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让雪花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和祥儿的经典之旅之日志!!!

[复制链接]
13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13:43:32 | 只看该作者
12/21/12.  周五。     新内容第四天!

祥和诚诚的读经内容:
                                「老子」第六十五章----第六十九章读3遍
                                「中庸」15---16读3遍
                                「论语」为政第二读1遍
                                「唐诗」敕勒歌、宿建德江、凉州词读2遍
                                「英文」Life is what we make it 读1遍
                                「诗歌」It was the Morning 读1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joelie + 3 + 3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5 09:27:14 | 只看该作者
12/22/12.      周六。      新内容第五天!

祥和诚诚的读经内容: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第六十九章读3遍
                                「中庸」15---16读3遍
                                「论语」为政第二读一半1遍
                                「唐诗」敕勒歌、宿建德江、凉州词读2遍
                                「英文」Life is what we make it 读1遍
                                「诗歌」It was the Morning 读1遍


妈妈读「道德经」第二十一章----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第四十一章)

     
       前天晚上和LG看"惊世传奇"之一个活了160岁的老人死后接近三年肉身不化,剧中讲到这位神奇的老人能够预言自己死亡的日子以及死后肉身不会糜烂,想不到真的应验了,现在老人地遗体还完好的保存在博物馆里。   这位老人叫吴云清,一生从道,而且是位练家子,武功底子很好,身体自然也倍儿棒,最最难得的是他终生菇素,酒肉不沾,而且心地很好,最后老人讲出他的长寿秘诀就是:"心好命就好,平安活到老。"

        我想除了老人家讲的这句秘诀外,应该还关乎他的生活习惯、环境因素、心态淡然以及他"上士闻道,勤而行之"的态度,可以说他就是位上士,所以他能够勤进一生修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10:14:56 | 只看该作者
12/24/12.      周一。      新内容第六天!

祥和诚诚的读经内容: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第六十九章读3遍
                                「中庸」15---16读3遍
                                「论语」为政第二读一半1遍
                                「唐诗」敕勒歌、宿建德江、凉州词读2遍
                                「英文」Life is what we make it 读1遍
                                「诗歌」It was the Morning 读1遍


妈妈读 《论语》第十一章———第十四章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第六十一章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先进十一)

     以前初中上语文课读到一章《论语》的时候,记得语文老师讲过:“孔子的门生几千众多,而孔夫子却能够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教学就有所不同,根据学生的性格,德行等进行施教,所以才能够培养那么多优秀的弟子,而他的众弟子也能够在各方面都有所成就。
  

     《论语》这本书虽然不是孔夫子所写的,但是当我经常诵读这本书的时候,可以从书中逐渐地了解到孔夫子的各种思想,也是,本来这就是孔子的众们弟子把他的日常对话,生活,言语,行为,见解等等归纳为这一本书。所以孔夫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知,而不愠”“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言而有信,行而无耻” 等等~~~的这些确实是值得一辈子学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10:19:14 | 只看该作者
12/25/12.      周二。      新内容第七天!

祥和诚诚的读经内容: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第六十九章读3遍
                                「中庸」15---16读3遍
                                「论语」为政第二读一半1遍
                                「唐诗」敕勒歌、宿建德江、凉州词读2遍
                                「英文」Life is what we make it 读1遍
                                「诗歌」It was the Morning 读1遍


  在此祝大家圣诞快乐,新的一年家庭美满,和和气气。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joelie + 3 + 3 同样的祝福送给雪花一家:)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8 04:00:13 | 只看该作者
12/26/12.     周三。   新内容第一天!

祥和诚诚的读经内容:
                                「道德经」第七十章----第七十五章读3遍
                                「中庸」16----18读3遍
                                「论语」八佾第三上半部读2遍
                                「唐诗」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竹里馆读2遍
                                「英文」Time is a bank 读1遍
                                「诗歌」It was the Morning 读1遍


 "《史记》中记载,舜的父亲是个瞎子,生母去世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并生了一个儿子。父亲喜欢后妻的儿子,总想杀死舜,遇到小过失就要严厉惩罚他。但舜却孝敬父母、友爱弟弟,从来没有松懈怠慢。舜非常聪明,他们想杀死舜的时候,却找不到他,但有事情需要他的时候,他又总在旁边恭候着。
  有一次,舜爬到粮仓顶上去涂泥巴,父亲就在下面放火焚烧粮仓,但舜借助两个斗笠保护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从粮仓上跳下来逃走了。后来,父亲又让舜去挖井,舜事先在井壁上凿出一条通往别处的暗道。挖井挖到深处时,父亲和弟弟一起往井里倒土,想活埋舜,但舜又从暗道逃开了。他们本以为舜必死无疑,但后来看到舜还活着时,就假惺惺地说:“你跑到哪里去了?我们特别想你啊……”他们经常想方设法害舜,但舜不计前嫌,还像以前一样侍奉父亲、友爱弟弟。后来他的美名远扬,尧帝知道后,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让位于他,天下人都归服于舜。"

