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子云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两岁笑笑听经识字的实践

[复制链接]
311#
发表于 2012-8-4 22:34:4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子云斑竹赏分,我好像级别提升了,进入中班了
不过我们是父子读经。他妈分管拉琴。

另外,读经才进行一年,所以一些说法可能也是偏颇,各位BBMM们多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2#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4:2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读经私塾教育与现行体制内教育综合讨论帖

jiangying君的五点要义我非常赞同.我是从读经私塾里抽身而出的家长,其中几点体验尤其强烈.

1)小孩子可以背经典,但不能神圣化,放弃其他的
读经私塾将经典神圣化,信仰化是普遍的事实,孩子是"让他成为怎样的人,就成为怎样的人",你让他放弃自己的思想,绝对遵从某样虚化的东西,他就会压抑自己的思想,去做老师家长所喜欢的事情.我们往往以为孩子的这种自抑是"习得了静心,学会了感恩",其实很可能是孩子性格悲剧的开始.

3)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背经不如阅读其他读物。即使背,也不能放弃其他读物(其实这点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只是王教授不是这么说的)
本帖前面有过问读经能否促进阅读的问题.果行老师回答得很实在.我自己的实例是,读经将我女儿对阅读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我女儿本来比较爱阅读(虽然没到爱书如命),在阅读和游戏之间选择,大部分时候还是选择阅读的.可是读经数月后,我发觉她对书本有种排斥,连故事书都不太爱碰了,明确表示"不喜欢科学".我想很大的原因就是教师告诉他们,科学\数学现在不学不感兴趣不要紧,只要读了经典,以后就会比别人高,比别人成才.我女儿已经显现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端倪,这让我很是痛心.

4)小孩喜欢问问题是天性,读经而不解答他的疑问,会抹杀他的天性,象无头苍蝇乱创。可以不直接解释,但不该不回答问题。
这是全日制读经的关键问题.再也不用思考了,不用思想了,不用探究了.他们真的以为读了经,将来什么都会,而且高人一等.可是这怎么可能呢?"顿悟"也许会有那么一个两个人能够做到,可是保证所有读经的孩子将来某一天顿悟了?凭什么呢?最可怕的是,孩子碰到什么问题都是:不知道,而且不知道是理所当然,也无所谓的,更加不会因为不知道,而去弄明白为什么?因为读经的方法告诉他们不需要去"知道",将来就会什么都知道了.
孩子是会举一反三的.你以为你只是告诉孩子经典不需要知道意义吗?他们已经将任何事情都内化为:不知道是对的.


http://bbs.etjy.com/thread-98424-1-1.html

子云按:
我对读经学堂没有直观的了解。如果像这位朋友说的,那宁可去纯玩的普通幼儿园,也不能去读经幼儿园——至少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思维方式扼杀小一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5 19:51:57 | 只看该作者
居然三个月没有读经记录了。其实从七月底开始,笑笑一直读着,开始隔三差五地拿出书指读,这一个月基本每天都读,且比较有计划的。
    前后读的:
    《弟子规》——20多遍,其中听我读和她自己读差不多各半
    《三字经》(只读了前半部分)——20多遍,其中听我读和她自己读差不多各半
    《老子》58—81章 —— 40遍,多半是听我读的,其中指读跟读十几遍的样子
    诗歌40多首——其中一多半是以前读过的复习,10首是新的,15遍左右,都是笑笑跟我读或自己读
    《大学》——目前读的,到一半了,30遍   全是笑笑指着字跟我读或自己读

    从6月底开始新一轮的《论语》,仍是我读背给笑笑听,不管她在做什么。
    第1—12篇 35遍
    第13—20篇  55遍
    用时四个月,完成一轮。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2-10-25 19:5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胡卓悦 + 2 + 2 你们的读书质量真是让我艳羡呢!!!
紫竹林 + 2 + 2 好久没看到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4#
发表于 2012-11-12 15:53:39 | 只看该作者
真是有毅力的妈妈,我家宝宝现在两岁零一个月,从一岁多一点开始爱看书,但是到现在基本上字还不认识几个,只是现在每天还会像模像样读书,弄得好像她认识很多字一样哦!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10 + 10 “孩子喜欢”就是最好的收获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4:09:55 | 只看该作者
每天仍是:
    《论语》:我读给笑笑听。从“子路第十三”开始,每篇30遍,读到“季氏第十六”了。读完,《论语》才算真正赶齐 (210遍)
    《大学》和诗歌: 笑笑跟读和自己指读,平均每天不少于两千字的量(差不多半小时)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胡卓悦 + 2 + 2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5 11:11:15 | 只看该作者
群里聊天记录。有整理,一些不相关的闲聊有删减。

