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得一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读经典的家长敲敲警钟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1-5-24 17:58:51 | 只看该作者
转来【愿望】网友的帖子
--------------------------------


还是忍不住想说了两句。我认为先生发帖的本意是引发大家对读经教育的思考,用个案来抛砖引玉,揭示经典教育中可能存在的极端行为或因执着而带来的种种偏差,以免把“经典教育“这件本来是功德无量的行为演变为“坏了一锅美味汤的异物”,我想先生并没有对经典教育本身发表任何个人异见。

孟先生的多次发言,让我看了,坦白说,和这帖里的大多数人的感受不同,我很感动,甚至有些想流泪,我看到的是一个为经典教育在呐喊的拳拳之心,他不忍看见“读经教育”这个刚刚露头的幼苗因为个别言论、或一些言论导向的个人大脑取舍和理解偏差,而被困在摇篮中,使本来就举步维艰的读经推广活动走向困境;他不想看见因为一些个案件负面现象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些许曲折和不成熟,而让一些有读经热情的父母产生恐慌、畏难和迷惘。爱之切,急之切,言语可能有些激动或火辣。
我在想,如果我们从小都受过经典教育的熏陶,可能真的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孩子了;或者孩子从出生就开始接受正确的经典引导,孩子自己就明白什么是他需要的真正的爱,他根本不会从外寻求爱。所谓西方的很多先进教育和心理学理念,其实许多都在我们祖先的经典之中。

麻烦就在于,我们离圣人太遥远了,中间缺失了太多的脉脉传承,圣人智慧的结晶我们似懂非懂地理解着,似是而非地行为着,即便如此,我仍旧相信经典之路是一条阳光大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1-5-24 17:59: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1 愿望 的帖子

假如您真想和圣人拉近距离,第一件事就是不要【代替别人去感受】,那并不能表明您真的富有【同情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心】和【理】不是世俗意义上的。要考验自己是否真有同情心,有两件事您可以尝试做一下:

1、尝试体会一下那个孩子,你感到绝望吗?假如你就是他的父母,坚持感受一年。
2、尝试想象一下,假如你明知那位【拳拳之心】的呐喊者其实是不懂装懂,并且他常常在论坛上对你冷嘲热讽,甚至支持他人恶意辱骂你,请你坚持一年唾面自干,绝不还嘴。

你做到了这两件事,再去同情也不迟。我就是这么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1-5-24 18:27:39 | 只看该作者
转来【XLi】网友的帖子,很有意义,希望能与他交流
-----------------------------------------------------------------

我是读经孩子的家长,以下是我早些年亲眼看到的:

1 我的孩子曾去过私塾,私塾馆主的孩子基本放弃读经了,虽然私塾还存在;
2 另一个私塾,老师叫一个孩子过来背书时,孩子的胆怯、发抖让我心疼,而且我知道那个孩子是老师眼中最好的;
3 有个私塾曾经要我教老师某项课程,我千叮咛万嘱咐,你们没全部学完没有自己练上半年,没把握前千万不要教孩子。因为我第一次正式教孩子是因为临时顶空缺,等看到孩子成为我的废品时我才知道我没有准备好,我深深地忏悔。但是那个老师只学到一半就教孩子们了,等我发现时一句解释的话也没有。从此我对他们敬而远之,也不敢教了。现在跟私塾接触得少了。
4 私塾间存在类似文人相轻的现象,只是对外大家都把盖子捂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所以帖子中讲的各种问题多多少少存在于某些私塾,只要多跑几家多观察就可以看到,也有不少孩子从这家换到那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1-5-24 18:28: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3 xli 的帖子

虽然不认识您,但您的忏悔感动了我。我很想谈谈【家长怎么选私塾】,您应该是有切身体会的,不妨就这个话题说点儿什么。家长的正确选择就像一只【市场的手】,可以推动私塾加速自身的改革和完善。这与三七先生提出的问题是有着根本联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1-5-25 08:51: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新叶 于 2011-5-23 21:40 发表
引用一位前辈说的话:“当父亲的把父亲做好,当妈妈的把妈妈做好,做子女的好好孝顺老人,同事朋友间把人际关系处理好,和谐处理自己与人、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虽不读经,也是个顶天立地的人。若不然,读来何用?”
...


这些是什么,新叶您知道吗?这些就是经教,经典就是教这些的。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说当领导的把领导当好,当下属的把下属当好,当父母的把父母当好,当子女的好好孝顺老人呀。中庸说的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夫妇有别、长幼有序,不就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吗?与自然的和谐,与自己的和谐,经典说的更好,比如《中庸》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能赞天地之化育,能赞天地之化育则与天地参矣。--这不是与自己、与自然、与天地的大和谐吗?人有神性也有动物性,神性是要常常提醒的,这就是经典的化育之功。提醒多了,经教兴起了,“人相忘于道术”了,人柔软温和了,人间就会变成天堂了?

