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让雪花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和祥儿的经典之旅之日志!!!

[复制链接]
12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01:27:20 | 只看该作者
钱穆先生论《论语》读法----(转自子云的楼)
关于读论语 钱穆先生云:
   ..........................
  
  读论语可分章读,通一章即有一章之用。遇不懂处在暂时跳过,俟读了一遍再读第二遍,从前不懂的逐渐可懂。如是反复读过十遍八遍以上,一个普通人,应可通其十分之六七。如是也就夠了。
  
  任何人,倘能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不论枕上、厕上、舟车上,任何处,可拿出论语,读其一章或二章。整部论语,共四百九十八章;但有重复的。有甚多是一句一章,两句一章的。再把读不懂的暂时跳过,读论语至少每年可一遍。自二十岁起到六十岁,应读论语可四十遍。
  
  若其人生活,和书本文字隔离不太远,能在每星期抽出一小时功夫,应可读论语一篇。整部论语共二十篇,一年以五十一星期计,两年应可读论语五遍。自二十到六十,应可读论语一百遍。
  
  若使中国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每人到六十岁,都读过论语四十遍到一百遍,那都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徹底变样子。
  
  因此,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
  
  若要深读精读,读了朱注,最好能读何晏所集的古注,然后再读刘宝楠编撰的清儒注。不读何、留两家注,不知朱注错误处,亦将不知朱注之精善处。
  
  最先应分开读,先读朱注,再读何、刘两家。其次应合读,每一章同时兼读 何、朱、刘三书,分別比较,自然精义显露。
  
  若论语各章各节,一句一字,不去理会求确解,专拈几个重要字面,写出几个大題目,如「孔子论仁」,「孔子论道」之类,随便引申发挥;這只发挥了自己意见,并不会使自己真了解论语,亦不会使自己对论语一书有真实的受用。那是自欺欺人,又何必呢?
  
  我劝人读论语,可以分散读,即一章一章地读;又可以跳著读,即先读自己懂得的,不懂的,且放一旁。你若要精读深读,仍该如此读,把每一章各別分散开来,逐字逐句,用考据、训诂、校勘乃及文章之神理气味、格律声色,面面俱到地逐一分求,会通合求。明得一字是一字,明得一句是一句,明得一章是一章。且莫先橫梗着一番大道理、一项大題目在胸中,认为不值得如此细碎去理会。子贡說:「回也闻一而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颜渊、子贡都是孔门高弟子,但他们也只一件件,一项项,逐一在孔子处听受。现在我们不敢希望自己如颜渊,也不敢希望自己是子贡。我們读论语,也只一章一章地读,能读一章懂一章之义理,已很不差了。即使我们读两章懂一章,读十章懂一章,也已不差。全部论语五百章,我們真懂得五十章,已经够受用。其实照我办法,只要真懂得五十章,其余四百五十章,也就迎刃而解了。
  
  朱子注论语,在卷首序说中,引有史記与何氏语,最后复引程子语四条。日 前有数位同学手持我著新解來,求我題字。我多录程子此四条语中一条:
  
  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此条之前一条为:
  
  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最后一条为:
  
  頤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意,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長。
  
  程子四条中以上引三条为更重要。
  
  诸位莫问自己所研究者为何?皆应一读论语,懂得「吃紧为人]。即是要在做人一事上扣紧。马君读书不多,却能提出甚多问题[光案:指「圣人是否可学而致?」,「依论语中所讲,似乎孔子论语是一种理想主义。」,「依孔子讲法,似乎无人能达到理想之顶巅。」。],所提出者正是属于「吃紧为人」方面。中国传统义理重要正在讲「人」。此则并非一项理论,成不成系统,合不合逻辑,或仅是一种知识。一部论语,重要教人并不在知识或理论上。如云: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若诸位要做君子,论语便会教你一番上达之道,但并非在教诸位去知道上古时之政治、社会、经济等情形。倘使诸位欲知古代之礼,可读左传;欲知古代文学,可读诗经。孔子只讲如何做人,但亦未讲到人性善恶等,亦未讲天是一个什么等,种种大理论。此后如孟荀乃至如宋明理学家,皆爱讲此等大理论,但皆敬佩孔子,认为不可及。其实孔子只是「吃紧为人」。诸位若能从此道路去读论语,所得必会不同。
  
