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xxbzh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成长记录] 初中的日子

[复制链接]
111#
发表于 2012-4-24 09:17:56 | 只看该作者
请问你家宝儿听的《万物简史》是中文还是英文?
如果是英文就算了,我家肯定听不懂。
如果是中文可否告知下载地址?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xxbzh + 2 + 2 中文版翻译得不好,不建议看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12-4-24 09:25:1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宝儿妈回复,真快呀。
我家买了中文版的书,见她翻过几次。
那个书要看英文版的话,至少还得过几年才行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11:2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2 大大姑娘 的帖子

我看了一下网上下载的中文版,连数字都搞错了。

也许有比较好的版本。

孩子还小,慢慢来,不着急。

这几天他又在听《纳尼亚》了。

宝儿今明两天期中考试。本来有两个半天的复习时间,可是,他前天,大概不舒服,下午全部睡觉了,晚上也不肯复习。昨天,回来又吐又泄,后来好了一点,总算复习了今天要考试的历史和语文。我叫他自己将课文《论语》、《孟子》和《庄子》等节选用手机录音,明早走路上学时可以听听。听着他已经变声的搞怪声音,觉得挺好玩。

明天就考数学了,可是我儿子一点都不复习,悠然地玩《大脑游戏》(以前在淘宝上买的,英文的),我几次给他拿走,他又接着做。关键是他连续三天下午都不肯复习数学。班上一个家长说,我在孩子眼里没有威信,可能是吧,他现在不听话,我觉得有青春期的可能,所以,对他也比较宽松,才造成他不自律不抓紧时间的现状。

现在,一个下午已经过去一半,他可能觉得自己过分了吧,这一会儿,去整理东西了,大概一会儿会复习吧。

[ 本帖最后由 xxbzh 于 2012-4-26 14:5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20:20:1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发家长信了

每两周一次家长信上说,上周他是值周班长,这一次数学测验他得满分,班上一共四个满分,两男生两女生。

期中考试比上学期强。语文进步比较大,主要是作文是随意的题目——看,xxxx,宝儿写的是“看,蜘蛛网!”写他怎样捉弄小蜘蛛,小蜘蛛怎样自强不息地织网。另外,因为去年读过《论语》,古文大概扣分少。

这几天他构思了一个以troll为主角的小说,所以,又重新听读《魔戒》了。


唐老师回国了,还有一节课交了钱没上,宝儿的同学家长说算了,就算了吧。

[ 本帖最后由 xxbzh 于 2012-5-17 20:2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楼主| 发表于 2012-5-17 20:1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4 xxbzh 的帖子

今天看到李开复的博客,有很多文章不错,想转帖怎么都不能,只好自己转帖到这里了。

给家长的一封信
(2008-10-07 14:37:00)
转载▼
标签:
家长
孩子
家庭教育
杂谈
        分类: 写给中国学生的信

  写了四封给中国学生的信后,许多学生问我:“开复老师,你为什么不写一封信给我们的父母呢?作为一个父亲,你可以分享你教育子女的理念和经验。”

  作为一个热衷教育的父亲,我确实有不少教育孩子的经验。但对这封信我一直有些犹豫,因为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在好几位同学的多次鼓励下,我逐渐意识到了写这封信的重要。我问他们:“如果写一封信给你们的父母,你们会希望我说些什么呢?”他们说:

  “告诉我们的父母:我们长大了,真的可以照顾自己。就让我们自己闯一闯,哪怕是碰碰钉子也好。”

  “告诉我的父母:你们对我的期望好高,我总是达不到,总觉得对不起你们。我希望你们能够接受一个平凡的我。当你们看到我已经尽力而为时,能不能鼓励鼓励我?”

  “告诉我们的父母:我不想做一个读书的机器,我想找到自己的兴趣,希望你们能支持和理解我。”

  “告诉我们的父母:我真的好想和你们成为朋友,但我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听了这么多充满热情和期望的话,我提起了笔。我想写出我对家庭教育的真实想法,想与大家分享我的教育理念,想帮助那些平日里疏于交流的父母和孩子,为他们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其实,教育孩子这件事并不是很难,我们只需要把握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培养一个懂事明理、善于学习、自主独立、自信积极、快乐感性的孩子;然后和他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

  中国广大的家长朋友们,我希望和你们进行真诚而深入的交流。在教育孩子方面,你们可能比我有经验,也有很多好的方法。我并不强求你们认可我在这封信中谈到的方法和理念,而是希望你们知道,你们的孩子有许多发自内心的话想告诉你们。如果有时间的话,你们最好能和孩子们面对面地谈一谈。如果这封信能够让一些家长知道孩子们藏在心底的话,能够让家长和孩子们彼此沟通和理解,甚至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那么,我写这封信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培养懂事明理的孩子

  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做一个好孩子的必备条件。但是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而是要成为懂事、明理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可能只会盲从他人,而不见得知道为什么要那么做。懂道理的孩子善于分析每件事背后的原委,他们会在父母讲的话有道理时百分之百地服从,在父母的话不完全正确时则会与父母主动讨论、交流——这样的孩子才是既尊重父母、又坚持原则的好孩子。

  虽然我相信启发式教育的优越性,但我同时也相信严格管教的必要。孩子们的成长既需要启发,也需要纪律和规矩。他们既需要培养自信,也需要学习如何自省。

  关于“规矩”,我总结出了四条定律:

      定好规矩,但首先要把与规矩相关的道理讲清楚,不能盲目地要求孩子服从;
      在规矩的限制范围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
      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到预先讲好的惩罚;
       规矩越少越好,这样才能发挥启发的功效。

  另外,父母应尽量抓住每一个“机会教育”——生活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可借以教导孩子、帮助孩子的小事——的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但应当在教育中多用正面的例子,少用负面的例子。比如,如果你想教孩子“见到长辈要主动起立打招呼“,那你自己就必须每次都做到。做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如果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厉,但自己却没有首先做到,这样是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和信服的。

  尤其在人格塑造方面,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例如,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和思想时,家长个人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成长。所以,除了用榜样或故事(而不要用说教!)来教导孩子以外,家长还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与自己所倡导的行为相反的事情。

  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的家长本身对价值观的选择就很迷茫。比如在如何对待诚信、正义等问题方面,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相当多的矛盾和负面的例子,家长自己可能也不是特别坚定。如果把这样的思想传递给孩子,他们就很难拥有正确、坚定的价值取向,当他们走向社会后,就很容易在现实面前感到迷茫和困惑。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提醒中国家长,教育孩子时,眼光要放长远些。中国已经走上了国际舞台,我们要用国际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判断生活中的现象,不要被一些负面的例子所干扰,不要做负面的事情,更不要向孩子灌输负面的思想。

  好的父母能为孩子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他们只是在孩子碰到困惑时才给以建议和帮助,他们更善于引导孩子,善于和他们沟通,而不是强加给孩子某种期望或价值观。
培养善于学习的孩子

