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559|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儿童英语和经典要不要同时进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22 14:0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一楼内看到一位妈咪的内心纠结,我很感兴趣,所以引了一段在这里,请大家议一下,儿童英语和经典是否可以同时进行,这个议题就算我早上发的“三条路线”的续集吧,望亲们多多捧场,俺想升级呀,到现在都没上小学,心里很急。原文如下:

     我也纠结要不要儿童英语和经典同时进行,但目前看来不是太可行,因为儿童英语一讲(配绘图的那种)小朋友非常感兴趣,连我们读经典都不让,花花绿绿的小孩子就是喜欢呀。所以我目前的想法还是先上经典,等经典滚瓜烂熟了再给儿童英语,其实我很怀疑那时小朋友还要不要看儿童英语,应该是可以上纯文字的英文故事书了。
  虽然我们这批人学的是哑巴英语,但那么多年也不是完全白学的,那些口语似的大白话还是学了很多,只是平时没环境不练习,如果有时间上个全封闭的培训班,几个月就能把口语练得不错,一般交流理解可以很顺畅,可是经典英语里那些东西,是一个成人花上三五年也难以跟童子功相比的。


[ 本帖最后由 国学入门 于 2011-10-22 14:0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52 金币 +122 收起 理由
candyxiao020 + 10 + 10 谢谢参与!
lc4601 + 2 + 2 支持。
新叶 + 10 + 10 谢谢你了
子川妈 + 30 + 100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1-10-22 15:14:40 | 只看该作者
先看儿童英语,让兴趣培养起来再看经典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国学入门 + 1 + 1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10-22 15:26:09 | 只看该作者
我没看懂,经典滚瓜烂熟就能读懂纯文字英文故事了?这个熟是说能理解吧,一个孩子理解莎士比亚是否有点,,,,再说,要理解的话,谁来讲解呀。

如果不要理解,那背一万遍梵文大悲咒,也看不懂梵文。怎么可能背完莎士比亚就能看懂文字英文故事?

哑巴英语上几个月封闭培训就有不错的口语,这是谁说的?这个“口语不错”指的是用Chinglish谈天气这类水平吗?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lc4601 + 2 + 2 几个月封闭培训出来的口语,是短期行为
国学入门 + 1 + 1 谢谢你了,很多英经派妈妈都认为经典背 ...
wherezhang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10-22 17:30:04 | 只看该作者
经典滚瓜烂熟了再给儿童英语,其实我很怀疑那时小朋友还要不要看儿童英语,应该是可以上纯文字的英文故事书了。


臆想的吧,成功的案例?我想看看,看到了再说不迟。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国学入门 + 1 + 1 我也期待成功的案例,谢谢您了。
wherezhang + 2 + 2 快人快语,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10-22 23:23:19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提的就很有问题:儿童英语和经典之间有矛盾么?除了会争夺有限的时间,我看不出有什么矛盾的。

楼主提的观点就是儿童英语的材料太引孩子喜欢了,经典没那么好玩。这是矛盾么?家长该试试用更活泼的方式来教经典吧?或是把活泼的孩子教得“少年老成”。

经典的那些东西有没有必要那么早学,这还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呢。我始终觉得学习中国古典文化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不是说小时候学了几年就可以了的,没有必要这么着急。灌输始终没有自发的学习效果好。

而楼主对英语学习的的观点已经用不着我来质疑了,楼上两位都说的很对。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1 金币 +11 收起 理由
candyxiao020 + 10 + 10 我很赞同。
国学入门 + 1 + 1 谢谢您了,精品文章。楼主引用的是别的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10-23 16:19:34 | 只看该作者
辜鸿铭10岁时就随他的义父——英人布朗踏上苏格兰的土地,被送到当地一所著名的中学,受极严格的英国文学训练。课余的时间,布朗就亲自教辜鸿铭学习德文。布朗的教法略异于西方的传统倒像是中国的私塾。他要求辜鸿铭随他一起背诵歌德的长诗《浮士德》。布朗告诉辜鸿铭:“在西方有神人,却极少有圣人。神人生而知之,圣人学而知之。西方只有歌德是文圣,毛奇是武圣。要想把德文学好,就必须背熟歌德的名著《浮士德》。”他总是比比划划地边表演边朗诵,要求辜鸿铭模仿着他的动作背诵始终说说笑笑,轻松有趣。辜鸿铭极想知道《浮士德》书里讲的是什么,但布朗坚持不肯逐字逐句地讲解。他说:“只求你读得熟,并不求你听得懂。听懂再背,心就乱了,反倒背不熟了。等你把《浮士德》倒背如流之时我再讲给你听吧!”半年多的工夫辜鸿铭稀里胡涂地把一部《浮士德》大致背了下来。

     第二年布朗才开始给辜鸿铭讲解《浮士德》。他认为越是晚讲,了解就越深,因为经典著作不同于一般著作任何人也不能够一听就懂。这段时间里辜鸿铭并没有停顿对《浮士德》的记诵,已经可谓“倒背如流”了。

     学完《浮士德》,辜鸿铭开始学“莎士比亚”的戏剧。布朗为辜鸿铭定下了半月学一部戏剧的计划。八个月之后,见辜鸿铭记诵领会奇快,计划又改为半月学三部。这样大约不到一年,辜鸿铭已经把“莎士比亚”的37部戏剧都记熟了。

