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流水无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交流] 作文 多大点事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18:31:51 | 只看该作者
  用认真的态度来辅导孩子作文
  
   想必大家都看到了,那么我们来讲今天的第一个话题。周一的时候,寒梅发信给我,说孩子假期有五篇作文要写,到周一的时候还没动笔。为此,家长、孩子都很纠结,这是第一个情节;第二个情节,我们点评了之后,母女俩都很兴奋;第三个情节,就是刚才大家看到的评论。评论的主要内容是孩子的收获、感悟。一方面,孩子对作文有了兴趣,拉着妈妈还要写。另一方面,孩子对于头、身、脚,以及作文的题目,都有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梅妈早上还问我,咱们对于作文的内容,有头、身、脚的说法;但对作文的题目,还有什么更好的、更生动的说法吗?我回答她说,孩子的见解,比别人多么精彩的说法,都更有意义。这个进步,不是一般的进步。现在需要大家思考的是,在短短的几天内,孩子从纠结,到有兴趣,再到现在能用自己的语言谈出自己的见解、感受,其原因何在?这是大家要思考的。
  
   我们讲,作文就是那么点事,就是一层纸。现在,我来为大家捅破这层纸。如果说,孩子看了很多的课外书,报了很多的课外班,抄了很多的好词,但作文还是没有入门,或是没有提高,孩子拿到作文题,还是很痛苦,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方法还不得当。
  
   我们来讲第二个话题。前面,我们在讲课中,讲了很多有关如何引导孩子,如何帮助孩子的话题;还有在《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中,我也是以亲子为主线来写的。今天要讲的是,大家一定要好好地去看一下梅妈的经验,看一下作文的点评。梅妈孩子的作文,一共点评了两篇,大家看了,不少妈妈的感言缩成了一个“好”字。但这个“好”,不管用啊!所以,我们要认真细致地去看这两个点评。这两个点评加上今天梅妈的评论,把整个写作和修改的过程,都朴素、直观、完整地反映了出来。我们要去细细地体会,认真地感悟,不能囫囵吞枣,一看而过,然后就说一个“好”字,这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需要的,是像梅妈这样的真正去辅导孩子作文,而不是只看看说“好”;我们需要的是像昨天虫妈那样的,把体会到的、掌握到的,用之于孩子,让孩子有提高,有感悟。这才是我们的目的,也才是我们最需要的。我们就是要把这个“好”字转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具具体体的效果。
  
   再需补充一点的是,一定要跟着孩子,把一篇文章“吃透”,把一篇作文改透。“吃透”也好,改透也罢,就是要通过这个“透”字,让孩子看到作文的深处,看到作文的高处,看到作文的开阔处。这样,孩子才知道下一步前进的方向。否则的话,浅浅地一涉水,怎么能知道“作文之海”的宽阔?爬山只到山脚,或者只到半腰,怎么能看到作文“这座大山”的风光有多么的奇妙?!
  
   梅妈孩子的作文,还有昨天我们讲的虫妈孩子关于“雨”的作文,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是:这两个孩子,并没有看很多的书,并没有抄很多的词,但只要方法得当,她们也能写好作文。这也是我们在《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中重点强调的。现在孩子的阅历见识,足够支撑写出好作文。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引导他们“升堂”。我在书中,还强调一个基本的、而且是重要的观点——写作、读书、分析,是一回事,不是三回事。所以,就提高作文而言,如何引导孩子、如何将孩子“扶上马”,要比读很多的书、讲所谓的积累,重要得多。这是给我们的第二个启发。
  