  在今天这个“应试教育”的学习环境里,我们很难完全忽视孩子们的课业成绩。但是,孩子在这样环境里面临很大的压力,我们需要更多地体谅他们,不要总是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目标加在他们身上,更不要有这样的想法:“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一定要在孩子身上实现,而不管他们愿不愿意或有没有天赋。”太高的目标或不合理的期望都只会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让孩子产生对不起父母的愧疚感。因此,家长不要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太重,只要他们尽了力就好;不必总要求孩子考第一,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可以了。其实,对孩子来说,打好基础和真正掌握学习方法远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家长应尽量将自己的期望合理化。可以要求孩子每次都做得比上一次好一点,让他们慢慢进步。如果看到不合理的或不切实际的目标,孩子可能很早就放弃了。

  家长应尽量把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转变成对孩子的建议。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放任孩子自己去闯,也不是说要放弃履行家长的约束权,而是要尽量正确地引导孩子。

  家长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这样只会培养孩子片面的竞争心理,对他们步入社会后必须参与的团队合作将是个不小的障碍。

  对孩子还说,学习时不要只重视书本里的死知识。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我曾解释过四种学习的境界:

      境界一、熟能生巧: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掌握课本上的内容,知道问题的答案;
      境界二、举一反三:具备了思考的能力,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能够举一反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境界三、无师自通:掌握了自学、自修的方法,可以在没有老师辅导的情况下主动学习;
      境界四、融会贯通: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懂得做事与做人的道理。

  作为父母,我希望大家能够把握每一个机会,帮助孩子提升学习的境界,帮他们从死记硬背升华到融会贯通。

  家长应鼓励孩子去图书馆和网络中学习和获取知识。现在的网络是不折不扣的知识海洋,其中有最好的学习英语的互动工具,有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所有课程,有“开复学生网”这样的学生互助社区,对孩子们的成长很有帮助。当然,网络中也有很多负面的诱惑,所以,家长最好能经常告诉孩子在网络上学习的正确方法。

  家长应鼓励孩子为了学习而学习,而不只是为了分数而学习。比如,有一次我女儿考试时,有一道题她认为做对了一半,但却被判全错。当时,我要她去问老师,但她不愿意去,因为老师肯定不会给她加分。我就利用这个机会告诉她,去问老师的目的是学习知识,和老师讨论解题的正确方法,而不是为了加分,因为分数并没有那么重要。

  家长应鼓励孩子自己动手,鼓励他们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知道学习是有用的,而不是为了考高分。大家也许都记得,在学习时背诵历史年代或数学公式时是多么的枯燥!如果学了知识而不加以使用,那么,死记硬背的东西就会早早地还给老师。我建议家长朋友们在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的前提下,和孩子们一起做一些“实践中的学习”。例如,我的孩子学指数的概念时,我们让她拿一个银行存折来计算利息,当她看到利息一年一年以指数的方式累积下来,最终可能变成一大笔财富时,她对指数的理解就不再只停留在书本的层面上了。当她学习美国历史时,我让她做了一个生动的作业:用电脑动画和我们俩“生动”的配音,重现美国历史的一个片断。有一句格言说:“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这句话真的非常有效。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启发孩子主动地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在我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会和老师配合,帮助孩子自己设定学习的目标,自发地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我大女儿上中学时,每半年学校都会要求学生设定一个学习目标,半年后衡量有没有达到。以前我女儿比较害羞,课堂上有些问题没有听懂也不敢发问。所以她就在我的帮助下订了一个目标:每天上课时一定要发问,把不懂的问题搞清楚,每天下课时衡量自己是否做到。后来,她每天都可以实现这个目标,但她发现,除了提问题以外,自己上课不爱参加大家的讨论。于是,在设定下一个目标时,她就要求自己每天至少参加一次讨论。
培养自主独立的孩子

  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特别深,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所以他们对孩子更多的是保护,却不敢放开手脚,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成长。这种做法会让孩子有很大的依赖性。也有些父母总喜欢帮助孩子设计人生规划,但这通常会使孩子们忽视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爱好,丧失了自主选择的权利。

  二十一世纪将是“自主选择”的世纪。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ker)指出:因为信息时代取代了工业时代,世界处于平等的、无国界的竞争和放权、自由的管理模式之中,“未来的历史学家会说,这个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术或网络的革新,而是人类生存状况的重大改变。在这个世纪里,人将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

  其实,无论孩子对父母如何依赖,进入大学或进入社会后,他们都必须自己决定自己的职业,自己的老师,自己的老板,自己的公司,决定是创业还是在公司工作,是学理工还是学商贸……他们每一天面临的都是选择,他们最需要的是独立自主、责任心、选择和判断的能力。一个孩子如果长大了还只会背诵知识,被动地服从别人,或等着别人帮他做决定,那他在进入社会后,就算不失败,也不会被人们重视的。你的孩子要在这样的社会里生存、竞争并取得成功。所以,他必须拥有自主选择的能力。

  有一次,Google的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接受电视媒体的采访。记者问他们,你们的成功应归功于哪一所学校。当时,他们并没有回答斯坦福大学或密西根大学,他们的回答是——蒙台梭利小学,因为那所小学自由自在的学习方式,没有任何消极输入的教育理念为他们的独立自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蒙台梭利的教育环境影响下,他们学会了“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自己解决”。是这样的积极教育方式赋予了他们勇于尝试、积极自主、自我驱动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带来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功。

  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呢?我在这里提出五个“要”和五个“不要”:

      要教孩子“自己想办法”。从小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自己的事务。要让他们明白,任何人都别想推卸责任,让别人替他们预先规划或收拾残局。要让他们在失败中学习,不要什么都帮孩子做。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过程,帮助他们更好地自省,可以告诉他你会怎么做,以提高孩子的判断力。
       要把选择权留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虽然你很确定该怎么做,但是你应该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让他学习独立决定。他从自己的错误中学到的东西将比从你的正确指导中学到的多得多。要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情父母可以提供意见,但最后的决定还在于你自己;而且,随着你的长大,这些事情会越来越多。我记得我5岁时,父母要我读幼儿园,但是我想读小学,于是他们把选择权给了我:“如果能考上,就让你读。”这件事我会终身记得,因为那时我第一次知道一个5岁的小孩居然有选择的权利。我特别珍惜这个选择,于是我努力读书,真的考上了我想上的学校。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多指导,少批评。台湾作家刘墉说:“以前我也对儿子的事安排得面面俱到,但后来我发现这其实培养了他做事不负责任的习惯。而且父母的过度包办,也让孩子变得没有礼貌、不懂得珍惜。”不要事事指使孩子,最好从正面与孩子沟通——例如:应当说“你的责任是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干净”,而不是“你的房间又乱七八糟了”。当孩子没做到时,让他自己认识到自己负责的重要性。
      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们。让他自己去试,失败也没关系。
      要信任孩子。信任比惩罚更能够激起责任心。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中,童欣以凡事负责而闻名。他小时候在学校犯错后,他的妈妈甚至没有一句责备的话。“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她的妈妈会看着儿子惊恐的眼睛,语气温和地说:“你过去是一个好孩子,以后还会是一个好孩子。”童欣后来回忆说:“那个晚上,妈妈给了我最好的礼物,让我一辈子都受用不尽。”
      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让他们有一片发挥的天地。如果你有顾虑,可以用“共同决定”的方法引导他。例如,孩子喜欢玩电脑,你最好不要说“不准玩电脑”,而应该告诉他,如果你的成绩足够好,或是功课做完了,就可以玩电脑,但是一周只能玩两个小时。应该把每一个“否定”变成“机会”,把自主权从你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样不但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会让孩子为了自己的兴趣而更加努力地做那些“必须做”的事。
      不要惩罚失败。可以惩罚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但是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帮助人进步的必要的学习过程,惩罚失败可能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要鼓励孩子在失败中成长,在失败中坚强起来。
      不要说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说教,他可能会失去判断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说教,他可能会叛逆,或不信任你。
      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办代替,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情。这除了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以外,也可以增加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
      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为孩子安排的路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选择。不要什么事情都说“不”,应该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

