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4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最富有“中国特色”的奇幻文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2-4 10:45: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念小学的时候,是没有什么娱乐可言的。那时侯的中国,远远没有现在开放,市场上的书,特别是适合给小学生看的书,实在是如同凤毛麟角,寥寥无几。认真要数的话,除了现在已经改名为《多啦A梦》的《叮当》漫画之外,就只有郑渊洁了。

这不是偶然,也不是无可奈何下迫不得已的选择,从八九年到九四年,我足足为郑渊洁疯狂了五年。气候,虽然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我没有继续疯狂下去,但是,当阔别十年后再次点击打开这本名为《郑渊洁童话全集》的电子书时,我所能感到的一切,仍然和当年并无二致。虽不再有狂热的崇拜,但那份欣赏与共鸣的心情仍一如往日。

郑渊洁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不仅写的小说很吸引人,就是他自己的生活,也是相当童话化的(此处童话非指传统意义上的童话,而是「郑渊洁式」的童话)。和芸芸众生相比,他的思想显得那么古怪,他的行为显得那么有勇气,他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和“普通”这个名词格格不入,有时候无聊起来,我甚至会胡思乱想地YY一下:这个人究竟还是不是中国人?究竟还是不是地球人?难道他真的是火星来客?否则的话,实在难以让人想象,他竟然能够让自己的作品和人生都保持如此吃惊的一致,“文如其人”始终保持如初,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多么怪异,多么让人吃惊,又多么的值得敬佩啊。

虽然,郑渊洁赖以成名的,是他的《童话大王》,但无论是谁都不能不承认,他笔下的文字,早已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童话”的范畴。

在中国人心目中,“童话”永远象征着天真单纯,花花草草,大灰狼小红帽。可是这似乎“天经地义”的观念,在“离经叛道”的郑渊洁笔下,早在十多年前便已支离破碎,溃不成军。郑渊洁的“童话”,决非他同龄人一辈的父母,所乐于见看子女阅读的东西。

敢于直面现实,书写现实,并不讳言社会上的丑恶和不公,是郑渊洁最大的特色。如《白客》的第十九章,讲述主角杨倪,一名贫穷农村的孩子。他希望过上“天天可以吃冰糕”的日子,于是渴望以读书摆脱贫困的生活,但父亲没有钱供他念书,于是和大哥杨照一起,到县城里偷沙井盖当废铁买,念完了初中,然后又怂恿大哥偷了一部机动三轮车,做安装防盗网的生意,然后出主意踩着一楼住户的防盗网,爬到二楼去偷东西,既可以刺激防盗网生意的兴旺,又可以得到更多的财物供自己念大学……

从任何道德或法律角度而言杨倪的行为都已经触犯法律,构成相当严重的犯罪行为,但从现实角度而言,他的行为又有值得原谅甚至是同情之处。因为作为一名穷人家的孩子,要想念书他只有如此,别无他法,这就是道德和法律间的尴尬之处。当环境逼迫人们不能再遵守法律,以正常途径完成学业的时候,责任应该归咎于政府,而不是个人————并无明言,但从字里行间已可隐约见到,郑渊洁对于不公现实的愤怒,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同情。而敢于以如此辛辣直接的笔锋把社会的不公和无奈展示于自己以学生为主的读者之前,难道你还可以说,他仅仅是一名以文字娱人者么?

郑渊洁从来是愤怒的,他是属于理想主义的人,对于贪污、腐败、以权谋私、尔虞我诈、互相倾轧、阿谀奉承、社会不公、农民困难、城市失业等等大多数人几乎已经熟视无睹的黑暗和丑陋,他始终不能容忍与接受,不能认为这些现象是理所当然。

但他并没有营造一个封闭的个人小天地去逃避,更没有自以为超然地睥睨漠视。他的心,他的文无时无刻都在呐喊着,呼吁着。他以身为中国人而自豪,并且始终相信中国人有能力改正自己的错误,他以自己的文章为武器,尽己所能地企图改变,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一名作家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我不由得想起鲁迅先生。

时代有差别,影响力有距离,手中的“武器”也不尽相同。但是那股骨子里的不离不弃,那份对祖国的真挚热诚,血液中所流动“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责任感,难道不正是如出一辙的么?

