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56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得一,何必为大量读经的儿童感到悲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30 01:5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
看到得一在某帖发出【悲哀】的感叹,我顺手写了一段回帖。结果写出很多话来。不如单独发帖算了。


我想说没什么好悲哀的,推崇【八小时大量读经】的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是私塾业主,相比而言,每天八小时读经的教学工作最简单,不需要特殊教学技能,能看孩子就行。所以人力成本最低,同时,又可以戴着王教授的帽子招徕生源,何乐而不为?另外一种,就是自己的孩子正在大量读经的家长,他们肯定说大量读经好,甚至,连不好的念头都不敢往深处想。要是他们哪天真的公开说不好,那一定是已经发现问题退学之后了。若是为那些孩子感到悲哀,那就赶紧想想亚非那些更苦的孩子吧。。。往更坏的感觉上,寻找平衡和安慰。。我们治疗悲哀的方式,倒是蛮悲哀。
.

.
最近,又有一些家长发现了【大量读经实验】几乎必然衍生的问题。其实这类问题,两年前我就提出来过。。。这种教法,本身对老师的要求就非常低,招生的时候,家长往往被洗脑式说服,教学与生活方面要完全服从私塾方意志,等于完全放弃监督权利。一段时间后,家长们即便怀疑到一些问题,但碍于当初自己对私塾的承诺,他们不敢正视自己的顾虑。有些家长甚至不敢看我的帖子,为什么?因为害怕与自己的承诺和期望发生冲突。监督缺位,必然导致私塾对自身责任的松懈。所以,只有孩子出现私塾也解决不了的麻烦时,家长才知道。。。比如那个大便失禁的。。。家长们盲目着,我只能希望那些私塾能有点儿良心,照顾好那些孩子。成不成才的倒是不指望,别赚了人家的钱,毁了人家的孩子,最后还要骂人家是蠢蛋。以盈利为目的的私塾,永远不会认错的,他们认为那样会影响生意的。

.
.

我希望家长们能够早日清醒一点,在择校和择师方面擦亮眼睛。我喊了几年,不介意仇人增加多少,只希望多少能喊醒几个。。。家长清醒一点,对私塾的健康发展是很有好处的。全国涌现出来的第一波私塾潮,业主们多是些阿猫阿狗的角色,这些人的道德诚信是很不值得信任的。监管方面,国家没搭理,行业无自律,家长们要是再盲从,难道指望着那些阿猫阿狗们,自觉提升自己的道德和服务水平吗?这种期望是不现实的,起码违背了最基本的商业法则。。。贪利的人同时又能自觉进德的,谁亲自见过?起码最近这三年来,我没见过一个私塾业主真有进步的。



私塾业主们既然想要盈利,家长们就要一手攥着钱,一手要点儿权——这样才符合【公平交易】的原则,对不对? 请家长们自己想想,私塾给你的所有承诺,都是虚幻的,没有任何保障。你付出的,却是真金白银,外加孩子的时间,外加你与孩子的天伦之乐。这是何等不平等的交易?难道家长就不能要回点监督权吗? 有的私塾甚至规定,三个月才允许孩子与家长联系一次,理由是——怕孩子跟家里联系多了不好管理——这简直太荒唐了!家长们也不想一想,假如私塾连这点【心理安抚】工作都做不了,你怎么能指望他有能力将孩子培养【成人】? 安抚孩子本就是私塾的本职工作,了解孩子的心,消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最基本的【做人本事】。家长们已经付出了很高的成本,却还要为这么个荒唐理由,放弃自己与孩子【电话感慰亲情】的权力吗? 这些父母怎么会如此老实?简直荒唐透顶。 再想一想,孩子与家里联系多了,为什么就难以管理呢?请家长们好好想一想,想一想。。。孩子们每天长时间大量读经,他们的感受,到底是不是像某些人说的那么好呢? 据我所知,在远离父母的异乡,几个月才一次的短暂电话联系,孩子们绝不会去诉说自己平日郁积下来的心理暗结——他们要么很冷漠,随便说几句就不吭声了。要么唧唧哇哇说点儿早就【被教育】进去的想法,以获取父母赞许。在那短短的时间里,不仅你看不出孩子的问题,就连孩子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问题——他尚未接触【心理学方法】,不知道如何反省并陈述自己的心理暗疾。在不适的环境中,孩子平时只会感受着,苦闷着,郁闷着,自然地-潜意识地自我消解。这种自然形成的非理性应对模式,源自人类的动物本能,基本上都是错误的(相对于人类理性而言)。而且,将终生潜藏地影响着他的生存处世态度。


家长们,不要怕没私塾读书,现在,想赚钱的私塾遍地都是。请擦亮眼睛仔细看看吧,不要迷信什么名人名气,天下没有人比你更爱你的孩子,孩子跟你呆在一起才更安心。如果找不到好的私塾,不如联络几个同城同地区同省份的家长一起,大家凑点钱(可能比私塾更便宜也说不定),至于教学方面,大伙儿可以各取所长民主商量,这样带孩子读经不更好吗?愣是不行的话,反正是大量读经嘛,收费那么贵,不如请个佣人看着孩子,在家里反正也是大量读经嘛。看孩子不需要什么本事的,没读书的文盲阿姨都可以。。。起码,佣人不敢太强迫孩子吧?


