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paisle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读经可以很有趣(内有例子,需要配合材料的请进)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1-9-14 15:13:24 | 只看该作者
办法挺好的,不过要实践起来很是费力啊,材料制作难度不小哦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paisley + 2 + 2 拿出陪孩子做奥数学钢琴的力气就有了,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1-9-14 17: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paisley 的帖子

paisley ,没想到今天可以看到你!看来我RP不错

地下室里坐坐好,等着你继续开讲。

笑的论语,还在坚持,但我最无从下手的就是这个了,因此大多是读、读、读,偶尔的给她讲上一两段,笑就会读得多少来劲一些。倒是这个暑假学了些有意思的我能讲出意思的古文,基本上通读一遍之后,讲解,然后再读,尽管以笑的背诵能力很难做到背诵如流,但学习兴趣真的是高了不少,被动的成分在读古文的时候几乎没有了,并且她觉得古文比论语简单得多。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paisley + 2 + 2 见到你实在太高兴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1-9-14 18:52:2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办法挺好,我先进来学习学习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paisley + 2 + 2 谢谢鼓励,您有空时也来开楼吧。:)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1-9-14 18:59: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aisley 于 2011-9-14 10:56 发表


这里孔子执着缰绳,是因为原本在驾车的子路下车向长沮桀溺问津去了,所以孔子必须亲自执缰,否则马跑了怎么办呢。


出处?理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1-9-14 19:2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paisley 的帖子

原帖由 鲁素 于 2011-9-14 14:50 发表
要是能给论语20篇都能配上典故出处图片视频的,孩子肯定喜欢~~~只是这确实比单独诵读要难的多了。。。


帮paisley盖楼。
我们有时候给小朋友看这个,大家觉得如何?

孔子圣迹图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7148505.html

[ 本帖最后由 candlebark 于 2011-9-14 19:4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1-9-14 21:46:5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妈妈太强大了,学习学习。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paisley + 2 + 2 感谢您的鼓励,也请您多和大家分享您带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1-9-14 22:53:51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来报道,跟着学习!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paisley + 2 + 2 Amy妈也冒泡了,请一定要多谈谈你家经 ...
笑笑宝宝 + 3 + 3 凑热闹滴强人一枚!哇咔咔咔~~~~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02:26:18 | 只看该作者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配合材料:经典文句对照、讲故事、图片
经典文句对照:曾子语录在论语也反复出现,此处第一次出现,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提及后文中曾子的语录,如“启予足!启予手”“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等句。这样等孩子读到《泰伯第八》等篇时就会有熟悉和高兴的感觉。
讲故事:曾子的故事非常多,可参看http://tieba.baidu.com/f?kz=106901449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38625901000917.html
图片:给孩子看看曾子的画像与各地所立的雕塑


为人谋而不忠乎?配合材料:讲故事
讲故事:子路“利其禄,必救其患”舍生取义的故事。这个故事很感人,值得讲给孩子听。值得注意的是,那一年子路已经60岁,明知不敌蒉聩手下的勇士,义无反顾为主人孔悝尽忠而死。子路之勇,乃真勇也。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讲故事:信义的故事。与孔子同时代的季扎就有在徐君坟前赠剑的故事,其他如尾生抱柱、聊斋中也有《王六郎》等等,故事不少。市面上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图画书可供选择。


道千乘之国 配合材料:史实、历史图片、做手工、经典文本互相参照
战车,男孩子会超级感兴趣,女孩子也不会觉得太无趣。这是个很好的展开话题。


史实:首先可以给孩子解释“乘”这个概念,然后向孩子解释“千乘”在春秋时代属于中等国家(更多具体内容,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里写得非常明白,很值得读给孩子听)。关于古代战车与战争用具,市面上有大量的文章与书籍,我随手找了一个http://www.cchere.com/article/210015带孩子想象四千匹马、一千辆战车在战场上飞驰,嘶声震天的场面,激动人心。同时也可以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战争频仍的春秋时代,人命如蝼蚁,人们以对于蝼蚁般的生命视之如常,孔子的“爱人”观念,假如不结合当时社会残酷的背景,其很难体会到其宝贵的。


