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jerryh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育儿经验乱弹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04-12-5 21:12: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04-12-5 21:39:46 | 只看该作者
为了爱+-->引用:为了爱 问一下楼主,在家里是不是全是你说了算,你的这些育儿方法你老婆认可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认可吗?如果不认可,怎么让他们接受?谢谢。另外补一个问题:你是在孩子多大的时候开始进行的。
首先说一下,我上面说的还不能说为是一种方法,只能说是一种理念把。我和太太在要孩子之前已经在各个方面基本达到了共识。所以我们对待孩子的标准从来都是一致的。我们觉得某些方法错了都没什么可怕的,最可怕的事情是夫妻两个在孩子面前对待事情的意见不一致,所谓夫妻两个一个红脸一个白脸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这样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将丧失一个标准。因此,有时候会遇到某一方对待孩子的处理方式上面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当着孩子的面,我们都不会争论,而是去维持那种做法,然后被后再去交换意见。所以,在孩子心里,爸爸妈妈的意见总是高度一致的,一个家里仅有一种声音。  老人们自然不会认可,所以我们结婚十几年才要孩子,主要是等老人没有能力为我们照顾孩子了才敢要。主要原因是担心和老人的观念不同,如果孩子有了靠山,做父母的就很难去引导孩子了。所以仅仅是周末去一趟,老人们不能认可的也就是说两句,慢慢习惯了就不再说了。 不管看到什么理论,都尽量不要马上急于实施,要根据自己情况,反复的想,等成为自己的理念了,再去实施才可能成功,否则不如不去实施那种理论。 希望我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04-12-5 21:49:03 | 只看该作者
》而现有的中药,能不吃就不吃
就象有人非常羡慕布什了不起的把美国人对拉登的仇恨转移到伊拉克上,我惊奇于中国人把“是药三分毒”的古话戴到了西药的头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04-12-5 21:50:13 | 只看该作者
》所以我们结婚十几年才要孩子,主要是等老人没有能力为我们照顾孩子了才敢要。
晕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04-12-5 22:00:35 | 只看该作者
说的有道理,一定要给孩子少穿,要想婴儿安,就要饥和寒.教育要动脑筋,做到您说的,也很不容易.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04-12-5 22:21:14 | 只看该作者
天问+-->引用:天问 》所以我们结婚十几年才要孩子,主要是等老人没有能力为我们照顾孩子了才敢要。
晕倒。

再晕。这条经验大家千万不要学。

35岁以上妇女怀的孩子有1/200的可能患唐氏综合症。这可不是说着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04-12-5 22:49:42 | 只看该作者
jerryhao+-->引用:jerryhao
不管看到什么理论,都尽量不要马上急于实施,要根据自己情况,反复的想,等成为自己的理念了,再去实施才可能成功,否则不如不去实施那种理论。

希望我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

我问这个问题并不是要实施,而是想了解一下夫妻的育儿观念出现冲突的时候应该如何处理,还有跟长辈之间的冲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04-12-5 23:02:55 | 只看该作者
pharmacist+-->引用:pharmacist 再晕。这条经验大家千万不要学。 35岁以上妇女怀的孩子有1/200的可能患唐氏综合症。这可不是说着玩的。
还好,我太太正属于那199/200。我们当时也曾有过这个担心,不过后来想通了,其实现在医疗水平和检查能力越来越高,很多人40几了照样要孩子,于是就踏实了。不过pharmacist是专业人士,大家多听他的意见,我的还是那句话,仅仅适用于我们个体。 当然,我们晚些要孩子还有很多原因,包括那些年孩子出生率太高,不象孩子大了去挤那个独木桥等等。不过最主要的原因确实是不希望让父母带孩子。很多人因为忙,偷懒让父母带孩子。不过父母和我们的理念肯定有差距,早晚孩子还要自己管。剩了一时的心,也许会操一辈子的心,得不偿失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04-12-6 09:47:30 | 只看该作者
有一点点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04-12-7 22:04:2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幼儿园的家长要是都像您,我就要烧高香了。

我的感觉就是,楼主的这种平和的教育心态,会给孩子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创设了舒缓适宜的教育环境。
平和的心态,来源于对教育目标的清晰认知。
不盲目,不强求,随遇且随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6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47 , Processed in 0.226262 second(s), 2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