培养自信积极的孩子

  自信心是孩子的潜力的“放大镜”。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的那样:“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

  成长在一个期望高,只有批评没有夸奖的环境里的孩子很难得到自信。相对来说,一个积极夸奖、正面回馈的环境会激发孩子的自信。我刚来美国时,因为背数学公式的能力好,老师总说我是“数学天才”。虽然我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什么数学天才,只是把以前死记硬背的东西搬了出来,但自信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开始在自信心的驱动下努力学习英文和数学,并真的在全州数学竞赛中拿到了冠军。

  给孩子正面的回馈。让他知道你注意到了他做的每一件好的事情。我小女儿小时常跟我说“我好笨”,其实她一点都不笨,只是听信了少数同学的恶意中伤。于是,我慢慢培养她的自信。我看她的日记写得很好,就夸奖她,鼓励她再多写一点。她写出兴趣后,居然自己写了一本《自传》,经常给别人看,甚至还把它放到了我网站上的“个人背景”栏目里——这个时候,我觉得她该学点儿谦虚了!

  自信是需要逐步培养的,所以,你不妨帮助你的孩子做一个长期的、可衡量的计划。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女儿发言的例子,我当时和她一起制定了一个可衡量的、切合实际的目标:她每天举一次手,如果坚持一个月就有奖励。然后,我们慢慢增加举手的次数。一年后,老师注意到,她对课堂发言有了足够的自信。

  首先,你要先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在美国某小学,人们曾做过一个针对18个学生的试验:让老师先入为主地认为这18个孩子是有“最佳发展前途”的(虽然孩子是随机挑选出来的)。因为相信孩子出色,老师常给孩子正面评价。结果真的激发了孩子们的自信,这18个学生后来的表现比原来的期望值还高。所以,你如果希望孩子有自信,首先你要相信他的能力。

  如果你想培养自信的孩子,最好留意你用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多做肯定性评价:“我相信你做得到的”、“我对你有信心”、“你做得真出色”……卡耐基在他的人际交流课程中曾提过这样的一个例子:如果要改变一个孩子读书不专心的态度,我们可能会这么说:“约翰,我们真以你为荣,你这学期成绩进步了。‘但是’假如你在代数上再努力点儿的话就更好了。”在这个例子里,约翰可能在听到“但是”之前,感觉很高兴。但接下来,他就会怀疑这个赞许的可信度。因为对他而言,这个赞许只是要批评他失败的一条设计好的引线而已。可信度遭到曲解,我们也许就无法实现我们要改变他学习态度的目标了。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困难,只要把“但是”改成“而且”,就能达到我们的目标了:“我们真以你为荣,约翰,你这学期成绩进步了,而且,只要你下学期继续用功,你的代数成绩也会很出色。”
培养快乐感性的孩子

  有位学生问我:“您是不是要把您的孩子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我对这个问题感到很讶异。我的回答是:“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快乐,能够发挥他们的潜力。”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要找到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潜力,才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成绩不是很突出但最终进入哈佛的汤玫捷说:“不要相信成才公式,因为我们是野生植物,不是园林植物。每个人独特的优点就是自信的源泉。”去帮助你的孩子发掘他的独特的优点吧!

  一个人的快乐和他是否能做他有兴趣的事是有相当大的关系的。根据美国对1500名商学院的学生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追逐兴趣并发掘自身潜力的人不但更快乐,而且更容易得到财富和名利的眷顾,因为他们所从事的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他们更加有动力、有激情将事情做到完美的状态——即便他们不能从这件事中获取财富和名利,他们也会得到终生的快乐和幸福。

  作为家长,我们应鼓励孩子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自己的兴趣上。比如,我大女儿喜欢看小说,我们就每周挑一本有意思的但是也有教育意义的书给她看,这些年她已经看了上千本书,而且她的英语总是得满分。我二女儿喜欢写作和绘画,我们就教她用计算机写她喜欢写的东西,然后加上图片、照片,印成漂亮的彩色书送给亲友。

  对孩子没有兴趣的课,我们只要求她们尽力地准备,尽力地学习,对成绩没有特别的要求。

  很多家长让孩子去学钢琴,练跳舞。我认为有一些爱好是很好的,可以帮助孩子全面发展,但是这种爱好要适量。有些学习是很苦的,所以我都会用“让孩子有选择”的方式与孩子约法三章。当我的两个孩子都对音乐表示兴趣时,我们对他们说:你们尽力学三个月,三个月后,你们可以决定要不要继续学。结果,她们最终对音乐都没有什么真正的兴趣。但她们中一个对画画有兴趣,一个对戏剧有兴趣。于是,我让她们朝着自己的兴趣尽力发展。

  家长应多让孩子有与人相处的机会。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取决于他的专业技能,另外的85%要依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从小就不会与人相处的小孩,长大很难成功也很难快乐。

  不要压抑孩子的情绪。除了喜与乐,怒和哀也是正常的反应。应该让孩子有机会抒发他们的感情。如果孩子一哭,你不分青红皂白就喝斥他:“不要哭!再哭、处罚就来了!”孩子表面会变得听话,内心其实掩藏了更多的恐惧──他怕他哭了会失去父母的爱、会被处罚。成长的经验一再以压抑、否定自我的情感出现时,你可能可以教出一个听话的孩子,但很遗憾的是,那也是一个缺乏自信、无法体谅别人情绪的孩子。所以,接受人世间的一切吧──正面的或负面的、生或死、哭或笑。因为,这些体会对我们的生命都一样重要。一直处于优势地位的孩子不会从片面强调竞争的教育方式中获益,因为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作为天之骄子处处受到褒奖,这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异乎寻常的优越感,并因此忽视了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方面的锻炼。
做孩子的朋友

