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子云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两岁笑笑听经识字的实践

[复制链接]
32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12:15:37 | 只看该作者
2012-12-13日    周四  笑三岁1个月9天
    《大学》完成50遍、80首诗歌20遍之后,趁着笑笑满满的兴趣,最近只读《诗经》。

     《诗经》是去年元旦开始我自己读的,大约五首五首地往前进行,到了135首。中断了两个月之后,按国别复习,还是我自己读,复习了不到一半。所以这些诗篇我读的遍数在60—80遍之间,每次读我都在笑笑身边,尽量在她精神比较好的时候。所以当时几乎每一首笑笑都能背出。

    这一轮,以笑笑为主。开头大约5—7遍需要我带读,笑笑指字跟读,后面多半是我陪着,笑笑自己指读——或者俩人齐读,或者我帮她指字,或者她当老师领读我跟读。同时,在刚刚开读“召南”时,笑笑表现出一开始就想自己读的态度,但里面很多字不认识,她问我某个字,如果我不小心直接读出那一句话,那就坏了——
    笑笑会闹得昏天黑地,哭叫着“不叫妈妈读,我自己读”;我道歉,表示理解错她的意思了,以后再也不不经她允许读出来的,还是不行,她总是叫着“不是以后不叫妈妈读,是刚才不让妈妈读,刚才妈妈读出来了,呜呜呜……”  一二十分钟能安抚住都是好的,有几次甚至闹了一个小时

    我想起新叶用过的法子,正好买了画架,开始用白板写出每首里的生字先教她认了。
    字的选择:
    1、连我以前都不认识的生僻字不选;
    2、通假字借音字不选 (但现代汉语里也存在的多音字会选)
    这样先在白纸上筛选出来,每首里她不认识的生字多的有十几个,少的也有四五个,写在白板上教她几遍,同时读诗的时候读完一遍,也在诗里找一找白板上的字认一认。几遍下来还不认识的就溜过去——如果以后遇到,再认即可,多见几次就认识了;如果以后见不到,那正好也没有认的必要。
    说是这样说,其实还是以读书为主认字为辅助,也比较随意,经常几天不写,一次性集中时,发现指读比较多的诗篇,本来不认识的字也会有印象。

    人的精力真是有限,天气会越来越冷,我想着趁着还不太冷的时节,尽量多地到户外活动,最近几乎隔天就会远足——步行,到3里地外的绿荫公园玩,或者到2里路外的户外健身处玩。不说在公园和健身处的游戏,光来回六七里路,都是笑笑自己走的,运动量不算小。中午不午睡,夜里总能睡12个小时。
    半月前新买了画板、颜料、水粉、各种刷子、水彩笔等等,300多块钱的画具,笑笑也迷恋着涂鸦画画。加上认字、读《诗经》也正在兴头上,每天至少一次一般两次。所以英语这一个半月几乎丢了,绘本这半个月也很少读——上个月是《大学》+绘本,这半个月是画画+《诗经》+认字 。唉,我们家做事总是一股兴头,兴头上来了效率非常高,但很难学人家几样兼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12:56:54 | 只看该作者
《诗经》读到“邶风”,第32—37首。
    往往读新的诗篇,我带她读时,会读六七首,连续两遍。到她自己读时,喜欢一口气连着读完,读一遍或两遍——比如“周南”11首、“召南”14首,她都是一口气读完,根据当时的兴致,一遍结束,或者重读一遍。
    从11月22号开始,三周,读完:
    “周南”11首 :        20遍
    “召南”14首 :        30遍
    “邶风”第26—31首 : 20遍

    散体文部分,一直没有开始,不过几次和笑笑提起,问她想读什么,她都是说想读《中庸》。想来是《学庸论语》里,《大学》她自己读熟,《论语》一直听我读了五个月也比较熟(至少我任意说出一句,她能想起是《论语》里面的),只有中间的《中庸》我从来没有提过,所以好奇吧!

