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onlycc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小麦成长日记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5:35:40 | 只看该作者
2005/2/25 星期五 雾
开学一周了。
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学一周了。这个星期,小麦班里又竞选班干部,她被同学们选举当副班长。她在日记里写道“我非常非常非常想当班长,可我只当了个副班长”。其实无论在班里做什么,有机会锻炼已经不错了。现在,每周五是她带全班早读的时间。
这学期小麦开始在学校午休了,她很开心,说是这下中午有好多同学可以陪她睡觉了。第一天放学回家,她就说学校的饭菜比奶奶做的好吃几百几千倍,哈哈,这个热爱吃的小家伙!第一天因为兴奋她午觉只睡了一小会儿,几天过去,算是慢慢习惯了。小麦很喜欢过集体生活,觉得有趣儿又好玩儿!小麦是个独立性很强的孩子。
现在,她依然像上学期一样,每天晚上将闹钟调到7点整,铃响几下她就爬起床,自己穿衣、刷牙、洗脸,然后爷爷送她到学校。
这学期聪明的班主任老师开始在班里举行“比比赛赛”贴红花活动,为每个孩子安排了一个比赛对手。我问小麦:“你的对手是不是杨XX啊(上学期的班长)?”她回答:“不是,是陈XX(现任班长)。”她也奇怪为什么老师不安排其他同学作为她的比赛对手,为了保证胜利,她心里其实是希望老师给她安排一个稍微差一些的同学作对手的。
我解释:这就是你们老师聪明的地方啊!你想想,如果她安排一个成绩好的同学和一个成绩差的同学作为比赛对手,差的同学因为赶不上好的同学,就越来越没有信心。如果两个成绩差不多的同学作为对手,大家都差不多,小朋友就会很有信心超过对方,这样大家就会一起进步啦!老师给你安排了班长作为比赛对手,说明你的成绩非常好啊。你应该高兴才是啊!
上学的第一天,因为她寒假的日记写得好,开学的第一天表现得好,老师一口气给她的“比比赛赛”贴了三朵小红花。
昨天她在日记里写道:“我的对手红花比我少一朵,她4朵,我5朵。”看来小朋友的竞争很激烈啊,呵呵…….
05
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楼主| 发表于 2005-2-28 12:36:01 | 只看该作者
2005/2/28 星期一 晴
关于琴的前途。
昨天到老师家学琴,下课后老师找我谈小麦以后学琴的目标。从下节课起,小麦的老师就正式换成徐老师了,因为她的现任老师觉得小麦继续跟他学琴进步不会很大,怕耽误小麦。这是小麦两个月来一直盼望的,经过香港决赛前徐老师的辅导,小麦对徐老师的崇拜之情溢于言表。我也一直巴望着小麦能在徐老师手下学琴。关于这个,还有一段小插曲,这里顺便补记一笔。
去年3月底的一天,我在朋友的介绍下登门拜访了徐老师。小麦性格像男孩,淘气又不能安静。因为喜欢老师,她不知所措,不知怎么表达,于是在老师家地板上爬来爬去、滚来滚去地“擦地板”,在没有得到老师的允许下动人家的东西,完全坐不住的猴样,而且不听我的招呼。我想老师一定讨厌极了她,因为见面下来的结果,徐老师根本不愿意教她,而将她安排给了耐心极好的老公。她老公是学声乐的,教琴非常有耐心,对孩子也有方法,可我们毕竟是冲着徐老师去的啊!
回到家后,我狠狠地揍了小麦一顿,真的是狠狠的!——我甚至将她从床上拎着扔了下来!我恨她如此不讲礼貌,到人家家里乱翻人家的东西,恨她不招呼人,显得非常没有教养!而这是我们常常提醒过她的呀!