  如果你问我的孩子:“你最喜欢你父亲的什么地方?”她们会说:“风趣甚至疯狂、没架子,就像我的朋友,让我许多话都愿意和他说。”

  虽然我的为人处世之道很多是来自我的父亲,但是父亲在世时,他并没有太多与我亲近的时间。在他过世之后,我只能从我的母亲、兄姐处理解他的想法或为人。我想,这是中国常见的父子关系。因为这份遗憾,我尽量花时间陪我的小孩,而且尽力做一个可以和她们说心里话的父亲。

  在你心里,你的孩子可能永远长不大,但是很多孩子在15岁或更早的时候就愿意把自己当成大人。这时,家长完全可以用成人的谈话方式和孩子讨论问题,而不再是完全的“家长”作风。比如谈理想、学习动力、娱乐、事业心、为人处事、爱情、交友、处理家庭问题等等。

  在这方面,我有四个建议:

       和孩子打成一片,甚至和他一起胡说八道。不要摆起架子,做个“高高在上”的长辈。我的孩子小时每天都是听了我“胡诌”的故事后才愿意入睡的。
      对孩子说心里话,不要把话闷在肚子里,同时也希望他也这么做。做一个好的聆听者。
      让孩子知道他对你多重要,告诉他你多么爱他,慷慨地把你的时间分享给他,但是对物质上不要“有求必应”。
      花些时间理解那些流行的东西。无论是歌星、青少年偶像、新电脑游戏,我都会花一些时间理解。这样一方面可以给你更多的话题,另一方面告诉孩子你“在乎”他。而且还可以让你觉得年轻些!

  把孩子当作朋友,和他谈心。可以告诉他你每天经历的事,也可以问问他,他一天经历了哪些事。如果他告诉你,他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那么,不要训斥也不要生气,多听少讲。当他认为和你聊天没有“被惩罚的威胁”时,他才会无所不谈。刚开始时,如果他有点不敢讲,先对他保证你不会生他的气。

  如果你要做孩子的朋友,那就必须学习他的“语言”,而不是要求他学习你的“语言”。如果你不学新知识,不接触新的思想观念,知识匮乏,思想陈旧,你就不能理解现在孩子的所思所想。家长应该尽量多接触点流行的东西,比如流行的思想,流行的服饰,流行的技术,流行的音乐,以减小代沟,创造彼此信任的沟通渠道。

  中国的家长,我建议你们:多陪陪孩子,无论多么忙,都要和孩子一起玩,平等地和他们谈心;不要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了,一切就都是老师的事情;当孩子做了和自己期望相违背的事情时,不要马上发火,先听听孩子的理由。
总结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诗,它阐述了我的教育理念。在此把它翻译成中文,和中国的父母们分享:



你给孩子什么?

By Dorothy Law Nolte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喜欢吵架。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

嘲笑中长大的孩子,个性羞怯。

猜忌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妒嫉。

羞耻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自信。

宽容中长大的孩子,能够忍耐。

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慷慨大方。

诚信中长大的孩子,理解真理。

公正中长大的孩子,极富正义。

尊重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尊敬。

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不但信任他人也信任自己。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不但爱他人也爱自己。



  中国的家长朋友们,我们的责任重大。今天中国的青年:

       非常优秀,但是非常困惑;
      非常聪明,但是不够自信;
      是多年来第一代能够在平安的社会、完整的教育中成长的一代;
      出生在被信息铲平的世界中,他们必须成为融会中西的精英;
      有幸出生在拥有选择的时代,但是时代并没有传授他们选择的智慧。

    当然最重要的是:中国的青年是我们的骨肉,我们的最爱,我们的一切。这一个理由就足够让我们努力学习,努力提高自己,让我们各自成为“我能做到的最好的父母”。


[已推荐到新浪首页,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2012-5-17 20:18:07 | 只看该作者

李开复给父母的建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b3d560100av1a.html

给父母的四个建议
(2009-11-17 16:03:40)
转载▼
标签:
管教孩子
成长
家长
父母
教育
        分类: 其它文章

给父母的四个建议
李开复

  今年送女儿去读大学的时候,我曾写过一封信给她,后来这封信公布在我的博客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喜欢写信,我觉得写信是一个很好的模式,比言语或电话更能清楚地传达自己的理念,而且信可以长久地保留,不断重温。我父亲以前就常写信给我,现在我书房里还有五六十封,每几年我都会把它们拿出来阅读一下,觉得弥足珍贵。虽然今天是电子邮件和电话的时代,但用写信的方式来传达一些深思熟虑的想法,让孩子永久留下珍贵的纪念,是一个很不错的渠道。



  给女儿的那封信最开始仅仅感念于有太多话想对她说,但是后来决定把它在博客上发表,是因为我觉得中国的学生和父母读了这封信或许会有所启发。除了给女儿的那些建议,我还以自己为人父母十多年的感受,以及作为父母的孩子四十多年的感受,总结了四个建议跟大家分享。



  一、多称赞,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  惩罚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
  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



  在我给女儿的那封信里,毫无保留地描述了从她的出生到大学我们之间的父女感情,这种正面的情感交流和表达,是对孩子的一种认可和鼓励,在孩子成长时父母应该持有这样的态度。然而也有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过去也忍不住用惩罚、批评甚至威胁、恐吓的方式去教导孩子。



  如果一个孩子在批评的环境中长大,就可能会潜移默化地用批评的态度来解决沟通问题;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就要受到惩罚或被威胁,就只有压抑自己的恐惧,否定自己的情感,来换取父母的认同。这样的管教之下,孩子可能会很听话,但是也会缺乏自信,好奇心受到压抑,无法体谅他人的情绪,存在很多情感的缺陷和问题。



  对小一点的孩子,尤其是涉及到道德或责任方面的问题时可以适当惩罚,但是有一点是千万不可以惩罚的,那就是失败。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最多的教训就是从失败中得到的,如果从小就告诉孩子失败很可耻,他就可能不承认失败,或是隐藏自己的失败,甚至做出不诚信的行为,而不会从失败中检讨、学习、成长。



    相对来讲,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我11岁刚到美国时不会讲英文,几乎没有任何值得夸奖的地方,但是校长却牺牲自己的午餐时间为我补习,有一次数学课老师问1/7是多少,我很快说出了以前背的答案,老师和同学都夸奖我是数学天才,我虽然不是数学天才,但在这样的鼓励下,充满了自信,而且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是美国教育的特点,它非常鼓励优点,而不去批评缺点。当时我的数学很好,美国历史却很糟,老师并没有因此打击我,知道我英文不好,甚至允许我考试的时候把试卷带回家去查字典来做,相信我不会去偷看书。这样的信任和鼓励,反而激励了我学好这门功课的决心,这件事给了我学习的勇气,也让我生出责任感和荣誉感。所以我觉得这样一种正面的教育才能够真正帮助孩子。



