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流水无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交流] 作文 多大点事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1-7-25 16:38:24 | 只看该作者
真不错,学习ing,请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1-7-27 14:41:12 |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

谢谢楼主及各位。昨晚回家,我学习楼主的方法,把李峤的“风”和鲁迅先生的那段经典给我家8岁的小女讲,出奇的好,她很高兴,兴趣很大,并且把小学1-3年级的语文书都搬出来,把有写“风”的古诗都读了一遍,且把别的诗也读了个遍,并且告诉我,每年级上学期基本是写秋天啊等等的诗,因为每年级上学期开学都是秋天呢。向各位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1-7-28 13:43:07 | 只看该作者
对称、对称。一定记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1-7-29 17:35:0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素质很高。并不是所有的妈妈都素质这么高的。PS:你老公娶到你真幸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1-8-1 13:07: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值得认真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09:21:49 | 只看该作者
这两天我们讲到了一个主题,就是扶上马送一程。对于孩子要尽责,不能当甩手的家长、甩手的户主。披挂上阵就能舞文弄墨?这个大可不必,但我们的要求是什么呢?很简单:没吃过猪肉,但一定要见过猪跑。前两天有的妈妈听了一小部分课,就说:道理明白了,但一提笔写起来还是难,这是问题。现在我们讲,不是让你披挂上阵、投戎从笔,现在要求的是你当一个教练,这个教练是不直接参加比赛的,但这个教练最核心的、最有价值的地方——是要知道游戏或是比赛的规则。说句玩笑话,让教练参加比赛,观众都觉得你老;但让教练指挥比赛,观众(孩子)就会觉得你经验丰富。说白了就是一句话:你在孩子写作文中的定位!那么,谁是孩子的老师呢?名家的作文是孩子的老师;名家作文的标准是孩子的老师;“没吃过猪肉,要见过猪跑。”——这个“猪跑”就是标准。
  
   那么好作文的标准是什么呢?在书里我讲了八条:
  
   第一条:虎头猪肚豹尾——头抹摩丝,鞋擦油蜡。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做一个简单的讲解。第一条大体的意思是说:一个整体的文章,必定要讲究头、身、脚的关系。在一个整体文章的段落里,必定要讲“戴帽”、“穿衣”、“套鞋”的关系。
  
   第二条:借古论今,谈天说地——上识天文,下知地理
  
   这个话题用一句话来讲叫“无典不成文”,好的作文没有不谈古论今、引经据典的。孔子说话,书曰……;孟子说话,诗曰……;孔乙己说话,多乎哉,不多也!对不对?
  
   第三条:结构扎实,对称体美——盖好房子,立好牌子。
  
   这个对称,是我们要讲的重点。最近几天,天天讲,时时都在讲,等正式开始讲,我们还要系统地讲!这里暂先不提。
  
   第四条:六根六尘,生动丰富——刘姥姥进大观园,一应俱全。
  
   第四条六根六尘也是重点,有关的内容大家可以去相关的博客上提前预习,我们先从整体上了解这“八个标准”之后,一会儿还要略讲一些六根六尘。
  
   第五条:写冷以热,对比鲜明——红烧肉好吃,不妨先尝白菜梆子。
  
   这一条也是非常重要,我们这几天讲的正话反说就属于此例。比如说:今天天气很好,非常不错。“很好”与“不错”是对比的,这是简单的例子。稍深一些的呢?比如:我们写春天,能不能一上来不写春天?写什么呢?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两天我们讲苹果,我们是不是可以在写苹果之前先写大鸭梨?我们的孩子常常写《我的妈妈》的作文,可不可以在写妈妈之前先写爸爸?甚至,我们在写妈妈温柔、美丽的一面之前,先写妈妈的河东狮吼?这样是不是思路就开了?在看到大家手的时候就让人想到了脚。
  
   第六条:驴头不对马嘴——语不惊人誓不休。
  
   语言要好,就要驴头不对马嘴。这话怎么讲?举个例子,我妈气得跟气球一样。气和气球本不是直接搭界的。我们来看看唐诗,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有谁钓过江雪?这个江雪如何能钓?再看一个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人闲与桂花落有什么关系?月出与惊山鸟有什么关系?不搭界!但写得就很美。
  