那天,她爸和她都被吓坏了,那么多年来,他们从来没见我发过那么大的脾气,其实我自己都被吓了一跳。记得那天小麦的手心被我用尺子打红了,甚至有点儿肿,睡觉时都吹着自己的手,说痛,还拿给我看。那也是我最后一次打她,以后只要一提起“打”字,她都会心有余悸。
我给了她两天的时间,让她自己选择是否学琴,不学妈妈绝对不会逼她,也会像现在一样的爱她。但如果选择了学,就得好好学,不能半途而废。第二天,她告诉我,她喜欢老师,喜欢老师弹的那么好听的音乐,她愿意学琴。
于是从4月8日起开始在徐老师老公手下学琴,10个月过去了,进步是明显的,也让徐老师慢慢改变了对小麦的看法。
昨天老师谈话的目的,是希望我们往专业方面培养小麦,因为觉得她有天赋。我很坦白的对老师说,因为我和她爸都是外行,不懂,所以其实到现在我们都没有看出她在钢琴方面有任何天赋。不过,只要小麦愿意,我们会全力配合。即使以后不走专业路线,学一样我们就希望她能学好。老师提醒我们以后配合他们的教学,多多表扬鼓励小麦,少给她压力,让她对学琴有信心,并给小麦订了四年级考完十级的目标。也就是说,从现在起,我们将花更多的精力在学琴上了(想起来都觉得好辛苦啊)。
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将老师的意思转告给小麦,她听说徐老师愿意教她了,非常的高兴!(她对徐老师是既喜欢又敬畏。)对于压力,她小,还不太明白,她也并不关心这个。我不知道三、四年后的小麦会学成怎么样?其实内心里我们也太不愿意她搞这个专业——毕竟音乐、体育这条路那么窄。但一方面为了培养她坚持的性格,一方面让她知道学啥就得学好,我们还是愿意配合老师,希望付出的一切会有所收获。
还是那句话:有了目标,有了方法,我们慢慢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楼主| 发表于 2005-2-28 22:12:17 | 只看该作者
2005/2/28
    小麦突然就会了转弯的技术。
    小麦爱滑冰,在小区里常常跟着一帮比她大的男孩子在院儿里比赛、疯跑,因为小区里没有女孩能跟上她的速度。她一直想学那几个大哥哥的并腿大转弯,虽然她滑冰已经三年半了,可因为没人教,缺乏技巧,好久了都没能成功。那几个大男孩已经滑得非常熟了,小麦就从他们那里偷着师。昨天突然就会了大转变的技术,像只翻飞的蝴蝶,非常好看。
    今天晚上练完琴后,我们到小区里散步,她不断地在我面前表演着她的大转弯,我在一旁连连拍掌以示鼓励。她突然来一句:
   “妈妈,学会了转弯对生命很重要。”
   “啊?为什么?”——这么小的人,她对生命会有什么样的理解呢?
   “对啊,因为如果滑冰时快撞到墙了,可以一个大转弯,脑袋就不会开花了。妈妈,脑袋开花了是什么样的?”
   “就是脑袋里流出很多血。如果脑袋开花了,就既不能弹琴,也不能玩了。”
   “那就只能天天躺在家里,哪里也不能去了。”
   “是啊,所以脑袋是人最重要的地方,如果遇到什么危险,无法避免时,一定要用手保护住脑袋。”我马上做了一个双手护头的动作。
   “那这样手就会开花了。”
   “如果实在避不开,也没办法。不过,如果手受伤了,还可以用脚学会吃饭、做事什么的。如果脑袋坏了,就什么也做不成了。”
   我趁机问她:“小麦,你觉得小朋友玩儿的时候什么最重要?”
   “安全啊!”——小麦斩钉截铁地回答。

   记得上周的《南方都市报》曾经刊登过一则消息,南头小学的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独立利用在学校学到的安全知识,成功地将父母从卫生间的煤气下救出来的真实事件,如果晚上20分钟,她就成为一个孤儿了。看完报纸我就想到将这个故事讲给小麦听,可却一直没记起来。今天正聊到“安全”这个问题,于是我马上跟她分享了这个小英雄的故事。小麦听得非常投入,满眼写着认真。就此好机会,我们一边散步,一边讨论如果遇到安全问题应该怎么处理。比如如果陌生人敲门应该怎么办?遇到煤气泄漏应该怎么办等。我想适时的灌输知识比照着书本念给人留下的印象要深刻很多。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小麦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成长!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2005-3-3 17:28:35 | 只看该作者
2005/3/3
  最好的都该给孩子?
  昨天晚上一家人围在桌前吃饭,奶奶爷爷爱小麦,将小麦爱吃的腊鸭腿给了她一只,还准备把另一只给她。我和lg马上止住,为什么最好的全部得给她?爷爷奶奶很奇怪地说,小麦爱吃啊。好东西谁不爱吃?放在饭桌上就是大家吃的,为什么单给她呢?奶奶身体最弱,为什么不给奶奶吃?小麦在一旁没说话,她知道爸妈说得有道理。这是小麦的优点,她很少无理取闹。
  爷爷奶奶心里不开心,觉得我们对小麦太严格了,连这么小事也管住。于是lg在饭桌上给他们讲了一件事:
  几个朋友在外面吃饭,一朋友的孩子在桌上端过一盘自己喜欢的菜放在自己面前,说这是自己的。我想孩子的父母在朋友面前一定是尴尬极了,这是一种多么自私和没有教养的行为啊!
