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41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新理念之二】创造始于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1-25 14:3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要保护和发展孩子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孩子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育。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搞学术研究的,一方面有人一辈子找不到合适的课题,另一方面每天都有新的发现。经商的,一方面有人为找不到商机、找不到市场犯愁,另一方面每天都有富翁产生。搞经营、搞管理的,一方面有人埋怨竞争的激烈,另一方面每天都有提高效率的经营策略诞生……这里的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在没有问题的地主发现问题,在没有机会的地方发现机会,在没有道路的地方开拓道路。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4-11-26 09:13:30 | 只看该作者
要鼓励孩子多问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7 11:18:03 | 只看该作者
   问题意识、另辟蹊径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并不需要培养。孩子刚刚勉强学会走路,就试图摆脱成人的束缚,离开成人认为天经地义的、习惯了的大马路,去到那泥塘、石子、杂草丛生的不是路的路上去。说它不是路,那是从成人的眼光说的,说它是路,那个从孩子的眼光说的。孩子们本来并没有关于路的概念,那是因为家长的反复教导和强迫,孩子才放弃了每次不一样的路,走上了大家公认的马路。一旦走上了公认的马路,就再也不去探寻泥塘、石子、杂草丛生之地的乐趣和新奇了。 <img src='images/smiles/frown.gif' smilietext=''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 />   当小孩开始学会说话以后,说的最多的就是问题:“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无穷无尽的问题。当你回答了他的问题,他接下来就是新的问题——“为什么?” <img src='images/smiles/mad.gif' smilietext=':mad:'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mad:' />   “没有什么为什么。”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家长对孩子的回答。 <img src='images/smiles/confused.gif' smilietext=':confused:'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confused:' />   “那为什么没有什么为什么?”家长以为可以搪塞过去了,不料引来了更大的麻烦。 <img src='images/smiles/mad.gif' smilietext=':mad:'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mad:' />   “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img src='images/smiles/eek.gif' smilietext=':eek:'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eek:' />   幸好孩子还没有学习形式逻辑,如果他学了形式逻辑,接首再追问一句:“你已经长大了,你为什么不知道?”看你何言以对。 <img src='images/smiles/redface.gif' smilietext=''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 />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下一代教育的民族,为了孩子的教育,父母花多大的代价都舍得。问题是我们要孩子掌握的都是我们认为他们应该掌握的,而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出自孩子思维发展自身要求的问题我们却常常视而不见或置之不理。从孩子尚未具备识数能力的时候起,我们就不厌其烦的教给他们1、2、3、4、5,从孩子还在呀呀学习母语的时候,我们就艰难的教给他们A、B、C、D,而对发自孩子内心世界的“为什么”,我们却常常经澷不经心的态度,以“将来长在了就知道上”来搪塞他们。 <img src='images/smiles/mad.gif' smilietext=':mad:'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mad:' />   进入学校以后,这种知识教学的倾向,这种“去问题”教育的倾向更是有增无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4-11-28 10:24:03 | 只看该作者
目师+-->引用:目师 ....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下一代教育的民族,为了孩子的教育,父母花多大的代价都舍得。问题是我们要孩子掌握的都是我们认为他们应该掌握的,而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出自孩子思维发展自身要求的问题我们却常常视而不见或置之不理。从孩子尚未具备识数能力的时候起,我们就不厌其烦的教给他们1、2、3、4、5,从孩子还在呀呀学习母语的时候,我们就艰难的教给他们A、B、C、D,而对发自孩子内心世界的“为什么”,我们却常常经澷不经心的态度,以“将来长在了就知道上”来搪塞他们。 :mad: 进入学校以后,这种知识教学的倾向,这种“去问题”教育的倾向更是有增无减……
同意,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们对如何教育孩子还在很大的误区,总体说来,大部分家长是肯舍得拿出金钱去为孩子创造更优越的学习环境,但肯或有条件拿出比较多的时间来关注孩子的就相对比较少了,这需要很大的投入才行,你需要知道很多你从未接触过的东西,从教育理念大脑的发育、从日常生活到大百科全书,都需要拿出专门的时间去了解。要是我们的父辈们以科学的方法培养我们的话,可能我们就不用这么费事,只须照搬就可以了。为了自己的下一代和下下代。。。,我们有必要摸索出一套带有传统色彩的适合自己家族系统的培养后代的模式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8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2:54 , Processed in 0.234168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