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流水无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交流] 作文 多大点事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1-8-7 08:54:20 | 只看该作者
看到这个思维导图,是不是更清楚一些呢?先作个简单的分析。我们来看第一块,不必说……也不必说……这是第一对称块;两个“不必说”,又组成了两个小块。第一句话: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是四种植物——是不是对称?第二句话:鸣蝉、黄蜂、叫天子,是三个小虫子——是不是对称?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块,第二块说的是泥墙根一带。“这一带”又分了两小块。第一小块:油蛉、蟋蟀、蜈蚣、还有斑蝥,四个小虫子——是不是对称?第二小块:何首乌藤和木莲藤,两种植物——是不是对称?我们再整体来看这三块,刚才我们讲过,如果不能理解,就把一个块或是一个段,看成是一个故事或是一个字。那么,我们现在就来简化一下:第一自然段名字叫“粗写的百草园”,第二个自然段名字叫“细写的百草园”,第三个自然段名字叫“略写的百草园”。粗写的、细写的、略写的,这是不是对称?所以我们说,看结构不要从字数上去看,不要去看表面的现象,而要看到内在的实质。
  
   我们平时写一个东西、写一件事,不是也会“粗写”、“细写”与“略写”吗?但“粗写”是一个粗粗的观察;“细写”是一个细细的观察;“略写”是一个小小的补充,是观察之后的观察,是看过一眼之后再回望的那一眼。这样写,是不是就丰满了呢?我们试想,如果省掉其中的一块,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同样的,我们看一个人,是不是总是先看到一个人的大模样,然后再看到一个人的脸,由此来评价这个人是帅还是靓?最后,还会注意一些小小的细节,比如是不是口红没涂好,是不是领带没系到位,是不是男人的裤子下面的纽扣或拉链没拉好?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会意地笑了呢?如果你笑了,说明我们有了默契,今天讲的内容你也就意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11-8-7 08:55:24 | 只看该作者
网页反应慢 贴子总是发重了。

[ 本帖最后由 流水无声 于 2011-8-7 08:5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1-8-10 21:13:3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孩子写作文真的很难,他不知道怎么写,写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1-8-11 09:34:1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后面还有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1-8-11 09:35:3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看了很有启发。孩子二年级,还停留在好词好句阶段,没想到可以从结构入手,这对他的学习应该可以上一层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1-8-12 22:57:33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小妹妹》作文讲评
  
   准确地来说,今天不是我一个人来讲,而是由寒梅主讲。源由是什么呢?昨天梅妈很开心地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说自己教孩子写作文,没想到写得很顺。后来她还把作文传给了我,我一看,特别地兴奋啊,写得非常好!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分享梅妈孩子的作文。
  
   有几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个是我们要从中体会、学习怎么样去辅导孩子,怎么样把孩子扶上马、送一程。第二个,大家体会一下正确地辅导孩子,对孩子的兴趣、对孩子的作文,有多大的效果。第三,思考了上面两点,我们再来具体讲评孩子的作文,看还有什么方面可以提高。
  
   下面,我们就把梅妈的话,复制出来。
  
   暑假里,女儿的老师要求她们写五篇作文,到昨天为止,一篇都还没完成,我那个急啊……
  
   星期天下午,我终于抽时间用老师教的“头、身、脚”、对称和“六根六尘”法给女儿辅导,让她写了两篇作文(先用“口说作文”的方法)。在写的时候,她也没感到写作文是个很难的事情哦。哈哈,好有成就感啊。昨天小试牛刀,女儿尝到甜头了,拉着我今晚要继续写呢。
  
   这里请大家注意分享其中的几个关键词:一个是先用口说作文的方法;一个是孩子没有感到很难,并且尝到了甜头,有了兴趣,还要继续写。
  
   下面,我们先把孩子的成稿复制给大家。
  
  《我的小妹妹》
  
   我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妹妹,前几天刚刚两周岁了。
  
   她的眼睛黑溜溜的,像一对黑色的珍珠一样;鼻子小小的,但是很灵敏;嘴巴红红的,看起来像红色的樱桃一样;她的耳朵也很灵,即便在很远的地方,但是只要电话铃一响,她就第一个冲到电话机旁边,拿起话筒,说:“阿姨,我是冉冉,你吃过了吗?”没等对方说一个字,就“啪”的一下挂了电话!
  