   第七条:意境深远,有画面感——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这一条暂且不多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就有了这一层意思。说白了就是摆关系、讲意境。我们的孩子不是没有可写的吗?不是凑字吗?那我们就来凑一下。比如我们说,春天来了,天更蓝,树更绿。讲了两个:一个是天,一个是树。我们再摆一下关系:春天来了,天更蓝,树更绿。天衬着树,显得更高;树映着天,显得越发的新。把天与树、 蓝与绿的关系放在一起比较,是不是字数也多了,意境也有了?
  
   刚才在十六个群转了一下,看到了大家的感想不少,问题也不少。今天我们讲的是一个简单的概要,是为了方便大家系统地了解作文的整体。前几天我们就讲了书的前言,在这个前言中的第一句话:
  
   作文,多大点事儿?曾经,孩子问我什么是作文?我告诉她:作文就是用文字来画画。为了让她明白作文要集中不散时,我教她:要学会戴帽、穿衣、套鞋。什么是作文的立意?我回答说:那就是一栋大厦的霓虹灯。什么才是好句子?我说:牛头不对马嘴的句子……
  
   如果我们对孩子说写作文就是上刀山、下火海,这就错了。我们跟孩子要讲的是:作文就是一个文字的游戏;作文就是用文字来画画;作文就是一个玩!轻松一些,放慢一些不好吗?所以这本书的名字就是《作文,多大点事儿》,这个不是口号,而是在讲的过程中、写的过程中力图要做到的。也就是说作文的理论我们不讲,修辞的语法我们也不讲,我们要做的就是放下身段、弯下腰去说孩子听得懂的话。好,我们讲完了这八法,主要的目的再重申一下:没吃过猪肉,但要见过猪跑!这就是猪跑的基本的样子。我们有了这些还算是形象的、孩子可以接受的标准,我们就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要改进的、什么是可以再提高的。
  
   昨天晚上我们也讲了课,很晚的时候又扯了一些。我们讲对于孩子作文的点评,一个基本的思想原则是以表扬、鼓励为主,而不是劈头盖脸的批评。我们要看到孩子作文的长进、优点,家长也是如此。孩子的作文不好、有问题,我们的第一态度是表扬;第二个态度是鼓励;第三个态度是表扬加鼓励!
  
   说得远一些,中国的现实就是批评的人多、指责的人多、埋怨的人多,对于孩子的作文也是如此。不要对孩子的作文挑三捡四、批头改脸、痛批痛改,这样没有好处。要让孩子有信心,让孩子在轻松中应对困难、不足。否则,作文有如刀山、有如火海,叫谁上谁也会害怕。做不到,那就会让孩子接着为难。呵呵!
  
   好,我们刚才讲了“作文八法”,这是一个整体。那么在“作文八法”里,有两个是我们入门的关键。一个就是我们这几天反复讲的对称。字词的对称、句子的对称、块的对称、段的对称。有人可能又要批评了:这个对称是不是有些僵化啊?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去说一件事、一个东西,一句话能说清吗?一句话很难说清,那就两句话;两句话说不清那就三句话。比如说:我的妈妈很漂亮,大大的眼睛,“大大的眼睛”是一句话,可没说太清楚怎么办?那就来第二句:我的妈妈很漂亮,大大的眼睛,薄薄的嘴唇。“大大的眼睛,薄薄的嘴唇”还是没说清;那就三句,我的妈妈很漂亮,大大的眼睛,薄薄的嘴唇,高高的鼻梁。说清了吗?没有,再来:我的妈妈很漂亮,大大的眼睛,薄薄的嘴唇,高高的鼻梁。除了长得漂亮之外,心灵更美!她温柔,善良,勤奋。大家看看,三个对称句是说长相的,两个对称段,一个是长相一个是心灵。这就是慢慢地说清了,对不?所以这个对称,一定要深入地去了解、去吃透,这是基本中的基本,是核心中的核心。希望大家从这个地方入手去吃,跟孩子一起去找、去发现!本书里面大约采用了二十篇名家作品,足够让对称的思想深入到孩子的心中。
  