图片:历史图片,可以用“四马 马车”“古代 战车”关键词搜索。各地仿古雕塑、今人的青铜仿品都很多,要是感兴趣还能从淘宝上买一个模型回来观赏,呵呵。放在客厅里,气氛就不同了。汉代许多画像砖上有古朴凝穆的战马奔驰图(不过以双马和单马的马车为多),比之静态的雕塑或金属仿品,奔腾之态令人意动,值得欣赏。


看视频:《孔子传》里多处有“一乘马车”的视频。


做手工:马车的手工,我试想过,并不太难做。用橡皮泥/石膏甚至硬纸板就可以做成战车,轮子可以从淘宝上的手工店里买(春秋时代的战车形态简单,很容易做),马匹可以用网上下载的图片贴在硬纸板上,正反两面做好,中间填充一些软物,马蹄处稍粘贴一些可以支撑的东西,马就站起来了。士兵呢,同样做法,从网上下载兵马俑图片,贴起来就可以站在战车上。最后再在马脖子上套一些棉线,另一端塞在御车的士兵手里,就做成了。


经典文本互相参照:在《孟子》和《老子》里都出现过“千乘”的概念,此处可以向孩子提一提那些完整的文句,如果孩子已经读过《孟子》和《老子》就更好了,可以请孩子做一份功课:“千乘之国”在孟子的时代,与孔子所说的“千乘之国”,是否已经有了变化?如果是,说明了什么问题?





敬事而信  配合材料:讲故事
此处“敬事而信”指的是国君,很难有例子。如果引申开去,指官员,我原本有个很合适的故事,但只记得梗概,忘记了人物名字,等想起来时再补充吧。其他如赵广汉、黄霸、徐有功、狄仁杰、陈希亮、况钟、包拯、汤斌这些官员,都是不错的故事材料。


节用而爱人,配合材料:讲故事、对照经典文本
讲故事:汉文帝自然是“节用而爱人”的最佳代表,而且他的故事多,很好讲。孔子同时的郑国大夫子产屡次得到孔子“惠人”的称赞,他的故事不少,还可以联系《论语》中多处相关文句。《孟子》中其实也提到了他,不过略带贬义,不一定要引申。
对照经典文本:《颜渊第十二》中“哀公问于有若曰”一篇,有若劝说鲁哀公削减税负。这一句即是爱人思想。很适合对照着读。


使民以时。配合材料:讲故事、对照诗经
讲故事:贾谊对汉文帝上疏,反复强调使民以时
对照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是反映春秋百姓生活的绝佳材料,从中可以看出“使民以时”的必要性。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配合材料:弟子规、经典文本互见
弟子规的资料非常多,足够使用。
经典文本互见:“学而优则仕”这里的“优”与此处的“行有馀力”的馀意思是一样的,值得提醒孩子注意。许多书籍和文章都以现代文的“优秀”去理解古文的“优裕”,完全是错误的。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20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茶冷 + 2 + 2 谢谢你了
新叶 + 10 + 10 精品文章!
月下小楼 + 3 + 3 你太有才了!连手工都想出来了!
天高任鸟飞 + 5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02:30: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timmami 于 2011-9-14 05:08 发表


为了让儿子学好中文,也一直从国内买书过来,但之前一直在买译本,你提到的这些书都在路上,不知道
儿子会不会喜欢。


鼓励你一下: 如果你喜欢,孩子也会喜欢的(当然,前提是那些书本身都很好)。孩子的态度受父母影响很大。我鼓动身边朋友们买了这些书,孩子们都很爱读。

我孩子已经指定:今后的中国古代故事,全部由我来读给她听。因为她爸语调平淡,她嫌不过瘾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02:49: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aisley 于 2011-9-14 10:56 发表


这里孔子执着缰绳,是因为原本在驾车的子路下车向长沮桀溺问津去了,所以孔子必须亲自执缰,否则马跑了怎么办呢。

出处?理由?