  二、多信任,少严管;多放权,少施压

  严管中长大的孩子,无法独立  施压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
  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信人信己  放权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责任



    在严厉管教下长大的孩子,会缺乏独立的能力和管理时间、管理自己的能力,一旦进入大学没有人再帮他策划,就会迷失自我,无所适从。所以家长应该随着孩子的长大而逐渐放权。三五岁的时候告诉他们怎么做,七八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授权,读了大学以后,他们就应该完全做自己的主人。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才要去管他,但是我有四个应该放权的理由。



  第一,父母不见得懂孩子的这一代,可能并不像孩子那样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第二,如果父母帮孩子做了太多决定,反而会造成他们日后责任心的缺失。

    第三,如果父母管教太多,就会淹没孩子自己的声音,他们会找不到自己的兴趣,失去自信。我在大学演讲的时候,常常有学生说你总告诉我们要追随自己的心,可是我不知道自己的心是什么。如果太严管,可能就会把孩子变成这样的机器。

    第四,如果施压太多,会给孩子沉重的负担。今天的孩子有很多心理问题,有的甚至严重到自杀、抑郁症,这都是在巨大压力下造成的,父母对孩子一定不要过分施压,而应有解压的责任。

    我知道女儿对成绩非常敏感,考虑到各种因素(例如高昂的学费)而对自己要求很高,当感觉到她有太深的责任感和太大的压力时,我在给她的信里说了一句话,很多学生说他们很喜欢,“成绩只是一个很无聊的分数,它是给那些爱慕虚荣的人拿去炫耀的,或者给那些慵懒的人去畏惧的。”这句话可能不适合每一个学生,有些学生还是要培养责任感的,但是我有必要告诉女儿,我永远不会刻意地看她的成绩。



  几个月前,女儿问我是学日文还是韩文好,我跟她说两个都没有用。但是后来我很后悔,就告诉她虽然你的父亲说日文韩文都没有用,但是你都可以去选。我告诉她要追随自己的心,去尝试很多事,因为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个点,在人生未来的某一天,你会有机会把这些点连在一起,画成一条优美的曲线。在我个人成长过程中,有件事意义重大,就是四岁多时我决定不要读幼儿园而去读小学,我的父母答应只要考得上就让我读,最后我考上了。这是我第一个重要的人生决定,我因此意识到自己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而是一个有决策权力的人。放权会培养孩子的自信,在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会相信自己,以后也会相信别人。在放权的环境中长大,孩子也会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深具责任感。



  三、多授渔,少授鱼;多做,少说

  传道中长大的孩子,失去判断      解惑中长大的孩子,仅能记得
  互动学习中长大的孩子,才真懂得  以身作则中长大的孩子,言行一致



  在中国的环境中,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有一个常犯的错误,就是说教,说教是中国传统的两三千年前的形式,但是在21世纪已经过时了。传道式的教育之下,孩子可能会记住,但不会真的懂得。说教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是孩子不认可你,变得叛逆;二是他记住了父母的说教,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仅仅解惑的孩子同样也不会真正懂得。



  要想真正懂得,一方面要试着经过互动的学习,让孩子知道没有事情是绝对的,一个问题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来看;另一方面要“授之以渔”,教孩子思考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中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当你把所有学科的知识全部忘光的时候那些剩下来沉淀在你心中的,那才是教育的本质。



    我常鼓励我的女儿参加辩论会时去辩论她不相信的那一方,多想一下她不是自然想出来的那一面,这样才能理解事情是有两面的,没有绝对的是非黑白。当人面对两面的时候,会更深刻地思考问题,另外,这种思考方式也会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除了这种批判式思维之外,同样重要的是以身作则。有些父母亲会威胁孩子如果再打架就会打他,显而易见这样的教育只会适得其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真正沉淀在孩子的心中的是如何做的,而不是如何说的。那些让孩子守时而自己不守时,让孩子讲礼貌而自己不讲礼貌,让孩子讲诚信而自己不讲诚信,让孩子负责而自己不负责的父母都没有做到真正的教育。所以,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我给女儿的信中谈到了以诚待人,多交朋友,无需强求朋友跟自己一样嗜好、一样个性,只要相互真心对待就足够了。我也跟她举了自己的例子,我身边的朋友都个性迥异,但是如果自己都没有做到,我这样说就没有说服力了。



  四、多做好朋友,少做严长辈

  规矩中长大的孩子,保守胆小  父母附属品的孩子,被动听话
  轻松中长大的孩子,乐观快乐  做父母朋友的孩子,爱人爱己



  我的父亲是个很好的父亲,他爱国、诚信、非常负责任,但是他从来不跟孩子打成一片,严守着长幼有序的界限。对父母尊敬当然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朋友。在这个时代成长,孩子的心中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压力,当他们面临问题、困惑和挑战的时候,如果只是觉得父母是高高在上的长辈,就可能避而不谈,慢慢就有了代沟和隔阂。家长也许会觉得孩子太难懂,但其实可能是自己没有放下架子,定了太多规矩。



    在太多的规矩和框架之下成长的孩子会胆小、保守、被动,新的时代里这样的人很难达到自己的潜力,也难在优秀的企业或学校脱颖而出。今天我们希望培养的孩子是快乐、乐观的,是能看到一杯水半满而不是半空的,是能够对父母亲有信任彼此倾诉的,是能够爱自己也能爱别人的。



    所以我跟孩子在一起时,总告诉自己不要有架子,我的孩子会像朋友那样跟我开玩笑,也有很多话跟我说。以前我都是用电子邮件,但自从要跟女儿沟通之后,我就经常用IM,在IM上,我发现她讲的很多话都是奇奇怪怪的(不管在中国还是美国,都有那么一套九零后的网络语言),我也学着跟她这样讲,刚开始时她觉得很奇怪,但是后来她告诉我我是一个很可爱的爸爸。其实孩子不但愿意,而且非常渴望做我们的朋友,我们也非常需要他们做我们的朋友,得到他们的信任。今天的孩子很多习惯跟我们已经不一样了,让他们来学我们时代的规矩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学习他们的。



    那是不是就完全不要规矩呢?当然不是这样。规矩可以有,然而:(1)定好规矩,但是首先要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是盲目地服从;(2)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3)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到讲好的惩罚;(4)规矩越少越好,才能有启发的作用;(5)孩子越大,规矩越少,放权越多。



    这是我的四个建议,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帮助和启发,中国的未来在中国的青年中,而中国的青年都是我们的骨肉、我们的最爱,所以让我们以后能够彼此勉励,把他们培养成他们最好的自己。



    相关链接:给家长的一封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楼主| 发表于 2012-5-17 20:20:05 | 只看该作者