  奶奶还帮着说:这是在家里嘛,出去就不会这样了。可孩子不比成人,成人会分清场合,知道在什么时候该收敛自己的行为,可孩子不会,他们会按照习惯出牌。那个孩子我想在家里是小太阳,全家上下都将最好的给他,而他早已经习惯了最好的就是自己的。这就是习惯的惯性作用。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心疼孩子,都希望孩子拥有的一切都是最好的,殊不知习惯养成容易改正难,当你觉得他有必要改正时,已经是习惯成自然了。
  小麦很小就懂得分享的道理,虽然心里巴望着那最好的,但绝不会理直气壮地觉得最好的就是她的。好东西当然要大家分享。
  今天在论坛上看到《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文章,很有共鸣。其实问问我自己,平时对小麦做的这一切为的什么,说到底,不就是培养一些好的习惯吗?学习的习惯、生活的习惯。培养好习惯不容易,需要长期的努力,而且我们这一代也是缺乏素质教育的一代,有些好习惯连我们自己都没有,要培养下一代的好习惯又谈何容易?!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一生却是受用不尽的。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做父母的成长过程。

这个星期小麦练琴轻松多了(都是上周的老曲子),每天不到一小时就可以完成,她自然是很高兴的。看得出来,小麦对弹琴的兴趣越来越大了。这几天,我总跟她讨论感觉的事,这最初是从她小姨那里听来的。小姨是个搞艺术的人,重的是感觉。弹琴也是一门艺术,感觉也是非常重要的。小麦学琴11个月了,老师也开始跟她谈感觉。我拿最容易懂的话告诉她:速度、准确只要努力,所有的小朋友都可以练出来,可是感觉却不一定,感觉有天赋在里面,有思想在里面,你得多听多想多感觉。现在在她爸的车上,她会很主动地放上钢琴曲,我们会提醒她注意听曲子的感觉,讨论是否听出了演奏者弹这段曲子时的表情。
当昨天晚上小麦练习《法国古歌》时,有一段她非常陶醉地闭上了眼睛,那种从来没有过的表情让在她一旁的我们都为之感染。我将我们的感觉告诉她时,小麦居然说她自己没有感觉到!为了鼓励她(这可是个好机会),我说:“这才对了,你没有感觉到,正是因为你太投入了,感情本来就是自然出来的啊!”(其实我根本不懂这些)。小麦好开心的样子,一个劲儿地问:“是吗?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楼主| 发表于 2005-3-5 21:25:24 | 只看该作者
2005/3/5 周六 
  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今天晚上带小麦跟朋友一家吃饭。按惯例,在去饭店的路上,我们就开始提醒小麦要招呼人,且要做个有礼貌的孩子。一直以来她都这样,不是那种嘴甜的孩子。我们都没有想到,今天她可以表现得那么自然那么好,大方地叫“叔叔阿姨好”,主动地道“谢谢”,在饭桌上也一如既往地活跃。这些对其他孩子很容易的礼貌用语,对她来说却一直是个难为情的事儿。
  小麦真的长大了!
  回家的路上,我和她爸毫不保留地表达了我们的赞扬,给她热烈的拥抱和亲吻,鼓励她继续做一个有礼貌的可爱的好孩子。我问小麦:“讲礼貌其实是件非常容易的事吧,大家都喜欢你。以后还继续这样吗?”小麦答:“随便吧!”“不是随便,是一定要哟!”
  昨天在饭桌上,我告诉她妈妈在书上看到一个统计数字(《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说是作者做过一个调查,在学校里最受老师和同学们喜爱的小朋友不是那些成绩最好的,而是最讲礼貌的孩子。不知道小麦是否记在了心里?
  看到了小麦的些许进步,我们都很开心,这是我和她爸一直以来最希望她改进的地方啊。小麦,继续努力吧,妈妈爸爸会帮助你成为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楼主| 发表于 2005-3-5 21:47:36 | 只看该作者
2005/3/5
  小麦喜欢在我头上梳小辫,总是用好多夹子和橡皮筋将我的头发扎一堆乱七八糟的发辫,十足一个村姑!因为怕我痛,小麦口中还念念有词:“妈咪,忍一忍啊,马上就好了。”
  “小麦,你妈妈看起来好像个村姑啊,可不可以给妈妈换个发型啊?”
