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子云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两岁笑笑听经识字的实践

[复制链接]
15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15:32:36 | 只看该作者
看到一些是否识字的讨论。觉得总进入非此即彼的极端。而且只要一说学前读书识字,一定和逼迫、痛苦等相关的,和快乐地玩对立的。可以肯定的是,这样说的家长,一定是自己以读书为苦的。而且更可以肯定的是,因为他们的这种态度,他们的孩子上学之后很难认为读书是快乐的事。
      和读经的讨论一样,很多都是要么就“老实大量只要读万事就好”,要么就是以为古旧的东西完全不用读,或者以为孩子读着一定是痛苦的。还往往以要让孩子“轻松快乐地玩、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判断力执行力专注力等等”。——难道这些不需要一定的载体吗?或者像早教中心那些老师一样以为一个星期上一次课就能培养出来了?再说这和识字有什么关系?不影响啊,可以兼并进行啊!还有,认的少的这些能力就很强吗?!

    《三字经》里有云:“不力行,但学文,涨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古人早就用了两分法说明了,我们何必再来有人自扰呢?
     再说识字。看到一篇帖子比较理性,很认同。

  没有看到大家提到识字的目的。
  如果识字是为了炫耀认识多少多少字,那学多学少都没有太大区别,大方向错了,我可以想象得到,这样的孩子肯定学得痛苦。
  如果识字是为了阅读,孩子识字后掌握了阅读的自主权,掌握了学习知识的自主权,那么,认的字越多越好。

  还有两点要注意:
  ①孩子学字的时候,家长如果不注意方法,强迫孩子学,将引起孩子厌学,引来无穷后患。所以,如果家长没有准备好,还是不要注重认多少个字,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远比认多少个字重要。
  ②孩子学字的过程,家长应该多辛苦一点,让孩子学得愉快。如果自己只是简单地当老师,强迫孩子去记,效果会大打折扣。孩子学不好,不要从孩子那里找原因,因为,对一个孩子来说,学习本身就是游戏,学不好是因为家长没有花时间、花精力,没有想办法。

  如果孩子不肯学,大人又实在没有精力多想一些方法弄得有趣一些轻松一些,或者家长不愿学习正确的理念的话,那最好的法子就是干脆不要教,让孩子自由发展。哪怕到上学再认字,也比为了大人的脸面早早的弄得孩子厌学的好!!!
    认字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使孩子体验到阅读的快乐。识字本没错,千万不要被某些家长功利化。
    如果孩子喜欢认字,没必要因为怕他上一年级时不好好听讲而不教他。毕竟能够早一点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是件很幸福的事。
    如果孩子不喜欢认字,也没必要强迫他。反正到时候老师还会教的。

    兴趣是最重要的,在玩中让孩子学,让孩子学的愉快。
    学和玩是相互的而不是相对的。

    那些小学前识字多的孩子后期没有比识字少的小孩强,我想原因一个是孤立地识字没有和阅读结合起来,或者没有培养出来阅读的兴趣;另一个,后期教育没有衔接好。毕竟,早期教育还必须要后续教育的持续,才能把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啊!

    还有一篇中的一段觉得说的也很好:

    “幼儿早期识字的目的是阅读(这里指的是文字阅读)。一但孩子用汉字这把钥匙打开了阅读的大门,从被动的获取知识和信息变为主动,这中间孩子获得的快乐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孩子的知识层面会更高、更广,以及对阅读产生的浓厚兴趣,这些与没有经过早期识字的孩子的差别,绝不会因为到三四年级大家都认识了同样多的字,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家长怎么理解的问题,孩子认字并不单纯是认识这个字,他能把两个字形比较接近的字区分开来这本身就是一种观察能力,况且认字只是孩子早期阅读的一个基础,在认字的基础上,让孩子自己学会阅读,培养他的阅读兴趣,孩子自然可以集中注意。我们拔苗助长式的教育也许只是注意了以个量,而没有去挖掘其中真正有用的东西。”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1-12-18 16:4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yxbhhxyy + 1 + 1 我很赞同。读书,对孩子,本就是件快乐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15:43:29 | 只看该作者
以前自己在别的楼里的回复,和读经或识字相关的,贴回这里以便保存。

QUOTE:
原帖由 V3V 于 2011-11-18 22:01 发表
真好啊,我家女儿四周多了,识字量没有具体统计过。两周多用过字卡,字卡数约500多个,加上亲子阅读也认识些。现在看短篇小故事书上的字也能认识不少,但是就是不愿意自己读。我在想,是不是因为字的重复量小了 ...