   她的四肢肉嘟嘟、白胖胖的,像外婆刚买回来的藕节一样。
  
   她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跑和跳,有时还会连蹦带跳呢!每当我去上学的时候,她总是到门口来送我,一边挥手一边说“姐姐,再见,早点回来哦!”等我回来的时候,她也总是到门口来接我,给我开门,并说:“姐姐,你回来了?”
  
   你们说,我的妹妹活泼吗?可爱吗?你们羡慕我有一个这样的妹妹吗?
  
   这是一个小学二年级孩子的作文,写得好吗?好,其他的先不多说,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妈妈是怎么辅导的。顺带补充一下,孩子一共写了两篇,是在同一天完成的。有的孩子,老师在假期布置了几篇作文,真的快愁死了。但这位孩子在妈妈的辅导下,一天就写了两篇,轻松、高质量地完成,并且还饶有兴趣地完成和想要接着写呢。看来,并不是孩子没有东西可写,而是我们如何去辅导。可以说,我们八月份,在作文方面的课,还只是个开头,但这位妈妈,听到了方法,马上就实施。这个态度,是最值得大家学习的。我们还有些妈妈,说不定还抱着一份疑问的态度,纠结的态度,或是争论的态度来学。等真的全搞明白了,黄花菜都凉了。
  
   前几天,我们在作文方面,其实讲了很多的方法,我们也在博客中,把“学习进步表”搞了出来,为的就是帮助大家扫除已经学习的课程中的盲点。但实在地说,很担忧大家还在理上面争论啊,探讨啊,观望啊。昨天晚上,我们讲了《出师表》。不去行动,不去做,百分之一千的认可也不管用。这都是在理上讨论的。今天早上看到一些人还在说,对我们讲的,一半认可,一半不认可。不去行动,百分之一万的认可也不管用。空谈、空议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有行动,才可以证明效果。这是题外话。
  
   现在我们来看这个妈妈是怎么辅导孩子的。为了能让大家看清楚,孩子作文的原文,我们将以粉色字体出现;妈妈的辅导过程,我们以绿色字体出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11-8-12 22:58:18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小妹妹
  
   我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妹妹。前几天刚刚两周岁了。
  
   前半句完全是她自己写的,我点评:嗯,这个头不错,简洁,开门见山。不过我问她:是不是得告诉人家一下,你那活泼可爱的小妹妹多大了呀?所以又加了后半句。
  
   她的眼睛黑溜溜的,像一对黑色的珍珠一样;鼻子小小的,但是很灵敏;嘴巴红红的,看起来像红色的樱桃一样;她的耳朵也很灵,即便在很远的地方,但是只要电话铃一响,她就第一个冲到电话机旁边,拿起话筒,说:“阿姨,我是冉冉,你吃过了吗?”没等对方说一个字,就“啪”的一下挂了电话!在写之前,我和她讲了非常老师教过的“六根六尘”法,当然,没和她直接提这四个字,我在纸上把“六根六尘”分别指什么写给她看(“眼耳鼻舌身意”所对应的,看到什么,看起来像什么?听到什么,听起来像什么?闻到什么,闻起来像什么……),然后让她可以用用对称。黑珍珠啊,红樱桃啊,都是她自己想到的。写到耳朵时,很难形容,我就问她:妹妹的耳朵灵不灵的呀?有什么证据吗?这个“冲”字,也是她想的——原来用过“跑”,后来她觉得“冲”字更好,为下面的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做了铺垫。
  