   我们来讲第三个问题,关于在线辅导的问题,有的妈妈看到梅妈、虫妈孩子的作文被“和谐”了一下,所以就“口水直流”,纷纷提出要我来讲评。这里还是要申明一个重要的原则:作文的讲评,要看到你对孩子的辅导过程。换句话来讲,要看到家长们,把这个“好”字转变为实际行动的过程。在《作文,多大点事儿》里面,我就曾指出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家长当甩手户主,这是孩子作文有问题的本源所在。所以,如果需要讲评,大家就要有从“甩手”到“入手”的转变。否则,如果孩子的作文不好,你依旧“甩手”,讲一百个、一千个范文,也是收效甚微的。相反地来说,如果你的孩子作文写得很好,你甩手,那我只能说“恭喜你,生了一个省事的孩子”,也没必要讲评什么了。所以,孩子的作文有问题,要提高,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家长从“甩手”到“入手”。这个“入手”,还是那句话,不必让你“操笔上阵,提刀上马”,让你也写好作文。而是说,“没吃过猪肉,但一定要见过猪跑”;不会演电影,没关系,学会看电影就行了。明白了吗?
  
   所以,具体地来说,如果需要我来讲评作文,一个先决的条件,就是要有各位家长辅导孩子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写得再好,免评!没有办法,呵呵,就是要通过这个“损招”,逼着大家上“梁山”,这是我们今天讲的第三个问题。
  
   第四个问题,我们还是一个基本的观点:作文,就是那么点事。但是,如果我们当妈妈的还是感受不到,也没关系。一方面,接着在这里学习、熏习,学不好,就不下山。这个群的存在不是一天、两天,也不会是一朝一夕。大家放下心态,放慢脚步,日知而心慧,就是智慧;今天得悟一点,明到收获一点,日积而月累,就是功夫成片,收获成片。
  
   刚才有新进群的妈妈,上来就问“如何引导、如何提高作文?”这都是“大哉问”的问题,如果说“如何提高作文”,或是说“如何引导好孩子”等等这样的问题,有谁一句话能回答得了的,那这个答案基本上就是废话。所有的有关作文的问题——“大哉问”的问题,我们将用一个月,甚至两个月的时间来回答。
  
   我们回到要讲的主题上来。作文,不难,但如果大家没有感受到容易,怎么办?一个是在群里熏习,还有一个办法——在孩子面前在“装”。不是庄子的“庄”,是装蒜的“装”。怎么装?装得轻松、装得自然、装得自信、装得简单、装得从容。如果说,孩子写作文,脸皱得跟猩猩一样的,问你怎么办?你倒好,脸也皱得跟小猴子一样的。那就是给孩子一个暗示——妈啊!这作文简直就是上刀山,下火海啊!我妈都怕,我更有理由怕了!对不?所以,我们就还要树立一个心态,什么心态呢?你妈我,闯荡江湖多年,大风大浪全经过,什么九阴白骨爪,什么排山倒海,什么葵花宝典,全不在话下。我们一定是有这个水平教孩子作文的,根本的问题只有一个——你愿不愿意教,肯不肯认真的教。我们有如此的心态,就会想:风浪都见过,这小屁孩,还斗不过吗?有的人愿意认真地皱脸、皱眉头,但就是不愿意认真地去教孩子。都是认真,何必不认真于教孩子呢?多合算啊!
  
   “扶上马,送一程”,这一个“扶”字饱含了多少辛勤与耐心。当孩子学走路时,我们是如何的搀扶他,当孩子学说话时,我们是如何的叮咛他。相较而言,孩子稍大一,我们却不扶了。很多家长犯的一个低级的错误,是:自己的心硬了,而误以为孩子的翅膀硬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21:36:1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要讲的,是一个初二孩子的一篇作文,正文如下:
  
   外公
  
   我的外公,人老了,样子很怪。我外公脑门大,眼睛深陷进去后,既圆又亮,跟探子一样的目光,让人摸不透他在想什么,瘦的类似于皮包骨头的那种,让人看了就觉得发毛,整个脸皱皱的,驮着身子,有时还会吓到人的。我认为,他很像童话中的那些魔鬼。
  
   有时,外公经常会忘事,哥的电脑就是因为他的钥匙放在过道口的窗户那里,被人拿走开了门给偷走了。经常干些这种傻事,外公的子女经常认为他傻,太横,比方说,家里有菜不会烧,这是因为以前就是女的才烧饭,男的不干这事丢脸,所以得有人烧给他吃,还得给他留一些,不然明天又是稀饭和大饼,再加点小菜,就这样的菜谱他吃得香着呢,嘴里还不停的说:“好吃,好吃。”我搞不懂他怎么想的,有福不享非这样干嘛?
  
