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liuzhengguo197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实例,学校教育怎样塑造孩子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1-10-28 23:43:27 | 只看该作者
周围环境在,学校里再加砝, 也没办法了, 机器小孩子了。
所以父母尽量放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1-10-29 18:5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liuzhengguo1977 的帖子

呵,你这个观点——“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是带他长大的人给他塑造出来的,而不是随机形成了或开放或内向的性格”——我不是很赞同呢。

性格形成,天生的因素还是占上风的。
这个“天生”,倒不一定是说完全按父母的模子去套,父50%,母50%。不一定的。还有基因突变的因素存在呢。所以我才不说是“遗传”,而说是“天生”。

也许你的观察也有道理,但毕竟个人的观察,范围有限,我还是倾向于相信专题研究或专家多年的总结多一些。
我知道有一本书是谈孩子的学习模式的《成功学习百分百:发现孩子的学习模式》

书中就提到发现孩子天生的学习模式,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

学习模式如此,性格会比较例外么?

所以仔细观察孩子的气质、性格,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引导,个人觉得,可能是更好的方式。
每种性格的人都可以成功,只是成功的道路和最终的方向可能很不相同而已。
一起摸索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大凯小凯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1-10-31 07:55:42 | 只看该作者
大环境无法改变的前提下
改变小环境是我们能做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大凯小凯 + 2 + 2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1-10-31 12:28:47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不论在怎样的环境下,一个人,一个孩子,都应该守规矩,区别在于,是守怎样的规矩而已。
楼主举例中的那个小孩,敢把大人的棋盘掀翻了。如果在美国,孩子这么做,家长一定会让孩子先赔礼道歉,再去做隔离反省。
这种行为并不意味着这个小朋友有创新,有主见,有叛逆精神,我唯一能想到的词就是“没规矩”。
因为小时候的“没规矩”并不加以调教,所以长大了插队,闯红灯,乱丢垃圾而从不以为耻,更严重的就是不遵纪守法,从事想从法律中钻点什么空子而显示自己聪明。
在很多人羡慕的美国,你想自由自在的过日子,有个很重要的前提是,你不能破坏社会的“规矩”,如果出现一些违规的事情,那么你的保险,你的贷款都会碰到问题,你也很难过上舒心的日子了。
所以我觉得,孩子啊,还是守一点规矩好。他会是一个社会人,而社会是有规矩的,如果不守规矩,将来的日子并不会非常顺利。

当然,每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没主见的人,但我觉得,不守规矩和有主见之间绝对没有必要的关联。多给孩子创造一些需要选择的环境,多给孩子一些动手的机会,多带孩子去合适的场合运动,他的主见也许就能培养出来了。
老师和学校很重要,但更重要的也许还是家庭。
君不见,不论怎样的老师,带同一个班,这个班的学生总有一些表现好的,一些表现不好的,一些能力强的一些能起差的。
那些指望老师把孩子的所有毛病都改掉的美好愿望,也只能是一个愿望。
我们做家长的,既然生了孩子,还是要多费些心思,就这么几年,再大一些,你想要多管管,多陪陪,人家还不一定乐意呢。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26 金币 +26 收起 理由
liu_haoyu + 2 + 2 我很赞同。
weiwei54 + 2 + 2 高手啊,说得很清晰
大凯小凯 + 2 + 2 很有道理。
Xieno + 20 + 2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1-11-11 21:41:44 | 只看该作者
赞同 童童ma咪 意见。理解 jerryhao 观点。

      这让我想孙瑞雪的《爱和自由》及李跃儿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到目前为止,我的感受还是回到原点: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给孩子自由,宽容地对待孩子,给点时间,给些空间,让孩子慢慢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1-11-13 11:28: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童童ma咪 于 2011-10-31 12:28 发表
其实不论在怎样的环境下,一个人,一个孩子,都应该守规矩,区别在于,是守怎样的规矩而已。
楼主举例中的那个小孩,敢把大人的棋盘掀翻了。如果在美国,孩子这么做,家长一定会让孩子先赔礼道歉,再去做隔离反 ...