   她的四肢肉嘟嘟、白胖胖的,像外婆刚买回来的藕节一样。这“肉嘟嘟”和“白胖胖”也是她想出来的,她说,要对称,哈哈。又对她大大地表扬了一番。后面的想象,是经过我的提示的。因为今天我妈刚好买回了莲藕,我问她,妹妹的四肢有没有点像藕节啊?然后给她讲了哪吒,传说哪吒的第二次生命,就是用藕做成的腿,用荷花做成的心……
  
   她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跑和跳,有时还会连蹦带跳呢!每当我去上学的时候,她总是到门口来送我,一边挥手一边说“姐姐,再见,早点回来哦!”等我回来的时候,她也总是到门口来接我,给我开门,并说:“姐姐,你回来了?”这一段基本是她自己写的,我只是把有些词修得更简练点,比如说,她原来写: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跑步和跳,为了对称,建议她只用“跑和跳”;有了门口送,就有了门口接,对称块的体现,哈哈。
  
   你们说,我的妹妹活泼吗?可爱吗?你们羡慕我有一个这样的妹妹吗?这个“脚”,和“头”对应了,表扬了她。写后半句时,我问她:你喜欢自己的这个小妹妹吗?如果别人也喜欢的话,他们会怎么样啊?她说:羡慕。
  
   下面我们来讲评,讲评的目的,不是说孩子写得不好。昨天,收到这个作文的时候,很惊叹,惊叹孩子的接受能力,惊叹妈妈的辅导认真。这个孩子的作文写得相当好,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对称的运用。对称的运用,就把文章的整体性、连贯性写了出来。二是“六根六尘”法的运用,就把作文的生动性表现了出来。三是“头、身、脚”的运用,就把文章的前后呼应、一体化表现了出来,显得集中,而不散乱,结构很严谨。这些优点,我们就不一一评述了。我们下面来讲,如何提高的问题。
  
   在讲如何提高,我们的前提是尊重作者的思路,尊重作者的原文。我们可以重新来审视一下,作者讲了哪些?也就是说,我们来看一下整体的结构,整体的段对称。
  
   这篇作文,小作者讲了三个方面,或者说,有三个对称段:一是妹妹的样子;二是妹妹淘气;三是妹妹爱运动。这样来看,我们就能看出还有一些可以提高的地方:
  
   第一个,题目:我的小妹妹。这个题目,或者说这个主题,还有点平淡,不如起个《可爱的妹妹》。因为,我们读完这个作文,妹妹的可爱、稚嫩都显在纸面上。“可爱、淘气”都是可以的。
  
   作文的第一句话——我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妹妹,前几天刚刚两周岁了。开门见山。怎么样开门见山?方法很简单,作文的第一句话里,就要有主题——与题目紧紧相扣。就本文来说,第一句话里面,就要有妹妹两字的出现。如果第一句话没有,前三句话就要有妹妹。如果前三句话没有妹妹,那妹妹就让小作者拐跑了。前三句话,如果还没有妹妹,那第一自然段里,就要有妹妹。否则,小作者就找不着妹妹了。所以说,让孩子写哥哥啊、妹妹啊、爸爸啊、妈妈啊,一定要开门见山。开门不见山,哥哥啊、妹妹啊、爸爸啊、妈妈啊,都让人给拐跑了。别说初中生,就是大学生也要这样啊。
  
   我们来看看,前几天为大家提供的名家作品,都是开门见山的。
  
   朱自清先生的《春》,第一句话:“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在《香山红叶》中,杨朔先生是这样开头:“早听说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最浓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乐意”。
  
   《绿》——朱自清先生,头是这样开的:“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吴伯萧老先生的《我还没见过长城》,第一句话是开头: “真惭愧,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我们再看吴伯萧老先生的另一个文章,叫《马》。开篇点题:“也许是缘分,从孩提时候我就喜欢了马”。
  
