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小红帽AA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女儿学传统文化带来的改变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07:37:57 | 只看该作者
今年春天某天晚上,睡前和女儿聊最近的核辐射问题,说着说着就说到核武器和中国国防,女儿说:“‘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我们国庆阅兵式上的展示,绝不是全部。”我很惊讶,这丫头从哪来的理论,人家说这是《老子》上说的。狂汗啊,看来我以后要向她学习了。2011.04


最近天气暖和了,晚上总是陪女儿出门到小区的健身广场去溜一圈儿。一路上也有了很多的话题。女儿常常会说说学校、班里发生的故事,我也就可以了解一二。上周的一天晚上,女儿说到一位同学,语气里传递出不太喜欢,有些不屑的意思。于是我就给她出了道选择题,“比如温家宝爷爷,比如商纣王,这两个人,你自己更倾向于那一个?”(因为女儿从一年级一直在班里当班长,时间久了,难免有些自以为是的傲气。我做这样的比较,虽然不能相提并论,但希望对她有些触动也好)女儿和我认真列举了很多,这两个人物的一些事例,最后自己也心服口服的说“当然倾向于温爷爷。”而且还加了一句个人感悟:“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呵呵,把前一阵子学的《孝经》也搬出来了。2011.05

这是今年的两篇日记,当时读经刚1年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07:39:23 | 只看该作者
最让我惊讶的是今年三月份的一次谈话。当时读经满一年,老师正准备复习《老子》。日记原文:
    女儿真是很喜欢学这些经典,是那种真心的喜欢。刘老师说复习《老子》,还没开始呢,人家在家里已经从头开始背了。而且不止是背诵,还总爱挑刺儿。前几天晚上,正在背第三章,“妈妈,你听‘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你说这老子,怎么这样教人坏法子,想把我们变成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没有思想的家伙,哎,怎么能这样呢??”2011.03

  我当时非常震惊。惊讶于女儿的理解力和思考的深度。她这么小的年纪,当然不理解封建统治阶级的治国之道,但是却能够发现作为普通的黎民百姓,这样子是非常可悲的。
    有些家长可能会有这样的顾虑,不停的背诵那些“之乎者也”的老东西有什么用呢?不能把孩子学愚了吗?我女儿的经历说明,熟读经典达到一定的时机,孩子就不只是浮于表面,而是能够沉下去,学着思考。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头脑,会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1 金币 +11 收起 理由
得一 + 2 + 2 孩子诵读没有进入“无知无欲”的状态, ...
青色莲花 -1 -1 错解经典,危险啊。
menghuan + 10 + 10 很棒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4 14:0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 小红帽AA 的帖子

上个月加入一个读经群,熟悉了几天以后,发现怎么搞得像传销一样,很多人不停的分享,吹嘘某某老师,听着特别煽情,让我不由想起以前被拉去听过的传销课。仔细问过之后,群里的管理员说一套教材近3千元,我接着问了他们的某某老师独创的学习方法,据我女儿的经验看,这方法不太靠谱。当晚,我正和老公讨论这事儿,质疑他们高昂的教材费(老祖宗都没管他们要版权费,要这么多钱做什么了??)没想到女儿适时的插了一句:“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于是感叹,孩子读经的收获,并没有因为我们几十元的教材而贬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4 14:07:26 | 只看该作者
[tr][/tr]
读经典的几点“副作用”
  功利的看,我女儿读经以来,“表面上”的变化也是很明显的:
第一,识字量大增。读经典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读,几遍,十几遍,这样,陌生的汉字慢慢变得     熟悉,扩大了识字量,直接影响到她日常的阅读。阅读的好处自不必我多言。
第二,她的记忆力明显增强。估计在她一次次的诵读中,她可以自己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记忆       法,这和其他不读经的孩子还是有区别的。我非常清楚地记得,去年冬季的一天,语文老师让提前回来预习新课文第三十课《我是谁》,课文很长,要求读三遍。结果女儿读完三遍对我说“妈妈,我差不多可以背过了。”我半信半疑,、和原文只差了几个字。这确实是种很让我吃惊的能力,我想和这一年的背经有一定的联系。
第三,理解力,悟性的提高。大量的背诵积累,反复的复习,让女儿有机会一次比一次深入下去,学着思考,学着领会,触类旁通。不只是停留在字面上。比如,去年流传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赤兔马之死》,是文言文,我和女儿一起欣赏,女儿可以有自己的理解,虽然她还不能正确的解读每一个字,每个词,但她对整句话和全文的把握,从她给我的讲解中,还是让我大吃一惊的。包括其中的人物关系。这也更坚定了我们读经的信心。初中、高中的文言文我想她会比别人更快地进入状态。不止是文言文,对她现在的课堂学习,包括对应用题题意的理解,对课外阅读,知识面的益处都很明显,将来占分比例很高的阅读理解我想也会因此受益。
第四,口头作文水平的提高。目前我们读了《三字经》《弟子规》《老子》《孝经》《大学》《中庸》还有部分《增广贤文》《笠翁对韵》,女儿在平时的聊天讨论中偶尔会引经据典,我就会及时的引导她说:“作文,无非就是用书面语言讲故事,或者发表议论。我们说的这些话都可以直接放到文章里。”我们也会经常练习口头作文。我想只要她多阅读,掌握了写作技巧,再把肚子里的这些经典灵活运用,写作就不难。而且旁征博引,有了深度和广度,文章一定会增色不少。
  《弟子规》云:“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  哈哈 ,看我也学会灵活运用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wherezhang + 2 + 2 太棒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1-10-27 10:40:29 | 只看该作者
真好啊。