  “那你想换个什么发型?”
  “随便吧,只要别把你妈弄得像个村姑就行了。”
  “好吧,那就换个优雅的发型吧!可是什么样的发型才优雅呢?”
  “去照照镜子吧,妈妈觉得你就很优雅。”
  “噢,原来扎两个小辫就会优雅。可是你的头发太短了,扎不起!”
  “$^^$$((@*&”
  “其实你就这样就挺优雅的。”
  “为什么?”
  “我觉得你长得就挺优雅的。”这是我这辈子听到的最甜蜜的甜言蜜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楼主| 发表于 2005-3-6 23:10:56 | 只看该作者
2005/3/6 周日
  小麦一直盼着一个遥控车,姑婆要回重庆了,决定送给她一个翻滚摇控车作为礼物。
  为了这个摇控车,小麦从昨天开始就问了好几次什么时候去买。今天中午一家人从梅林基督教堂回来,小麦就决定中午不睡觉。2点钟开始,她就去看姑婆什么时候起床了。2点半,她再等不下去,跑到姑婆床上撒娇,一会儿要陪她睡觉,一会儿要给姑婆化妆。(小麦昨天晚上已经用我的所有化妆品跟家里的三个老太婆、一个老头子化了妆,还嫌我的化妆品样式太少了,不够用。说实话,她化妆技术居然还不赖,看上去清清爽
爽的,没把几个老太太化成大花脸。)
  姑婆赖不过她,午觉也顾不得睡了,几个老太太老头就带她到儿童世界买回了她想要的摇控车。这下好了,到哪里都抱着个摇控车,没见哪个大女孩这么迷车滴。她很开心,因为盼这个遥控车已经盼了两个多月了,呵呵!
  舅婆也想买个滑板给她,我不让,不想让她那么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孩子就这样,越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不珍惜,那是我许诺“六一”送给她的礼物,或者这个月考一级得了“优秀”的奖品。
  小麦不是个很爱惜自已东西的孩子,常常提醒也见效不大。现在我们跟她约定,要看她对自己东西爱惜的程度来决定是否买下一个玩具,不知道效果是否好些?也许在这方面我们做父母的也应该检讨一下 <img src='images/smiles/frown.gif' smilietext=''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楼主| 发表于 2005-3-8 10:15:46 | 只看该作者
2005/3/8
  孩子的压力。
  昨天晚上钢琴课,老师给小麦布置了4个新曲子,复习2个老曲子和准备考一级的全部曲目,加起来好多作业。小麦悄悄告诉我:“妈妈,现在老师给我布置的作业都是一页纸的了。”(带着一丝成就感)随着学琴时间的推移,老师给小麦加的码也越来越多了,现在已经有七本教材:但昭义中心的钢琴教材、《布格缪勒》、《车尔尼》、《哈农指法》、《小奏鸣曲集》、《钢琴考级教材》、《拜尔》。每次上课都背上,觉得越来越沉了。
  从老师家出来的路上。
  我告诉小麦:“麦子,你的苦日子又来了,老师给你布置的作业每天要两个小时才能完成啊。”
  小麦说:“我知道。”(居然没有一点难受的感觉)
  妈妈:“我很同情你,小麦。”
  小麦:“妈妈,什么叫同情啊?”
  妈妈: &%*_#$@!)*
  妈妈:“我觉得老师好严格啊!”
  小麦:“我觉得徐老师很温柔啊!”
  妈妈:“真的吗?我都差点被吓了一跳,我觉得老师挺厉害的。”
  小麦:“我不觉得啊,我觉得徐老师很温柔,只是后面稍微严格一点点。”
  妈妈:“你喜欢哪个老师多点?”