   明白了吗?希望以后,大家再也不要问什么初中生、小学生适不适用的问题。在我们看来,作文只有深与浅,没有适合不适合。小学生,可以让“妹妹跑得远”一些,初中生可以“让妹妹跑得近”一些。但开门见山,一出门,就要想着拉着“妹妹”的手。这个大原则,是不能变的。
  
   好,我们接着讲。刚才,我们讲了三个对称段,其中之一是描写妹妹的外貌。但在本文中,那个“小藕节”是不是长得有点远了?我们先来调整一下顺序,看是不是结构就完整了。
  
   我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妹妹,前几天刚刚两周岁了。
  
   她的眼睛黑溜溜的,像一对黑色的珍珠一样;鼻子小小的,但是很灵敏;嘴巴红红的,看起来像红色的樱桃一样;她的四肢肉嘟嘟、白胖胖的,像外婆刚买回来的藕节一样。
  
   她的耳朵也很灵,即便在很远的地方,但是只要电话铃一响,她就第一个冲到电话机旁边,拿起话筒,说:“阿姨,我是冉冉,你吃过了吗?”没等对方说一个字,就“啪”的一下挂了电话!
  
   感受到了吗?我们说完了第一个对称段,我们再来说第二个对称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11-8-12 22:59:3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个对称段,讲的是淘气的妹妹。但这里,小作者的帽子戴得有些歪。歪在哪?帽子戴的是“耳朵灵”,但衣服穿的是“妹妹很淘气”,帽子与衣服,不相配。似乎就是我们讲的,戴上太阳帽就要穿休闲衣;如果戴的是礼帽,但穿的是功夫衫,就不配套了。对不?
  
   第三个对称段,帽子戴的是“妹妹爱运动”。但是衣服呢?讲的是自己上学与放学的时候,妹妹的送与迎,还是有些不妥,所以,还要动一下。
  
   最后的鞋,写得好,做到首尾呼应,头与脚是相应的,配套的。好,我们发现了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在这里稍作一些改动。
  
   为了增加一些呼应性 我们就拿准那个小藕节。因时间问题 我们就粗粗地改一下,以这个“小藕节”为文章的核心,来写妹妹。希望梅妈下课以后,再好好辅导孩子认真地、细细地改一下。
  
   可爱的小妹妹(非常老师修改稿)
  
   我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妹妹,前几天刚刚两周岁了。
  
   她的眼睛黑溜溜的,像一对黑色的珍珠一样;鼻子小小的,但是很灵敏;嘴巴红红的,看起来像红色的樱桃一样;最特别的是她的四肢肉嘟嘟、白胖胖的,像外婆刚买回来的藕节一样。
  
   小藕节可淘气了。家里的电话铃一响,她就第一个冲到电话机旁边,拿起话筒,说:“阿姨,我是冉冉,你吃过了吗?”没等对方说一个字,就“啪”的一下挂了电话!
  
   小藕节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跑和跳,有时还会连蹦带跳呢!每当我去上学的时候,她总是跑着跟着来送我,挥舞着胖嘟嘟的小藕节说:“姐姐,再见!早点回来哦!”
  
   等我回来的时候,小藕节也总是高兴得又蹦又跳地来接我,给我开门,并说:“姐姐,你回来了?”那个样子,会让我想起小哪吒踩着风火轮,急速飞奔的样子。
  
   你们说,我的妹妹活泼吗?可爱吗?你们羡慕我有一个这样的妹妹吗?
  
