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paisle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读经可以很有趣(内有例子,需要配合材料的请进)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03:00: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andlebark 于 2011-9-14 11:23 发表


帮paisley盖楼。
我们有时候给小朋友看这个,大家觉得如何?

孔子圣迹图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7148505.html


感谢帮忙盖楼!这书很好啊,到时候加到国学书籍专楼里去吧。

这本书我买啦,因为页数不多,和孩子说好了每天只能看一页,否则一下子看完了,又要嚷嚷没东西看。其实东西还是有的,比如不同版本的《孔门七十二贤像》,不过那些人物肖像图没有情节,就闷一些。

看这书才发现,用今人口味去揣摩古人,不单是当今,我们的古人也这么做。 这套书完全是明代话本绣像风格的插图,明代人啊明代人,真是不用功! 孔子那时代的人哪会穿这样式样的衣服,建筑哪会这样精细丰富,人物表情又怎么会这样素雅虚淡。很不过瘾的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03:22: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andlebark 于 2011-9-13 22:33 发表
请问楼主,你是在课堂上采用的方法吗?能否在详细一点?谢谢



发现我昨天漏看了这个帖,不好意思.不是课堂上用的,是我给孩子平时用的.还有,可能没法写得更详细了,一则我时间有限,二则不想我一个人敲字敲得累死,看帖子的人却偷懒直接拿去用,也不写点别的共享一下 。说不定下次我要宣布,回帖者也要贡献好点子,下限达到多少,我才继续写下去。

顺便一起回candlebark和鲁肃,其实我这里写得虽细致,但真的和孩子共读时不会讲这么多。她问多少,我答多少。尤其是在诵读过程中,不想老打岔,尽量一气呵成。

这些手工、视频、故事,也经常是平时闲聊或者做游戏的时候顺便做了,没有刻意区分“现在是国学时间~~~”还有一些材料,我虽写在帖子里,但是还没有给孩子讲,比如《孔子传》里有一些镜头小娃娃也能看,有一些则要大一点的孩子才容易接受。反正机会很多,什么时候都可以讲。我总是觉得,这归根结底还是父母亲近传统,尊穆古贤的心,外加不偷懒,不起“如何花最少力气达到最好效果”这种歪心思。  

还有忘记了回笑妈,以笑笑的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力,可能她比较适合从唐宋文选古文观止那些往回推,到一定阶段再读论语以及先秦诸子比较合适吧。你别急,中文系和哲学系高才生走这样路线的,多得很呢。也许你家的情况,对你的要求更高,直接要求你自己熟读四书五经,在笑读有意思的古文的时候,见缝插针来一句:“其实,论语里说了……”呵呵,你是不是要晕倒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10 + 10 灰常赞同,互帮互助才是好同志,呵呵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1-9-15 03:55: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aisley 于 2011-9-15 03:22 发表
顺便一起回candlebark和鲁肃,其实我这里写得虽细致,但真的和孩子共读时不会讲这么多。她问多少,我答多少。尤其是在诵读过程中,不想老打岔,尽量一气呵成。

对头。
读经其实考的是家长。一是能否坚持,二是能否充实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05:3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3 candlebark 的帖子

这句没看明白。你说的“坚持”是指坚持诵读经典,或是坚持以历史材料补充增加孩子的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1-9-15 06:06:3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进来学习啦,希望有有趣的可以让孩子亲近国学的资料和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1-9-15 09:26: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2 paisley 的帖子

是啊,我同意你的说法,诵读就是诵读,在诵读过程中的提问简短回答,甚至不回答,有时候读到我认为解释了他也听不懂或者我也说不太清的地方,我糊弄鲁的说辞就是,等你都背下来,会有有学问的老师给你讲。

接近传统文化是多方面的,也许女孩子的兴趣就是从诗词,从一个小物件开始,男孩子从孙子兵法开始。我刚从地坛书市淘了一本我多年前想买的书《花间十六声》,就是从一根簪子一把梳子考证古代女子如何生活,类似的还有今人写的《古诗文名物新证》,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李渔一生艺术和生活经验的总结,论及戏曲理论、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器物古玩、饮食烹调、竹木花卉、养生医疗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触及到中国古代生活的许多领域,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和实用价值。清代文学家李渔是著名的才子与“玩家”。他的《闲情偶寄》也堪称是明清小品文中最富盛名的一种。此书以轻快的文风,表现了当时文人蓄声伎、好歌舞,游山水、筑园林,嗜茶酒、谙美食,着蓑衣、披僧袍,读闲书、作雅事的追求自然与惬意的生活。 //

上面这段摘抄自卓越 ,觉得大孩子看点这些闲书也挺好。

ps:上述这些书都是我想看还没看的,要是哪位看官照单买了觉得不好看莫怪我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10 + 10 中文聊书吧,你也要来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1-9-15 09:38:18 | 只看该作者
好楼一个,把论语里的典句生动化,楼主真的是很厉害,佩服,等我们家把论语背熟了,也拿这些给他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1-9-15 13:15: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7 amy2005 的帖子

paisley,我家读经最没经验了。就是让amy自己读,我不会,也一直没研究,所以没法儿讲给她听!无限地惭愧啊!!


笑那个妈,嘿嘿,俺想多混点儿分儿,把级别弄高点儿,否则啥资料都下不了。手里光拿着你的2000大洋干瞪眼儿!!所以这几天东跑西窜地忙着说话! 多多包涵哈!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笑笑宝宝 + 3 + 3 灌水有理!俺支持您老继续~~~~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1-9-15 14:30:32 | 只看该作者
佩服楼主,真用心,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1-9-15 15:11:56 | 只看该作者
首先非常感谢paisley,果行等等为这里做出贡献的妈妈们,对你们的感激之情真的无法用言语表达。

我自己是一个百分百的国学盲,当初和孩子开始读经典就带有很大的目的性(认字)。虽然读的时间还很短,但自己从刚开始读时的晦涩抵触到现在发自内心的喜欢,发觉自己原来是很喜欢的,只是开始的时间太晚了。所以我一直说,要谢谢孩子,是他让我有机会学习这些,是他让我从新认识了自己。

现在我还不能为大家贡献点,所以只能在这里不停的学习 ,但相信总有一天我不会只是在这里潜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5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50 , Processed in 0.101472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