机把上课的现况录下来,而后在其余的七天内,天天放给孩子听,一天听个四遍,三餐各一遍,睌上就寝前再听一遍,不怕他背不下来。纵然背不下来,他也能够渐渐熟悉古文的音调节奏,等到他日后开窍的时候,背书的速度自然超越常人之上。


  这种「录音机教学」不仅不费吹灰之力,而且与一般小学生比起来,幼儿可以记得更深刻,更牢固。 当然有人可能马上联想到:既然这种方法这么有效,何不把它普遍应用到其它已识字的小学生身上?然而有几个小学生肯耐烦去听那种单调乏味的教学录音带?只要 他们肯在上课前三天背熟,我们就该偷笑了,怎能要求他们天天背书呢?相反的,幼儿不会拒绝家长的安排,不论是简单的、困难的、长的、短的篇章,他们一股脑 儿照单全收,绝不会跟父母讨价还价的。两年前,我曾带过东方人文儿童读经班的周六班,这一班平均年龄大约是小学四、五年级,最大的是国二,最小的读幼儿园 大班。这一班的素质非常优秀,去年全国儿童读经背诵比赛的前三名皆由这一班的学生所囊括,可想见他们是多么优异!而一个刚满五岁的小男生,挤在这一群资质 优秀的大哥哥、大姊姊当中,居然也能跟得上,丝毫不落后。我私下忖度这个小男生的妈妈想必花了不少时间、精力,焉知一问之下,她不好意思地全盘招供,原来 她只负责把孩子带来上课而已,其余时间根本不管的,因为她是职业妇女,没有时间陪小孩念书。那何以故这个小男生仍可以跟得上进度?原来她是采用「录音教 学」,而且从其中她又得到一个心得:孩子只愿意听上课现场的录音,不愿听妈个人的录音。这个心得倒是可以提供大家参考。


其它像幼儿的情绪化问题,其实也不困难,只要老师肯以赞美代替责备,那幼儿的进步马上就像灌饱了的气球一般往上冲。另外不耐久坐的问题,也可以中间安插休息时间来解决,如此他们就不觉得时间太漫长。

「幼儿读经」浅谈(下)

这样说来,幼儿读经其实是没有难处的啰?本来就没有难处,难处是在于父母的阻挠。四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天下没有不能读经的小孩,只有不愿让小孩读经的家长。各 位家长读到这里,先别忙着发火,请先看我细细分析。教过这么多幼儿的经验中,我发现到一个现象:凡是不在意幼儿背多背少的家长,幼儿持续读经的机率有八 成。这种幼儿通常一开始只是扮演「伴读」的角色,就是陪着哥哥姊姊来上课的小跟班,不是父母着力栽培的对象。纵然如此,可不能小看他们,在经过一年半载的 熏陶之下,他们往往成为正式的学生,而且背得比他们的兄姊来得起劲。

而凡是十分在意幼儿的背诵成绩与成果者,这一类的儿童持续读经的机率约仅三成。何以故如此?此乃由于家长「欲速」与「见小利」的心态所造成。 所谓「欲速」是指家长急欲见到自己的小孩要与其它大孩子的程度并驾齐驱,至少在背书的能力上要一致;所谓「见小利」则指小孩的读经成绩要顶刮刮,拿得上台面。在这种心态下,家长一手扛起督促小孩背书的责任,偏偏他们又舍弃「录音教学」的简易方式,宁可采取「我念一句,小孩念一句」的传统方式,而且要求务必背得尽善尽美,最后的结果就是:小孩在地板打滚哭闹,家长则气得脸色铁青。于是儿童视读经为畏途,而家长则视教读经为麻烦事。一旦两者有了这种心态,则儿童退出读经班是早晚的事。或者家长本人信心坚定,但小孩的哭闹郄引起其它家庭成员的不满,最常见的是,妈妈严格督导,爷爷看了心疼,奶奶认真负责,妈妈看了不忍;或者先生怪太太,或者太太怪先生,全家闹了个鸡飞狗跳,人仰马翻。于是大家召开家庭会议,一致认为是「儿童读经」制造了家庭纠纷,结局当然是不言可喻。

