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28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弟子规》应是孩子的自我期望而不是家长的要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13 13:0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弟子规》,是清康熙年间落弟秀才李毓秀所写,近来因为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的宣讲而大热,学校、培训机构、父母家长,让孩子读《弟子规》蔚然成风。在世风不古的现实中,读《弟子规》非常好,但如果上纲上线到民族精神、传继统序,就有些过了。    《弟子规》,充其量只能是一部孩子的行为规范,其中有部分拔高的道德规范,更加只能说是小辈的自我期望,一种良好的愿望。《弟子规》是好,事无巨细都有规范,许多父母一看,孩子要是照着做,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啊,于是带孩子读,同时也这样来要求孩子。但是大家一定要小心了,《弟子规》只能是孩子修身养性的自我期许,如果反向变成家长自上而下的要求,那就太不符合人性了。就象“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作为小辈的自我约束,自我期许,一点问题没有。如果作为长辈的要求,认为:“我爱孩子,孩子就一定要孝顺我,这没什么做不到的;我即使对孩子不好,孩子也要孝顺我,要不然孩子就达不到贤。”现实是,你爱孩子,是你的事;孩子孝不孝你,是孩子的选择;你对孩子不好还要孩子孝顺,是拿道德作武器抹杀人性。所以《弟子规》,孩子读到心里去了,自觉遵守,非常棒;由长辈引经据典地来提要求,就有点肉麻了。
    现在的许多培训机构,打着孩子读《弟子规》后更感恩、更懂事、更守礼等等,宣传一定要读,只要读就一定有益,就能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无疑是太过狂热了。要求每天都要读一遍,天天对照有没有做到,就更加刻板了。有的甚至要求不解释,只让小朋友背,更是误人子弟。要读经,建议家长先读,同时思考三个问题:我自己有没有做到?没做到的能不能做到?能做到的要不要做到?自己有了定论,再带小朋友读时,自然会有取舍。小的时候,我们喂孩子喝奶吃饭,还要先试试温度,现在给那么小的孩子读经典,更要慎之又慎。经典,读对了是经典,读不对就是“吃人”,这个鲁迅先生早有定论。
    钱文忠的《弟子规》讲解,非常精采,如果孩子愿意看,家长陪着一起看看,受益肯定很多。但凡理论家、演说家,为了自己理论的圆满,对原文进行曲解、引申,是正常的手段,所以他讲的时候有侧重,有忽略,有旁解。对于不合理的条款,他没有多加批判,但我们作为父母,对孩子还是应该多作引导的。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这里可以体现。就象:“对尊长,勿现能”,就不是全对,现在的孩子,应当鼓励多表现。把自己会的东西表现出来,需要勇气和自信,太老成持重,也少了孩子气。等长大了,青少年了,自然会有他的分寸感。所以,即使是自我期许,有些也是不必要的。比如“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丧三年,犹悲咽,酒肉绝,居处变”之类的,我是只给孩子读过一遍,还加一句:“好象太过了。”之后再读时,就略过了。感觉结合小故事讲解,孩子更喜欢,理解更清晰。
    《弟子规》,统观之下,只能达到“行为规范”的范畴,跟《道德经》、《时间简史》、《论语》、《存在与虚无》等等相比,着眼在小处,所以只是规而不是经。对宇宙的认识,对社会的领悟、对人生的理解,需要更宽的眼界,把《弟子规》拔得太高,它本身也承受不起,所以狂热还是不必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新叶 + 10 + 10 对,应该来要求自己不可以此约束孩子要 ...
子云008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13:01:51 | 只看该作者
以前的旧文,抛砖引玉,欢迎各位经学大师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9-13 14:34:25 | 只看该作者
沙发都不给我坐,还谈什么赐教?学习一下再说。。。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如果 + 10 + 10 呵呵,只好加分弥补下下啦~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9-13 15:33:40 | 只看该作者
如何读《弟子规》
    1、家长先读,反省自身
    2、结合现实,有所取舍
    3、生活中体现,不必刻意讲解

    好像给楼主做的总结,倒没有自己的思想了,呵呵
    《弟子规》本就是古代儿童的“行为规范守则”,个人理解,就和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学习守则”一样的,确实不必当做“经”一样一遍一遍地背。何况,确实有些不合情理和现实之处。
    只从蒙学读物来比,也没有《三字经》和《千字文》内涵广一点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如果 + 10 + 10 谢谢总结。。。。。。。。。。。。。。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9-13 15:57:45 | 只看该作者
《弟子规》其实就是儿歌,它比《三字经》简单易懂,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孩子容易理解,作为启蒙读物并无不可。而且,读完《弟子规》再读《论语》,孩子会有稍稍耳熟的感觉。

从功利的角度,如果熟悉弟子规,小孩子写作文时引用上一两句,会显得很有文采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如果 + 10 + 10 学而妈妈的文采就很斐然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21:05: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子云008 的帖子

谢谢,是子云的总结啊。

3、生活中体现,不必刻意讲解。这个讲得非常好,特别是前半句。《弟子规》是做的,不是背的,这是孩子老师的定性,深有同感。

不刻意讲解,也挺有道理,凡事刻意,总会过犹不及。

个人感觉,适当的讲解也是需要的。买过吉林摄影出版社出的《悦读弟子规》,每一段“说教”后面,会有一则小故事,道理讲得贴切温暖的还比较多。例如“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后面跟的是汉文帝亲尝汤药的故事。虽然小朋友对中药与西药怎么尝,纠缠了很久,看起来好像浪费了时间。但是奶奶病了,他给奶奶倒水,会吹一吹试试水温,就令奶奶非常感动。所以读多读少,背多背少,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深入心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9-14 00:39:21 | 只看该作者
“要读经,建议家长先读,同时思考三个问题:我自己有没有做到?没做到的能不能做到?能做到的要不要做到?自己有了定论,再带小朋友读时,自然会有取舍。”

非常同意。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如果 + 10 + 10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10-30 19:08:05 | 只看该作者
是这么回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10-30 19:43: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1-9-13 14:34 发表
沙发都不给我坐,还谈什么赐教?学习一下再说。。。



如是先生好。

有关弟子规,我的理解是:
《弟子规》应该是家长和老师需要遵守的,是家长和老师表演给孩子看的一场又一场真实的剧场。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到且不要求孩子要做到。这是熏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2:04:32 | 只看该作者
熏字,听起来总有点那个啥啥的味道。平时对不好的气味,好像用得比较多一点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到且不要求孩子要做到”。这个挺难理解,就以简单的敬父母来讲,没做到,就可以说学生学到了吗?现实是,做不到,就是没学到。

《弟子规》应该是师长应遵守,这个有同感。但又要表演,不知又当啥来讲。是不是说,有真情实感的时候,把感情表露出来?如果当这个讲,还可以理解,用表演或剧场这样的形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0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2:06 , Processed in 0.100522 second(s), 3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