郑州笑妈M3(827028592) 9:52:36
小孩子对经典的理解真好玩
《大学》里有“上恤孤而民不倍”,这一句笑笑总问什么意思,我跟她说“孤,孤儿,就是没有爸爸的孩子。”她点点头。下一次再读到时,她说:“孤儿,就是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没人陪他玩,所以我们要对他好一点。”
刚才读到“生财有大道”那一节,她也问,她大概解释了下。笑笑说:“就是爸爸去挣钱,挣的多;我们在家里花钱,花的少。我们家的钱就越来越多。”
还有几句,想不起来了。每次听她的理解,我都能笑喷

陈晓龙(42850825) 10:00:42
你孩子多大了?
郑州笑妈M3(827028592) 10:01:38
建议在名字后面标出孩子的年龄
郑州笑妈M3,地域、自称、孩子性别、年龄,都有了

郑州笑妈M3(827028592) 10:16:41
《大学》今天进新的内容,最后两节11-12节,字数稍微多些,有440字左右。还是先问笑笑要读几遍,笑笑说“读5遍。”我想笑笑现在读经典1500字左右就会不专心,就建议她读三遍,她答应了(一般读绘本时,偷工减料她是不会答应的)

北京龙爸- 00(42850825) 10:17:26
3岁孩子读大学,好像有点早吧
能读得懂?
郑州笑妈M3(827028592) 10:18:19
我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在我买来书的范围内,什么时候读什么、读多少,都由孩子自己选择的
文科的东西,和理科不一样,不是以“懂不懂”为先决条件
像笑笑的数学,加减法,原来她不懂的时候,跟她说一点反应都没有,一点也不感兴趣
可是经典不是这样的。就像那些诗歌,小时候她可能理解不了意思,但她仍然会喜欢那种韵律,那种节奏
小学生学诗歌,老师会解释意思,但七八岁的孩子,有几个能理解那些诗歌蕴含的情感?
可是小时候背过了,长大后遇到某个情景,就会突然领悟
再说小孩子也不是完全不懂的
北京龙爸- 00(42850825) 10:22:45
文学从娃娃抓起
郑州笑妈M3(827028592) 10:23:13
笑笑不到两岁半的时候,我们去黄河边玩
http://home.babytree.com/u/u1101895566/j/10109521  这是回来写的日记

北京龙爸- 00(42850825) 10:23:11
我想说的是,你刚才给孩子的一些解释,不太对
经典的解释,一定要尊重原文本意,因为,孩子初次接触和理解,一旦记住玩笑式的注解,以后再想纠正理解,比较困难。
郑州笑妈M3(827028592) 10:25:58
你说的对,这个解释是带点玩笑的。
笑笑最近读书,总是问“……是什么意思呀”;不管说到什么,她都会问“为什么呀”。一天问几十次都算少的
这就显出她妈我功底之差了。
尤其是,如何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用他们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解释这些经典的内涵?
教孩子,像学者那样寻章摘句,是不成的

北京龙爸- 00(42850825)  10:28:19
这挺好。
说明她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是促进学习的好兆头
孩子学习知识的时候,也是父母温故知新的好时机
郑州笑妈M3(827028592)  10:29:46
《大学》的注解,我手边只有一部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的。我还很讨厌程朱理学

北京龙爸- 00(42850825)  10:30:02
要么,不给解释,要解释一定要尽量准确,结合自己的理解,给形象准确的进行解释才好--
如果自己不明白其意,千万别玩笑式的随意给说
既然孩子喜欢,想明白其中的意思,父母何不改变以前的故有思维和喜好,为了孩子的兴趣,而培养起自己的兴趣泥----
讨厌只是个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并非一成不变,喜好只是一念间的事情而已,想开,看通,很多时候也忽然发现,原来自己曾经深恶痛绝的事物,原来还是非常有道理,甚至还很可爱。