    在公园玩时,看几位老爷爷写毛笔字,引他们聊天,说起小时候读私塾的经历。说是开始就是用《三》《百》《千》读书识字。
    先读书——就是老师领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
    全文背熟之后,认这本书里的字——这时候小孩的好奇心都起来了,都很喜欢认字,而且读熟了的,认的也快。老师往往会用《说文》来讲字的构造、来源、意义之类。
    认完字,就是开讲,讲所读那本书字句的意思、道理等。
    我想,这就是《三字经》里所说“详训诂,明句读”了。之后就是《幼学琼林》《笠翁对韵》《增广贤文》之类,然后才会读《四书》——这就是古时候的“小学”。我问起什么时候读《论语》之类,那位老先生说那是“大学”的功夫。《三字经》里也说 “小学终,至四书”嘛!

    读经典三年,我深深体会到,识字、训诂的功夫,绝对不应该漠视,反而应该在读四书之前,至少应该同时进行。不识字音,不知字义,只是小和尚念经一样哇哇哇地读,读了忘、忘了再读,费时费力不说,也很难把经典的精髓应用到孩子的生活中。
    当然,根据小孩子的生理特点,还是重读书轻解释,孩子不问就不说。但当孩子问起时,却不应该一味推脱“你长大了就懂了”,而应该及时回答。这就需要父母、老师不断学习,教学相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理论,并不断地实践,学以致用,才会很快乐啊!反之,只一味地读读读,不知其义,又不知其用,又如何保持长久的兴趣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shopping66200 + 2 + 2 对家长的要求好高啊, 实在还不合格.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6 13:25:03 | 只看该作者
2012-12-15 周六
    上午我去上课,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的最后一天课。笑笑和爸爸在家,据说10点才起床,起床后就去商场超市买东西了。
    午饭后已经是两点多,我上网,笑爸睡觉,笑笑自己玩她的磁板拼图。
    晚上5点多早早上床,笑笑抱着10来本书。
    《卡蜜儿》系列三本,我给她读两本,爸爸读一本
    《我如此爱你》系列三本,我给她读
    《跟屁虫》 笑笑自己读
    《小小孩影院》之《木偶奇遇记》《白雪公主》,在我指导下笑笑自己读
    《诗经邶风》32—37首 : 2遍 ,笑笑自己读
    《乐弯了月牙牙》儿歌,笑笑自己读,前15页,该吃饭了,哄她下床,承诺吃晚饭再读(吃晚饭没提,笑笑也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6 13:31:15 | 只看该作者
2012-12-16 周日  笑三岁一个多月
    早上快10点才醒,爸爸起床去看NBA并做饭,我和笑笑仍在被窝里。在笑笑还迷瞪的时候,我先背了一遍《论语 卫灵公第十五》。
    笑笑说了几句话,已经清醒了,于是我开始背《诗经邶风》32—37首,笑笑跟读;笑笑兴致好时,或是读到她喜欢的句子,就是笑笑背,我跟读。
    读完一遍后,我再从32“凯风”开始,笑笑问:“为什么还读凯风呢?”
    我说:“今天读三遍好吗?”
    笑笑:“我不想读三遍,我想读五遍。”
    “好。”
    于是在被窝里跟我读了三遍,又坐着穿上上衣,拿出书,笑笑自己指着字读,又读了两遍——前天“凯风”“雄雉”“匏有苦叶”“式微”这几首都能自己读了,“谷风”“旄丘”这两首,里面总有些句子顺不下来;到昨天后两首绝大部分都能顺下来了;今天早上那两遍,就完全可以自己读了。
    读完五遍,饭还没好,又说起我和笑笑都很喜欢的卫风里的两首“琪奥”“硕人”,背了一遍,又翻“卫风”,里面的10首,指着字跟我通读了一遍。

    穿衣吃饭。饭后爸爸又去睡觉,我上网看小说、写日记。笑笑自己把昨晚读了15页的《乐弯了月牙牙》拿出读完,然后就晃悠,摆弄随画架来的磁性字母和数字拼板。

    已是中午1点半,该外出了。
    从13号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这几天都非常冷,阴冷阴冷的,我这既怕冷的妈,简直就没法出门。笑笑呢,每天必得出去玩一圈,但明显没有以前欢实,小广场那些游乐设施都不慌着玩了,也只剩下跑、跳、蹦、坐摇摇车小马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6 13:49:55 | 只看该作者
前两个月买的《小学对课》,笑笑好几次拿出,我自己一点不会,每每搪塞过去。
    又一次笑笑拿着《小学对课》问里面讲什么的时候,我跟她说是“对对子”,告诉她“天对地,雨对风”,就是这些相反或相对的词。又给她举了几个例子,笑笑很兴奋,自己找:“黑对白,绿对红。……”
    昨晚她又拿出,让我教她,我想,读完那百十首诗之后,既然她对这些相对的词感兴趣,要不读读《笠翁对韵》?