    智慧小语: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他的德行崇高,非常令人赞赏。有这样的胸襟与对道德的坚守,才能让他有机会得到先王的赏识,成为受人爱戴的贤明的君主。

        晚上讲这个故事给祥和诚诚听的时候,他们俩刚开始知道妈妈是在讲古代人物故事,却不知道"舜"为何人物?我把读过的经典里所能想到的关于「论语」「中庸」里,描述"舜"的段落背诵给兄弟俩听:"在

15•5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
             南面而已矣。」

8•18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

  8•20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
    “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
   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

中庸•3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这样在祥和诚诚的记忆里该有了对"舜"这个人物的概念了吧。当然我只是用讲故事的形式对应所读过的经典,如果真要明确熟透这些经典,还需等到他们慢慢长大以后吧,至于他们俩现在的这个年龄还是不用"详训诂、明句读"的为好。

       推荐一个有着很多德善故事的网站,虽然有些的故事听来不是很完整,但是对于听多了现代的童话故事的孩子,给他们讲些古代的故事也不失为一种了解历史的途径。
   
                「智悲德育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8 13:05:04 | 只看该作者
12/27/12.     周四。   新内容第二天!

祥和诚诚的读经内容:
                                「道德经」第七十章----第七十五章读3遍
                                「中庸」16----18读3遍
                                「论语」八佾第三上半部读2遍
                                「唐诗」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竹里馆读2遍
                                「英文」Time is a bank 读1遍
                                「诗歌」It was the Morning 读1遍


妈妈通读「老子」40遍
           「大学」45遍
           「中庸」30遍
           「论语」110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joelie + 3 + 3 你们的英文推进速度很快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0 10:38:38 | 只看该作者
在网上搜到得关于书法的学习,先转到楼里,慢慢细读!

   
                             如何学习书法

        临摹与创作是学习书法最重要的两个阶段。从古到今,几乎没有一个书法家不是从“临摹-创作-再临摹-再创作”这样循环反复的过程中艰难地走过来的。学习书法先临摹后创作,先继承后创新,这是最起码的程序和方法。临摹重在技术训练,掌握古人书法作品中的技法规律;创作重在艺术体悟,领略古人书法作品中的艺术韵味。没有扎实、认真、刻苦的临摹,创作只是一句空话;但没有创作的追求,临摹也就失去了动力和意义,只有临摹和创作相结合,既注重技法练习,又注意艺术体悟,才能百尺杆头更上一层。

临摹是书法专用语,是学习任何一种书体所必须使用的基本方法。学习书法离不开碑帖,离不开临摹,只有对古代优秀碑帖心追手摹,才能掌握各种书体的基本技法(如用笔、结字、章法、韵味等),也才能体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精妙所在。关于临摹,我们具体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去思考:

1、临摹结合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学书法要临摹,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还需要临摹。学楷书需要临摹,学篆、隶、行、草各体书仍需要临摹。书法家的一生都是在临摹中渡过的,在临摹中学习,在临摹中思考,在临摹中创造。

摹帖,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的字迹写,又叫“仿影”或拓写。摹还有一种方法叫“描红”,即在印有双钩红线的字上去填写。

摹帖的方法:第一步先描红。即从一本帖中选出清楚、完整的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纸,如打字纸、有光纸、描图纸等蒙在帖上,依着字的轮廓,用极细的线条钩成空心字,这叫“双钩”。然后把钩好的字作为描红本,用红墨水填写,再用蓝墨水填写,最后用墨汁填写,这样写不但能加深记忆,而且节约纸张。

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的来龙去脉,揣摩它的笔法和结构形态。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临帖,即在摹帖的基础上,对帖字的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临帖有对临、格临和背临三种方法。
  对临,即把字帖放在对面的帖架上照着写,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临帖方法。
  格临,即用透明纸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等)照式临写。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结构部位。
  背临,即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临之后可以集字为联或集字成篇,然后进入创作阶段。

摹帖笔随影走,古人怎样写,我们就怎样写,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方圆、斜正等都必须按帖字的要求去写,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摹帖的特点在于易学到古人的结构位置,但由于规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笔意,用笔死板而不灵活,让人感到放不开,受不了;临帖或对临,或背临,或意临,加入许多书者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易得古人的笔意,而易失古人的结构位置。写来自由随意,追求个性,却得之甚少。

所以在临摹中必须临摹结合,先摹后临,既得古人的用笔方法,又得古人的结构规律。练习时可以采用先摹后临,再反过来摹,摹完再临。或者采用“双钩”的方法来研习结构规律。摹临穿插,取长补短,效果极好。临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后下笔。下笔要准,先形似,后神似,以求形神兼备。临摹后要反复对照检查,总结经验教训,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训中成熟。

2、先入后出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临摹就是继承,就是向古人学习,学习前人优秀碑帖中的美的用笔、美的结字、美的章法、美的韵味和气势等。但临摹还有一个入帖与出帖的关键问题。不入帖,写不进去,或写出来不象,是无法与古人对话,无法学到古人书法妙处的。但不出帖,即进去又出不来,太象古人,简直成了古人的书奴,一点自己的个性都没有,这样写,最终也形不成自己的书风特点。