郑州笑妈M3(827028592)  10:32:59
孩子问到,不给解释是不成的
小孩喜欢问问题是天性,读经而不解答他的疑问,会抹杀他的天性,象无头苍蝇乱创。可以不直接解释,但不该不回答问题。
但是对非专家学者的普通妈妈来说,如何既精确,又简单明了地解释出来,真是一个挑战。龙爸怎么说?

北京龙爸- 00(42850825)  10:35:02
你让孩子选择的过程,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也就促使你自己也要随着孩子一起选择。
学无止境
我刚才已经说过,孩子成长的过程,某种程度上,也是父母二次成长的过程。
这句话的深意,不知你有没有理解

郑州笑妈M3(827028592)  10:36:39
我明白你所的意思,陪孩子一起学习,不管是经典还是英语,我一直是这样随学随用的

北京龙爸- 00(42850825)  10:36:50
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开始学习了,你既然想很好的培养孩子,何不再次随着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而且,我相信,父母的理解肯定要比孩子深刻一些,至少目前应该是这样
好像,这样也不算是什么坏事---对一个三十左右的父母来说,学习还是很必要的。当然,我说的只是在孩子没有入学前的教育。
入学后的教育情况,另论

郑州笑妈M3(827028592)  10:39:43
我记得你是哪所大学文学硕士,还是古代文学的?可否推荐一些比较精确,又适合大众成年人看的注解?
于丹之类的就算了哈
文字的解释,训诂

北京龙爸- 00(42850825)  10:41:55
只要成书进入书市进行销售的,一般都比较准确,不会出太差的差错。
教学参考本,相比可能更适合一些

新叶(4701547)  10:44:23
成年人看的注解  儿教不是有很多推荐吗
就是不太能静得下心来看
郑州笑妈-女3(827028592)  10:45:20
成年人看的注解,推荐很多

北京龙爸- 00(42850825)  10:45:15
我觉得,还是让你家孩子先读读唐诗,宋词等
新叶(4701547)  10:45:34
她家诗歌是一直在读的
郑州笑妈-女3(827028592)  10:46:00
对非专家学者的普通妈妈来说,如何既精确,又简单明了地解释出来,真是一个挑战。如何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用他们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解释这些经典的内涵?

北京龙爸- 00(42850825)  10:45:55
像诗经,论语,大学等再过几年读也不迟
北京龙爸- 00(42850825)  10:46:31
你这是在挑战自己
郑州笑妈-女3(827028592)  10:47:22
我从小喜欢诗歌,长大总是有些伤春悲秋的。虽然不至于临风洒泪对月长吁,但遇事总是想得多。所以对孩子接触诗歌,总是矛盾
怀仁涵妈-男5岁(434506894)  10:47:26
龙爸,即便再过几年读,孩子也是理解不了的
北京龙爸- 00(42850825)  10:47:55
理解不了,不先不要读了
郑州笑妈-女3(827028592)  10:48:07
诗经、千家诗,笑笑确实比论语之类喜欢
北京龙爸- 00(42850825)  10:48:28
小孩子读,个人认为,不太适合
北京龙爸- 00(42850825)  10:49:09
成人理解,尚需时日,小孩基本很难理解,读懂。而且,不太容易记忆
郑州笑妈-女3(827028592)  10:49:24
个人认为,小孩子从小接触什么,长大才更容易喜欢什么。至少觉得亲切,
北京龙爸- 00(42850825)  10:49:41
对提高文字功底和语言能力,并没太多帮助
怀仁涵妈-男5岁(434506894)  10:49:43
理解不了,但是并不表示孩子记不住,孩子大些儿,自会把记的内容应用上的。
郑州笑妈-女3(827028592)  10:50:12
关于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哈,儿教论坛上的讨论已经够多了,咱在这儿就不讨论了

