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1398|回复: 6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读经可以很有趣(内有例子,需要配合材料的请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14 04:06: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经可以很有趣(内有例子,需要配合材料的请进)

这版上与孩子读经的父母不少,可是平时大家的交流以沟通“你家孩子读了几遍,我家孩子读了几遍”为主,实质的学习心得不多,而交流遇到的困难则更少见了。作为和孩子共读经典的父母之一,我不妨直率地承认一句,看看各位是否有同感——很多时候,孩子不情愿朗读,总是磨磨蹭蹭,或者故意打岔,总之,设法逃避诵读。这其中虽原因多种多样,但这种情况往往是不可避免的(被恐吓威逼惯了的孩子也许是例外),主要原因是我们难以直接从古人读书的方法中取得经验,而我们小时候学习语文课时已经埋下了威逼与不求甚解的种子,所以我们今天习惯了不动脑筋摊开书让孩子死读,潜意识里认为这就是经典学习的正常方式。不过,稍用心的父母也会意识到这样做,不但效率低下,也不能自然地让孩子亲近上经典,遑论身体力行,履践道义德行。

后来我想法子改变这种状况,尽量将多元的学习方式引入到经典诵读中来。孩子磨洋工的情况果然好了很多,对于经典文本中的文句也开始有自己的理解(非常天真可爱的理解,但以她目前对世界的认知,能够归纳出这些心得,还是让我感动)。

自然,将多元手段引入到诵读当中,就是开启了孩子理解经典的大门。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引发了孩子对经典的兴趣,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去亲近经典;而直接后果则是会引起孩子诸多的问题,也许无穷无尽,令人难以招架。如果您认为孩子的问题太多是件烦人的事情,或者做父母的答不上来是一件丢面子的事情,因此还是照书反复诵读较为稳妥的话,那我这篇文章对您就没有什么作用了,您可以点击右上方的叉号。

此外,这样的做法也直接关联着“读经典是否解释”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这篇文章中就不讨论了,我们可以另外写帖讨论。这篇文章假定:就许多篇章语句,是可以与孩子讨论义理的。

现在说说我采取的有关亲子经典诵读与经典学习的趣味方法(其中有很多也已经付诸实践)。以论语中的《学而第一》为例。父母们可以用“有好看的视频和好听的故事”诱惑,要求孩子诵读完一定遍数之后才有资格欣赏这些好看的视频和好听的故事。不过也要提前做足功课,答得出孩子在诵读过程中提出的许多问题。

下面开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句配合材料:看图片、看视频


看图片:这个“学而时习之”的对象,可以是道义、德行,也可以是具体知识与技术。假如指后者,那么,可以让孩子欣赏一些古人复习知识、操练技术的图片。如古人持竹简读书、抚琴的图片,俯拾皆是。曲阜也有孔子率学生御车的雕塑可供欣赏(我个人认为雕塑师在这里犯了错误,如果真是周游列国,孔子的门徒个个都会驾车,哪有让夫子驾车的道理——驾车是相当累滴!单独骑马的也很少见,孔子时代没有这个习俗,无论是出游或是打仗。所以不妨将这个雕塑视为孔子与学生在演练御车的技能吧)。

http://hiphotos.baidu.com/%CF%C4%C7%BC/pic/item/b5fada0a96154839b0351d35.jpg
http://hiphotos.baidu.com/532980947/pic/item/984e33129f5e1c5af819b8ee.jpg