  小麦:“我都喜欢。”
  妈妈:“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会说话啦?”[face:20][face:20]
  小麦:“呵呵。”[face:12][face:12]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眼光跟大人真的不一样,我们看着很有压力的事情,对孩子而已似乎是应该的,或者是好玩儿的。昨天跟小麦的谈话让我又有了这种感觉。所以,当孩子在做任何事情时,只要她自己觉得快乐,即使在我们眼中觉得对孩子来说很有压力的事情,也不必替她着急。而且我发现一点,如果我们能主动站在孩子的角度,体谅他们的难处,也许他们倒会觉得没有你想像的那么严重。
  晚上跟她爸说起,我们都为小麦的没感受到压力感到放心、开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2005-3-9 11:18:12 | 只看该作者
2005/3/9
  习惯。
  小麦现在已经将练琴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没有抵触心理(虽然有时也会说辛苦),就像每天得吃饭一样,成了一种习惯。
  遇到难的曲子,她会说:“妈妈,这个好难哪,我不会合。”我总是说:“小麦,没有什么难的,你只是不会而已。就像《法国古歌》,你才练时不也说‘好难,我不会。’可现在怎么样,妈妈觉得这是几首里弹得最好的,老师也表扬你啊。”只要一说起以前的例子,小麦就笑了。为了推动她的进步,我从现在起开始要求她所有的新曲子第一天就要双手合,虽然总会嗑嗑巴巴的,因为老师第三天要陪练。
  现在觉得几个月前作出的一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那就是不按时间规定练琴。昨天晚上,小麦练到10点才结束,整整两个小时,虽然累,却没有一句怨言(我心里很感动)。我和她爸都感觉到了小麦的刻苦,这也算一大进步。
  昨天跟朋友聊起学琴一事,我很有感触。其实不管以后小麦能学成什么样子,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已经明显地看到除了学琴以外其他的很多收获:小麦的记忆力提高了很多,小麦的吃苦精神强了很多,小麦知道做事情要有目标,小麦学会了安排时间,这些对她的学习都有很多正面的作用。
  小麦养成了很多好习惯: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做完作业,每天坚持写日记,玩儿,6:30以前准时回家,吃完饭到时间妈妈一提就去练琴,睡前将第二天的书包收拾好(有时还需要提醒),乖乖在床上坐着阅读,10:30准时关灯睡觉,早上7点闹钟一响自己起床梳洗。
  前几天看《儿童教育论坛》推荐的一篇文章“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非常赞同,因为我是其中的受益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2005-3-10 09:59:21 | 只看该作者
2005/3/10
  我生下来时身上有血吗?
  晚上,一家人围在饭桌上共进晚餐。小麦忽然想起一件事。
  小麦:“妈妈,你怎么知道你怀孕了啊?”
  妈妈:“因为我去医院检查了啊,医生告诉我的。”
  小麦:“可你为什么想起来去医院检查呢?”(哈哈,这小家伙逻辑性蛮强的)
  妈妈:“妈妈跟你说悄悄话。”对着小麦的耳朵轻轻说:“因为妈妈有两个月没穿纸尿裤了。”(好多小孩子都把卫生巾叫成大人用的纸尿裤)
  小麦:“为什么不穿这个就想到去医院啊?”
  妈妈(悄悄话):“因为这样不正常啊,只有有了宝宝才会这样的。”
  小麦:“噢!妈妈,为什么要给我悄悄说?”
  妈妈:“因为爷爷在啊,爷爷是男人,不能听,哈哈....”
  一桌人大笑。小孩子逗起来好玩死了
  小麦:“妈妈,我生下来的时候,身上有血吗?”
  妈妈(愣了一下):“没有吧,我看到你时身上白白的,都是脂肪。”
  小麦:“那为什么Arron刚生下来的照片身上都是血啊?”Arron是小麦的堂哥,可照片是好久以前看的啦,她居然记下来了(我都没有留心这个细节)。
  妈妈:“那可能是因为你生下来护士已经帮你把血洗干净了再抱给妈妈看的。”
  小麦:“我就说,我身上怎么没有血!”
  小麦去年中曾看过我送给怀孕的朋友的书《新一代妈妈宝宝护理大理》,上面有真人秀的生产过程呢。
  一家人开始回忆小麦刚出生被护士抱出产房时的样子:眼睛到处看,白白的,护士都说这小孩子好看呢。(不知道为什么,她现在一点儿都不白)

  奶奶思想保守,总说这些事情这么小的小孩不该知道。其实我倒觉得如果孩子已经问到,就说明是该跟她解释这个事儿的时候了(只是孩子的年龄不同,解释的方式和内容有所不同)。小麦对这些事虽然好奇,却没有什么神秘感,我相信这对她的成长是有好处的。而且,我也一直相信,孩子好奇才会更加聪明,如果孩子的好奇心总是被打击或者误导,慢慢地孩子也会失去学习知识的动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8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21:13 , Processed in 0.080924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