   第二个重点是六根六尘。这个重点是为了解决孩子写作文不生动的问题。刚才我们讲了“我的妈妈”,我们现在渗入一些六根六尘的因素:我的妈妈很漂亮,大大的眼睛,薄薄的嘴唇,高高的鼻梁。特别是那双眼睛,清澈得如月亮一样,

      宁静得跟水波相同。用的是意法!是不是就生动了一层?就事论事地来说,我们还可以说:妈妈的薄嘴唇象两片桃花一样,永远那样的年轻、鲜艳。妈妈的声音,是那么的温柔,每当我睡前妈妈向我问安的时候,总觉得她象天使一样——轻声细语。对不对,生动起来了吗?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诱惑 + 1 + 1 精品文章!
kxb6666 + 1 + 1 太棒了,受教!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1-8-5 21:03:40 | 只看该作者
得留个脚印儿,方便查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1-8-6 13:36:59 | 只看该作者
《苹果》——作文讲评
  
   我们开始讲课,今天下午,我们计划讲两个内容:一个是讲一篇孩子的作文,另一个是讲一下后面的授课安排。
  
   先讲第一个内容,前几天,我曾经现场手打了一篇作文,叫《苹果》。这个作文题,是群里一位妈妈让孩子写的。今天,这位妈妈把孩子修改过的作文发给我。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需要强调的是,这篇作文并非十全十美,并非无可挑剔。我们要抱着一份鼓励的心,做给孩子掌声的手。下面,大家看孩子的作文,写得非常好。
  
   苹果
  
   苹果是一种很普通的水果,物美价廉,家家都买的起,一年四季都吃得到。但是在我心中,苹果代表着我们全家的欢乐,有许多幸福的记忆。
  
   几年前,老师让我写一篇关于苹果的作文,妈妈为了让我写好,特意千挑万选,给我买了个又大又红的苹果。这个苹果像一个小皮球那么大,红得发紫,而且有一股浓浓的香味。为了让我描写动态的苹果,妈妈将苹果在餐桌上来回滚,突然“啪嗒”一声,苹果掉在了地上,摔成了好几瓣。我和妈妈吃了一惊,看看地下的碎苹果,又看看对方,不由得都开怀大笑。
  
  
   还有一次,妈妈教我用水果刀削苹果,妈妈削出来的皮是长长的一条,中间都不断。我学了半天,可是削出的皮,又厚又总是断,像在苹果上挖沟。最后,我生气地把刀子和苹果使劲一拍,不学了。这时,妈妈说:“儿子,你看,我给你变个魔术。”妈妈将苹果横着放在桌子上,从上往下一切,我惊奇的发现,原来苹果核是一个漂亮的五角星,是褐色的,有点发黑,每个角都是细细的、尖尖的。我来了兴趣,一连将几个苹果都横着切开,发现都是漂亮的五角星,原来苹果的核的形状是这么的美好啊,怪不得西方将苹果称为“智慧之果”呢!
  
   前年甲流流行期间,我感冒了,还没好利索时妈妈又病了。晚上,妈妈躺在床上,对我说:“儿子啊,妈妈真难受。”我听了,故意的跳起舞来,做出幸灾乐祸的样子。妈妈气得笑,爸爸也笑。爸爸让我给妈妈削苹果。我拿来苹果和水果刀,然后又拿来一个袖珍的垃圾盒。妈妈惊讶地说:“儿子,你是要用垃圾盒来给我盛苹果?”我“扑哧”笑了,笑的咳了起来。边咳边说:“什么呀,我是用它来盛苹果皮。”我削好皮,用牙签一口一口的喂妈妈,还不时的馋爸爸,室内一片欢笑,十分温馨。
  
   虽然世界是有许许多多珍贵的、奇异的水果,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苹果,因为它不仅是一个水果,还承载着许多欢乐。
  
   大家来看一下,这篇作文好在哪里?我们暂且不说具体的细节。前几天,我也写了一篇关于“苹果”的故事,起因就是这个孩子的作文题。原来,这个孩子写苹果,就是写苹果。大家可能也从前面的情节中看到,孩子的妈妈为了让孩子写苹果,还专门拿了一个苹果让孩子观察。但是,可以说这个思路是错误的。写苹果就拿苹果来观察,这样来引导孩子是不对的。换句话来说,我们要孩子多观察,深刻的意思是什么?用眼睛看?大错!
  