关于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说得好:入帖时“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时“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不可有我在”说的是要专心一意地临习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笔须从古帖中来”,不入帖便无本;“不可无我”说的是要在临像的基础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长处,融会贯通,结合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造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有个性,有创造,并逐步走向自由创作的新境界。

3、读帖善悟

帖不仅要临,重要的还在读,学书善悟,即从读帖中领悟,有些古人优秀的法帖,不一定去临,只要认真阅读,反复体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韵味,便会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之中。

阅读碑帖,并不是出声朗读碑帖的文字内容。所谓读帖,这是书法的专门用语,即书法家在临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间隙,翻阅碑帖和泛览墨迹,也就是仔细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个字的笔画、结构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气势及韵味,边看边记,时常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画起来,心追手摹,激动不已。

古人读帖非常认真。曹操不但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有名的诗人、书法家,陕西汉中博物馆就有传为他书写的“滚雪”隶书碑刻。相传他喜欢梁鹄的书法,便把梁鹄的字挂在帐中,一有空就读,连行军打仗也不放弃读帖。相传三国魏时的大书法家钟繇“坐则画地,卧则画被”,学书非常刻苦,特别注意阅读和默写名帖。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一次在行路中,发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碑,辗转赏读,站得两腿发酸,干脆坐下来读。这样连续了三天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读帖犹同古人对话,交朋友,达到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读帖从一点一画入手,仔细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笔、结字、章法及气势、韵味之妙处。通过阅读,眼观神会,潜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锻炼视觉记忆,丰富、积蓄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帖临一本,书观百家。读帖不仅限于一两本,古今许多书法家的实践经验证明,读帖胜于临帖。有些碑帖,我们不一定临,但可以阅读,深刻领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三味,积少成多,逐渐地吸收消化,才能奔汇腕底,充实于纸面,自然会手随眼高,眼使手灵。入于眼,融于心,出于手,心手相应,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0 11:13:30 | 只看该作者
12/28/12.     周五。   新内容第三天!

祥和诚诚的读经内容:
                                「道德经」第七十章----第七十五章读3遍
                                「中庸」16----18读3遍
                                「论语」八佾第三上半部读2遍
                                「唐诗」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竹里馆读2遍
                                「英文」Time is a bank 读1遍
                                「诗歌」It was the Morning 读1遍


妈妈读「论语」第一章---第十章,看了一半南老的「济世佛道」。

   
    "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会自寻烦恼,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从而搞得自已疲惫不堪。我们应该学会解除这些束缚,给自己减压,从而让自己活得轻松、活得快乐

而真正的“放下”,是非常不容容易做到的,人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对事业放不下。

      (可怜,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呵!)
  
       于是就有许多苍茫、寥落的感觉浮漾出来了--可怜的现代人,只有从烟云迷离的都市里释放出来,皈依山水禅境时,才知生、知死,才知道自我的真淳……"

    
   (注:   是啊,要真能放下一切烦恼揪心的事,那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定?当我边看边思考的时候,出现了下面这段话,所以逆境也是顺境啊。)

 "不要为肩上的重担而烦恼,不要因为自己比别人辛苦而不平。上天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不劳不获,多劳多获。人口多,负担重,但老来不以子孙满堂。功课重、作业多,但学到的知识也多;房难买,钱难赚,但赚到买到,就说明你能力非凡。所以虽然“人生皆苦”,但一定是苦中有乐。"

----以上选自「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0 12:03:51 | 只看该作者
12/29//12.     周六。   新内容第四天!

祥和诚诚的读经内容:
                                「道德经」第七十章----第七十五章读3遍
                                「中庸」16----18读3遍
                                「论语」八佾第三读2遍
                                「唐诗」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竹里馆读2遍
                                「英文」Time is a bank 读1遍
                                「诗歌」It was the Morning 读1遍

  
   妈妈通读一遍「道德经」「大学」「中庸」

     今早祥抢着领读「The Eyes That Drew From Me」和「Time is a bank」,然后郑重其事的要妈妈和弟弟当他的学生跟读,弟弟可不干,说是还没读到这篇且不熟悉,那只有妈妈当祥的学生了。跟读的过程实在让我觉得好笑,祥读着我跟着,他会时不时的哎呀一声说:"妈妈,读错了,再读一遍," 我说:"哦,读错了吗?那请祥老师再读一遍妈妈再跟读一遍可好?"祥点着头再领读一遍,可是读到最后时,祥爆发他的臭脾气,一拍桌子,气冲冲的离开座位,跑到一旁凉快去,原因就是气妈妈读得不跟他同声调?这是啥生气的理由?这样也好,让他体会下妈妈平常的那颗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1 03:16:21 | 只看该作者
中午看到自己的楼加精了,多谢斑竹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3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4:23 , Processed in 0.099612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