   好,这样经过一些简单的调整,是不是就更有些趣味了?谢谢大家。
  后记:经过昨天非常老师的讲评和点拨,孩子进行了修改,梅妈整理后,修改稿如下:
  
   可爱的小妹妹
  
   我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妹妹,前几天刚刚两周岁了。
  
   她的眼睛黑溜溜的,像一对黑色的珍珠一样;鼻子小小的,但是很灵敏;嘴巴红红的,看起来像红色的樱桃一样;最特别的是她的四肢,肉嘟嘟、白胖胖的,像外婆刚买回来的小藕节一样。
  
   妹妹可淘气了。家里的电话铃一响,她就第一个冲到电话机旁边,拿起话筒,说:“阿姨,我是冉冉,你吃过了吗?”没等对方说一个字,就“啪”的一下挂了电话!还有一次,妹妹看到我在写作业,不知她从哪里拿了画笔,冷不丁地在我本子上画几道。气得我直跺脚!事后,她又会边说“对不起”边在我脸上“小鸡啄米”,真是让我哭笑不得啊。
  
   妹妹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跑和跳,有时还会连蹦带跳呢!每当我去上学的时候,她总是跑着跟着来送我,挥舞着她那胖嘟嘟的“小藕节”说“姐姐,再见,早点回来哦!”等我回来的时候,只要一摁门铃,她就会放下手中的玩具,又蹦又跳地来给我开门,并说:“姐姐,姐姐,你回来了?”她那个样子,会让我想起小哪吒踩着风火轮,急速飞奔的样子。
  
   我可喜欢这个淘气又可爱的小妹妹了!你们羡慕我有一个这样的妹妹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18:30:2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把寒梅孩子的作文讲评完。请看下面:
  
   《残疾人的演出》---寒梅女儿(二年级)
  
   朋友们,你们一定见过残疾人,但你们观看过残疾人的演出吗?今年暑假里的一个晚上,爸爸妈妈和外婆就带我去江北剧院看了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的表演。据说这个艺术团表演的节目在全国各类文艺汇演中得了很多金奖呢!
  
   首先出场的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小女孩,她满怀深情地朗诵了诗歌《如果给我三天光明》,她的声音既清脆又甜美。过了一会儿,两边出现了很多的大姐姐,围着小女孩伴舞。
  
   最让我刮目相看的节目是:现场口书。主持人叫一位家长在台上写自己的名字,然后一个失去双手的叔叔用嘴巴咬着毛笔蘸了蘸墨,就在宣纸上写起了诗来。听说他随便看到什么名字,就能现场写一首诗。他写的字比有些双手健全的人写得还要好呢!旁边还有一位双目失明的叔叔在弹古琴。他们两个配合得非常好!
  
   我还喜欢小品《火红的玫瑰》、舞蹈《彩色的梦》等,但是我最喜欢的节目是舞蹈《千手观音》,他们头上戴着金灿灿的帽子,手指上带着金色的又尖又长的指套,还穿着一身金色华丽的衣服,欢快的跳起舞来,旁边还有两个老师在打手语,因为跳舞的都是两耳失聪的演员。
  
   今天的表演可真好看啊,从这些残疾演员的身上,还让我懂得了一个大道理:虽然身体有缺陷,但他们还是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自强不息。如果我以后碰到困难的话,也要和他们一样,敢于挑战,决不能放弃。
  
   大家看这篇作文。这篇也是梅妈孩子的作品。这篇作文先是梅妈辅导孩子口头作文,然后再动笔写作。这个作文好不好?我们心里自有公论。但还是要强调,这个作文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写的,是在一天中完成的两个作文之一。听孩子的妈妈介绍,假期里老师一共布置了五篇作文。家长犯愁,孩子也头痛。但是经过妈妈的辅导,孩子能在一天内完成两个作文,并且作文质量不错,这就要归功于妈妈认真、得法的辅导,更难得的是使孩子在写的过程中有了兴趣,有了劲头。孩子不再惧怕作文,且从中得到了享受与愉悦。——这是妈妈的原话。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位妈妈是怎么辅导孩子的?是怎么对孩子“扶上马,送一程”的?是怎么引领孩子,提升孩子的兴趣的?
  
