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53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人性与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6 21:59: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往今来教育之所以有种种不同,从根本上说,都源于教育者对人性理解的不同。

  有人认为人性无所谓善恶,或者人性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这种人如果做教育,要么心不在焉,要么很独断。因为他觉得怎么样都可以。

  有人认为人性有善有恶,善就是善,恶就是恶,并且难以改变。这其实是宿命论,取消了教育。这种人做教育的话,会倾向于把问题归于孩子本身,为自己开脱。

  有人认为人性根本就是恶的。这种人做教育,会小心翼翼,严密防范,就像警察抓小偷。

  有人认为人性是善的,人生下来就万善俱足,不必再做特别的教育。这种人相信孩子能自动成为有德性的人,只要成人不干扰他就行了。西方自由主义教育、即是如此。他们很相信孩子,很尊重孩子,但也容易走向放任自流。由于中国一百年来的西化,今天很多中国父母接受了西方自由主义教育思想,不敢也不愿管教孩子,等待孩子长大后自然具有德性——事实上往往相反。

  有人认为人性是善的,但这种善只是一种可能,还需要正确、努力的栽培才能让善性变成现实。

  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既坚定地相信人性善,也看到了现实人性的复杂,从不同层次来把握人性。儒家把人性分为三个层次:天命之性、气质之性和后天习性。天命之性是从最本原的意义上讲的,它是纯善的,只要是人,就一定有此天性,此天性即使是尧舜,也不会增多一点;即使是桀纣,也不会减少一点。但作为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各有不同的气质,气质之性是有清有浊:气质清的,天性就容易发露,即所谓聪明;气质浊的,天性被遮蔽,就比较迟钝,即不聪明。但气质之性仍然是善的,因为愚鲁迟钝并不一定就是恶,“天生我材必有用”,只不过智慧有高低,能力有大小,只要正常成长,皆可至于善。后天习性却是有善有恶的,习性之养成主要靠环境,如果环境是善的,可以让气质清的更容易成才,气质浊的也可以得到一定的转化,同归于善;如果环境是恶的,则气质清的也会被遮蔽,气质浊的更是被重重禁锢,天性透不出来,遂至于恶矣。故古人认为教育,不过是变化气质,去其习染,复其先天之性而已。
 
 知道了天性(天命之性)是纯善的,我们就应当对孩子充满无穷的信心,永远不要绝望,不管他暂时看上去多么顽劣,多么愚钝;知道了气质之性是有清浊的,我们就可以坦然接受孩子品德智力上的差异,因材施教,不再强求一律;知道了后天习性的关键作用,我们就应该高度重视教育,不遗余力地给孩子提供最合理、最有效的教育。其实,中国蒙书《三字经》开头已经把这个道理说得很明白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想起古时七八岁的小孩子都已经在琅琅诵读这样简洁深刻的句子,再看看今天人们对人性和教育的混乱理解,不禁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1-6-6 22:34:17 | 只看该作者
在读经网看到空山先生有一篇会通读经与蒙氏的文章,很欣赏这种尝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6-6 22:50:4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6-7 06:44:27 | 只看该作者

人性向善

孟子曰:
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犹不下;
今夫水,博尔跃之,可使过颡,
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6-7 13:08: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mayavati 的帖子

所谓【自由主义教育如果走向放任自流的极端】云云,在宣传效果上,倒颇有些耸人听闻。把人家最坏的摆上来说事儿,未免失之公允。实际上,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宣扬人的唯一目的就是只要活得开心而不受管教】的教育都是不存在的。这句话反映的是哲学家的【忧患意识】而不是【现实的实情】。这里,就看出了东西方哲学家的一个重要区别。