  「儿童读经」何其无辜!居然背上这种黑锅。


   「幼儿读经」本非难事,而是家长的心态要调整。虽然理论上幼儿的记忆不亚于小学生,但是事实上幼儿刚开始背书的时候,速度的确很慢。而且幼儿参加读经 班,应当要有一段缓冲期,这个阶段主要是陶冶他,让他渐渐熟悉古文的音调,每周一次上课是个熏习,回家听录音带更是必要的熏习工作。这个时期可能仅需半年,也可能长达三年,请家长务必要有耐心,岂不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民族菁英、国家栋梁的培养岂是一件速成之事.而且据我看来,这种熏习工夫正 是可以深入儿童的潜意识,所谓「真积力久则入」,经典的影响力于此方可真正可以达到「砭肌入骨」的程度。别看小学生背书既快又流利,他很可能背了十成而忘了四成,但幼儿录音教学则不然,他是终其一生都不会忘记的。


   而且幼儿还占有一项得天独厚的本钱,那就是「时间充裕」。一名小学生假若不自一、二年级开始接受读经教育,那么他顶多只有三、四年的时间接触经典;然而 一名自幼儿园中班开始读经的小朋友则大大不同,他可以有八年的时间浸淫在经典的世界中。八年的功力岂是四年可以相提并论的。有一个实例,在上述提到我于两 年前开始教一班纯幼儿读经班,两年后除一位学生之外,其余的皆已改头换面,汏旧换新了。这名儿童自中班开始接触经典,到现在已快升小二了,他的读经成效如 何呢?有一次他的学校老师要他们全班造一个「己」字的句子,本来每一题都要造两个句子,但是对于这一题,他的老师想了想,以一个小一的程度恐怕只能造「自 己」一辞而已,于是条件放宽,只要造一句即可。没想到四十几个学生当中,居然有一个学生可以造出两句,第二句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老师唬了一大 跳。这个学生就是我的那名学生。


  这还只是小事一桩,另有一个实例更可看出他的语文程度。上课中有时会指定某个学生担任小老师,带着大家朗诵。有一次教了诗经郑风的(溱淆)一诗,其中有一段是: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淆之外,洵吁且乐。


   大家可能认为有标点符号总不难念,但是标点符号对小一的学生而言根本不具任何意义。这名学生是这么断句:女曰观乎,士日既且,且往观乎,淆之外洵吁且 乐。另一名学生则念成如此: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淆之外洵吁且乐。一个顺适,一个不顺适,差别就在于对文句有无敏感度。事后我问他,为何念得跟我 不一样?(我是依标点符号断句)他搔头搔脑地想了半天,然后冒出一句:「我感觉这样念很好啊!」这就是所谓对文句的敏感度。这种敏感度大抵要到三、四年级 才有,而且要勤读课外读物力能具备,而他一名小一的学生就能如此,再让他读个五年经典,成就岂是我们所能预料的?而且他的气质跟上面的两个哥哥就是不一 样,温文秀雅,俨然就是一位文质彬彬的小君子,由此可知读经也能潜移默化一个人的气质。


  「幼儿读经」的理论、方法与功效即如上述。总而言之,请诸位幼儿的家长们牢记孔子的一句话:「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然而龙凤之材岂是垂手可得?没有投注相当的耐心与毅力,是造就不出人间龙凤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12-3-6 01:20:50 | 只看该作者
儿子一直坚持读经,虽然也有断断续续,但是一直没有中断,可是一直都不喜欢,更喜欢看绘本之类的,读经每次都是强迫要求的,也在反思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12-3-24 23:07:48 | 只看该作者
to楼主:爱是最好的灵丹妙药;为了爱能给予他丧失了的安全感,给予他信心,给予他动力。

to自己:欲速则不达,我们为什么天天求结果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3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6:18 , Processed in 0.09661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