  下学人人可能,只要下学,便已在上达路上了。「学而时习之」并不是定要学到最高境界,而是要不停地学,自然日有进步,此即人生大道。
  
  当知我们每一人之脾气、感情与性格,乃是与我們最亲近者。如知识、学问等,則比较和我们要远些。「吃紧为人」,便要懂得从和我们亲近处下手,莫要只注意在疏远处。
    
  現在再进一步说。既然孔子的思想和义理,都扣紧在人事上,因此读论语,也并不能专注意「仁」字、「礼」字等许多字眼。换言之,论语中凡牵涉到具体人和事的,都有义理寓乎其间,都是孔子思想之著精神处。要懂得如此平铺用心,逐章逐句去读论语之全部,才见孔子思想也有线索,有条理,有系统,有组织,只是其线索、条理、系统、组织与西方哲学有不同。
  
  ….. 一般人总爱说「儒家思想」或「孔子哲学」,当然论语是关于此方面一部最重要的书。但我常感到中国思想,其从入之途及其表达方法,总与西方的有不同。西方一位大哲学家的思想,总见其有线索,有条理,有系统,有组织。他们提出一问题,关于其所用之名词与观念,必先有一番明确的界说。他们讨论此问题,千迴百折,必有一项明确的结论,不读中国书便不然。即如论语,頗不见孔子有提出问题,反复思辨,而获得结论的痕迹。若我们依著研究西方哲学的心习来向论语中寻求,往往会失望。
  
  注论语讲求义理,特別重要者必先讲求论语原文之「本义」,亦即其「原始义」。如讲「仁」字,应看在论语中此字及有关此字之各句应如何讲法。有了本义,才始有「引申义」及「发挥义」;此皆术语后人之新义,而非孔子之本义。
     
  (摘自「孔子与论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6 03:03:11 | 只看该作者
12/12/12.      周三。    新内容第三天!

祥和诚诚的读经内容:
                                「老子」第六十一章----第六十四章读4遍
                                「中庸」14----15读4遍
                                「论语」学而第一读3遍
                                「唐诗」渭城曲、长歌行、七步诗读2遍
                                「英文」Three days too see读1遍
        
       妈妈通读「中庸」1遍;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
       道前定,则不穷。"
   
---- "想要做任何事之前,需要先预备,准备好了,一经开始就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这样.           不至于遇到一些阻扰而半途而废。"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3 金币 +13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10 + 10 同感——看雪花的思考我都跟着有收获呢
joelie + 3 + 3 看雪花的思考我都跟着有收获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6 03:56:35 | 只看该作者
12/13/12.      周四    新内容第四天!

祥和诚诚的读经内容:
                                「老子」第六十一章----第六十四章读3遍
                                「中庸」14----15读3遍
                                「论语」学而第一读3遍
                                「唐诗」渭城曲、长歌行、七步诗读2遍
                                「英文」Three days too see读1遍

       妈妈通读「大学」一遍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每次读完这段文,心里总是疑惑的很,第一句"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这句修身在于修其心,所以心有所怒忿、心有所恐惧,心有所贪图好乐,心有所忧虑,都无法修身其心。

可是第二句
-----"心思不在,就好像看到却当作看不到,听到却当作没听到,吃东西又不知是什么味道"
这句该作何解?用与何处?所以不明白的还是不懂呢,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6 04:21:13 | 只看该作者
12/14/12.      周五。    新内容第五天!