   什么叫观察?我们过去做过化学试验,要观察什么形状、形态、气味、响声?也就是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尘。我们人的感官有哪些呢?视觉系统、味觉系统、听觉系统、嗅觉系统、触觉系统、意识系统。再说一遍,这六个系统动用起来,是观察的意思。不能说只是眼睛看,才叫观察。
  
   大家再看一下原文,我们一开始看觉得很生动,但为什么生动,生动在哪里?说不出道理。现在我们再回过头去看一下,哪些是眼看到的,哪些是听到的,哪些是尝到的,哪些是想到的?请大家再回过头去看一看。
  
   大家都相对的找到了,为什么生动,道理发现了吗?我们讲了生动性的问题,孩子的作文,如果写得不生动,怎么办?六根六尘!这是解决之道,也就是说,我们在引导孩子写作文的时候,不能只是简单地问他看到什么?还要引导他,想想看——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尝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除此以外,还要深问——听到了什么,听到的像什么?闻到了什么,闻到的像什么?尝到了什么,尝到的像什么?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我闻到的苹果有一股甜味,但这股甜味里还有一股淡淡的香,这种香恰如其分,有如葡萄酒。比之于啤酒与白酒,比前者弥久,但又没有后者浓烈。“比前者弥久,但又没有后者浓烈”,用酒香来做参考、来做比喻,就又显出了一分生动。
  
   这是我们对于苹果的形态的一种写法,现在,孩子的作文经过修改,有了大的提高,提高在哪里?就是从只写“苹果”,提升到了写“苹果的故事”。单纯地写苹果,虽然生动,但是苹果的故事,却更加感人。没有故事,感人就不存在。所以说,我们引导孩子,先不急着从细节上入手,先从大方向上引导,这是入门之道。如果说大家都去写苹果,描写苹果描写得比花还花,有意思吗?没有多大的意思!除了描写苹果,还要写苹果的故事。那就更加深入多了。
  
   我们再来看结尾:虽然世界是有许许多多珍贵的、奇异的水果,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苹果,因为它不仅是一个水果,还承载着许多欢乐。听我们讲完上述的,我们再来看结尾才知道,因为有了故事,所以结尾才有了意思,对不对?反过来,如果我们没有故事,只有对苹果的描写,最后。我们的结尾会是什么呢_——苹果啊苹果,你真是一个好的苹果!这样的结尾有意思吗?所以,很多妈妈着急问,孩子作文的立意不好怎么办?立意里要有故事啊,没有故事,只有苹果,那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苹果啊苹果,我的最爱!有笑的吗?:)
  
   所以说,从苹果到苹果的故事,这是本质的提升,换句话来说,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再来谈提炼,再来谈修整。前者是方向,后者是脚步,才有意思;前者是方向,后者是脚步,方向不对,脚步迈快了,不就是颠南倒北嘛!在此,还是不忘痛批一下,小学老师让孩子们抄好词、好句,抄得孩子们都“近视眼了”,是不是这个现象很普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1-8-7 08:44:37 | 只看该作者
今天要讲的一个重点,就是对称。对称的问题讲了很多,博客里也有,论坛上也有,过几天出的书里面也会更详尽地讲解。为什么要不断地讲这个对称?因为这是基础。我们的孩子,包括我们自身,写东西不过关,没章法,问题在哪里?粗看上去,大家作为成年人,修辞似乎懂不少,书似乎也看了不少,有关作文的知识也懂一些,但写的东西没有功夫,问题就在于没有抓住文章的主线,没有吃透文章的精髓,或者说还没有融会贯通。
  