   不过,别看他如此的抠门,但是他曾经拿出一千块钱给俺交学费,从这点上来说,他也不是那种抠门的人,只不过是表面上这么表现罢了。听俺妈说,他年轻时经常留宿流浪者和逃荒要饭的人,每天晚上烧好饭菜等他们回来一起吃,一留就是几个月,家里农活都是自个干,子女全送去上学,现在他的子女都出人头地了,其中有一个已经出国,外公是时候该享享清福了。
  
   不过我外公这人有时很矛盾,有一次,他老说一个人闷,我们便让他住过来吧,可他说他搬过来太麻烦了,又不过来住。以致于,我们都觉得外公太矛盾。
  
   这就是我的外公,一个既怪又固执的老人。
  
   看到这个作文,我们先不讲什么。前几天有妈妈提问说,老师怎么从来不讲中心思想啊?老师怎么从来不讲立意啊?其实,我们在书中讲过立意是什么。有看过书的朋友们,请回答一下,立意是什么?在书中是怎么比喻的?霓虹灯啊。但是大家想想,盖一间茅草屋、盖一间小平房,你把这个霓虹灯整得再五彩缤纷的,好看吗?是不是就有些癞蛤蟆上便道——充当大吉普的样子?是不是有点像厕所上头挂灯笼——自以为是五星级宾馆的样子?所以说,我们讲这个结构是基础中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谈什么立意呢?可以认真地说,结构打好了,作文就像模像样了。如果这个结构打不好,孩子写来写去的,最后来一句“中国人民万岁!”这个立意高不高?高,太高!但高得跟高铁一样的,危险啊!
  
   我们现在想想,孩子写作文是不是有这个毛病?写到最后都是一句空口号——太好玩了、太好吃了、太高兴了、太美妙了、太爽了。孩子这些立意都是高的,这个高还不行,还要加一个“太”。现在有的老师对孩子的作文,也是用“立意不高”这句话一点评,造成孩子下一篇文章就是“伟大的人民万岁!”所以说,这个立意不是几句话能解决的。几句话能解决立意,那是驴头不对马嘴的。
  
   我们回过头,来看这篇作文,写的是“我的外公”,写一个人,一个自己的亲人。当时发给我看的时候,一个评价——写得好。为什么好?真实!换位一下,如果是我们的孩子写,会写成什么样子?说不定把自己外公写成里根总统、圣诞老人。立意虽高,却是臭豆腐,外加一个“渣”。再来看这个作文,个人觉得:实在、非常实在。从总体上来讲,孩子对于文字的驾驭能力,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实在地说,真能看懂这篇作文,或者说,作者再能写得明彻一些的话,是一个催人泪下的作文。
  
   今天我们点评的基础有两个:一个是尽可能尊重孩子的原文;一个就是我们要讲的道理。从头、身、脚及戴帽、穿衣、套鞋这个基础出发,从这个基础出发了就是入门了,文章的线路就明彻了。当然,如果还要大提高,那咱们可以讲一个晚上,讲得大家不睡觉。
  
   那么,我们就简单来讲,来说明这个道理。所谓的中心思想,或者说所谓的立意,都是空的,还是要从头、身、脚及“戴帽、穿衣、套鞋”这个基础出发。第一句话,我们这几天讲“开门见山”,就是一句话:“我有一个外公,今年多大岁数。”我们讲一个道理,一个整体的文章就是头、身、脚,这是必须的要求。再往下,把一个整体的文章分成若干的小段,把这个小段再看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章,也要讲头、身、脚。那么,我们在段里面不这样称呼,我们叫作“戴帽、穿衣、套鞋”。但基本的精神是一样的。明白吗?那么,大家是不是还发现一个规律,一个句子也是有头、身、脚的?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主、谓、宾。我们讲对称词、对称句、对称块、对称段,表现不一样,但实质的精神也是一样的,这样一看透,我们再看一个大楼,就知道了。哦,原来楼就是这样盖起来的,钢筋水泥外加砖。
  