祥和诚诚的读经内容:
                                「老子」第六十一章----第六十四章读3遍
                                「中庸」14----15读3遍
                                「论语」学而第一读3遍
                                「唐诗」渭城曲、长歌行、七步诗读2遍
                                「英文」Three days too see读1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joelie + 3 + 3 坚持的真好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8 04:16:59 | 只看该作者
12/15/12.      周六。    新内容第六天!

祥和诚诚的读经内容:
                                「老子」第六十一章----第六十四章读3遍
                                「中庸」14----15读3遍
                                「论语」学而第一读3遍
                                「唐诗」渭城曲、长歌行、七步诗读2遍
                                「英文」Three days too see读1遍


妈妈读「论语」第一章------第五章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学习别人的优点,自己做的不好的就要多反省。以前还未读「论语」的时候,虽然知道要"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但是真正做到的又寥寥无几,毕竟不管是在生活中、学校里或是家庭里都没有明师时刻的教导该如何去做才能够提升自己的修养。现在明白了要读好书做好自己。经典真的是越读越爱,每天无论忙碌或闲暇时,都会身心放松的读着,似乎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呢,跟着圣贤思齐焉!"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lp525 + 10 + 10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04:51:56 | 只看该作者
12/17/12.   周一。  内容第七天!

祥和诚诚的读经内容:
                                「老子」第六十一章----第六十四章读3遍
                                「中庸」14----15读3遍
                                「论语」学而第一读3遍
                                「唐诗」渭城曲、长歌行、七步诗读2遍
                                「英文」Three days too see读1遍

      周日有钢琴课和跆拳道课,回来祥和诚诚已经不想读经了,也是,上了一小时的跆拳道,运动量可谓是极大的,一到家累的心情都有了,再加上自己也就只有早上一小时地时间可以陪他们俩读经,过后时间太仓促了,所以周日也就暂停。

   
妈妈读「论语」第六章-----第十章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哀公问孔夫子:"您的弟子里面哪个是最好学的?"孔夫子对他说:"最好学的那个当属颜回者,他不迁怒,不犯错,只可惜太短命了,今生都不会有像颜渊这样的好学者了,至少到现在我都还未听闻有哪个人的存在。"

       其实孔夫子那么多的徒弟子里可谓是最中意欣赏颜回的了,
在先进第十一里讲到(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这说明孔夫子在颜渊死的时候是多么的伤心,对他的打击很大。从这里感觉到孔夫子对于颜回是那种父子间的亲情超过师徒之情。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  「雍也第六」---颜回可谓是很好学不倦,不耻下问地求学问,而且他不注重外在的环境以及物质的方面,即使是粗茶淡饭住在简陋的地方,他也觉得快乐。"

      虽然我觉得好学进取,学而不倦的人是多么地使人尊敬,但是身体还是当属第一,人要有强健地体魄,才能活到老学到老。否则英才早逝,会是多么地遗憾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lp525 + 10 + 10 活学活用,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06:43:12 | 只看该作者
12/18/12.  周二。   新内容第一天!

祥和诚诚的读经内容:
                                「老子」第六十五章----第六十九章读4遍
                                「中庸」15---16读4遍
                                「论语」为政第二读2遍
                                「唐诗」敕勒歌、宿建德江、凉州词读2遍
                                「英文」Life is what we make it 读1遍
                                「诗歌」It was the Morning 读1遍