李开复给女儿的信

转载]给女儿的一封信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2-05-16 13:00:55)
转载▼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给女儿的一封信作者:李开复
Dear Daughter:
亲爱的女儿:

As we drove off from Columbia, I wanted to write a letter to you to tell you all that is on my mind.
当我们开车驶出哥伦比亚大学的时候,我想写一封信给你,告诉你盘旋在我脑中的想法。
[转载]给女儿的一封信
                           读大学前全家福

First, I want to tell you how proud we are.  Getting into Columbia is a real testament of what a great well-rounded student you are.  Your academic, artistic, and social skills have truly blossomed in the last few years.  Whether it is getting the highest grade in Calculus, completing your elegant fashion design, successfully selling your painted running shoes, or becoming one of the top orators in Model United Nations, you have become a talented and accomplished young woman.  You should be as proud of yourself as we are.
首先,我想告诉你我们为你感到特别骄傲。进入哥伦比亚大学证明你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你的学业、艺术和社交技能最近都有卓越的表现,无论是你高中微积分第一名,时尚的设计,绘制的球鞋,还是在“模拟联合国”的演说,你毫无疑问已经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孩。你的父母为你感到骄傲,你也应该像我们一样为自己感到自豪。

I will always remember the first moment I held you in my arms.  I felt a tingling sensation that directly touched my heart.  It was an intoxicating feeling I will always have.  It must be that “father-daughter connection” which will bind us for life.  I will always remember singing you lullaby while I rocked you to sleep.  When I put you down, it was always with both relief (she finally fell asleep!) and regret (wishing I could hold you longer).  And I will always remember taking you to the playground, and watching you having so much fun.  You were so cute and adorable, and that is why everybody loved you so.  

我会永远记得第一次将你抱在臂弯的那一刻,一种新鲜激动的感觉瞬间触动了我的心,那是一种永远让我陶醉的感觉,就是那种将我们的一生都联结在一起的“父女情结”。我也常常想起我唱着催眠曲轻摇你入睡,当我把你放下的时候,常常觉得既解脱又惋惜,一方面我想,她终于睡着了!另一方面,我又多么希望自己可以多抱你一会儿。我还记得带你到运动场,看着你玩得那么开心,你是那样可爱,所有人都非常爱你。
[转载]给女儿的一封信
                                满月抓周

You have been a great kid ever since you were born, always quiet, empathetic, attentive, and well-mannered.  You were three when we built our house.  I remember you quietly followed us every weekend for more than ten hours a day to get building supplies.   You put up with that boring period without a fuss, happily ate hamburgers every meal in the car, sang with Barney until you fell asleep.  When you went to Sunday Chinese school, you studied hard even though it was no fun for you.   I cannot believe how lucky we are as parents to have a daughter like you.
你不但长得可爱,而且是个特别乖巧的孩子。你从不吵闹、为人着想,既听话又有礼貌。当你三岁我们建房子的时候,每个周末十多个小时你都静静地跟着我们去运建筑材料,三餐在车上吃着汉堡,唱着儿歌,唱累了就睡觉,一点都不娇气不抱怨。你去上周日的中文学习班时,尽管一点也不觉得有趣,却依然很努力。我们做父母的能有像你这样的女儿真的感到非常幸运。
[转载]给女儿的一封信  
                         亲手为女儿做的沙盒

You have been an excellent elder sister.  Even though you two had your share of fights, the last few years you have become best friends.  Your sister loves you so much, and she loves to make you laugh.  She looks up to you, and sees you as her role model.  As you saw when we departed, she misses you so much.  And I know that you miss her just as much.  There is nothing like family, and other than your parents, your sister is the one person who you can trust and confide in.  She will be the one to take care of you, and the one you must take care of. There is nothing we wish more than that your sisterhood will continue to bond as you grow older, and that you will take care of each other throughout your lives.  For the next four years, do have a short video chat with her every few days, and do email her when you have a chance.

你也是个很好的姐姐。虽然你们姐妹以前也会打架,但是长大后,你们真的成为了好朋友。妹妹很爱你,很喜欢逗你笑,她把你当成她的榜样看待。我们开车离开哥大后,她非常想你,我知道你也很想她。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家人。和父母一样,妹妹就是你最可以信任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姐妹之间的情谊不变,你们互相照应,彼此关心,这就是我最希望见到的事情了。在你的大学四年,有空时你一定要常常跟妹妹视频聊聊天,写写电子邮件。
[转载]给女儿的一封信
                           姐妹和奶奶

College will be the most important years in your life.  It is in college that you will truly discover what learning is about.  You often question “what good is this course”.  I encourage you to be inquisitive, but I also want to tell you : “education is what you have left after all that is taught is forgotten”.  What I mean by that is the materials taught isn’t as important as you gaining the ability to learn a new subject, and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 new problem.  That is really what learning in college is about – this will be the period where you go from teacher-taught to master-inspired, after which you must become self-learner.  So do take each subject seriously, and even if what you learn isn’t critical for your life, the skills of learning will be something you cherish forever.
大学将是你人生最重要的时光,在大学里你会发现学习的真谛。你以前经常会问到 “这个课程有什么用”,这是个好问题,但是我希望你理解:“教育的真谛就是当你忘记一切所学到的东西之后所剩下的东西。”我的意思是,最重要的不是你学到的具体的知识,而是你学习新事物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大学学习的真正意义——这将是你从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的阶段,之后你会变成一个很好的自学者。所以,即便你所学的不是生活里所急需的,也要认真看待大学里的每一门功课,就算学习的技能你会忘记,学习的能力是你将受用终身的。

Do not fall into the trap of dogma.  There is no single simple answer to any question.  Remember during your high school debate class, I always asked you to take on the side that you don’t believe in?  I did that for a reason -- things rarely “black and white”, and there are always many ways to look at a problem.  You will become a better problem solver if you recognized that.  This is called “critical thinking”, and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king skill you need for your life.  This also means you need to become tolerant and supportive of others.  I will always remember when I went to my Ph.D. advisor and proposed a new thesis topic.  He said “I don’t agree with you, but I’ll support you.”  After the years, I have learned this isn’t just flexibility, it is encourage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 and an empowering style of leadership, and it has become a part of me.  I hope it will become a part of you too.
不要被教条所束缚,任何问题都没有一个唯一的简单的答案。还记得当我帮助你高中的辩论课程时,我总是让你站在你不认可的那一方来辩论吗?我这么做的理由就是希望你能够理解:看待一个问题不应该非黑即白,而是有很多方法和角度。当你意识到这点的时候,你就会成为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者。这就是“批判的思维”——你的一生都会需要的最重要的思考方式,这也意味着你还需要包容和支持不同于你的其他观点。我永远记得我去找我的博士导师提出了一个新论题,他告诉我:“我不同意你,但我支持你。”多年后,我认识到这不仅仅是包容,而是一种批判式思考,更是令人折服的领导风格,现在这也变成了我的一部分。我希望这也能成为你的一部分。