   为了方便,原文还是用绿色字表示,妈妈的辅导过程,用粉颜色显示。妈妈的原文:
  
   我进群听非常老师讲课快三个月了,但只限于把“饺子往茶壶里装”,自己慢慢消化,一直没能倒给女儿。暑假里,女儿的老师要求他们写五篇作文,到昨天为止,还一篇都没完成,我那个急啊……星期天下午,我终于抽时间用老师教的“头身脚”、对称和“六根六尘法”给女儿辅导,让她写了两篇作文(先用口说作文的方法)。而且,在写的时候,她也没感到写作文是个很难的事情哦。哈哈,好有成就感啊!
  
   孩子的作文:《残疾人的演出》
  
   朋友们,你们一定见过残疾人,但你们观看过残疾人的演出吗?(她的初稿里没有这一句,我对她说:作文的头,就如人的头,要尽量想办法吸引人。妈妈有个提议:你可以试试用问句的形式来开头,是否更能吸引读者呢?然后她就想了这一句)
  
   今年暑假里的一个晚上,爸爸妈妈和外婆就带我去江北剧院看了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的表演。据说这个艺术团表演的节目在全国各类文艺汇演中得了很多金奖呢!(初稿中,她只是写,看了残疾人的演出,没有提该艺术团的节目得金奖这一码事,我对孩子说:一般的人,看了你这个作文的“头”,会不会想:这估计是天桥上驼着背、瘸着腿、带着一只小猴卖艺的,那种没什么看头的表演吧?)
  
   首先出场的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小女孩,她满怀深情地朗诵了诗歌《如果给我三天光明》,她的声音既清脆又甜美。过了一会儿,两边出现了很多的大姐姐,围着小女孩伴舞。(她原来写:首先出场的是一个眼睛看不见的小女孩,我问她:眼睛看不见,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呀?再来说一说,她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她朗诵诗歌时的声音怎么样啊?可以用用对称哦)
  
   最让我刮目相看的节目是“现场口书”。主持人叫一位家长在台上写自己的名字,然后一个失去双手的叔叔用嘴巴咬着毛笔蘸了蘸墨,就在宣纸上写起了诗来。听说他随便看到什么名字,就能现场写一首诗。他写的字比有些双手健全的人写得还要好呢!旁边还有一位双目失明的叔叔在弹古琴。他们两个配合得非常好!(这个“刮目相看”是她自己想出来的,我着实地夸了她一番:宝贝,看来你积累的好词还不少呢,连这个词都知道!不过,你知道“刮目相看”的典故吗?她说不知道,然后我让她百度了一下,大致给她讲了吕蒙、孙权和鲁肃的故事;开始她没有提到断臂叔叔写的字如何,我说:这没有手的叔叔写的字,肯定不怎么样吧?——如果写得像蚯蚓一样的,那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我还喜欢小品《火红的玫瑰》、舞蹈《彩色的梦》等,但是我最喜欢的节目是舞蹈《千手观音》,他们头上戴着金灿灿的帽子,手指上带着金色的又尖又长的指套,还穿着一身金色华丽的衣服,欢快的跳起舞来,旁边还有两个老师在做手语,因为跳舞的都是两耳失聪的演员。(节目有详写,有略写,对她表示了肯定。看了她的初稿,了解到她喜欢这个《千手观音》的节目,主要是因为她们金灿灿的服饰哈,不过也行,那就把服饰里的颜色都用金色来表达出来吧——原来只提到“金灿灿的帽子”和“华丽的衣服”。这个“金灿灿”和“两耳失聪”也是她自己想的,又对她表扬了一番,呵呵)
  
   今天的表演可真好看啊,从这些残疾演员的身上,我懂得了一个大道理:虽然身体有缺陷,但他们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自强不息。如果我以后碰到困难的话,也要和他们一样,敢于挑战,决不能放弃。(这个作文的“脚”,基本上也是她自己写的,“自强不息”和“敢于挑战”是我加的,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18:31:05 | 只看该作者
好,关于妈妈的辅导过程,就讲完了。大家看了后,有何感想和收获?下面,我们来讲评一下这篇作文。
  