    我想是不是因为认的字少,因为我家笑笑认得的字也就五六百个,但是非常喜欢自己读书,当然,是读她熟悉的材料。

    如果是新换的材料,她会更加兴奋地让要读,可是里面大把不认识的字,读不了一页她就叫着让我给我读了——这样说来,还是认得的字不多,读着愉悦感不够吧(想想我们读外语,如果有很多生字的话,也读不下去的)。我想这种情况还是亲子阅读比较好,如果坚持要孩子自己读,时间长了败坏阅读的胃口就不好了。

    如果想要从亲子阅读过渡到自主阅读,除了识字量的扩大外,开始用孩子熟悉的材料开始读可能效果会比较好。当然,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非常不愿意,那就马上停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15:44:28 | 只看该作者
多听的重要性

    我现在觉得,对觉得难的内容,读之前多听,听熟了,真是一个消除陌生感的好法子。不管对小孩还是大人都是一样。
    很多以前觉得很佶屈聱牙的内容,这一年中就是这样听熟再读,读熟再背,这样没费什么心神的啃下来了(我自己)。而孩子,也从没有觉得经典难、经典不好玩过,对这个刚过两岁的孩子来说,我给她打印的经典,似乎和图画书、绘本一样的有趣,吸引她注意力。

    只是对学龄孩子来说只能趁寒暑假。趁假期多听多读进行第一轮,上学期间就比较容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15:56:16 | 只看该作者
读经的顺序问题

    众说纷纭。王派建议从《论语》开始(似乎是不分0岁还是8岁);赖派建议从《易经》开始(似乎也不分年龄);熊派首推《德道经》。到底怎么样呢?
    我不懂什么理论,作为普通的妈妈,只能根据自己的实践,自家孩子的反映,来调整。


    《论语》这一年多不算音频,光我给孩子读的就100多遍了,我自己都背的滚瓜烂熟了。可是孩子还是从不跟读,只记得很少几句。
    后来才改了从蒙学入手,孩子非常喜欢,我一直给她示范着指读,后来自己也肯指读了(指读有一个前提条件:一是已经听的非常熟了,二是能认得里面的字),不然,孩子很难喜欢的。如果强迫,让孩子厌恶经典,就得不偿失了。


回复 #8 小小小1008 的帖子
      “一读千字文,尤其是唐诗,好家伙,马上就动起来了,速度那个快呀”
      这太正常了,小孩子都喜欢有韵律的东西。其实经典里有很多朗朗上口的,比如《老子》《诗经》《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唐诗》等。为什么不按照小孩子成长的规律,给他们喜欢的东西读呢?结合识字把这些读完,差不多五六岁,识字关过了,孩子能力也上去,定力什么的也能培养出来,这时再去读《论语》《孟子》不是事半功倍?


    故事、韵文,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
    这一年多的实践下来,对王教授的理念(尤其是最近几年推广的理念),从完全的敬服自己去实践,到逐渐的怀疑,再到有取舍的接受。也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新路历程呢!


    可能是性格因素,我还是受《道德经》的影响比较大(虽然《论语》读了100多遍)。太强迫性的东西,我总不愿去做——其实学龄前孩子也只有在轻松的氛围里,才能更好地接受你想要她接受的吧!不管是识字,还是读经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16:15:02 | 只看该作者
读经的方法——如何读经更有效

youyoudemama
    几年来都再考虑——如何读经最有效。先报来我的方法,抛砖引玉。2年多来,也试用了各种方法。从悠悠5岁2个月以来至今,其中有两天没有读经。其他日子都是读经30-120分钟不等。周六周日120分钟。平时30分钟-60分钟。周一到周五每天听经3个小时,周六周日5小时以上。