Follow your passion in college.  Take courses you think you will enjoy.  Don’t be trapped in what others think or say.  Steve Jobs says when you are in college, your passion will create many dots, and later in your life you will connect them. In his great speech given at Stanford commencement , he gave the great example where he took calligraphy, and a decade later, it became the basis of the beautiful Macintosh fonts, which later ignited desktop publishing, and brought wonderful tools like Microsoft Word to our lives.  His expedition into calligraphy was a dot, and the Macintosh became the connecting line.  So don’t worry too much about what job you will have, and don’t be too utilitarian, and if you like Japanese or Korean, go for it, even if your dad thinks “it’s not useful.”  :)  Enjoy picking your dots, and be assured one day you will find your calling, and connect a beautiful curve through the dots.
在大学里你要追随自己的激情和兴趣,选你感兴趣的课程,不要困扰于别人怎么说或怎么想。史蒂夫•乔布斯曾经说过,在大学里你的热情会创造出很多点,在你随后的生命中你会把这些点串联起来。在他著名的斯坦福毕业典礼演讲中,他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大学里修了看似毫无用处的书法,而十年后,这成了苹果Macintosh里漂亮字库的基础,而因为Macintosh有这么好的字库,才带来了桌面出版和今天的办公软件(例如微软Office)。他对书法的探索就是一个点,而苹果Macintosh把多个点联结成了一条线。所以不要太担心将来你要做什么样的工作,也不要太急功近利。假如你喜欢日语或韩语,就去学吧,尽管你的爸爸曾说过那没什么用:)尽兴地选择你的点吧,要有信念有一天机缘来临时,你会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画出一条美丽的曲线。

Do your best in classes, but don’t let pressure get to you.  Your mother and I have no expectations for your grades.  If you graduate and learn something in your four years, we would feel happy.  Your Columbia degree will take you far, even if you don’t graduate with honors.  So please don’t give yourself pressure。During your last few months in high school, you were so happy because there was little pressure and college applications are finished.  But in the past few weeks, we saw you are beginning to worry (did you know you bite your nails when you are nervous?).  Please don’t be worried.  The only thing that matters is that you learned.  The only metric you should use is that you tried.  Grades are just silly letters that give the vain people something to brag, and the lazy people something to fear.  You are too good to be either.
在功课上要尽力,但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你妈妈和我在成绩上对你没什么要求,只要你能顺利毕业并在这四年里学到了些东西,我们就会很高兴了。即便你毕业时没有获得优异的成绩,你的哥伦比亚学位也将带你走得很远。所以别给自己压力。在你高中生活的最后几个月,因为压力比较小,大学申请也结束了,你过得很开心,但是在最近的几个星期,你好像开始紧张起来。(你注意到你紧张时会咬指甲吗?)千万别担心,最重要的是你有在学习,你需要的唯一衡量是你的努力程度。成绩只不过是虚荣的人用以吹嘘和慵懒的人所恐惧的无聊数字而已,而你既不虚荣也不慵懒。
[转载]给女儿的一封信
                             2003年全家福

Most importantly, make friends and be happy.  College friends are often the best in life, because during college you are closer to them physically than to your family.  Also, going through independence and adulthood is a natural bonding experience.  Pick a few friends and become really close to them – pick the ones who are genuine and sincere to you.  Don’t worry about their hobbies, grades, looks, or even personalities.  You have developed some real friendships in high school in your last two years, so trust your instinct, and make new friends.  You are a genuine and sincere person – anyone would enjoy being your friend, so be confident, outgoing, and pro-active.  If you think you like someone, tell her.  You have very little to lose.  Give people the benefit of the doubt; don’t stereotype and be forgiving.  People are not perfect, so as long as they are genuine and sincere, trust them and be good to them.  They will give back.  This is my secret of success – that I am genuine with people and trust them (unless they do something to lose my trust).  Some people tell me that occasionally I would be taken advantage of.  They are right, but I can tell you that that loss is nothing compared to what I gained.  In my last 18 years leading people, I have realized that only one thing matters – to gain the trust and respect of others, and to do so, you need to trust and respect others first.   Whether it is for management, work, or friendship, this is something you should ponder.
最重要的是在大学里你要交一些朋友,快乐生活。大学的朋友往往是生命中最好的朋友,因为在大学里你和朋友能够近距离交往。另外,在一块儿成长,一起独立,很自然地你们就会紧紧地系在一起,成为密友。你应该挑选一些真诚诚恳的朋友,跟他们亲近,别在乎他们的爱好、成绩、外表甚至性格。你在高中的最后两年已经交到了一些真正的朋友,所以尽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觉,再交一些新朋友吧。你是一个真诚的人,任何人都会喜欢跟你做朋友的,所以要自信、外向、主动一点,如果你喜欢某人,就告诉她,就算她拒绝了,你也没有损失什么。以最大的善意去对人,不要有成见,要宽容。人无完人,只要他们很真诚,就信任他们,对他们友善。他们将给你相同的回报,这是我成功的秘密——我以诚待人,信任他人(除非他们做了失信于我的事)。有人告诉这样有时我会被占便宜,他们是对的,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以诚待人让我得到的远远超过我失去的。在我做管理的18年里,我学到一件很重要的事——要想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只有先去信任和尊重他人。无论是管理、工作、交友,这点都值得你参考。

Do keep your high school friends, and stay connected to them, but do not use them as substitutes for college friendship, and do not spend too much time with them, because that would eat into your time to make new friends.
要和你高中时代的朋友保持联系,但是不要用他们来取代大学的友谊,也不要把全部的时间都花在老朋友身上,因为那样你就会失去交新朋友的机会了。

Start planning for your summers early –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live?  What would you like to learn?  What have you learned in college that might change your mind?  I think your plan of studying fashion is good, and you should decide where you want to be, and get into the right courses.  We of course hope you come back to Beijing, but you should go where you think is best for you.
你还要早点开始规划你的暑假——你想做什么?你想呆在哪儿?你想学点什么?你在大学里学习是否会让你有新的打算?我觉得你学习艺术设计的计划很不错,你应该想好你该去哪儿学习相应的课程。我们当然希望你回到北京,但是最终的决定是你的。

Whether it is summer-planning, or coursework planning, or picking a major, or managing your time, you should take control of your life.  In the past, I have helped you quite a bit, whether it is in college application, designing your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or picking the initial coursework.  I will always be there for you, but the time has come for you to be in the driver’s seat – this is your life, and you need to be in control.  I will always remember the exhilarating feeling in my life – that I got to decide to skip kindergarten, that I got to decide to change to computer science major, that I got to decide to leave academia for Apple, that I got to decide to go to China, that I got to decide to go to Google, and most recently, that I got to decide to start my own business.  Being able to decide means you get to live the life that you want to.  Life is too short to live the life others do or others want you.  Being in control feels great.  Try it, and you’ll love it!
不管是暑假计划,功课规划,抑或是选专业,管理时间,你都应该负责你的人生。过去不管是申请学校、设计课外活动或者选择最初的课程,我都从旁帮助了你不少。以后,我仍然会一直站你身旁,但是现在是你自己掌舵的时候了。我常常记起我生命中那些令人振奋的时刻——在幼儿园决定跳级,决定转到计算机科学专业,决定离开学术界选择Apple,决定回中国,决定选择Google,乃至最近选择创办我的新公司。有能力进行选择意味着你会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生命太短暂了,你不能过别人想要你过的生活。掌控自己的生命是很棒的感觉,试试吧,你会爱上它的!