   孩子的作文好在哪里?大家分别都有很好的评价。我们来个总体的评述:一、“头—身—脚”的意识非常好,开门见山。这一点,我们上午讲得比较多。关于“开门见山”的问题,在《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里面,还有更加详细的说明。二、“身子”也非常饱满。对于对称词、对称句有很强烈的意识。三、“脚”也知道如何立正。这些就表现在逻辑性、表达的准确性上。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孩子在哪些地方还有提高的潜力呢?我们还是要遵循一个大原则,在尊重孩子原文的前提下来点评、修正。作文中的“衣服”讲了三个场景,用我们的话来讲叫“三个对称”。这三个对称段,我们分别起个名字:一是双目失明的小女孩唱优美的歌;二是失去双手的叔叔用嘴巴咬着毛笔来写诗;三是两耳失聪的演员在跳舞。是不是三个对称段?这三个对称段,就是“身子”。什么叫对称,也就是我们前段时间不断讲的——对称,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事物。小作者在“身”上用三个不同的场景、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写看演出。这样,就让作文丰满厚重了。所以说,对称的意义,就是把最有典型意义的人或是事表达出来。而不必把整个演出、每一出戏都写出来。这样,就有了详、略,有了重点与“轻点”。
  
   那么,我们把作者要表达的这个对称,或是身子理解透了。我们再看这个作文的题目,还是跟上一篇一样——略显平淡。我们在对称上看到的是:一是双目失明的小女孩朗诵优美的诗;二是失去双手的叔叔用嘴巴咬着毛笔来写诗;三是两耳失聪的演员在跳舞。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来定这样的一个题目呢——残缺的美。大家以为呢?我们以前讲过,如何辅导孩子写苹果?写的不是苹果,写的应该是苹果的故事。同样的,我们说是去看残疾人的演出,不如说,我们是去看残疾人演员的一种精神。那么这种精神是什么呢?且定名叫“残缺的美”,行不?
  
   明白了这个对称结构、对称段。我们讲过,在全文用“头—身—脚”,在段里用“戴帽、穿衣、套鞋”,整个文章就结构严谨、表达有力、有功夫了。怎么样围绕着“残缺的美”来“戴帽、穿衣、套鞋”呢?详细的字、词、句,我们就不讲了,我们就讲大方向。
  
   第一个对称段,我们是不是可以套这样的“鞋”呢?首先出场的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小女孩,她满怀深情地朗诵了诗歌《如果给我三天光明》,她的声音既清脆又甜美。过了一会儿,两边出现了很多的大姐姐,围着小女孩伴舞——失明的小女孩用她天使一样的声音为我们展示了声音美。
  
   第二个对称段中这样套上“鞋”:最让我刮目相看的节目是:现场口书。主持人叫一位家长在台上写自己的名字,然后一个失去双手的叔叔用嘴巴咬着毛笔蘸了蘸墨,就在宣纸上写起了诗来。听说他随便看到什么名字,就能现场写一首诗。他写的字比有些双手健全的人写得还要好呢!旁边还有一位双目失明的叔叔在弹古琴。他们两个配合得非常好!——失去双手的叔叔用他的肢体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书法美。
  
   在第三个自然段中,我们可以这样套上“鞋”:我还喜欢小品《火红的玫瑰》、舞蹈《彩色的梦》等,但是我最喜欢的节目是舞蹈《千手观音》,他们头上戴着金灿灿的帽子,手指上带着金色的又尖又长的指套,还穿着一身金色华丽的衣服,欢快的跳起舞来,旁边还有两个老师在做手语,因为跳舞的都是两耳失聪的演员。——失聪的小演员们为我们展示了歌舞美。
  