    最开始用赖全国的方法。20-30分钟长的材料,每天听,一周之后换。每段材料读2周,第一周每次读两遍,第二周每次读1遍。每周学2-3样不同的书。
    现在因为读经时间比以前少了,我又改成300读经法,觉得好像没有以前的效果好。不知是我周一到周五读经的时间少了还是因为本身300读经法效果差一些?或是我小孩更适合前一种方法。还有读经材料的问题。我自己觉得最难的是《诗经》《金刚经》,较难的是《易经》,最好背的是《庄子》。《论语》《孟子》一般,论语很难背的很快。

    想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1.请用赖国全的方法的同学说说你们的经验。它的长期记忆效果怎么样?是不是要配合遗忘曲线?因为背的遍数是不够100遍的。我用次方法背最多60遍(含复习),一般2周内只能读到20-30遍,以后的遍数只能靠复习。我统计过。从短期效率上讲,此方法是不错的。背的比较快。
    2.请用300法读经的同学说说你们的经验。我试着用300法背诗经,每天背新的一首,大概才50字左右,每天背35分钟左右(没统计遍数),孩子非常反感。可能和材料有关。诗经太容易背混淆了。至少当天感觉不太好。后来在用一周的时间背论语。每周背一篇,
    3.你们读经是以能准确无误的背诵就暂停(以后复习)还是读到100遍暂停(以后复习)。两者远期的效果有何区别?

子云008
回复: 大家都是怎么读经的?——如何读经最有效
    这才是真正的实践呢!
    何不两者结合?既然137法短期记忆效果好,就用它来学新的;一轮进行完(一本经典读完),或者一定时间(一个月或三个月),不进新的,复习旧的直到100遍,或者背熟后再读一定遍数加强。(时间也很重要,现在小孩子上学了吧?时间没以前那么多,我想也有一定作用。之好趁寒暑假来加强。)
    法无定法,以适合自己为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
发表于 2011-12-19 17:39:4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想法是,不求孩子背,只求熟读,用春花姐的方法,一遍一遍踏实读下来,读到一定遍数,孩子自然能背,而不是背出来再往下进行。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5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1:02:58 | 只看该作者
不停地画画,尤其是在我开始听她讲她的画之后,更加兴奋和狂热。晚饭后,书也不读了,字也不认了,英语也不看了,就是画画,讲画。手不停,嘴不停,1个半小时!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新叶 + 10 + 10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发表于 2011-12-20 09:50:43 | 只看该作者
原来笑笑也是个大忙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13:29:32 | 只看该作者
重大突破:
    从上周开始,发现在我指读新的《弟子规》和《老子》的时候,笑笑有跟读的迹象。于是特意我读一句再回头指着那一句让笑笑跟读,这几天都是这样,笑笑可以持续半个小时!有些她比较熟的地方,她就自己先读一句,让我跟读,和以前一样。
    假如我不回头重指,她就不跟读。
    平时我背给她听,或者我读的时候她没看,或者没有指读的时候,她还是不跟读。

    记得春天我外甥在我家住的时候,我给他们读《弟子规》,我背一句他跟一句,如果看着书指读的话,他一点也不看。和笑笑正好相反的。
    坛子里以前好些读经的孩子,有些貌似读《论语》都超过100遍,而且都是被妈妈要求跟读的,可是这样一两年之后,好像还认不得多少字。我原来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突然想起我外甥的例子,莫非他们都是这样跟读的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小小小1008 + 2 + 2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
发表于 2011-12-20 14:31:32 | 只看该作者
暑假里,在放弃让Levy跟读后重新让孩子读诗经,开始要求部分指读的。或者几遍里有一遍指读。后来开学了,读千字文指读,诗经跟读。发现诗经跟读了三四十遍,孩子不敢自己读,一点感觉都没有。目前不在边玩边读。

还有想请教下子云,也许你的听经典能入耳是因为你中文系毕业的,为啥我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内容,播放经典就等于白放了,而且我发现Levy也有类似情况,难道他遗传了我,在我较为熟悉内容后,播放的经典才会入我的耳,我说的是纯粹当作背景音乐的那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5 + 5 见下——咱一样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6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0:22 , Processed in 0.108787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