     布朗认为辜鸿铭的英文和德文水准已经超过了一般大学毕业的文学士,将来足可运用自如了。但辜鸿铭只学了诗和戏剧,尚未正式涉及散文。布朗安排辜鸿铭读卡莱尔的历史名著《法国革命》。辜鸿铭此次基本转入自学,自己慢慢读慢慢背,遇有不懂的词句再去请教别人。但只读了三天,辜鸿铭就哭了起来。布朗吃惊地问 “怎样了?”辜鸿铭回答说:“散文不如戏剧好背。”布朗又问辜鸿铭背诵的进度,发现他每天读三页,于是释然:“你每天读得太多了。背诵散文作品每天半页到一页就够多了。背诵散文同样是求熟不求快,快而不熟则等于没学。”

     辜鸿铭所在的中学课业本来是极繁重的,但由于辜鸿铭各科在布朗身边都提前打下了基础,整个学习过程便显得毫不费力。学校的功课既然顺利进行,没事时辜鸿铭便接着记诵卡莱尔的《法国革命》。他越读越有兴致,可是读多了便无法背诵。若按布朗的要求慢慢来,又控制不了自己的好奇心。就这样时快时慢地把卡莱尔的《法国革命》读完了。后来辜鸿铭终于征得义父的同意,可以随便阅读义父布朗家中的藏书了。有许多书,辜鸿铭并没有打算背诵,但也在不经意间“过目成诵” 了。

     布朗对养子的寄望极高。他曾告诉辜鸿铭:“我若有你的聪明,甘愿作一个学者,拯救人类;不作一个百万富翁,造福自己。让我告诉你,现在欧洲国家和美国都想侵略中国,但是欧洲各国和美国的学者却多想学习中国。我希望你能够学通中西,就是为了你都担起强化中国,教化欧美的重任,能够给人类指出一条光明的大道,让人能过上真正是人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10-23 18:55: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inlin124 于 2011-10-23 16:19 发表
辜鸿铭10岁时就随他的义父——英人布朗踏上苏格兰的土地,被送到当地一所著名的中学,受极严格的英国文学训练。课余的时间,布朗就亲自教辜鸿铭学习德文。布朗的教法略异于西方的传统倒像是中国的私塾。他要求辜 ...


     这位妈妈引用的辜鸿铭的例子是想说明儿童学英文光学经典就够了么?如果是的话,您是不是考虑到辜鸿铭读经典的几个必要前提?首先,不容否认,他天资聪颖,学什么东西东快;其次,他有英文语言环境,人家十岁就跑苏格兰去了,每天说英文;第三,更幸运的是他还遇到了明师的指引。
     试问这位妈妈,您以及我们大多数国内的家庭有这三个必要条件么?想过之后您再考虑是不是单纯用英文经典入门合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10-23 19:12:26 | 只看该作者
辜鸿铭的父亲辜紫云当时是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操流利的闽南话,能讲英语、马来语。他的母亲则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讲英语和葡萄牙语。这种家庭环境下的辜鸿铭自幼就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这是辜鸿铭背景,稍微百度都知道。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wherezhang + 2 + 2 真不知道,接受科普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10-24 09:31:13 | 只看该作者
  辜鸿铭会那么多种语言不是每一种语言都有环境的。他有英文环境没错,可是德文呢,他的父母都不会吧,布郎也是让他从浮士德开背的,而且完全不讲解,待背熟以后再开讲。
  他确实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小因为接触的语言比较多,所以可能大脑开发得比较完全,领悟力也比较好,我们没有这样的条件但未必不能努力去创造。一个孩子,谁能断言他是不是天资聪颖呢,我们只能尽力去开发他,培养他,不辜负他来这一辈子就好了,即使他天资不够聪颖,我们也尽力去开发他了,如果他天资是聪颖的,我们不给他经典的东西,也许是浪费了他呢?等他把经典都能背熟了,谁又能断言他没有缘份遇到明师呢,如果他腹中空空,长大了遇到明师才开始背吗?
  布朗给辜氏的学习方式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艺如雨薇 + 1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10-24 09:40:39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个问题不必如此纠结,因为读经典也不会读个一整天的,大部分家庭能读上一两个小时就不错了,儿童英语也不会花很多时间,很多妈妈不是每天半小时到一小时,轻轻松松英语上道了么,那两个一起做啊,只要经典的习惯定下来,每天雷打不动地读,儿童英语讲讲也无妨,这又有什么不安心呢?
  我看过汪培珽的培养孩子和英文耳朵,我觉得很好啊,非常认同,这样英文确实也可以上道的,但是接触王财贵的理念后,觉得这是更高明的方式,当然只是我个人的想法。读经典的学英文和儿童英语的学英文,我觉得目标可能不完全一样,如果只是为了交流,把英文当成一种交流工具而已,那么不读经典也足矣,将来完全可以用英文清楚地表达,如果还希望了解英语中深度的文化和历史,那么读经典是必要的,将来也许可以用优美的英文写上一首有哲理的诗,这是父母自己定位的,定位不同,有差异是必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1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2:53 , Processed in 0.149643 second(s), 3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