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得一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读经典的家长敲敲警钟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1-5-25 18:25:3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1-5-25 18:57: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9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谢谢鸟儿,您说的这些我是接受的。

接受的原因是:无论道理有多么高、多么好、多么正确,如果这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样呢?我的表现一定不如鸟儿,我的心会被撕裂的,就从这一点上看,我是平和不下来的。先不讨论这里面有多少真实性,是真的就假不了,如果是假的时间长了也会被拆穿。做为母亲,如果受到这样的打击,至少对我这样的小女子来说是无法忍受的。-----这就是我的真话。

[ 本帖最后由 春花 于 2011-5-25 19:0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天高任鸟飞 + 10 + 10 07年春节我就在长春过的,那年大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1-5-25 19:1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9 关于【人与人之间的误解】

【人与人】的误解,【人对事】的误解,【人对知识】的曲解,只有在【人与自我】的误解被化除后,才得以消解。这在王教授看来或许是唱高调,在我则是大实话,人必然如此。

小沈阳不是说过吗,必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1-5-25 19:15:5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提醒,孩子现在也在读经,有时不愿意读,强求过,现在平静多了 ,只要孩子能坚持每天读20-30分,读慢读快随意,积少成多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1-5-25 20:54: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i>雨心2006</i> 于 2011/5/25 15:49 发表 呵呵,看来你是个很固执己见的人,你又怎么认为我们没有经过认真思考,一番了解之后的读经呢,为什么认为我们是读经的狂热之徒呢。如果你不认可读经,那么请问你是如何看待七田真的呢?


哈哈,您要说 Paisley 很固执呢,我还有那么一点儿相信,据我所知,她这个人还真有点儿【犟劲】。不过话又说回来,您要说她反对读经呢,那恐怕还真是【没有经过认真思考,一番了解】的猜测吧?我前面说过,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是很常见的。Paisley是干什么的,Paisley都干过些什么,这对您而言也许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您【以为】她不认可读经,这个【以为】是怎么来的?

当然,尽管您判断她【不认可读经】,确实是【没有经过认真思考,一番了解之后】,但是,一事还一事,您可以请Paisley说清楚,她凭什么认为您的读经实践,也是【没有经过认真思考,一番了解之后】就轻率而行的。她很忙——当然不是为了忙着反对读经——所以,为了省事,她可能会要您先仔细看看鸟版回复你的那个帖子。


不辜负王教授,唯一的真正有效的办法,就是【做一个明白人】。我们都愿意这么做,您加入吗?
--------------------------------------------------------------------------------------------------------------------------


附:
有些人是可以承受任何误解的,所以,您不必为【人之常情】所拘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文以载道,观点无所谓对错,只有虚实真假。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1-5-25 21:2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paisley + 2 + 2 是的,感谢49楼.也受益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1-5-26 00:3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8 雨心2006 的帖子

人与人之间的误解真的很多。同学呀,这个读经版还没单独设成一个独立板块的时候,我就在这里出没了。你要断定我不认同读经,至少做点功课嘛,看看我发的主帖、回帖什么的,对不对。

我不明白读经和七田真有什么联系,一定要我说,我只能说我不喜欢这个东西,但是我没法言之凿凿地告诫别人“千万别用这个七田真”,因为我没做过详细的了解,我只能说出我的感受。而我的感受,对于别人做判断实在是没什么用的。同理,就是再多的人或兴奋或喜悦地对我说他们喜欢七田真,也不能让我产生跟随他们的想法,以求安心。要我认同,也惟有用理性让我认同。——这亦是我对读经,尤其对所谓“大量读经”“老实读经”的态度。

至于别的“你又怎么认为我们没有经过认真思考,一番了解之后的读经呢,为什么认为我们是读经的狂热之徒呢”,我的帖子并没有针对你,也不清楚你何来的这个想法。一头雾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1-5-26 04:1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6 paisley 的帖子

我是儿教最不称职的版务人员,没Maya她们一半勤奋。有时候半年都没个影儿,有时候呢,跟座山雕似的冷不丁窜出来,泼几盆冷水拍几块土砖。作为读经版的版主,我基本上独来独往,一不逛读经楼二不爱搭理人,平时加分什么的,都是果行顶着这个马甲代劳的。所以,我一直没有留意过【dujingban】发的帖子,直到两三周之前,才听果行【淡淡地】介绍了这人的一些事儿。

那之前,我正好发布了一个主题帖——【如何实现快乐读经】。原本是打算谈一谈自己的学习体会,新叶在加分时又叮嘱着要写个论文什么的。但是,等我浏览了【dujingban】的帖子之后,忽然感动得不想说话了。所有忧虑一瞬间就被字里行间的仆实和童心所融化。这个人用行动告诉了我,如何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向孩子提问】——暂时放下自己,小心翼翼地倾听另一个生命,赏悦全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我宁愿删去自己写了万多字的草稿,花时间用心去倾听这个人的细细致致、絮絮叨叨——这个人,令我重温了多年前初遇贺益德的那种心情。