看视频80年代的精品电视剧《孔子传》第一集中就有孔子反复读书、驾车、演奏乐器的段落。第四集中有孔子带领众学生练习射箭、子路练习驾车等镜头。都是非常生动的材料,可以让孩子们感受一下古人的“学”与“习”,与我们今天的学校学习有哪些相似与不同。(顺便说,《学而第一》中没有出现子路,但后面篇章中第一次出现子路时,《孔子传》第四集也是非常好的材料,具体生动地表现了子路如何凌暴孔子、如何转变而拜师、以及射箭礼仪等。很有趣味的一段,尤其是乡村野人子路头上歪插的羽毛被孔子扶正那一幕,联想子路最后因正帽缨而死,令人神伤。)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配合材料:看视频、讲诗经、讲礼仪
看视频:远朋到来热情招待的镜头,在各种古装剧中都有。现在在我脑海里的老版《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可以让孩子留意各人行拱手礼、躬身礼的不同,以及各人所站东南西北位置的区别。如果有可能也可以就这个展开讲。
讲诗经:《小雅·鹿鸣》是最合适的最应景的。
讲礼仪:可以配合《礼记》讲讲周礼对于朋友相见时规定的礼数。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配合材料:讲故事
同理,此处假定“人不知”的对象是对方不知我个人人品才节,假如指“人不知义”那就难以用具体材料来表现了。两个具体例子可见202.192.128.41/mzb/ReadNews.asp?NewsID=310
例一是《世说新语》中戴逵与谢安的故事。例二讲诗僧噩梦堂被人奚落而兀自安详的故事。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一句配合材料:讲故事、看图片或动画片
讲故事:有关孝道的故事非常多,可以买一本带优秀插图的《孝经》或《二十四孝》。
看图片:网络上的表现孝道的图也很多。
动画片:这个更多,请大家自己找吧。

巧言令色,鲜矣仁。配合材料:讲故事、练习表情
讲故事:巧言令色的佞臣故事。这些故事我小时候听过的挺多,现在一时想不起,欢迎补充。
练习表情:可以设计一个场景,父母和孩子分别练习“胁肩谄笑”“巧言令色”的模样。很有趣的。



(今天先写这些,下半篇我下次再发。)

评分

参与人数 12威望 +158 金币 +1057 收起 理由
shwyyan + 1 + 1 这里面的解释错误百出,误人子弟。大家 ...
茶冷 + 2 + 2 精品文章!
子云008 + 2 + 2 这个对妈妈和老师的要求是相当高啊,怪 ...
天高任鸟飞 + 5 + 5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V3V + 2 + 2 精品文章!
笑笑宝宝 + 3 + 3 强贴留名:)
月下小楼 + 3 + 3 好久不见!这楼你一定要盖下去啊!
secretgarden114 + 10 + 10 我好喜欢。。。
新叶 + 10 + 10 太好了,一直很期待你能记录下你带小朋 ...
学而妈妈 + 10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1-9-14 06:25: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aisley 于 2011-9-14 04:06 发表


曲阜也有孔子率学生御车的雕塑可供欣赏(我个人认为雕塑师在这里犯了错误,如果真是周游列国,孔子的门徒个个都会驾车,哪有让夫子驾车的道理——驾车是相当累滴!单独骑马的也很少见,孔子时代没有这个习俗,无论是出游或是打仗。所以不妨将这个雕塑视为孔子与学生在演练御车的技能吧



好贴!谢谢

可惜看不到图片。

其实,孔夫子是很喜欢驾车的。
长沮曰:“夫执舆者 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9-14 06:3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paisley 的帖子

请问楼主,你是在课堂上采用的方法吗?能否在详细一点?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9-14 06:55:32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读经,不但小朋友喜欢,大人也喜欢啊,楼主真有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9-14 07:25:50 | 只看该作者
端着小板凳进来学习。请楼主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9-14 08:35:42 | 只看该作者
与孩子一起学习,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9-14 09:00:40 | 只看该作者
paisley的方法一直是我极钦佩的。这次一定紧跟,看看在自己家里能怎么使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9-14 09:24:14 | 只看该作者
是啊,孩子不是容器,不能一味灌输,还是要以他喜欢的形式,引导他去思考,才能真正学以致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9-14 10:28:00 | 只看该作者
俺也来紧跟,特别是故事的细致选择,这个话题太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9-14 10:43:31 | 只看该作者
所费工夫当甚大,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9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48 , Processed in 0.104475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