I told your mom I’m writing this letter, and asked what she wanted me to say.  She thought and said: “just ask her to take care of herself.”  Simple but deeply caring – that is how your mother is, and that is why you love her so much.  In this simple sentence is her hope that you will become independent in the way you take care of yourself – that you will remember to take your medicine, that you will get enough sleep, that you will have a balanced diet, that you will get some exercise, and that you will go see a doctor whenever you don’t feel good.  An ancient Chinese proverb says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be nice to your parents is to take care of yourself.  This is because your parents love you so much, and that if you are well, they will have comfort.  You will understand this one day when you become a mother.  But in the meantime, please listen to your mother and take care of yourself.

我告诉你妈妈我在写这封信,问她有什么想对你说的,她想了想,说“让她好好照顾自己”,很简单却饱含着真切的关心——这一向是你深爱的妈妈的特点。这短短的一句话,是她想提醒你很多事情,比如要记得自己按时吃药,好好睡觉,保持健康的饮食,适量运动,不舒服的时候要去看医生等等。中国有句古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句话的意思用比较新的方法诠释就是说:父母最爱的就是你,所以照顾好自己就是孝顺最好的方法。当你成为母亲的那天,你就会理解这些。在那天之前,听妈妈的,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
[转载]给女儿的一封信
                            女儿和爸爸

College is the four years where you have:
•    the greatest amount of free time
•    the first chance to be independent
•    the most flexibility to change
•    the lowest risk for making mistakes
So please treasure your college years – make the best of your free time, become an independent thinker in control of your destiny, evolve yourself into a bi-cultural talent, be bold to experiment, learn and grow through your successes and challenges.
大学是你自由时间最多的四年。
大学是你第一次学会独立的四年。
大学是可塑性最强的四年。
大学是犯错代价最低的四年。
所以,珍惜你的大学时光吧,好好利用你的空闲时间,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独立思考者,发展自己的多元化才能,大胆地去尝试,通过不断的成功和挑战来学习和成长,成为融汇中西的人才。

When I faced the greatest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in my life in 2005, you gave me a big hug and said “bonne chance”, which means “good luck” and “good courage”.  Now I do the same for you.  Bonne chance, my angel and princess.  May Columbia become the happiest four years in your life, and may you blossom into just what you dream to be.
当我在2005年面对人生最大的挑战时,你给了我大大的拥抱,还跟我说了一句法语“bonne chance”。这句话代表“祝你勇敢,祝你好运!”现在,我也想跟你说同样的话,bonne chance,我的天使和公主,希望哥伦比亚成为你一生中最快乐的四年,希望你成为你梦想成为的人!

Love,
Dad (& Mom)
爱你的,
爸爸(和妈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楼主| 发表于 2012-5-17 21:01:49 | 只看该作者

我儿子说这纯属瞎掰

儿子说,仁者无敌,但是社会并非向孔子说得那样大同。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很可能富有竞争精神;受到嘲笑的孩子,很可能奋发图强;而总是被称赞的孩子,往往受不起打击。


其实,他自己打了很多字,可是网页自己消失了,他怒了。改天再让他写吧。



我将原文找到了:

CHILDREN LEARN WHAT THEY LIVE

Dorothy Law Nolte

If a child lives with criticism,
he learns to condemn.

If a child lives with hostility,
he learns to fight.

If a child lives with fear,
he learns to be apprehensive.

If a child lives with pity,
he learns to feel sorry for himself.

If a child lives with ridicule,
he learns to be shy.

If a child lives with jealousy,
he learns what envy is.

If a child lives with shame,
he learns to feel guilty.

If a child lives with encouragement,
he learns to be confident.

If a child lives with tolerance,
he learns to be patient.

If a child lives with praise,
he learns to be appreciative.

If a child lives with acceptance,
he learns to love.

If a child lives with approval,
he learns to like himself.

If a child lives with recognition,
he learns that it is good to have a goal.

If a child lives with sharing,
he learns about generosity.

If a child lives with honesty and fairness,
he learns what truth and justice are.

If a child lives with security,
he learns to have faith in himself and in those about him.

If a child lives with friendliness,
he learns that the world is a nice place in which to live.

If you live with serenity,
your child will live with peace of mind.

With what is your child living?

[ 本帖最后由 xxbzh 于 2012-5-17 21:3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13:43:44 | 只看该作者

好久不记录了

原因是我病了。

最近我一直在断断续续住院。

儿子自从我生病之后,学会了自己煮菜煮饭、学会了自己去超市购物和网上购书,去哪里都带着交通卡和钥匙还有零钱,他要负责当家买菜卖水果,姐姐上班,绝大部分家务要儿子自己做了。

机器人和钢琴只能他自己去了。

作业他自己要写。至今没写完。

因为经常去医院看我给我送东西,耽误了不少写作业的时间。

每个假期他一般都是睡到自然醒,早上10点半才起来。因此又长个儿了。

拍照手机丢了,买了一个最便宜的手机和一个8G的卡。重新放进了《万物简史》,未删节的《皮特潘》、《圣诞颂歌》、《化身博士》等。他自己又放进了《动物庄园》和《驯龙记》系列小说。平行听着。

已经听了一遍《动物庄园》,大叫好。说要多听几遍。

评分

参与人数 7威望 +34 金币 +34 收起 理由
aloha99 + 2 + 2 好久没来,宝妈现在身体好些了吗? ...
mary_xing + 10 + 10 姐姐保重,希望快点好起来:)
bell_ks + 2 + 2 儿子也懂事了。。保重!
瑜珈 + 5 + 5 好好休养,祝早日康复!
苹果我爱 + 3 + 3 姐姐注意身体啊,多多保重
pawpaw + 10 + 10 姐姐注意身体
peiling + 2 + 2 保重身体!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发表于 2012-8-20 16:06:10 | 只看该作者
姐姐多多保重!孩子还没有长大,我们不能生病啊。

宝儿就是懂事的孩子,以前姐姐还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会做家务,宝儿不是做的更好?还能照顾妈妈和姐姐。

多保重啊,早点好起来。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xxbzh + 2 + 2 谢谢鼓励,我一定坚持治疗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5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0:41 , Processed in 0.103724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