另一点让我将郑渊洁与鲁迅联想到一起的,是他们对待下一辈的态度。

自从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这篇杂文问世以来,中华大地上已经度过了差不多一百年的岁月。但一百年以来,中国人在教育子女这个问题上,似乎完全没有进步过,即或有那么一点点进步,其效果却也简直小得可以忽略不计,占全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长,仍然是家长专制,仍然是说一不二,仍然是保护过度,仍然是把子女当成自己私有财产,认为自己可以爱怎么摆布儿女,就怎么摆布。而对于儿女本身的意愿,不是从来没有听说过,就是根本嗤之于鼻,不屑一顾。

已不能用一个简单的“童话作家”去形容郑渊洁,但最爱读郑渊洁作品的,多是25岁以下的人群,是不争事实。那么郑渊洁对于自己的下一辈,又是如何呢?三个名词可以概括一切:“开放”、“尊重”、“理解”。

郑渊洁认为:父母与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头等大事就是尊重孩子,从小使孩子受到良好的自尊滋养。…………人性最深刻的原则是渴望得到赏识。孩子也是人,他们也一样需要得赏识。他们尤其想得到父母的赏识,因为父母是带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如果连带他们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人都不欣赏他,他就会失望,就会对这个世界失去信心。

一个小例子,可以看出这位作家是如何做父亲的。————“我同我的儿子亚旗(7岁)相处时,我时刻让他感觉到我是非常赏识他的,让他感到他在我心中的位置是不可或缺的。有一次,我要赶写一部稿子,亚旗的爷爷为了让我潜心写作,把亚旗接到他身边去住几天。亚旗每天给我打电话时总是问:"你今天写了几页?"开始我没在意,照直说我今天写了不少。可当我晚上躺在床上忽然想起亚旗这奇怪的问话时,几乎出了一身冷汗。我差点做了一件伤害儿子自尊的傻事:爷爷接亚旗走,他表面挺高兴,心里却想,我爸爸只有离开我才能写作?他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所以每次打电话都要问我写了几页,以此来证明他是不是影响我写作的因素。假如他知道由于他离开了我,我每天就能写出许多,他就会感到自卑。第二天亚旗给我打电话时,果然又问写了多少页。于是我就告诉他,他走了后,我反而写不出来了,还分析说可能是因为没有他给我在稿纸上编页码(这也是我想出的滋养孩子自尊的小把戏)。当天我就把亚旗接了回来。亚旗非常满意,他受到了一次良好的情绪滋养,他当然觉得,郑渊洁写的童话有那么多读者喜欢,而他离了我郑亚旗就写不出来,他会觉得自己的生存是有价值的,因而对生活充满信心。

一件很简单平凡的小事,然而,能做到这种小事的父母,能这样注重儿女自尊心的父母,以中国之大,究竟能有几人?

因此,对于那些封建君主式的家长,郑渊洁是最看不起的。以学习成绩好坏与否,考试得了多少分作为衡量儿女是否优秀的标准,在他看来更是世界上最可笑的事。

观念正确不正确,和别人能不能接受你的观念,完全是两回事。假如通篇充斥着枯燥无味的说教,通篇充斥着让人生厌的说教的话,郑渊洁也就不成其“童话大王”了。

郑渊洁的小说,有的是灵气,有的是天马行空的丰富幻想,有的是真实自然,栩栩如生,让读者过目难忘的人物(皮皮鲁和鲁西西)。如要我在《哈利·波特》与《郑渊洁童话大全》之间作出一个比较的话,我一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东西”。它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更让我们觉得亲切动人,能够发自内心地产生共鸣。

舒克与贝塔两只开飞机和坦克小老鼠的一生,309暗室后面四道门的神秘,《闪电!闪电》中破坏外贸局副局长和奸商勾结倒卖劣质电视机的热血沸腾,驾驶幻影号纵横奔驰的快感,5个苹果折腾地球的翻天覆地……有开心,有痛苦,有感动,有荒诞中的合理,有预料之中的意外,有笑,有泪……

虽然,用现在的说法,皮皮鲁鲁西西两兄妹的经历,有很多其实都很YY,但有什么关系呢?当你捧起一本能令你全情投入地阅读的优秀小说时 ,你又怎么还会去计较这一切奇遇在现实中生活中发生的几率究竟能有多少呢?

伟大的作家都无法归类,他们写的都是自己的心声,以种种标签替文学分门别类,是愚昧的,而挂着各种各样的标签自我标榜,更为真正的文字工作者所不耻。———早已忘记是在哪里看见的这句话,但从知道这句话存在的一刻开始,我已把它奉为至理名言。但是…………

奇幻这个名词,随着电影《魔戒三部曲》的上映,而如春风般一夜间进入中国,并且成为了最为流行时髦的名词之一。为了探索〖中国式的奇幻小说〗,无数写手和读者们互相争吵得面红耳赤,至今得不出一个足以令所有人都信服的结论。可是,当我回过头来,重新注视郑渊洁的时候,我才忽然发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2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6:24 , Processed in 0.113281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