中国目前的教育,不是自由太多,而是自主太少;不是快乐太多,而是利欲过重。人,的确要追求【品质高贵、出类拔萃、德性完美】,但是,从想象中走出来,客观公正地面对现实,本身就是【高贵品质】之一。这不是追求,而要实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6-7 13:23:39 | 只看该作者
我欣赏的是空山在学思上的探索和尝试,并非赞同他的观点。
一个人,只要自己肯努力,总是会慢慢成长的,观点总是会渐渐变迁,渐渐接近真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6-7 21:27:41 | 只看该作者
“真正的自由人今天最紧迫的责任莫过于要全力对抗那种堕落的自由主义(perverted liberalism),这种堕落的自由主义宣扬人的唯一目的就是只要活得开心而不受管教,却全然忘了人要追求的是品质高贵、出类拔萃、德性完美。”
----------------------------------------------------
此语甚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6-21 10:02:11 | 只看该作者
南怀瑾老师对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全体教师们内部讲话 
                             (2010年4月8日)
                           教育与人性 第一讲
  大家请坐,我们随便闲谈,今天麻烦大家抽个时间,来谈谈儿童教育的问题。
先讲我的感想,我对于这里国际实验学校所有的年轻的老师们,真的很佩服,这句不是说空话。为什么佩服?在这个时代,你们都很年轻,尤其受现代大陆的教育出身,加上社会的环境,能够在庙港我们这里,没有娱乐的场所,好像也没有机会讲恋爱。太湖大学堂真是一个修行的地方,你们诸位在这里,等于在一个冷湫湫的古庙里,但非常认真热情的教育孩子们,所以我内心非常佩服你们。在一般的都市,或者各地乡村,也有它活动的地方,而你们诸位晚上没有出去玩,都很清心寡欲,有空的时间还在读书锻炼身体;有时候我随便讲一点课,你们有兴趣也来听,这个非常难得,所以很佩服你们。
老实讲,将心比心,我年轻的时候,比你们还年轻,十九岁就出来做事了,二十一岁就带兵了,而能不能心情像你们这样安定,我自己都不敢想象,所以很佩服你们。这是第一个讲心里的话。第二点我觉得大家还要进修,进修是为个人自己的前途,你们将来不论是不是从事教育,或者以后改变做别的事业,进修都是很重要的,这个在哲学上有个名称叫「人生观」。
我常常说现在这个教育错了,也没有真正讲哲学,因为真正的哲学,人生观很重要。我发现现代许多的大人,比你们年龄大,甚至到六七十岁,都没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了,我讲的是我个人的经验。我常常问一些朋友,有的现在很发财,有的官也做得大,我说你们究竟要做个什么样的人,有个正确的人生观吗?他们回答,老师你怎么问这个话?我说是啊!我不晓得你要做个什么样的人啊!譬如你们做官的人,你想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这是人生的两个典型。发财的呢?我也经常问,你们现在很发财了,你究竟这一辈子想做什么?可是我接触到的发财朋友,十个里头差不多有五双,都会说,老师啊,真的不知道啊!钱很多,很茫然。我说对了,这就是教育问题,没有人生观。
所以我刚才跟你们讲,我看你们年轻做老师的,我九十几了,人老了看五六十岁都是年轻人,这是真话。五六十岁了,他们自己觉得还年轻得很呢!我在五六十岁的时候也精神百倍,比现在好多了,现在已经衰老了。但是五六十,也算年龄大了,但也没有一个真正正确的人生观。换一句话说,看到现在我们国内十几亿人口,包括全世界六七十亿人口,真正懂得人生,理解自己人生价值、人生目的的有多少呢?这是一个大问题,也就是教育的问题哦。
我二十三岁,中国正在跟日本打仗的时候,四川大学请我演讲。我问讲什么?总有一个题目吧!有个同学提出来,那就讲「人生的目的」。我说这就是问题,我说人生什么叫目的?先解决逻辑上命题的问题,是题目的主要中心。什么叫目的?譬如像我们现在出门上街买衣服,目标是街上的衣服店,这是一个目的。请问人生从娘肚子生下来,谁带来了一个目的啊?而现在有人讲人生以享受为目的,也是一种;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领导全民的思想,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当年孙先生,我们习惯叫孙总理,提到孙总理谁敢批评啊?可是我很大胆,我说孙总理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也不对。谁从娘胎里出来,说我是来服务的啊?没有吧!所以人生以享受为目的,以服务为目的,以什么为目的,都是后来的人,读书读了一点知识,自己乱加上的。
我说你们叫我讲的这个题目,本身命题错误,这个题目不成立。但是你们已经提出来要我讲人生的目的,我说第二个道理,在逻辑上这个命题本身已经有答案,答案在哪里?人生以人生为目的。刚才讲到人生的价值观和人生的目的,现在都搞不清楚了。那么人活着,生命的价值是什么?这是个问题。刚才我提过,一个人做官的,是想流芳千古,或者是遗臭万年?这两句话不是我讲的,是晋朝一个大英雄桓温讲的。这样一个大人物,他要造反,自己想当大英雄,人家劝他,他说人生不流芳千古就遗臭万年,就算给人家骂一万年也可以啊,他要做一代的英雄,这也就是他的人生价值观。在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个人,公然讲出了他的目的。
