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dgxsgl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2年男孩Mike学习英语记录

[复制链接]
38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1 15:18:41 | 只看该作者

转:语文知识点

语文知识点(阅读部分)梳理精华版



★★★ 答课外阅读题时一定要用术语,例如:“强调”、“突出”、“反衬”、“总领下文”、“照应开头”等等,这些字眼是给分点。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五、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六、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七、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八、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九、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一、归纳段意/文意
记叙文要回答清楚:什么时间(when)、什么地点(where)什么人(who)做了什么事(what)
答题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十二:归纳中心思想:
1、有问中心思想的选择题先做,这有利于对其它题的把握。
2、总结中心能用原文的就不要提炼;能提炼的就不要用自己的话;能用一句话总结的就不要用两句话。

十三、分析、解答句子的含义:
该句一般为中心句,一般在开头与结尾。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xxxxxx(如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的修辞手法,为下文起xxxxx的作用,生动形象具体地描绘出xxxxxx,表达了作者xxxxxx的思想感情。

十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十五、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十六、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十七、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十八、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十九、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一、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十二、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二十三、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3、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4、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5、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1、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3、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阅读要点:
1.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说明方法的区别及各自的作用,尤其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2.写作顺序与记叙顺序的区别,尤其是插叙的作用;
3.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叙述的作用;
4.位置不同的句(段)在文中所起作用:
①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②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③过渡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④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15:23:27 | 只看该作者

2012年12月20日一12月23日学习记录

1、轻松第三级《王子与贫儿》第四章
2、奥数第十六讲蝴蝶模型
3、《明朝那些事》
4、两次数学竞赛都出现题目没做完的情况,时间不够用,孩子他爹说这是练习做少了,适当的练习的还是必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13:57:11 | 只看该作者

2012年12月24日一12月25日学习记录

1、轻松第s四级《堂吉诃德》第1页
2、奥数第十六讲蝴蝶模型重听第一二讲
3、《卡由》文本
4、古诗词知识点
5、复习新二第一课讲义

[ 本帖最后由 dgxsgl 于 2012-12-26 13:5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1 15:51:22 | 只看该作者

2012年12月26日一12月30日学习记录

1、轻松第四级《堂吉诃德》第2-4页
2、奥数第十六讲蝴蝶模型第三讲,做课后练习
3、新二第三课学习
4、《孟子》
5、新一第3-4课练习
6、《窦桂梅阅读》第1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19:15:51 | 只看该作者

2012年12月31日一2013年1月2日学习记录

1、轻松第四级《堂吉诃德》第8页
2、新二第11课,默写新一第5课,做新一第5-6课练习
3、《孟子》第6课
4、奥数第十七讲数学思想与方法
5、英文听新二课文
6、中文听《明朝那些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6#
 楼主| 发表于 2013-1-7 09:03:08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1月3日一2013年1月6日学习记录

1、轻松第四级《堂吉诃德》第10页
2、raz的B级、C级部分,简单,但有极个别词不会
3、《孟子》第10课
4、奥数第一讲计算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6:53:12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1月7日一2013年1月13日学习记录

1、raz的D级部分,相对简单,但有个别单词发音不标准和不认识
2、《孟子》第15课
3、奥数第二讲应用题
准备开始期末复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5:50:02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1月14日一2013年1月28日学习记录

1、轻松第四级《堂吉诃德》第三章
2、英语语音
3、动画片《降世神通》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9#
 楼主| 发表于 2013-2-1 10:00:54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1月29日一2013年1月31日学习记录

1、轻松第四级《堂吉诃德》第四章
2、英语语音
3、NCE 73-76
4、动画片《降世神通》等
5、孟子18课,唐诗第1讲
6、奥数第二讲应用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0#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14:55:10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2月1日一2013年2月17日学习记录

1、轻松第四级《堂吉诃德》完成
2、NCE 77-100
3、RAZ D级
4、动画片《降世神通》20集
5、孟子19课,唐诗第4讲
6、奥数第三讲应用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1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5:33 , Processed in 0.080587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