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492|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有没有对孩子捆绑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2-2 18:4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96年国际青少年想象发明大赛上,中国除了一位孩子勉强获得三等奖外,几乎全军覆没。在题为“想象的翅膀飞得越高越好”的少年征文大赛中,8万多份主要出自大陆小作者的作品中,多数儿童缺乏科学想象力。联想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至今没有一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等现实。有文章说:中国的孩子的聪明和勤奋举世公认,但很多人因缺少独立创造的想象力,一生没有多大作为。真正应了“小时聪明,大时了了”一句古话。

人们不禁要问:国人脑袋的想象力和创造细胞都哪里去了?!原因绝不象过去有人总结得那样是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侵略造成的,也不是炎黄子孙的智商低下,而是民族自身教育——捆绑教育结出的必然苦果。

也许是受先人捆绑教育太深的缘故,常常发现自己也挣不脱不了这种捆绑教育的羁绊。我也曾经发誓让儿子自由地发展,可真正做起来,不是拿不起,就是放不下。记得儿子5岁时,听了爱迪生孵鸡蛋的故事,就去拿鸡蛋说也要学孵小鸡。看到儿子的“蠢动”,我便呵斥儿子放下鸡蛋。

一次,看动画化片入迷的儿子,要我给他安个翅膀,扬言要从楼上飞下去。看到儿子的超常举动,自然又是一顿严厉的训斥。也许是“管教有方”的缘故,一向好奇的儿子流露出“莫名其妙”的想法和兴趣越来越少。这时我才意识到:一个“少年老成”的“乖孩子”“小圣人”被塑造出来。从观察儿子的变化中发现:孩子挨打受训的次数越来越少时,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和破坏能力便越来越少,一旦孩子少年“老成持重”,儿童天生的那点灵性细胞就像去鳞的鱼一样被刮得体无完肤。

孩子刚刚懂事,便会要求“坐有做像,站有站像”,“其言必规,其行必矩”。孩子一旦入学,也就像老农说得那样“上了套”,老师无视学生的天性,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模式,把学生的想象力限定一定的范围内,甚至不惜扼杀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来达到“大一统”思想教育,把天下学子的英雄气概捆扎殆尽。言必“子曰诗云”,行必“皇帝诏曰”,看先辈脸色,猜领导心理,“一切行动听指挥”,“一颗红心献给党”,人的思想和行动在圣人的余辉里打转转。如此环境,就算是聪明如马克思的人来中国高考,仅仅一门僵化、教条的政治课,就足以让它的发明者一辈子也毕不了业。

柏杨说:“中国文化在春秋战国时代,是最灿烂的时代。但是从那个时代之後,中国文化就被儒家所控制。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被一连串圣崽官崽文崽,酱得死气沉沉,不要说发明啦,就是在模仿上,连刻野鸭子的灵性都没有。”