眼下读经界一如隋末乱世,正气凋零烟尘四起,道家的说你儒家不好,佛家的也说你儒家不好,最后,孤零零剩下几个师兄弟了,那就团结一点吧,竟可以为一点点蝇头小利,抬高自己贬低同门。。。所以,去岁至今,我一来俗务缠身,二来心已厌倦,几不欲涉足这个圈子。

我留意到,对王教授和儒家文化的批评,很多都是极轻率极不公正的。虽然我不是王教授的学生,在教育方面也有不同的体会及观念上的矛盾,但是,看到王教授和儒家文化受到不公平的抨击,我绝不忍心袖手旁观,笔墨之争或许在所难免,但那不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这两件事是义不容辞的:

1、诚实地活着,精诚觉照
2、兼容并蓄,虚心向学,博采众长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paisley + 2 + 2 看到好帖了!
新叶 + 2 + 2 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1-5-26 06:50: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1-5-25 18:16 发表
事前注明:以下凡是【你】字,只是言说方便,不针对具体的那个你。
-------------------------------------------------------------------------------------

那些孩子现在真的很快乐,那么,他们还有没有【更乐于其中的学习生活方式】?他们拥有此刻的快乐之时,失去的是什么?他们现在的快乐,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到底有些什么正面的负面的影响?


这正是我最近所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1-5-26 06:57:47 | 只看该作者
这样毫无顾忌地转来别人的发言, 被人允许了吗?

极想证明自己的口若悬河的辩才不是?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天高任鸟飞 + 10 + 10 升堂~~何事击鼓?有事说事,无事退堂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1-5-26 08:04:17 | 只看该作者

由王教授的一篇文章联想到

大约四年前,我读过王教授的一篇演讲稿,标题好像是【如何面对一切反对读经的声音】。印象最深的是八个字:待之以诚,晓之以理。那篇讲稿是论述文体,有比较详细的分类陈说,但我只学到了这八个字——我的学习模式属于整体感比较强的那种类型,所以,看到好文章,我总是首先去感受作者【这个人】,而不是作者的【言说资料】。王教授在那篇讲稿里体现了一位学者的宽容和诚恳,还有学术思考的条理分明。我内心一下就感受到了影响全局的人的神髓。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模式,整体型学习模式只是认知模式的一种,并不会比其他类型的学习模式更有价值。而且,整体型模式的短板很明显,那就是常常显得【疏阔】,不理解你的,可能说你迂腐高调,明白你的,可能说你表达急促。

所以,有时候当我再翻阅以前的帖子,常常有重写的冲动。将心比心,自然也能了解别人何以会误解你。但是,我知道自己还有点儿矜持,因为虽然明知写得不好,心里却很难接受。毕竟,我自幼文学天赋好,博览群书,感受力很强,专业上又是熟谙心理操纵的谈判行家,一直自以为语言文字工夫了得。就连云门拜师时都很恃才傲物。

感谢王教授感谢赵升君,他们殷殷切切将唐先生和牟先生的文字摆到了我案前。两位大师迅即消融了我内心那点儿矜持,从此开启了天地新生之门。人的学习模式可能有禀赋限制,但是,一旦消除某些屏障,你其实可以有多样的模式可供选择。对此我有切身体验,感知限制一去,我的快速学习能力常常令我自己都感到惊讶。去蔽的方法就是【对自己诚实】。


我看王教授的很多弟子在与人口水战的时候,常常照搬老师的词汇比如【稻草人】之类,或者模仿老师的语气比如沿袭某些助词。这也许反映了他们条块型局部型的学习模式。虽然说,无论何种学习模式都有学习的功效,但是,在特定的学习领域却会有差异性的学习成效。比如在知识领域,局部型模式比较精细,有助于学术研究;但是心性之学,整体型模式也许更适合切入。


王教授受到的很多不公正的批评,实际上是这些弟子们不恰当的言论招致的。我亲眼看见的很多例子表明,这些弟子们并非不愿意上进,并非恶意攻击,他们主要是不了解自己,不知道如何去了解自己,不入,自然也就不知道自己不【诚】。其实,深入了解自己,就等于在【具体地】了解【成德之教心性之学】,儒家学问的根本,全在这里。那些表面上说得很清楚的【词汇】可以放在工夫上路之后,再去研究也不迟,不然,你根本没办法恰当把握那些词汇到底是什么概念。这个学习次序是绝不能颠倒的,颠倒了会很害人的。

老夫子当年从不轻许人以【仁】,王教授却像赠书似的乐于授记,这只怕是不慎重的。因材施教,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读牟宗三的。牟先生的文字固然精妙谛当,可文字与体认毕竟隔了一大截,此处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孤拔险峻之事,有几人不是万死千难中悟得,岂可坦然明白便知?所以,我说牟先生的学问就如同阳明先生良知显学一样,有很大的流弊。真要是能相应,学到了固然好,然而,毕竟大多都是学不到的。学不到很麻烦,工夫又没工夫,学识又没学识,画虎不成反类犬,只剩下一张嘴搬弄几个名相,好为人师到处惹人厌。

去年,我在【反对读经】一文中大略谈到过这类问题,可能是我写得不够谦虚,都拿我当仇人看待,所以没人理会。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1-5-26 08:0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磐·墨 + 2 + 2 心有戚戚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5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4:13 , Processed in 0.077428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