    手头只有一本绍南文化的《孝弟三百千》,素读没问题的。但《笠翁对韵》里面的典故非常多,对对子我又不懂,不知可有哪些初级的,注解《笠翁对韵》的书?回来得好好找一找。至少笑笑问起时我得有话说,或者有地方查找。

shopping66200 2012-12-14 09:00 威望 +2 对家长的要求好高啊, 实在还不合格.
shopping66200 2012-12-14 09:00 金钱 +2 对家长的要求好高啊, 实在还不合格.

    其实这个对家长的能力要求不高,只是要有心,肯陪孩子一起学。
    不管是英语还是经典,如果我没有提前“预习”,笑笑问起意思时,我多半都不知道的,都是说:“这个妈妈没有预习到,妈妈也不会呢,等一会我们读完了,去查一查词义\注释。”

    虽然读完后笑笑忘记了,我也并不经常去查注释,但我觉得对大点的孩子,六七岁以后的孩子,这是一个好法子,也表明了一种态度——妈妈或老师不一定都会,但我们可以随时学习;同时教孩子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可以去哪里找答案。

    而不是像有些读经班那样,阻止孩子问——那会把孩子的好奇心磨掉的,告诉他们长大自然就会了——怎么可能呢?就是古代的学子,所读的书全是文言文,他们的老师平时的书面语、写字作文都是用文言文的,他们在读经典之前还要先“详训诂、明句读”呢!训诂是什么?不就是告知字义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shopping66200 + 2 + 2 多谢指点, 当父母实在是件逼自己上进的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8 20:47:00 | 只看该作者
昨天去早教中心的路上,对对子:
    妈妈看看树,说:“鸟。”
    笑笑:“鱼。”
    妈妈:“鸟飞。”
    笑笑:“鱼游。”
    妈妈:“鸟飞天。”
    笑笑:“鱼游水。”

    妈妈:“风。”
    笑笑:“雨。”
    笑笑:“刮风。”
    笑笑:“下雨。”
    妈妈:“昨日刮风。”
    笑笑:“今天下雨。”
   

    最近笑笑时不时的吟哦一番: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昨天在公园,我对笑笑说:“真冷啊,前些天还是‘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现在就变成‘北风其凉,雨雪其滂’了。”
    笑笑附和:“好冷啊,昨天下了雪,‘漫漫朔雪冷鱼翁’。”
    ——我说的七言句,是曹丕的《燕歌行》前两句;四言句,是《诗经 邶风 北风》里的;笑笑说的,是《笠翁对韵》“一东”里的一句。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18 金币 +18 收起 理由
让雪花飞 + 2 + 2 笑笑这么小就会对对子了,好棒。我突然 ...
linlin124 + 2 + 2 笑笑真的很牛呢。
hlp525 + 10 + 10 我好喜欢。。。
lihwang + 2 + 2 厉害,厉害超厉害!
寒露 + 2 + 2 除了感叹还是感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9:44:28 | 只看该作者
中午吃饭时闲聊,笑笑不知怎地想起“首如飞蓬”(《诗经 卫风 伯兮》,问是什么意思。
    我给她解释:“首,头,在这里是‘头发’,头发没有梳起,像飞散的蓬草一样乱。”
    笑笑:“为什么不梳头呀?”
    我:“因为女为悦己者容,梳漂亮的头发,抹香香,是为了给喜欢的人看。这里说‘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她的丈夫去打仗了,她都没有心思打扮了。”
    笑笑:“为什么打仗呀?”
    我:“因为那时候是春秋时期,《三字经》里面说:‘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那时候有很多国家,每个国家都想自己强大一点,厉害的就打弱的,弱的国家不想被欺负,老百姓也当兵去打仗。”
    我接着说:“家里的男人去打仗了,很长时间不能回来,就像你小时候爸爸在外地工作,没办法和我们在一起,那我们想不想他呀?”
    笑笑:“想。”
    我:“他们去打仗,家里人更想。所以《诗经》里有很多这样,想念在外的丈夫写的诗。也有很多在外的人想念家里人的诗。”
    笑笑说:“还有想念妈妈的诗呢!”就诵起《凯风》(《诗经邶风》)来。这首诗是笑笑最近很喜欢诵的。