龚自珍的《病梅馆记》讲:由于文人画士“以扭曲的梅为美,以歪斜的梅为美,以枝条稀疏的梅为美,以自然生长发育的梅为无姿”病态美。为了迎合这种病态美的需求,种梅的人对幼梅“斧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折其嫩枝,除其正,遏其生气”,使梅倍受捆绑的束缚,结果生出不少病梅来。唐代柳宗元讲过一个郭橐驼的故事,郭橐驼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树木大而繁茂,结果早而多。郭橐驼成功的诀窍在于种树时,根茎舒展,培土平实,要用适合树木的旧土,更重要的是,种好后就不要老是动它摇它,让它按照自己的天性自然地生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4-12-2 20:58:37 | 只看该作者
为人父母都想放飞孩子,可是父母的差异,导致了孩子的差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12-3 00:32:06 | 只看该作者
根深蒂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4-12-3 11:26:0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这些家长通常就是这样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12-3 11:36:18 | 只看该作者
到孩子的教室去看一看,孩子们个个做得笔直,两手叠好放在课桌上,两眼盯着老师。就明白什么叫捆绑了?
家长除了教孩子听老师的话外,还能做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4-12-6 22:59:54 | 只看该作者
捆绑教育犹如一枚隐性毒瘤附着在孩子身上,如若不及时拔除,将后患无穷!每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朋友们有没有反思自己呢!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4-12-9 10:15:04 | 只看该作者
那天女儿回家说要做一个试验,打一个鸡蛋在杯子里,加水,放盐,说蛋会浮起来,我让她自己去冰箱取去,可她奶奶说她浪费。好不容易说通才给了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4-12-9 13:08:20 | 只看该作者
不是家长捆绑孩子,是这个社会,是学校,是这个教育体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4-12-9 13:29:4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鹏鹏爸爸的心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4-12-9 13:55:06 | 只看该作者
鹏鹏爸爸+-->引用:鹏鹏爸爸  1996年国际青少年想象发明大赛上,中国除了一位孩子勉强获得三等奖外,几乎全军覆没。在题为“想象的翅膀飞得越高越好”的少年征文大赛中,8万多份主要出自大陆小作者的作品中,多数儿童缺乏科学想象力。联想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至今没有一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等现实。有文章说:中国的孩子的聪明和勤奋举世公认,但很多人因缺少独立创造的想象力,一生没有多大作为。真正应了“小时聪明,大时了了”一句古话。  人们不禁要问:国人脑袋的想象力和创造细胞都哪里去了?!原因绝不象过去有人总结得那样是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侵略造成的,也不是炎黄子孙的智商低下,而是民族自身教育——捆绑教育结出的必然苦果。  也许是受先人捆绑教育太深的缘故,常常发现自己也挣不脱不了这种捆绑教育的羁绊。我也曾经发誓让儿子自由地发展,可真正做起来,不是拿不起,就是放不下。记得儿子5岁时,听了爱迪生孵鸡蛋的故事,就去拿鸡蛋说也要学孵小鸡。看到儿子的“蠢动”,我便呵斥儿子放下鸡蛋。  一次,看动画化片入迷的儿子,要我给他安个翅膀,扬言要从楼上飞下去。看到儿子的超常举动,自然又是一顿严厉的训斥。也许是“管教有方”的缘故,一向好奇的儿子流露出“莫名其妙”的想法和兴趣越来越少。这时我才意识到:一个“少年老成”的“乖孩子”“小圣人”被塑造出来。从观察儿子的变化中发现:孩子挨打受训的次数越来越少时,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和破坏能力便越来越少,一旦孩子少年“老成持重”,儿童天生的那点灵性细胞就像去鳞的鱼一样被刮得体无完肤。  孩子刚刚懂事,便会要求“坐有做像,站有站像”,“其言必规,其行必矩”。孩子一旦入学,也就像老农说得那样“上了套”,老师无视学生的天性,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模式,把学生的想象力限定一定的范围内,甚至不惜扼杀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来达到“大一统”思想教育,把天下学子的英雄气概捆扎殆尽。言必“子曰诗云”,行必“皇帝诏曰”,看先辈脸色,猜领导心理,“一切行动听指挥”,“一颗红心献给党”,人的思想和行动在圣人的余辉里打转转。如此环境,就算是聪明如马克思的人来中国高考,仅仅一门僵化、教条的政治课,就足以让它的发明者一辈子也毕不了业。  柏杨说:“中国文化在春秋战国时代,是最灿烂的时代。但是从那个时代之後,中国文化就被儒家所控制。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被一连串圣崽官崽文崽,酱得死气沉沉,不要说发明啦,就是在模仿上,连刻野鸭子的灵性都没有。”  龚自珍的《病梅馆记》讲:由于文人画士“以扭曲的梅为美,以歪斜的梅为美,以枝条稀疏的梅为美,以自然生长发育的梅为无姿”病态美。为了迎合这种病态美的需求,种梅的人对幼梅“斧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折其嫩枝,除其正,遏其生气”,使梅倍受捆绑的束缚,结果生出不少病梅来。唐代柳宗元讲过一个郭橐驼的故事,郭橐驼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树木大而繁茂,结果早而多。郭橐驼成功的诀窍在于种树时,根茎舒展,培土平实,要用适合树木的旧土,更重要的是,种好后就不要老是动它摇它,让它按照自己的天性自然地生长。
现在中央教科所研究的有关“科学教育”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论坛有开一个专门的科学教育版块,欢迎大家进去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8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9:22 , Processed in 0.091789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