   同样的,我们看一篇文章,不管是整体还是段落,还是句子,都是有头、身、脚的。现在的老师让孩子抄词抄句,大家想想,哪个孩子不会表达一个完整的句子?这样的情况少之又少。孩子们缺少的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块与块之间的联系、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这些毛病怎么能用抄词抄句来解决呢?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从结构上来入手,这个方向大家一定要明白。所以呢,再让孩子抄词抄句的教育,不是义务教育,是贻误教育;再让孩子抄词抄句的家长,不是义务的家长,是贻误的家长。
  
   刚才,我们把头起好了,现在来看第一段。是不是有头了?“外公的样子很怪”这一段,基本没有问题,但有些词用得不恰当,怪就是怪,怪不是鬼。大家拿到《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的,可以看一下,我们在书中讲对称的一句总结:对称词、对称句、对称块、对称段,这是横向讲的;纵向讲,从大的方向来讲,是头、身、脚;从细的方面来讲,就是词服务于句,句服务于块,块服务于段,段服务于中心。这一横一纵明白了吗?我们讲文章有章有法,是什么意思?就是结构严谨。什么叫结构严谨?就是上下左右都要兼顾。说白了,就是横的关系、纵的关系。就跟砌砖一样的,平行的,此砖与彼砖是不是好看?同样,上面的砖与下面的砖是不是也好看?这才叫严谨有力。所以,作者的帽子是“人老了,样子很怪。”这是一段的头,下面所写的都要为头服务,可以围绕着“老与怪”做文章,但千万不要围着“魔与鬼”来下功夫。
  
   下面的三个自然段,就可以戴个这样的帽子——我的外公不仅样子怪,脾气也怪。这个帽子一戴,就是孙悟空的紧箍咒,不怕你是“弼马温闹天宫”。所以,下面的身子里面,就不要讲什么忘事的事情,就讲脾气怎么怪。最后的鞋是什么?——我搞不懂他怎么想的,有福不享非这样干嘛?但这里要讲什么?其实要讲“外公的俭”,对不?为了增加文章的饱满性,同时也是为了尊重作者的意思,且不浪费他的笔墨,我们再来一个对称的段,这一段的帽子就叫“我的外公常常忘事”,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丢电脑的“忘”写出来,然后再来一个经常留宿流浪者和逃荒要饭的人的“不忘”,两个一对比,说的是什么?外公的善,对不?
  
   讲个笑话,为什么说我们的开头是这样写:我有一个外公,今年有多大。但是我们的小作者在写的时候,这个头可能是忘了,一下子称兄道弟的叫起自己为“哥”了,什么哥?的哥?酷哥?小马哥?
  
   第三,再来一个对称段,这个对称段我们再起个名字,叫“外公的抠”,怎么用素材呢?比如说自己一个人住的时候如何的节电、如何的节水,“请他搬过来住,外公说看不惯我们现在这样的浪费。”这样呢,就把这个素材用起来了。当然,我们在这里是臆断,具体怎么用,怎么再增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1-8-22 23:52:49 |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谢谢分享!!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1-8-24 16:15:5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佩服至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6:31:42 | 只看该作者
这几天您讲评了好几个一年级孩子的作文,最近讲通妈孩子作文的内容给了我不少的启发。
  