    我说:“是呀,这是在外面的人想念他的妈妈了,写的诗。他的妈妈养了七个孩子,累不累呀?”
    笑笑:“肯定很累。‘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我:“妈妈每天做家务,带你,累不累呀?”
    笑笑:“也累。我帮妈妈干活。”
    我:“是呀,笑笑是个好孩子,都知道心疼妈妈。如果笑笑离开妈妈了,妈妈心里肯定想你。”
    笑笑不吭。
    我逗她:“你长大了,要不要出去闯世界?”
    笑笑:“我要出去!”
    我:“那你想不想妈妈呀?要是想我了怎么办呢?”
    笑笑:“我、我不知道。”
    吃了几口饭,笑笑说:“我要是想妈妈了,也写一首《凯风》的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让雪花飞 + 2 + 2 引经据典于生活当中,自叹不如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17:3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27 子云008 的帖子

生活中类似的经典应用很多,只是比较零碎,不及时记下来的话,过几天就忘了。
   想起某晚上我跟笑笑牢骚:“天天那么冷,一点都不想洗头发,头发乱死了。”
   笑笑应声说:“妈妈是‘首如飞蓬’。”

   有一次不记得说起什么,我说:“宝贝,妈妈怎么一会儿不见你就想你呀?……”
   笑笑:“因为我是‘静女’呀!”

   另一次读绘本时,有“微笑”这个词,笑笑做出咧咧嘴笑的动作,说:“就是这样。我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笑爸的手比较白、修长,晚上我开玩笑说:“笑笑你看爸爸,没事长那么好看的手干什么,比我们俩的都好。”
   笑笑:“爸爸是‘手如柔荑’。”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让雪花飞 + 2 + 2 子云有给笑笑讲解吗?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18:00:42 | 只看该作者
推荐一篇帖子,格玥妈妈的做法很值得我学习。
  妈妈与格玥读论语,不断更新中  http://bbs.etjy.com/thread-119338-1-1.html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让雪花飞 + 2 + 2 我也是昨天看到这栋楼,感叹格玥妈妈的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5 13:30:48 | 只看该作者
各国语文课教什么

  全国中小学开学不久,一条关于语文教材删改内容的新闻引发热议:有消息称,全国多地的中学语文教材都有所调整,其中鲁迅的《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等多篇经典作品被删除。事实上,语文教材的变动在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是深受关注的社会议题。观察每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教材,能看出它们在教学思维、理念和宗旨上的差别。

  
       美国:把语文课上成阅读课
  
       美国中学实行宽松的选课制,语文课也更像是“阅读分享课”。虽然美国大学入学对写作要求非常高,但很多中学都不设有专门的写作课程,而是通过阅读各种体例的作品、写书评等锻炼出来。至于语文课上读什么书,也由任课教师自己来开书单,无论教育部还是学校,都不会印发统一教材。尽管中学语文课深浅是可选的,但无论哪种课程,大量的阅读都逃不掉:刚上初中的13岁孩子,一个学期下来可能必须读6-7种风格的英文作品;而希望上好一点大学的高中生,平均一学期也要完整啃下10本左右名着。
  小说、传记类阅读材料在美国中学语文课上所占比例却很大。从古希腊故事《特洛伊》、《奥德赛》,到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再到《安妮日记》、《罪与罚》和《蝇王》等,都是学生最经常被布置阅读的着作。与中国语文课本主要收录选段不同,美国中学生还要完整阅读整本着作,按进度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一个班的学生同时读一本作品、并且进度也相当,是美国人熟悉的“读书会”式语文教育。但美国一些学区却大胆地引进了“工作坊”式的语文课,这意味着学生自己选择想读的书,并跟同学们分享。曾主张学生只该读“精华读物”英文文学教授MarkBauerlein就表示,学生读《哈利波特》还是狄更斯(英国着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都无所谓,关键是在信息时代保持阅读的习惯。
  

