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要讲的一个重点,就是对称。对称的问题讲了很多,博客里也有,论坛上也有,过几天出的书里面也会更详尽地讲解。为什么要不断地讲这个对称?因为这是基础。我们的孩子,包括我们自身,写东西不过关,没章法,问题在哪里?粗看上去,大家作为成年人,修辞似乎懂不少,书似乎也看了不少,有关作文的知识也懂一些,但写的东西没有功夫,问题就在于没有抓住文章的主线,没有吃透文章的精髓,或者说还没有融会贯通。
对称,是一个法门,是一个帮你理解文章的手段。不能说对称是万能的,但对称就有如黑天里的一个手电筒,来帮你照亮眼前的黑暗,它的意义就在于此。
“对称”,最初来源于《笠翁对韵》里的 “对”。“笠翁”,这个词不用多讲,是作者的别号;“对”,就有了对称的意思;“韵”,就是押韵的意思。我们先来看几组:“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当然,在《笠翁对韵》里还有更长的句子,大家可以找来看看。通过这个,我们可以看出来,里面有对称的字、对称的句。在今后要出的书里面,讲了“四个对称”:一个是对称词,一个是对称句,一个是对称块,一个是对称段。
为什么我们要跟小朋友,或者说对于刚刚“登堂”的人来讲“对称”,而不是讲复杂的修辞呢?大道至简,去繁就简,只有这个目的。换句话来说,我们要去讲孩子能听得懂、能感受到的东西。我们从《笠翁对韵》再展开去看,《声律启蒙》、《千字文》、《幼学琼林》、《三字经》、《弟子规》,无一不是对称的表达。也就是说,《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千字文》、《幼学琼林》、《三字经》、《弟子规》等等,这些都相当于过去的小学课本。这些书里面,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对称,适合孩子认知的特点。
那么,有什么方式或理由,来说明“对称”是一个简单的法门呢?我们先从字来谈起。黑与白,是不是对称?黑与红、青与蓝、天涯与海角、张冠与李戴、白云与青天、行云与流水…这些是不是对称呢?
认识到了对称的字, 扩而大之, 我们又认识到了对称的词。那么,它们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可以跟孩子说,这个就起着一个“文字游戏”的作用,就可以用它来凑数。怎么讲呢?比如,我们会这样写:无论你在天涯在海角,我都会思念你。我们是不是可以为了加强语气,这样写:不管你在天涯,还是在海角,我都会思念你。我们也可以这样玩文字游戏:假如你在天涯,我会思念你;假如你去了海角,我也同样思念你。同样,我们也可以把“思念”换一下:你在天涯我会思念你,你在海角我会牵挂你。再比如,我们说“天气”,今天秋高气爽。我们扩而大之,是不是可以这样写:今天,秋云正高,秋风正爽。这样的表达,一是丰满,二是增加了文章的节奏。
对称字,对称词,这个很好理解,那么对称的段呢?对称的块呢?理解起来也简单。比如,我们把一个段叫A,另一个段叫B,把A与B看成是一个字,是不是就有了对称呢?比如我们说一篇题为《感激》的作文,在内容里面,有一段叫“第一件感激的事”,还有一段叫“第二件感激的事”,这样是不是就对称了呢?
好,我们再问:黑与白是不是对称?从字上来看是对称的,那么我们怎么去理解段或是块的对称呢?比如,写《我的妈妈》这样的题目,我们是不是可以一开始在A里面写“妈妈的缺点”,在B里面再写“妈妈的优点”?A是黑,B是白,这样是不是对称了呢?
[ 本帖最后由 流水无声 于 2011-8-7 08:47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