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有關鈐木教學法的理論
(意念源自 <<當代四大音樂教學法>> 復文圖書出版)
鈐木主張才能音樂教育, 所謂才能, 並非只培育天才兒童, 而是指深藏每個孩子的內在潛能. 而這種潛能教育, 即如母語教育, 故有關鈐木音樂教育的哲學思想基礎, 可以形容為母語哲學 -- 根據學母語給我們的有關潛能開發的啟示.
1. 母語的學習不曾有失敗的例子: 語言這麼複雜卻每一個正常發展的兒童都會學會, 音樂也應該如此
2. 母語的學習是運用環境來教學的: 整個環境都是孩子的老師, 美好的音樂環境就具有美好的音樂才能的孩子. 所以學音樂不應在教室, 而是在家中
3. 母語的能力由不斷聽開始: 嬰兒也要聽一整年的說話, 才開始吐出第一個字, 學習經由不斷聽, 模仿和重複而得來的. 如果孩子從來沒有在學樂器前聽過那種音樂, 一開始就對著琴 (或其他樂器), 就有違了學習的規則.
4. 母語學習是孩子能力來決定進度的, 有些孩子未足歲可以說單字, 有些過一歲, 有些則差不多兩歲. 而音樂教育同樣不能由老師決定何時學懂什麼, 考什麼, 那會揠苗助長
5. 母語能力在快樂的環境下所培養出來的: 沒有爸媽教孩子說話時打罵孩子, 或過份要求他要說什麼, 不會因為不能說什麼而罵他, 而是講到新字而讚他. 所以學母語的過程是自然愉快的, 那為什麼要令學樂器會是痛苦的??
6. 母語是由小能力累積成大能力: 學語言也是由單音, 成詞, 成字組合, 再成句子, 音樂的成就也是如此.
那我們可以做什麼發掘孩子的音樂潛能呢 ? 試看看以下鈐木的主長是否值得參考.
1. 多播放cd給孩子聽, 讓美好的音樂成為生活一部份. 不要怕孩子聽不懂古典音樂這麼高深的東西, 語言也是這麼高深的東西, 但他就是從不斷聽中學會的.
2. 掌握孩子學習的兩大關鍵 -- 模仿與重複. 正如之前所述, 0-6歲的學習不怕重複的沉悶的. 老師不停重複演奏, 小孩模仿, 而不是看著譜學彈奏, 再經過重複的模仿, 模仿力和學習力便跟著進步.
3. 由聽覺來引導孩子學習 -- 學一首樂曲前, 先讓孩子聽熟曲子, 先用感官體驗, 再後認知和概念化.
4. 要求父母一同上課 -- 媽媽先學, 孩子看到媽媽奏出好音樂, 自然想去學.
5. 注意音色品質: 不管是拉奏, 吹奏或彈奏, 都應養成仔細聽聲音, 並進一步自我要求.
6. 提供高品質的學習教材:選出優質的樂曲, 民謠, 童謠, 名家作品等,為了提升孩子的品味.
7. 製造亙相觀摩的機會: 團體上課, 適當競爭, 讓小朋友聚首一堂, 共同上課等, 都可以令小朋友亙相觀摩.
8. 鼓勵背譜彈奏: 開始時可能有點難, 但習慣了卻會變得自然的一件事. 自小學習有這種習慣, 當曲子越來越難, 就會變得容易.背誦後才能專心彈奏出好音樂.
9. 充份掌握上課的時間及充實上課內容: 上課時間應包括視譜練, 技巧練習, 彈奏曲復習及預習. 上課不應是單是老師聽聽學生有沒有彈錯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