       法国:“通识教育式”的语文课
  
        与美国类似,法国中学的文学课程没有统一的国家教材,学校根据教育部定立的大纲自主选择课本。受多年的精英主义教育观念影响,法国的语文教育曾长期被等同于文学教育,16至20世纪的经典纯文学作品,尤其是法国和法语区的经典小说、诗歌和戏剧,都是法国中学教师热衷选择的教材。从巴尔扎克到雨果、从拉封丹到拉伯雷,几乎每一个法国文学分支都可能涉猎,文科的学生还要完整阅读如(意大利作家)兰佩杜萨的《豹》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朱丽叶》等译作。
  为了应对中学生越来越不愿意上文学课的现象,法国教育部今年5月宣布把电影引入文学课程,将学生感兴趣的性、浪漫和反叛精神引入日常课堂。法国教育部官员认为,他们选择的电影能帮助正经历青春期的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在已公布的200部经典电影中,中学生将能在老师陪同下观看法国电影《轻蔑》(LeMépris)中的男女主角“调情”,以及《赤胆威龙》(RioBravo)的枪战,并以自己的角度进行解读。
  在法国,有个流行的说法,“每个法国人一生中都要过哲学这一关”。虽然法国高中生在高中阶段将分科(主修文科、经济社会或理科),但中学毕业会考时都需要考哲学作文(类似高考语文作文)。
  因此,法国中学生的“语文课阅读材料”涉猎非常广,除了经典法国文学作品,还须阅读萨特和加缪等看上去对中学生而言过于艰深的哲学作品。而这很可能还不够,2010年,法国中学会考作文,要求考生解释霍布斯《利维坦》(英国政治哲学巨着)和托马斯·阿奎那(中世纪意大利神学家、哲学家)的《神学大全》节录。 

      德国:将语文课上成公民教育
  
      20世纪90年代,德国曾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改革,目的是为了让教育“更适应社会发展”。在包括语文在内的科目,教材选取还专门加入了更多展现社会“阴暗面”(如种族歧视、违法犯法)的内容,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释社会现象。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一次谈到教育的访谈中,曾列举儿子安德烈上德文课的一个例子:安德烈的德文老师让学生在课上讨论布莱希特(BertoltBrecht,德国作家)的剧本《伽利略传》,该剧本讲述的是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地球的原理,但原理不被教会所接受。与多数学生熟悉的、伽利略如何坚持自己的理论不同,布莱希特的剧本却表现了伽利略面临选择的两难:硬碰硬、然后被教会迫害而死,或暂时屈服以保存自己。剧本的结尾是,伽利略选择了后者。
  允许不一样的东西,仅仅展现了德国中学语文课的一面。在“不在吃饭就在思考”的德国,中学生的德文课的讨论更是与别不同。据龙应台的儿子安德烈回忆,对这部文学作品的理解远不仅到其“映射法西斯”的背景,课堂上的讨论甚至涉及到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个人与国家机器间的关系,可以说已脱离了纯粹的语文教育。本身身为大学教授的龙应台称,这样语文课让人听着“惊心动魄”,因为它实际上已触及了“公民教育”的范畴。

       中国台湾:最重视古文的语文课
  
        在台湾,“教育部”会汇编供中学生统一使用的课本,但不少学校也在采用自编教材。文言文超过白话文比例,一直是台湾语文课本(台称“国文课本”)一大特色。在文言文比例被调低到45%之前(今年9月份又刚调整为45~65%的“弹性比例”),台湾学生高中三年学习的文言文比例逐渐递增,大约为高一的60%、高二70%和高三80%,其中选自先秦诸子的比例很重。
  文言散文集《古文观之》几乎是每一个台湾中学生都精读过的教材,大陆学生所熟悉的陶渊明《归去来辞》、王勃《滕王阁序》等散文,也在台湾学生最为熟悉的篇章之列。台湾国文科教材的白话部分,一部分选自余光中等有影响力的现当代台湾本土作家作品,而曾被列为禁忌的鲁迅和沈从文的作品,现也被列入。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2-12-26 13:0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让雪花飞 + 2 + 2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8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1:52 , Processed in 0.081452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