.

.

啰啰嗦嗦的这些话,没经过脑子,随便敲打着键盘就这么出来了。可能没什么道理,没什么说服力,没想着要说服谁。家长们,你随便看看吧
排版错误,修改几处格式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1-7-30 02:2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1-7-30 02:16:28 | 只看该作者
确实,最好是家长们联手办小型读经班,一周一次不是很好么.

我实在无法理解总有那么多家长心态如此软弱,被宏大的口号一激灵,连正常的人伦之情都可以放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1-7-30 03:49: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i>paisley</i> 于 2011/7/30 02:16 发表


确实,最好是家长们联手办小型读经班,一周一次不是很好么
我实在无法理解总有那么多家长心态如此软弱,被宏大的口号一激灵,连正常的人伦之情都可以放弃.



早几年也考虑过推广同城联合读经,但精力实在有限,除非专门干这个。最主要的,是过不了自己内心的价值衡量 这一关—。

即便做得很好,又能如何呢?【读经】究竟能为孩子的一生创造什么价值?这个问题我花了好几年去确认,要了解清楚真不容易。越到后来越确定【答案】不能源于其他任何人,【答案】越清晰【答案】也就越无限,越敬佩东方的伟大也就越感叹西方的精彩,越讶异圣哲的深邃也就越体谅自己的肤浅。人间无处不恶人间也可无时不善,越能彻底肯定人性本善,也就越能彻底承认人无希望。。。【答案】不在别人那儿,【答案】也不在我这里。有些人不安于匮乏,所以欲求。有些人不愿意无意义,所以找答案, 几千年来,世界人民活得都很好。不要说释迦救了世界,不要说夫子救了世界,不要说耶稣救了世界,他们就是世界人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1-7-30 04:2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世界人民活得都很好

我读高中的时候很喜欢读世界名著,因为那会儿特流行文学青年的范儿,没读过名著就上不了【档次】。
我就去读,可是功课很多,没那么多时间。于是就买了本【世界名著简介】充数,
心想,炫耀的时候接个话茬,故作高深的对付几句话就成了。。。呃,的确这么想来着,咋的?

暑假一日,一个亲戚到家来玩儿。辈分上是我外祖叔父,年龄不知道,只记得当时是复旦硕士在读,也是放假。我埋头看名著(呃,简介),他翻过书皮儿看了一眼,清了一下嗓子,用带着乡音的蹩脚普通话哼了一句——我至今还能很清晰地记得那位外叔祖父的调儿:这个~呃~也就用来扯谈罢。。。


一句调侃,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一霎而过。可是这一霎,却比任何经典都更深地影响了我这一生。人这一辈子,谁又没有听过亲友间一两句调侃呢?你肯定有过,结果怎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7-30 10:01:02 | 只看该作者
以前置顶的dujingban的帖子就是很好的读经私塾模式,但很费时间和精力,而且还需要家长的水平。那个比埋头读经困难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7-30 10:22:3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7-30 11:52:13 | 只看该作者
不懂  
  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11-3 10:09: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1-7-30 01:53 发表
.

请擦亮眼睛仔细看看吧,不要迷信什么名人名气,天下没有人比你更爱你的孩子,孩子跟你呆在一起才更安心。



   理解的多,认同的少,能作到的更少。谢谢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11-3 10:59:48 | 只看该作者

所有问题皆因有重大教学误区导致的

各位您好:各位的留言学人认真看了,相信我能看明白。我手中有解决当前重大教学误区的方法(此语非广告,既出大言,必有勇略)。
         很多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皆因很少有人真正长期教过课。古人教学之妙法唐宋以后日渐泯灭。学人在授课及研制教具过程中找到了几个妙法。也不知哪位肯与学人通个电话(教学实践问题用文字是表述不清的),我可以打过去的。
       尊敬的天高任鸟飞老师.尊敬的得一老师.尊敬的新叶老师.学人很想与各位通个电话。大家都身在其中,责无旁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11-3 16:44:3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又见“天高任鸟飞”的亮剑,好!!!

之前就在嘀咕:按理而言,所谓大量读经,且,只读一本在孔子之后,几十年由其弟子,学生的回忆而集成的一本言谈集;实属诧异,当然这个不是我们要探讨的话题了;
就此而言,大量读经,作为一法只是一些人的臆想之言,提出此段论者恐未有大量,是否有读“经”都值得深究。因为他们确实没有在读---“经”,读的只是“输”,此意象,读来何益?读去何从?
“天高任鸟飞”所列举的因大量读经之害的例子,其实,只是或者说冰山一角;但恐太多家长先入为主的概念太深,一如“多喝牛奶就身体健壮”的提法一是;牛奶好,那就大量喝,结果呢?呵呵,我喜爱《黄帝内经》,所以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国外的学术资料,结果很是令人心惊。真假不论,这里就不展开了。

世间之事,不外如此。
天地之间,未闻大量;
唯有春风化细雨,润物方为悄无声;
我们的孩子,生活中,除了经,还有典,还有更多的:生,活;

谢谢楼主的勇敢发帖!赞!

[ 本帖最后由 jinrun111 于 2011-11-3 16:4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0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1:44 , Processed in 0.187226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