不读经,能处理好这些关系吗?您可以体会一下自己、体会一下当下的社会现状,就是一百年没读经的了,你看有几个人能处理好自己与人、自己与自然,甚至自己与自己的和谐呢?当然读了经也不一定行,但至少机会可能性大一些,经教不兴,何来和谐?您说的这些话是倒果为因了。

《易经》坤卦后面的小象有一段: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 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这一段话很简单明白,不用解释,您可以看看现在,下属弑领导,子女弑父母的,是不是很多呢?这是人间的大恶,这种恶难道是一天来的吗?“渐矣”--是慢慢来的,这是结果,因在哪里呢?不是教育又会是什么呢?我们从小到大谁教过我们这些呢?这么重要的人生品性,这么重要的素质教育,并不是三天两天喊喊口号就能完成的,需要的是童蒙养正,需要的是长久的涵养。能说到就做到了吗?

祖宗的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离开我们已经一百年了,甚至是从满清入关就开始了。所以今天教读经的人也是一样,他也不是在经教下教出来的,虽然懂了道理发一点善心教了读经,涵养也不够,也要在实践中长进,不这样又怎样呢?体谅他吧,可以批评是不是也不能太过份呢?曾子所谓“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不合人性,会自然淘汰的,他们又不是有官守有言责的。如果都做的不好,可以等待做的好的人出现,一个人有偏,一个民族、群体加起来代代相续会是整全的。

[ 本帖最后由 春花 于 2011-5-25 10:0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新叶 + 2 + 2 谢谢,我现在明白的是经要读,但要不要 ...
paisley + 2 + 2 “经教”一说,逻辑很乱,您还没理清楚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1-5-25 09:02:40 | 只看该作者
好好看了鸟儿版主的帖文,真的很喜欢。一是发现鸟儿版主比以前平和多了,二是经过一年来在本网的学习,发现以前误会鸟儿版主的地方很多,很多臆测的地方,就像您说的,是内在的不客观,在这里真诚地向您道歉。另外也理解了您一直这样做的原因。但我保留自己一个意见:就是您还是有点咄咄逼人了,当然我没权力这么说。

还想跟鸟儿果行说一点的是:我五月份去过广州的明德堂,看到那里有七八十个小孩子,小班每天六个小时,中大班每天八、九个小时,半年以上的孩子真的很快乐,中间我还和家长聊了聊,家长非常认可,您和果行有时间可以去看看,沈阳齐谦学堂我也去过,也很好,其它的我就没去过了,不敢瞎说。如果您想去,我可以给您程去枫老师的电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1-5-25 10:4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5 春花 的帖子

虽说要常存温柔敦厚之心,可我看到那些私塾界的老师校长们面对这么可怕的案例,竟然不能表现出同情和警醒之心,而冷漠地谈些空泛而不知所谓的大道理,并借机吹嘘自己学堂的聪明正确,我直冒寒气,悲哀得无话可说。

论语里也有说“君子亦有恶”“必也狂狷乎”“乡愿,德之贼也”。

值得被批评的人就是要直言批评的,连批评都承受不起的人,很难相信他有多少真实的诚意,也就难以相信他会发自心底地去爱孩子,在教授经典中爱孩子。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新叶 + 2 + 2 同感
春花 + 2 + 2 这样说我同意。可是以我感觉您读经是没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1-5-25 10:45: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songcall 的帖子

现在的经典学习被当成了很多办学经营者牟利的手段,根本违背了经典的宗旨。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没著书,有的也只是一些整理,论语也只是学生的笔记编辑的,只所以学生们跟着孔子学习,是因为孔子更注重的身教而不是言传,不立行何以立德,能背得再多经典古籍又有什么用呢?学习经典文化不仅仅是为了听几句古文,而是期望能重见古风,希望家长们不要把孩子给害了才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1-5-25 11:04: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6 春花 的帖子

其实我们在这里评论哪个学堂好,哪个不好,都是空泛之言,远不如几个真实的案例(无论正反)有说服力。更有说服力的自然是那些私塾老师和校长们自己的发言了。信念、态度、具体做法,因为网络发言来不及字斟句酌,最是泄露天机,细节处把真实心态显示得清清楚楚。

那个帖子的正面作用之一,是我看明白了其中好几家私塾的水平和老师的人格。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春花 + 2 + 2 ------------------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1-5-25 12:24:2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9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2:26 , Processed in 0.085579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