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44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了《为孩子讨说法》感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2-3 09:11: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了这篇文章,和家长的回帖,家长的拳拳爱子之心跃然纸上。也为这些孩子的未来担忧。

   现在的在各个学校逐步推开的教育理念是赏识教育,社会上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开始深入人心,所以过去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了。
   当我们作为孩子时,老师当着其他孩子,或其他家长告状是一件极平常的事,我们的家长对此没有现在的家长反映激烈,基本上把注意的焦点放在自己的孩子是否有错误,如何配合老师上,孩子也没有过于在意老师的态度如何,而常常会觉得不好意思,下次会注意了。
   现在,家长开始注重老师的态度如何,是否有话语对孩子有伤害,至于孩子的问题反倒被忽略了,一句孩子还小,他长大会改。孩子于是更加不把自己的问题放在心上,而是以老师那句话听得不入耳,动不动就跳楼,自杀,以此给老师颜色。各处新闻开始不断报道,这种理念被不断强化。所有的矛头指向了老师。老师于是害怕了。不知道那天自己会有血光之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 09:33:4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家长与老师的努力方向应该是一致的,帮助孩子改掉这些毛病。尽管是些小毛病,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就是习惯的养成。绝不能轻轻巧巧的放过。将来后悔不及。

如何更有效的帮助孩子才是做为父母的本分。我反对那位母亲的做法,她从一开始就没有采取正确的方法,从一味指责孩子,到一味指责老师。唯独没有看到自己处理的不当,她现在的作为,不是在帮孩子走出已有的阴影,而是在强化。对于孩子的未来更是有害而无利。

老师如何教导孩子,确实对于孩子的身心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家长正确的引导,往往可以把不利化为有利,把消极的化为积极的。老师毕竟面对40几个孩子,要求他把每件事做得非常细致,照顾到每个孩子,这也不现实。这就要为人父母的从中起到润滑剂和助推剂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 10:11:24 | 只看该作者
我自己的孩子,学习上出类拔萃。曾经一段时间上课说话,看课外书,有时甚至不写作业,很严重,这些一时半刻都不会影响到学习成绩。老师在课堂上,当然会批评他了,甚至会被罚站。他开始觉得老师专找他的茬,有些抵触了。我发现了这种苗头,向老师了解一下他上课的情形,问了孩子上课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情,孩子认为,上课的内容太浅,老师把一个问题讲好几遍,所以不听。课外书价就在旁边,一伸手就可以拿到,所以看上了瘾。作业没意思,是在浪费时间,所以不做。别的同学这样老师很少批评,偏偏会严厉地批评他,所以认为不公道。
我首先明确地表示对老师处罚的肯定。孩子在班上被罚站,作为家长当然不好受,况且,有很多同事的孩子在同一个班,这种事还不马上传开。我同时把这个意思表达给了孩子,跟他讲,妈妈也觉得很丢脸,但是这不是老师处罚造成的,而是他犯了错。用这种说法,来激励他的荣辱感,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强化这个概念。以后他每做一件事,都要注意了。
其次,告诉孩子,正是因为他非常聪明,所以老师不能容忍他犯如此低级的错误。这种错误,与他的智力不相称。说明老师批评他是看中他。用爱之深,则责之切的道理消除与老师的隔阂。很快,那个阎王爷老师在孩子眼里变得不可怕了。甚至告诉我,只要做得好,老师还是会笑的。
最后,用上课记笔记回来给我看得方法,让他能够去听讲,不再上课看课外书。将老师留的作业写在记事本上,回来我检查。使他能够完成作业。

由于,我们家长与老师对一件事采用同一个态度,孩子很快就走上了正轨,老师的批评自然就少了,换来了表扬。小孩更加觉得父母的教导是正确的,产生良性循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 10:29:35 | 只看该作者
可见,家长在老师与孩子之间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问题,往往由于家长处置的不当,而不断加重,把一个简单的问题,激化开来。比如那位讨公道的母亲。她自己首先就认为自己的孩子犯的是小错,孩子嘛,哪能不犯错。这种情绪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于是他受到某种鼓励,更加不把老师的话当话听,老师的教育效果被抵消了。甚至起到了反作用,让孩子产生对立。如果,那位母亲,帮助孩子改正缺点,老师不会看不见的,一定会给于鼓励,这样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对于动不动指责老师态度的家长,还是多多回头看看自己的孩子。我们谁也无法预料会碰上什么样的老师,也不能预料孩子将来在社会上遇到什么样性格的同事、老板,我们能做得的只是化解这一切负面的影响,并且让孩子从中得到处理问题的积极方法---多从自身找问题,不要把问题推脱到别人身上。只有能够适应环境,孩子们将来才能生存,才不会动不动自杀。家长才不会为孩子不断寻找找彬彬有礼的“好老师”。  面对现实的教育,才能使孩子体会到老师的苦心,及时修正自己行为和想法,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品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12-3 10:48:01 | 只看该作者
赞同,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0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33 , Processed in 0.201970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