回candlebark:

正好确实有出处。详见《孔子知命之旅體驗行》一书,这是霍教授的细致解释,很合乎情理。书已经还回图书馆,所以具体页码找不着了。关于这本书,我原先就想向国学版介绍来着。这里不细写了,总之是很好的书,过几天放到荐书的楼里去,谁快开一个楼吧。

前面说曲阜那套大型雕像有错,是我个人的理解,倒真是没有出处。不过我们都是读经典的人,不可能在形成自己的理解之后还要处处为原文所拘,如果没有出处就不敢开口。  而且我的判断也是有阅读和常识打基础的,许嘉璐教授的《中国古代衣食住行》这本书我读了很多遍,什么东西大致在哪个年代出现、有什么作用之类的,我多少有些判断力,呵呵。


书名︰《孔子知命之旅體驗行
  作者:霍韬晦
  出版︰法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4月(第二版)
  定价︰港币98元
  读这本书,就如走了一趟丰富的旅程,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最近,多了人想了解孔子,这本《孔子知命之旅体验行》可说是了解孔子的第一书。
  为甚么这样说?不独因为著者霍韬晦教授讲授《论语》超过二十年,义理通透,贯通古今;更因为这本书的出版,源于一个非一般的文化旅程──旅行不只是探访古迹,游览景点,而是学习与体验:作者带领?海外各地学生,沿当年孔子路线走了一趟,在历史现场体验孔子当时的处境,感受孔子的抱负、学养、人格与性情。作者更会沿途讲解,每到一地均有动人故事、发人深省的隽语。本书沿着每站行程,随行记录,读此书犹如随作者一同经历孔子的足印。书中大量图片及补充数据,更加强了个中的趣味性。
  不单如此,途中更另设多个讲座,使随行者能更深入了解孔子的学问及孔子的价值。例如很多学者都指出孔子是第一个大规模办平民教育的人,他又有一套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书中指出他这一套教学原则背后有一套很深刻的思想,他发现了人心里最深处的秘密,就是人有“仁”心,用现代语言来讲也就是“性情”。孔子不是一般的思想家,因为他有了这些了解之后,还将之实行,成为一个实行家。
  作者带我们从孔子周游列国的经历,看到孔子对自己的抱负、理想,是如何坚定。他遇到许多凶险,受侮辱、被拘留,于陈蔡之间绝粮,学生都病倒了,学生都埋怨了,但他仍能弹琴唱歌,甚至在这危急的时候,仍能从容地教化学生。这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命,这不仅是知道自己的命限,而是知道自己的命是如此时能做出正面的回应。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看到许多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会退后,甚至宣称世界是没有理想的。但我们看到孔子的人格精神,他不但没有退缩,还知道要接受人间的考验,还是很坚持他的理想,还是很有信念地认为:这是天给予他的义务,所以他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贯彻到底!
  知命,所以要上路。孔子所以周游列国就是要实践他的理想、他的义务;因此,叫“知命之旅”。这不独是因为孔子于知命之年起程,更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命之后,懂得承担;换句话说这是孔子“五十而知天命”顺理成章的表现。孔子想拨乱反正,把文化秩序重新建立,即使只有他自己一个人知道,他也要完成这个使命。很多人知道命运,然后便坐在那里,不懂得行动;但孔子知道自己的命运之后,他懂得积极的响应,这响应不是为了自己得富贵,不是为了让自己当官,而是真真正正地落实理想,要拨乱反正,要回归于礼乐之道、回归人的修养之道、回归于为政之道、回归于治国之道,乃至回归人应有的精神修养之道。经霍教授如此演绎孔子的精神,这样伟大的人格便很立体、很真实了。于是,我们看到孔子不仅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还是一个文化守护者,更为人类未来的和平,创造出一个悠久无疆的文化。他的贡献很大,不仅对中国有贡献,乃至对世界文化也有贡献。
  读这本书,认识孔子,予人的感觉不是在仰视一个遥不及的伟人,而是你的心在应,在动:原来圣人是那么难得、那么可敬,同时又那么可亲,就如冬日里的阳光,予人温暖与光明。这样的阅读是愉快的旅程,使人精神充实、畅达,多有启发。
  (摘自香港《文汇报》 文:李轼哲)

kongzi.jpg (180.14 KB, 下载次数: 0)

kongzi.jpg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jpg (14.69 KB, 下载次数: 0)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jpg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7 金币 +17 收起 理由
茶冷 + 2 + 2 精品文章!
子云008 + 2 + 2 除了佩服,还有学习的决心……
新叶 + 10 + 10 除了佩服你,我不能说什么
月下小楼 + 3 + 3 除了佩服你,还能说什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7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52 , Processed in 0.089724 second(s), 3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