我很赞同童童妈的观点。现在很多家长都认为尊重孩子个性发展和遵守规矩之间是矛盾的。

举个简单例子,我朋友带着孩子到我父母家看望两位老人,本来应该是件让人高兴的事情,结果我父母打来电话说拜托你跟你的朋友说一下以后还是不用来了,原因是他们受不了我朋友对待孩子的态度。原来,朋友的孩子比较淘气,在家里也是上蹿下跳的,问题是两个老人本来心脏就不好,看见孩子爬到沙发上或者高处就要往下跳,他们很担心。但孩子的父母不但不制止孩子,反尔还以赞赏的眼光看着孩子,跟我的父母说现在的孩子首先要尊重他们个性的发展。

很多人可能把这归结于两代人育儿观点和方式的不同。但我其实是赞同我父母的意见的。孩子去作客,应该尊重主人,遵守相应的做客礼节。即便孩子小,还不能完全明白,也应该告诉孩子怎样做才对。孩子喜欢运动,可以带孩子去儿童乐园痛痛快快地玩。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我爱飞飞 + 3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1-11-13 16:00: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iu_haoyu 于 2011-11-13 11:28 发表


我很赞同童童妈的观点。现在很多家长都认为尊重孩子个性发展和遵守规矩之间是矛盾的。

举个简单例子,我朋友带着孩子到我父母家看望两位老人,本来应该是件让人高兴的事情,结果我父母打来电话说拜托你跟 ...




我很赞同你的说法。

你的朋友只是做到了给孩子自由,却没有把握住自由的边际。

我小时候唯一学得比较好的一门政治课,好像是在讲个人行为的那一年,应该是初一,名字大概是诸如青少年修养之类的。其中就提到了自由和纪律的关系。
离开纪律去讲自由,自由是不存在的。这个时候自由可以等同于拳头或强权,谁有本事占有更多的资源,谁就有自由。
所以我们教育孩子,从小不帮他们树立起遵守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的意识,他们长大以后只会怪罪我们。——所谓小时偷针,大了偷金,可不是么。
这一点在中国可能还不那么明显,如果是在美国,那可就厉害了。你要是在家里深夜喧哗扰邻,用不了一会儿,警车可能就开过来了。

所以我们想知道怎么去塑造孩子,不如先塑造自己。
我们自己心里,一定要先厘清界线:
我们的孩子,他们在襁褓之中时,对我们是全然的依赖,而后他们要不断的从我们这里找到界线,什么是我们负责的,什么是该他们自己负责的,这是个权责不断移交的过程——直到他们成为完全不依靠我们的成人。

具体到这件事,其中的界线应该是这样的:
当孩子不影响其他人(尤其是你父母,其次还包括孩子的父母)也不会发生任何危险的时候,他们应该拥有自主游戏的权利。但他们闹起来影响旁人了,那么父母就应该告诫孩子:如果你再闹,那么我们就要离开这里,同时以后我们也不再带你来玩,下次我们再来,你们就只能留在家里,或者作其他安排。
不当的行为将受到惩罚,这是孩子从小就要从生活中习得的。
否则,等他长大了走上社会,他一定会发现社会与他小时候熟知的样子不同。那时改变当然也来得及,但,要付出的代价,恐怕就远远超过今天他们损失的一次玩耍机会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了。

我们一定要记住的是,我们希望孩子长大了是什么样子,今天自己就要是什么样子,而且对孩子的奖惩都应以此为据。

[ 本帖最后由 我爱飞飞 于 2011-11-13 16:0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liu_haoyu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1-11-15 10:49:4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一定要记住的是,我们希望孩子长大了是什么样子,今天自己就要是什么样子,而且对孩子的奖惩都应以此为据。

我很赞同。最近一直在学《为孩子立界限》,也看了你的帖子。觉得自己还是需要学习的东东太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6:42 , Processed in 0.167391 second(s), 3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