   失明的小女孩用她天使一样的朗诵为我们展示了声音美;失去双手的叔叔用他的肢体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书法美;失聪的小演员们为我们展示了歌舞美。声音美—书法美—歌舞美,是不是对称?以上三个对称段,是详写。我们还可以再加一些略写。可以这样来写:在整个演出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独唱,还看到了独舞;不仅看到了合奏,还看到了独奏(这些是需要妈妈再帮着孩子补充的);——总之,这些身带残疾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用他们独特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艺术的美。
  
   最后,我们来看结尾。原来的结尾,有“脚”的意识,这很好。但是结尾收在“面对困难,自强不息”似有不妥。因为“身子”并没有着墨于表现“面对困难,自强不息”,而是着墨于艺术的美。所以这个结尾还要调整一下。可以这样来写:今天的演出不仅让我们享受了艺术的美。还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美是可以发现的,美是可以创造的。一个人如果有健全的身体,而没有一颗发现美、创造美的心,那健全的身体便没有了精神;相反,如果一个人虽然残疾,但他却拥有一颗发现美、创造美、奉献美的心,那这样的残缺,也是美的。这样是不是就更加统一、完整了?不是把帽子换大,是把帽子换得更合适。我们在书中就讲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对称,其实它的核心就是——字、词服务于句子;句子服务于块;块服务于段;段服务于中心。我们既然定了中心是残缺之美,那么我们的字、词、句、块、段,就要为这个中心服务。这样形成呼应,形成整体,才算得上严谨。严谨是什么?严谨,就是功夫。功夫是什么?是经得起推敲的东西。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讲的是一个大的结构,一个大的方向,不作细致地讲评。其实在每一个对称段里,还可以结合“六根六尘”的手法,把美写得更生动、更形象。比如,第一个段里讲的朗诵,我们可以说“这动情的朗诵,仿佛天使之音”;还有那个舞蹈,我们可以说“千手观音真的好像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净化心灵、一尘不染的佛国世界”。希望梅妈,再细改。
  
   文章不厌千回改。越改越是精品,就是要让孩子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吃透文章的精妙。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
  
  后记:经过昨天非常老师的讲评和点拨,孩子进行了修改,梅妈整理后,修改稿如下:
  
   残缺的美
  
   朋友们,你们一定见过残疾人,但你们观看过残疾人的演出吗?今年暑假里的一个晚上,爸爸妈妈和外婆就带我去江北剧院看了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的表演。据说这个艺术团表演的节目在全国各类文艺汇演中得了很多金奖呢!
  
   首先出场的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小女孩,她满怀深情地朗诵了诗歌《如果给我三天光明》,她的声音既清脆又甜美,仿佛是天边传来的美音。这个失明的姐姐用她天使一样的嗓子为我们展示了声音之美。
  
   最让我刮目相看的节目是《现场口书》。主持人叫一位观众到台上写自己的名字,然后一位失去双手的叔叔用嘴巴咬着毛笔蘸了蘸墨,就在宣纸上写起了诗。听说他随便看到什么名字,就能现场写一首诗。他的毛笔字比有些双手健全的人写得还要好呢!旁边还有一位双目失明的叔叔在弹古琴为他伴奏,时而疾风骤雨,时而轻舒缓慢,他们两个配合得非常默契!从这个节目中,我看到了失去双手的叔叔也能用他残缺的肢体为我们展示书法之美。
  
   我还喜欢小品《火红的玫瑰》、舞蹈《彩色的梦》等,但是我最喜欢的节目是舞蹈《千手观音》,演员们们头上戴着金灿灿的帽子,手指上带着金色的又尖又长的指套,还穿着一身金色华丽的衣服,轻快地跳起舞来。有时,高高低低地伸出了无数双手;有时,我好像又只看到一双手。我还注意到,舞台两旁有两个老师在打手语,原来,跳舞的都是两耳失聪的演员。这些失聪的演员们为我们展示了舞蹈之美。千手观音的舞蹈好像真的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净化心灵一尘不染的佛国世界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8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2:31 , Processed in 0.079244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