北京龙爸- 00(42850825)  10:50:09
要有选择性的,循序渐惊
三字经等已经熟背在心了?
北京小龙妈-男3(250164470)  10:50:40
潜移默化,循序渐惊,这个观点我赞同。
郑州笑妈-女3(827028592)  10:51:04
像田妈说的,养好自家的孩子,熏陶可以接受的朋友
北京龙爸- 00(42850825)  10:51:17
先从儿童容易记忆,相对也容易理解的入手
郑州笑妈-女3(827028592)  10:54:38
先从蒙学和诗歌入手,这个观点我赞成。但并不等于其他的就一概不接触。毕竟现在的条件和古时候不一样了
北京龙爸- 00(42850825)  10:56:13
可以接触,可以先让孩子记住一些书名,作者生平资料什么的,经典章句等,就可以了
但在文句理解上,我还是那个观点,要么,不给孩子解释,要解释一定要尽量准确。
郑州笑妈-女3(827028592)  10:57:39
哈哈,我这两天正看叶开的《对抗语文》。你这论点,一听就是深受教育体制影响,说不定现在还在体制里面的人说的
北京龙爸- 00(42850825)  10:57:50
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尽量的引导和培养,不要太过强加自己的意愿喔
这与体制没任何关系,而且,从小培养孩子比较认真,严谨的习惯
人可以叛逆,也可以超越,但不能叛逆的太离谱,也不能超越的没边境。这是相对理论和自然平衡法则决定的规则。
相信没几个人有那么大的能耐能随意超脱,如果说有,那就是不知深浅,盲目自大,其最后的结果,也是不言而喻。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lp525 + 10 + 10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6 16:53:08 | 只看该作者
2012-11-26  周一  笑3岁零22天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论语》“阳货第十七”

    上周三,读《论语》的时候,读到这两段,笑笑问是什么意思,我就跟她说《诗经》,说“周南”、“召南”是诗经里的诗集,又说起《诗经 周南》第一首“关雎”,笑笑只背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说:“下面的我都忘了,想不起来了。”
    我给她拿出《诗经》的书,她要我教她读。就一首一首地跟读(我读一句她跟一句),一首读三遍接着读下一首,读完“周南”11首,她还想读,我答应她第二天再带她读。
    于是第二天又这样读了两遍。
    一共五六遍之后,有些诗篇她就可以自己流畅地读出来了;昨天的两遍,全部诗篇都是她自己读出来的,非常熟练。晚上睡前,关灯后,她又想唱诗经了,就自己一首一首地用自己的调子“唱”,发现像“关雎”、“卷耳”、“桃夭”这样,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每段里变的那些词很容易弄混。其他的都能背出来。

    看来,不管当初背诵得多熟练,长时间放下之后,也会忘记——对两岁多的孩子来说,隔三四个月就会忘了。但是话又说回来,忘了是忘了,但是重新捡起来还是非常容易的。没有哪份付出是白费的,只是有些效果短期内看不出来,或者没有表现得那么明显罢了。

    从十一之前开始读的《大学》,分篇读的30遍已经完成,连续读,先是把1-7小节连起来读,再把8-10小节也连进去。虽然已经非常熟了,可是因为笑笑没有背书的习惯,她还是自动坐在桌前,或者坐在被窝里,翻开书指着字,读(滑指,读的很快,但还算字字清楚)。很享受的样子,经常一口气读超过2千字,在我阻止下才会结束——读书方面为了保持持久的兴趣,我一直注意不让笑笑“吃饱”,总根据她平时读书的情况,在她读厌烦之前让她停下。
    估计月底能完成连读 20遍。总数50遍。这50遍全是笑笑张口读出声的。