   其实就在讲通妈孩子作文前两天,我也辅导孩子作文来着,辅导过程中也有和通妈相同的感受,就是孩子说得太多、太细,在我们成人看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孩子却深怕交代不清楚。而往往我觉得该详细描写的地方孩子往往会忽略,即便有时在说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说了一些,可在孩子自己写到纸上的时候,她往往会在字数过多的时候,自己作主扔掉那些我认为好的地方。也不知道是她不知道那是好一些的描述,还是她觉得那些描述没意思,或是觉得妈妈的成分太多。在辅导过程中,我觉得我的启发可能还有问题,没能打开孩子的想象力,我也在老师给出的其他妈妈辅导孩子的过程中看到,有的妈妈有时在孩子说不出或写不出来的时候替孩子说出或写出来,可我不敢替孩子说出来,因为我怕我替她说出来以后她产生依赖性,然后就会说不出来就让我说,自己不去动脑筋,或者懒得动脑筋。在辅导她写下面的文章时,最后就出现了她要我给说结尾的局面,第二篇作文就是以不愉快结束的。
  
   这是妈妈的一个整体的辅导及在辅导过程中的问题。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一年级孩子写的原文:
  
  《海南岛之一》
  
   下了飞机,我们来到了海南岛的三亚。我们看见了蓝蓝的大海,又粗又高的椰子树。我看见的海和我想象中的海是不一样的。我想象中的海,是一个颜色的,但是我看见的海是有很多颜色的,从近往远看先是黄色又是绿色再往后面看是浅蓝色浅蓝色后面是深蓝色,最后海和天就连起来了。我们去了三亚湾和亚龙湾,三亚湾的海比亚龙湾宽阔在海边能看见凤凰岛、东岛、西岛、还能看见最远的南山寺那里的又高又白的玉佛相。亚龙湾的海比三亚湾的海要蓝的更美。亚龙湾的沙很细,而且没有一个石头,三亚湾的沙很粗,而且还有很多石头。亚龙湾的海和沙很干净,保护的很好。三亚湾的海和沙很脏因为保护的不好。我还看了又高又粗的椰子树上面结着大大的椰子,有绿的、有黄的。我们还看见料槟榔数上面结满了槟榔。我们看见了黎族的哥哥们爬槟榔树爬可快了。我们还听导游说黎族的老奶奶也能很快爬上树。海南还有很多其它的水果海南还有椰奶清补凉可好吃了。我和妈妈一起分享一碗很开心你一口我一口可香了。海南岛真好下次再来玩。
  
   以上是第一篇,是在口述完之后写下来的。可以看出,标点孩子还不会运用,分段意识也没有。口述过程中提醒过要分段,可写出来还是这样。口述过程中,我们先说了头,然后按提纲说海,贯穿对称说了海的颜色和两处海的比较,比较过程并不顺利,颜色是到了三亚的第一天就在她耳边唠叨的,天天在房间里都在提醒她看看海的颜色,从近到远有啥不同。可在说作文的时候刚开始还是就说蓝色,经过诱导,终于说出上面几个层次,又问她想象中的海是什么颜色,才说出了文中想象中的海。
  
   两个地方海的比较也是本着对称的思想,本来是希望能启发出高一点的思想境界,比如环保、人的素质等等。我没有直接说出这些话,结果孩子能表达出来的就上面那一点点,保护得不好。
  
   原本说的时候是明确了水果是第三段的,由于没有分段意识,写下来还是变成一段了。分享椰奶清补凉本来是有个小故事的,说的时候比写出来的要多一些,由于两页已经写不下了,她自己作主,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第一篇算是写完了,由于怕孩子烦了,就没有再进行修改了。
  
