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13 seed_ender 的帖子
1 “国际上都不太对外语还是第二语言做区分了” 我不赞同。
外语习得和二语习得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环境方面和学习目的方面有极大的不同。‘国际’是哪些国家?是加拿大、还是欧洲国家?在除日本以外的发达国家,英语被称作二语,也是官方语言之一,是有着相当比率的人使用的一门语言。在中国,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英语只能是外语。
2 “对于朝鲜族孩子,汉语算外语么?对于使馆区的孩子,汉语算外语么?如果是外语的话,为啥他们也很轻松的就掌握了呀?”这再次说明这样的观点只局限应用于极少数国内孩子。
语言学习有三个环节:input -- interaction -- output. 朝鲜族孩子、使馆区的孩子与普通孩子有什么区别?他们在语言学习的三个环节上占尽先机。以使馆区孩子为例,父母懂外语,会有意识地教孩子学外语,带孩子去国外为孩子创造100%的语言环境;孩子学了外语后可以和父母讲外语,可以和父母同事或同事孩子讲外语;在父母的影响下孩子也会逐渐明白掌握外语有助于就业。朝鲜族孩子学汉语的例子更容易解释:打开电视是汉语,翻开报纸是汉语,学校是汉语,和同学玩耍是汉语,高考就业是汉语,汉语? Piece of cake.
3 “语法翻译法真的该退休了” 国内英语教学法不止这一种吧。
4 史蒂芬平克的大作《语言本能》我在sina iask上下载看了。美国鬼佬写给美国佬看的关于英语母语习得的一本书。主要介绍各种条件下儿童创造性地习得母语的事实,以及其他证据,证明了儿童天生就具备语言习得机制,即普遍语法(UG)。这本书对于母语是中文又想学英语的国内儿童来说。。。。。
5 国内全外教的培训机构很多,他们的教材和教学理念应该是比较符合“本能教学”的要求的吧,可该教育模式为什么就不能一统国内教育市场呢?所以,本能学英语和教英语是需要大量符合孩子认知的可理解性的有效input为支撑的。缺少这一点的话本能教学就是空中楼阁。
[ 本帖最后由 dlester 于 2011-5-12 05:50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