    从九月底开始,复习诗歌(五绝、七绝、五律)80首——是笑两岁左右识字用的,当时每首都背的很熟,且每个字都通认过。一周前复习完一轮,没想好下面读什么,想着把这些诗歌再强化一下,就当是休息了——对这些读熟的诗歌,笑笑都是一次性拿四五本,一本10首诗,一口气读完,很有成就感的样子。
    想着也读齐到20遍。估计月底也能完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6 17:11:43 | 只看该作者
80首近体诗歌复习了两个月,其实隔了一年,和重读差不多。这几天看笑笑迷上《诗经》了——笑笑对节奏感好、有韵律的文字,总是很容易喜欢。《诗经》里的句子大部分都是四言的,而且重章叠句一唱三叹,读着可能比律诗绝句之类的更顺口吧!
    下个阶段韵文就复习《诗经》好了。前135首,原来少的读过60遍,多的80来遍,都是我自己读,笑笑只管听的。这一轮以笑笑为主,不熟悉的跟我读,熟悉以后自己读(我还是要在旁边陪着,相当于“她读给我听”)。平均赶够100遍 (再读20-40遍即可)。
    打算先分“周南”“召南”“邶风”……这样读,每个国别的读过10—30遍之后,留下10遍用来通读——当然,还是要看笑笑自己的情绪、兴趣,每天读什么读多少,还是她自己安排。根据她现在每天读二三十首(遍)的样子,全部完成估计需要半年呢!不知道她的兴趣能不能持续到那个时候

    散体文呢,听我读《论语》这一轮马上要完成了,自己读《大学》月底也可完成,下面读什么呢? 我打算从《孝经》《中庸》《老子》里面选。具体读什么,每本都拿出来让笑笑读几段试试,让她自己选——我感觉,她会选《老子》。因为听的够熟。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小小小1008 + 2 + 2 笑笑好棒哟!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0 19:04:48 | 只看该作者
从6月底我开始重读《论语》给笑笑听,完全不要她跟读。完成:
    1—12卷 35遍
    13—20卷  85遍
    总数210遍,每卷都赶齐了。

    这两天自己试着通背,11—20卷因为是最近读的,且这一轮的遍数多,差不多能通背;1—10卷不要说通背了,就是单个的每卷,也总是串。尤其是和后半部有相同句子的章节串。
    去年,差不多读到80遍左右的时候,前半部都能通背了;120遍左右,全篇都能通背了。怎么过了这一年,再重新读了这五个月,过了200遍了,反而背不了了呢?

    成年人尚且如此,对记得快忘得快的小朋友来说,“背诵”更是个蠢笨无比的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2:06:43 | 只看该作者
如何让孩子对经典感兴趣?回一位妈妈:
     笑笑读书一向坐得住,这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当然,不同时期对不同书的兴趣是不一样的,我都是随着她自己的兴趣来。
某个阶段喜欢儿歌绘本就多读儿歌绘本,喜欢英语就多读英语,对经典感兴趣就多读经典。
    不过,在时间和量的安排上,总是在她自己要求的上面减半。这样她才会一直持续有兴趣。

    很多人觉得经典很枯燥如何让孩子感兴趣?老实说,我真没什么法子。对孩子的这些活动,包括所读的书,我一直是在家庭里创设一个环境,只管我自己读起来,从来不对孩子提要求的。都是我天天固定时间读,时间长了,读的多了,孩子听的熟了,也习惯了,往往会要求我教她读。然后就自己读起来。
    总结起来,我想,一是环境熏陶;二是没有要求,让她自己产生要读的欲望;三是什么时间读读什么读多少都是她自己决定,我最多引导提醒一下,还总在她要想读的基础减量,所以没有压力;还有,孩子自己能读书,从不会到完全自己读出来,那种“成就感”也是很激励人的(我不知道别的孩子怎样,笑笑确实是,什么事情都喜欢自己做,经常很自豪自己“长大了,什么都会了”)。
    另外,我绝不在外人面前要求她“表演”——好像很多妈妈喜欢如此——而且新的内容总是在她的再三请求下才装作勉为其难地教她读,平时只是自己自得其乐,所以长期下来她总有“读书是我的福利,是我自己想要做的,是我求妈妈教我的”这种感觉。试想,好容易“求得”妈妈给她读了,她怎么能不认真听呢?听的多了,并且其中很多字都认识的(她识字量一千多吧),自己就想自己试着读了。
    我想,从出生之前我就开始读蒙学诗歌给她听,出生后断断续续地,哄她玩时偶尔也背这些经典,讲其中的故事。不知道有没有这方面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4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0:00 , Processed in 0.085082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