   第二篇是过了一两天后,发现还差一篇作文,于是我就借机顺理成章的让她续写海南岛,她也没反对。可是说第二篇时就不那么愉快了。本来要写的内容在第一篇的时候就有了,她喜欢的贝壳和我提示的人。可在说贝壳的时候很艰难,对贝壳的外形、颜色的描述不能形象和生动起来。她老是说贝壳有很多形状,可就说出一个像扇子,就不知道怎么说了,让她好好想想,还是说不出。我就有些生气了,让她把捡回来的贝壳海螺拿来仔细看。看了一会说,像扇子、像冰淇淋(听到她说出向冰淇淋时,我心里很高兴)、像小塔、小号。说到颜色,又卡住了。就一句,五颜六色。我的耐性受到挑战,再度让她把自己最喜欢的两个小海螺拿来看看,什么颜色。看了一会,她说:“像小号的小海螺是白色的,微微带一点黄色。像冰淇淋的小海螺最下面是棕色的上面是一圈白色的,又是一圈棕色一圈白色,然后是一圈橘黄色一圈白色,然后是棕黄色,上面还有一丝丝白色。”听到她说出这些,我心里喜滋滋的,不过我没表现出来。只说了一句,这样就很好呀。可是在她写的时候就变样了。接下来说人的时候也很困难。她把遇到的人和事不能叙述的太准确,更体会不到里面更深的东西。我只好不断的说,我们遇到了什么事、什么人、她怎么做的、他是什么样的人,你喜欢吗?反反复复,我感觉孩子还是不太清晰。最后我有些忍耐不住了,态度也就不好了。
  
   好不容易说完人的事,该写脚了。她不知道要怎么写。我说你去了哪里、有些什么印象最深的、你什么感受?她居然说我不会写。问我怎么写,让我写。我的火山终于爆发啦,我不想骂她,我选择了不理她了。最后她自己写了结尾,就把作文收起来了,不给我看了。今天写这些内容是她不在家,属于偷偷地偷看了她的海南岛之二。
  
   以上是妈妈的辅导过程。看到这里,心都是提着的——为孩子提着的,又是一个有“轻子综合症”的妈妈啊。
  
  《海南岛之二》 一升二年级孩子
  
   海南岛除了有一望无垠的大海和高高的椰子树和细细的槟榔树,还有贝壳,和人。
  
   我们在大海边看见许多贝壳和小海螺。有像冰淇淋、有像小号的、还有像小塔、和小扇子的。像冰淇淋的小海螺是棕色、白色、和桔黄色,那个像小号的小海螺是白色的微微带一点黄色,像小塔的小海螺是棕色的,像扇子的小贝壳是五颜六色的。我最喜欢的是那个像冰淇淋的小海螺。
  
   我们在海南岛遇到了很多人,有好人还有坏人。我们不知道该怎么走时就去问路,那个阿姨很热心的告诉我们那边有个车站还告诉我们坐几路车能到。我们坐公交车时有个阿姨主动告诉我,把包放在她的座位旁边,这样就不会挡着过道了。坐出租车时那个叔叔开车老是绕我们就只能多给钱。我们还遇到了小偷,妈妈的包差点被偷,我喜欢热心帮助我们的人,我也要做一个爱帮助别人的人。我在海边捡贝壳和帮助我们的人我觉得很开心,加上我们也是来海南玩的就更开心了。
  
   这是第二篇作文的原文,我们再来看妈妈的反思:
  
   前面都知道分段了,最后一段又没分,有可能是心情的原因吧。因为开始写不出结尾,先写了前面的内容。后来她老问我结尾怎么写,我没理她了,就搞成这样了。我非要要求一个有深度的脚,是不是又把自己当曹操,把孩子当曹植了?
  
   写完这两篇作文后,又看到老师讲的要想不记成流水账就要慢下来,我觉得这个海南系列是不是还是太快了?一篇里的内容要求多了?是不是还应该再写得细一些,每篇只写一个方面呢?很想老师能指点一二。
  
   看到这篇作文,特别是看到妈妈的辅导,我心里是沉甸甸的。刚才也看到各群大家的评论,一方面,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这篇作文写得非常好了;但另一方面,这篇作文是血泪斑斑的啊,这哪是游记啊,这简直是“油锅”啊!要是写作文有这么痛苦——孩子痛苦,妈妈怒吼,这作文写它干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1-9-5 09:20:40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好的帖子,谢谢了,非常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1-9-5 10:1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作文 多大点事

辛苦了,先收藏慢慢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1-9-6 23:14:56 | 只看该作者
写的真好,从结构、从对称等方面去写作文,以前真没有想到,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1-10-20 07:24:5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太有帮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1-10-20 12:06:34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太好了,很有启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5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4:32 , Processed in 0.078139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