所以讲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我现在经常告诉人,年纪大了,一半是开玩笑,一半是真话,我说人生是「莫名其妙的生来」,我们都是莫名其妙的生来,父母也莫名其妙的生我们,「无可奈何的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掉」,这样做一辈子的人,不是很滑稽吗?我现在讲这个话和今天要讲的,听起来越讲越远了,但是和教育有关,我拉回来讲,这就是教育问题。今天来讲话,也是为这个主题来的。譬如我们学校,孩子们发生一些问题,我都知道,虽然我都不管,冷眼旁观,耳朵听到风声,已经知道一切了,这是老年人的经验。
孩子们的问题,是教育问题,是人性的问题。刚才我提到人生这些问题,牵涉到全世界人类的教育问题,我们现在只讲教育,教育的基本是人性的问题,人怎么有思想?这个思想是唯物还是唯心的?人怎么有情绪?怎么有喜怒哀乐?而且全体的人类,中国人有两句老话可以概括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你看我们这个人类很奇怪,我们中国十几亿,乃至全世界六七十亿人口,同样是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但没有两个人一模一样的。你说他同他很相像,真比较起来是有差别的。所以中国的哲学跟西方不同,中国人这一句土话,「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最大的哲学,也是最大的科学。如果研究科学,那就是基因问题了。基因是个什么东西?譬如上一次香港研究基因最有名的医生来时,我就告诉他,基因不是生命的最初来源,基因后面还有东西。他说是,是有问题。他这一次再来,说发现是有个东西,我说还有,还没有完全发现。所以这个人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一个问题,教育最高的目的是培养人性,指向人性。
所以中国人讲学校、学问,这个学字的古文怎么解释?你们里头的老师们都正在研究国学,中国的国学这个学字,学者效也,效法,效也是学习。譬如我们唱歌、跳舞、练拳,少林寺的高手王老师,教你们易筋经,你们看到没有?我们几十个人学,哪一个学得跟王老师的姿势、神气内涵一样?这个标准很难。我说学武功、读书、学文章、演戏、唱歌,能够学习效法跟老师一模一样,是很难做到的。这是学的问题,也就是效的问题。所以我们搞教育这是一个大问题了。所谓学校,中国这个校字呢?木字旁边一个交,那是盖一个地方,集中大家来学习,就是学校。所以讲做一个老师,现在中国人所了解的西方教育是爱,我就笑,你们看了几本书?你讲的西方是美国还是法国、德国,还是荷兰、意大利,还是哪里?西方有几千年历史,就是一个爱字吗?中国都没有吗?中国爱字也早讲了耶!至于什么叫做爱?这都是问题。
所以讲到学与效,中国《礼记》讲这个效,我们做老师的,办教育的,任务太重了,孩子们随时在效法老师、父母。教育不光是嘴巴里教,也不只是读书,父母、老师的行为,一个思想,一个情绪动作,无形中孩子们都学进去了。这就是教育,这个教育叫「耳濡目染」,孩子们,人嘛,天生有耳朵,有眼睛,他听到了。老师们偶然也讲两句黄色笑话,你以为孩子们没有注意听,实际上他已经听到了,叫耳濡目染。父母也好,师长也好,社会上人也好,他们随便一个动作,他一眼看到,已经进去了,这就是教育。
所以教育,不只是在你上课教点什么,整个的天地,自然的环境,统统是教育,所以教育是这么一个道理。中国《礼记》上有两句话,「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我常提的,老师有两种,一个是经师,一个是人师。古代什么叫经师?教各种各样的知识学问,就是经师。你就看到现在的幼儿园、小学老师,上至大学里硕士、博士的大教授,不过是传播知识的经师而已。我也做过大学教授很多年,也带过硕士生、博士生,我自己就笑,我手里毕业的硕士博士很多。我说小兄弟啊,告诉你吧,学位一定让你通过,恭喜你,不过你尽管通过拿到博士学位,不是你学问行了,这个学位是骗人的,拿这张文凭骗饭吃,学问还谈不上。学问连我都没有,活到老,学到老。
学者效也,这个效果在哪里?很难了。我常常说,现在的教育,哪有老师啊?我在大学里上课,派头很大,大家都晓得南老师来上课,同学们喊立正啊,我说请坐,请坐。因为我真怕,为什么怕?我二十一岁起带兵,上场校阅,统统是这样,满校场几千人,喊立正,司令官万岁。那时自己留个胡子,冒充四五十岁,自己觉得好高好伟大啊!可是,一年以后我已经悟到了,这是什么狗屁的事,这是唱戏嘛!万人敬仰,一呼百诺,这个威风大吧!只要讲一声啊,大家都害怕了;眼睛看看茶杯,好几杯茶就来了,这个味道一般人觉得很好过啊!可是我已经悟到了,这没有道理。所以那个时候服侍我的勤务兵,吃饭时要帮我添饭。虽然大家都是勤务兵为长官添饭,而我吃完了自己添,勤务兵看到都傻了,大家都是这样,你怎么不让我添饭?他说你不要我了啊?我说没有啊!我是人你也是人,我有两只手可以做,我现在做官,你给我添饭,我老了谁给我添饭?我一个人时,我不能浪费我的手啊!你坐下来,我需要的时候再叫你添。这同教育都有关系。所以我带兵的时候,兵跟我就是兄弟。对兵讲话,不像跟你们讲话,对兵讲话很简单,「他妈的」,你以为那是骂人啊?有时候那是奖励的话。这些兵多数是文盲,没读过书,对他们讲话,像我们今天这样,那要他的命了,他才懒得听。你娘的,我妈的,他就懂了。这也是教育。所以刚才讲的「经师易得」,传播知识容易,「人师难求」,中国几千年讲教育问题,人师是用自己的行为、品性、言语影响学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8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6:34 , Processed in 0.28841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