   对称,是一个法门,是一个帮你理解文章的手段。不能说对称是万能的,但对称就有如黑天里的一个手电筒,来帮你照亮眼前的黑暗,它的意义就在于此。
  
   “对称”,最初来源于《笠翁对韵》里的 “对”。“笠翁”,这个词不用多讲,是作者的别号;“对”,就有了对称的意思;“韵”,就是押韵的意思。我们先来看几组:“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当然,在《笠翁对韵》里还有更长的句子,大家可以找来看看。通过这个,我们可以看出来,里面有对称的字、对称的句。在今后要出的书里面,讲了“四个对称”:一个是对称词,一个是对称句,一个是对称块,一个是对称段。
  
   为什么我们要跟小朋友,或者说对于刚刚“登堂”的人来讲“对称”,而不是讲复杂的修辞呢?大道至简,去繁就简,只有这个目的。换句话来说,我们要去讲孩子能听得懂、能感受到的东西。我们从《笠翁对韵》再展开去看,《声律启蒙》、《千字文》、《幼学琼林》、《三字经》、《弟子规》,无一不是对称的表达。也就是说,《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千字文》、《幼学琼林》、《三字经》、《弟子规》等等,这些都相当于过去的小学课本。这些书里面,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对称,适合孩子认知的特点。
  
   那么,有什么方式或理由,来说明“对称”是一个简单的法门呢?我们先从字来谈起。黑与白,是不是对称?黑与红、青与蓝、天涯与海角、张冠与李戴、白云与青天、行云与流水…这些是不是对称呢?
  
   认识到了对称的字, 扩而大之, 我们又认识到了对称的词。那么,它们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可以跟孩子说,这个就起着一个“文字游戏”的作用,就可以用它来凑数。怎么讲呢?比如,我们会这样写:无论你在天涯在海角,我都会思念你。我们是不是可以为了加强语气,这样写:不管你在天涯,还是在海角,我都会思念你。我们也可以这样玩文字游戏:假如你在天涯,我会思念你;假如你去了海角,我也同样思念你。同样,我们也可以把“思念”换一下:你在天涯我会思念你,你在海角我会牵挂你。再比如,我们说“天气”,今天秋高气爽。我们扩而大之,是不是可以这样写:今天,秋云正高,秋风正爽。这样的表达,一是丰满,二是增加了文章的节奏。
  
   对称字,对称词,这个很好理解,那么对称的段呢?对称的块呢?理解起来也简单。比如,我们把一个段叫A,另一个段叫B,把A与B看成是一个字,是不是就有了对称呢?比如我们说一篇题为《感激》的作文,在内容里面,有一段叫“第一件感激的事”,还有一段叫“第二件感激的事”,这样是不是就对称了呢?
  
   好,我们再问:黑与白是不是对称?从字上来看是对称的,那么我们怎么去理解段或是块的对称呢?比如,写《我的妈妈》这样的题目,我们是不是可以一开始在A里面写“妈妈的缺点”,在B里面再写“妈妈的优点”?A是黑,B是白,这样是不是对称了呢?

[ 本帖最后由 流水无声 于 2011-8-7 08:4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1-8-7 08:46:01 | 只看该作者
明白了这个,我们再来大段地看一下《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yǐ)。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一个写的是阴雨天,不好的心情——A;另一个写的是晴天,喜洋洋的心情——B,这是不是对称的呢?好,为了进一步增强大家的感性认识,我们来看鲁迅的《三味书屋》: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2、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3、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大家是不是看到了对称的词、对称的句、对称的块呢?因为这是一个整的自然段,所以我们就把一个自然段里的几个相对独立的句子看成“块”。讲到这里,你有没有恍然大悟呢?

[ 本帖最后由 流水无声 于 2011-8-7 08:52 编辑 ]

76012606_54393699_middle.jpg (32.92 KB, 下载次数: 0)

76012606_54393699_middle.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0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2:13 , Processed in 0.115733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