你们读的老子,是老师要讲解的吗? 还是孩子自己理解的啊?

看来,书读百遍,自有百遍的功效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1-10-29 17:48:52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喜欢你家的读经故事,感觉这才是我希望的状态,不是读死书,而是学以致用。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经验思考,收获是最大的。希望你多多记录,我也会常来学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1-10-29 21:47: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红帽AA 于 2011-10-13 07:39 发表
    女儿真是很喜欢学这些经典,是那种真心的喜欢。刘老师说复习《老子》,还没开始呢,人家在家里已经从头开始背了。而且不止是背诵,还总爱挑刺儿。前几天晚上,正在背第三章,“妈妈,你听‘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你说这老子,怎么这样教人坏法子,想把我们变成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没有思想的家伙,哎,怎么能这样呢??”2011.03

  我当时非常震惊。惊讶于女儿的理解力和思考的深度。她这么小的年纪,当然不理解封建统治阶级的治国之道,但是却能够发现作为普通的黎民百姓,这样子是非常可悲的


坏了!这孩子理解歪了。可悲的是家长还毫不知情。

老子是圣人啊。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老子有三宝第一个就是“慈”。一个大慈的圣人会有那样恶毒的心思?道德经不是说了吗“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无私心方能成就
你们那种想法是用凡夫心揣测圣人意。说的不客气点,有些类似用法家的思维来理解道家的语言,完全不对。
现代人脑子里就是邪知邪见太多,真应了老子的那句话“智慧出,有大伪”。

老子中还有一句容易被人误解的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说的是天地圣人对万事万物平等对待,不偏不倚,一视同仁。毫无情感执著。所谓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无私照,时无私行。天地对万物有分别心吗?圣人行事效法天地,自然也无分别心。所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如果把这句理解为天地圣人对万物生灵冷酷无情,那符合道德经的思想么?

读经,要提高自己的境界,要达到古圣先贤的心量。一定要贯通全文才能理解。读书要善用其心。

望文生义的话,又不知道闹出多少笑话来。否则错解经典的意思,中了自己的毒,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了。
古时那些奸臣贼子不也是读过圣贤书的?难道是经典把人教坏的?


[ 本帖最后由 青色莲花 于 2011-10-29 21:5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1-10-30 19:27:20 | 只看该作者
你家女儿真不错。边读边思考。在自己有限的学识、阅历范围内,提出问题,表达出自己的见解。真应了那句:经典常读常新,10后、30年后、60年后都有不同的理解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3-18 19:15: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 青色莲花 的帖子

您说得对呀,我也是在系统读了多遍之后,才感觉自己真的浅薄,写这篇小文早已过了大半年了,嘿嘿。不过,我的感觉是,孩子她会随着阅历的增加,经验的积累,读书的量变,而出现质变的,我不心急,坚信孩子会有自己醒悟的一天的。非常感谢您的指点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青色莲花 + 1 + 1 指点一说不敢当:)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3-18 19:1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 wxws2011 的帖子

谢谢鼓励!孩子是孩子的角度来理解的,人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理解,同样的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学以致用、完善自身,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5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22 , Processed in 0.079074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