     
     上周内容祥和诚诚读完了7天,差不多能够断断续续的背诵了,今天读新的,加上一个英文诗歌,喜欢它的优美简短。


  妈妈读「道德经」第六十章----第八十一章,
            「中庸」 13章---26章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别人能做一次会的,自己要做一百次,别人能做十次会的,自己要做一千次。如果能够遵守这样的道理,那么愚笨的人必然会聪明,柔弱的人也必定会强大。"好似自己每天这样不做要求的读经,读一次不明白,继续读着,读得遍数越多,顿悟得也越深;好似小时候喜欢看
「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虽然他一直都被师傅们骂愚笨,被别人欺负,但是他能够做到"己千之,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其实人生中何尝不是有那么多的门坎,跳一次过不了,那就再接再厉跳更多次,只要不气馁,不绝望,保持着乐观、努力的心态,总会有海阔天空的时候。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3 金币 +13 收起 理由
joelie + 3 + 3 同赞!也是喜欢极了雪花的每日思考。
hlp525 + 10 + 10 每天边学边感悟,真好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1 11:40:10 | 只看该作者
12/19/12.  周三。     新内容第二天!

祥和诚诚的读经内容:
                                「老子」第六十五章----第六十九章读4遍
                                「中庸」15---16读4遍
                                「论语」为政第二读2遍
                                「唐诗」敕勒歌、宿建德江、凉州词读2遍
                                「英文」Life is what we make it 读1遍
                                「诗歌」It was the Morning 读1遍

   在此表扬一下祥今日的良好表现,拿着一根筷子从头到尾地指读。

妈妈读「论语」第十一章----第十四章
          「道德经」第六十一章----第八十一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不想做的事情或不想要的东西,不可施让于他人,或者要求他人去做。"这句话在书上、电视里、生活中乃至学校里都会经常有所听闻,事实上这的确是很好理解的道理,但如果真能遵行这个道理,相信这世界上的人也会少些忿气,多些和气!


     比如在家庭里,妈妈不爱读经典,就不要强迫孩子爱读;比如家长不会弹奏任何地乐器,就不能怪孩子每日都要催着去练习;再比如父母不爱阅读,也无法使孩子自觉地去读书;如果家长不孝于双亲,就不能责怪自己孩子的自私冷漠,这也就是夫子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传身教,要求自己做好了才会自动地影响
到他人。

      
      人都想天天向上,只是做不到学而时习之。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第十五),所以孔夫子说的这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能够终身遵守也就不至于犯太多的过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1 11:48:46 | 只看该作者
joelie         2012-12-20 15:40         金钱        +3         同赞!也是喜欢极了雪花的每日思考。
joelie         2012-12-20 15:40         威望        +3         同赞!也是喜欢极了雪花的每日思考。
hlp525         2012-12-20 08:56         金钱        +10         每天边学边感悟,真好啊!
hlp525         2012-12-20 08:56         威望        +10         每天边学边感悟,真好啊!

      多谢源妈和元妈的夸奖,我也只有在一刹那时的感悟,所以斗胆记录于此,心想着以后以后的某一日,再回头看看,也许感悟会来地更深刻些。Y(^_^)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13:41:14 | 只看该作者
12/20/12.  周四。     新内容第三天!

祥和诚诚的读经内容:
                                「老子」第六十五章----第六十九章读3遍
                                「中庸」15---16读3遍
                                「论语」为政第二读1遍
                                「唐诗」敕勒歌、宿建德江、凉州词读2遍
                                「英文」Life is what we make it 读1遍
                                「诗歌」It was the Morning 读1遍

   
妈妈读「论语」第十五章----第二十章
          「道德经」第一章----第二十章
          「大学」第7章-----第12章
          「中庸」第13章----第24章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该说与不该说之间:"要是某些话可以与人说的而不说,那么就容易失去人心;要是某些话不能人说而说,那么就会容易失去诚意。所以有智慧的人,既不失人心也不失诚意。不知道这样的理解是否贴切?我自己觉得就好像是在处理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等方面:比如见到朋友很难过、消极,而我却不去讲一些正面鼓励关心的话,久而久之就容易失去朋友;如果经常讲些朋友的缺点,而不去观察其优点,自然而然就会很容易让人觉得这人咋这么不会说话?所以伤人心的话是不可与言的。"
其实自古至今,说话都是一门易懂难学的艺术,该说的不该说的都在其中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1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2:01 , Processed in 0.160077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