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028|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是否应该教育孩子说假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1-14 10:13: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先转载一篇报道:<font color="navy">最具网络人气大奖的陕西选手姚佳雯:“宁可要钱不要国家”<font color="navy">姓名:姚佳雯   来自国家、地区/目前所在地区:甘肃/陕西   职业:学生   学历:大学   年龄:19   身高:175CM   三围:90-66-90   体重:56KG   背景资料:1997-2002 新加坡读中学   2002-今 就读加拿大New Brunswick University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11月6日晚在香港落下帷幕,获最具网络人气大奖的陕西选手姚佳雯在回答评委“要国家还是要钱”的问题时,选择了“钱”,引发观众对其素质的质疑,陕西观众更是认为姚丢了三秦父老的脸。   姚佳雯“一心向钱”   在6日晚举行的“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总决赛颁奖晚会上,评委阵容相当耀眼,除演员刘晓庆、学者余秋雨、舞蹈家刘敏、当红主持蔡康永之外,还有宝岛才女陈文茜、江湖奇才蔡澜。晚会司仪则是窦文涛、胡一虎。尽管司仪和评委的问题有些刁难,但是众佳丽凭借自己出色的大赛经验,避免了一些尴尬场面的出现。不过轮到陕西选手姚佳雯时却不同了。   蔡澜:四号佳丽你好,我要问的问题是三个,要回答得很老实,不要考虑得太久。第一个问题要老公还是要钱?   姚佳雯:要钱。   蔡澜:第二个问题是要父母还是要钱?   姚佳雯:要父母。   蔡澜:第三个问题要国家还是要钱?   姚佳雯:要钱。但是我想说的,不管怎样比起来,最重要的还是我的妈妈。 晚会刚刚开始时,很多人对姚佳雯相当看好,认为她甚至带着港姐的气质。在最后竞争的8位选手中,很多人认为她是有实力杀入三甲的。但是最后姚佳雯只获得最具网络人气奖,不少观众认为原因正是姚佳雯在回答问题上的表现。   姚佳雯对蔡澜短短三个问题的回答,立即让当晚观看决赛的一些陕西观众感到“气愤”,认为她在全世界华人面前丢了陕西的脸。在网络上,还有网友声讨说,这样的素质都可以入选中华小姐,真是大大的不应该。 先请注意姚佳雯的教育背景,该选手中学以后的教育背景均为国外教育,故而有如上回答。如果国内随便一个选手,在公开场合(注意:不是朋友场合)回答这些问题,无疑100%的答案是最爱国家、也爱父母,唯独不爱钱。 实际上,我很欣赏这个选手的率直,他爱钱,更爱妈妈,是人天性的表现。 结合到我们教育孩子,小孩子天生是不会说假话的,是我们父母、社会在每时每刻在引导逼迫他们逐渐学会说谎。因此我看到有些父母斥责孩子总是说谎的时候,我总禁不住想问他们一句,不是你们让他说谎的吗。 比如:你带着孩子遇到一位同事,问孩子你喜不喜欢这位叔叔(阿姨)呀,孩子要说不喜欢,你就会大声斥责。 尤其是中国式教育,中国传统的美德就是灭己欲,自己喜欢的都不允许说,大的梨都要让给别人。 提请大家讨论的是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能怎样教育孩子,又希望保存他的天性,又不能让他无法融入社会。 难呀,世上最难的事情莫过于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4-11-14 10:56:46 | 只看该作者
在中国讲真话需要勇气,还要准备为此付出代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11-14 11:58:0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低见:

融入社会为主,保存他的天性为次。能够说真话尽量不说假话。但如果因此而与社会格格不入,甚至可能无法生活的话,那还是得报命要紧。

当然,另一法子是逃奔到一既可以融入社会,又能保存他的天性的地方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4-11-14 11:58:55 | 只看该作者
我的低见:

融入社会为主,保存他的天性为次。能够说真话尽量不说假话。但如果因此而与社会格格不入,甚至可能无法生活的话,那还是保命要紧。

当然,另一法子是逃奔到一既可以融入社会,又能保存他的天性的地方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11-14 13:25:27 | 只看该作者
我的看法是真话更能体现人的素质,她说真话就是优秀的吗?要国家还是要钱?她说的是真话“要钱”。呵呵,既然是真话,那她根本就不应该有这样的思想。要老公还是要钱?也是“要钱”。可能不仅是真不真话的问题了,是思想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4 15:56:14 | 只看该作者
无思+-->引用:无思 我的看法是真话更能体现人的素质,她说真话就是优秀的吗?要国家还是要钱?她说的是真话“要钱”。呵呵,既然是真话,那她根本就不应该有这样的思想。要老公还是要钱?也是“要钱”。可能不仅是真不真话的问题了,是思想问题。
其实除了妈妈以外,其他的都可以选择的,老公又怎么样,所以他选择妈妈第一位,钱第二位,我觉得她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好女孩。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4-11-14 17:07:20 | 只看该作者
jerryhao+-->引用:jerryhao 其实除了妈妈以外,其他的都可以选择的,老公又怎么样,所以他选择妈妈第一位,钱第二位,我觉得她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好女孩。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爱妈妈,把妈妈放在第一位是自然而然的想法。没有什么可议论的。
除妈妈外把钱放在第一位,象我这样的人也有反感的权利,所以落选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4-11-14 17:14:58 | 只看该作者
我妹妹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女孩子,刚二十岁,大学生。非常非常爱她的妈妈,但是我亲眼看见她对我姥姥冷淡的那个样子,气的老人都哭了,爱妈妈能体现什么呢?光爱妈妈?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学会爱,感受爱的人呀。。。对不对?不爱国家光爱钱,不爱老公光爱钱,这都不爱,呵呵。。。。。我妹妹也说过她最爱最爱她的妈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5 23:09:59 | 只看该作者
再比较一下这些口称爱国的人

近年来,北大中文系的某些女生非常善于通过作秀来捞取个人资本——克林顿访问北大时,就有一个名叫马楠的中文系女生当面“痛斥”美国人权状况恶劣。有意思的是,两年后本科毕业,她却选择了到“人权状况恶劣”的美国去留学,后来还嫁给了一个美国人。如果不是担负著从事“地下工作”、不惜忍辱负重“敌营十八年”的伟大使命,那么以我的智力简直就无法解释马楠女士何以打出这种“翻天印”来。
  
.................
紧接着,另一位女发言人发言了。这是中文系学生马楠。她反驳克林顿说:“本校前任校长蔡元培曾经说,当伟大的道德精神实际运用时,它们不会互相抵触。而且,我也不认为个人的自由会与集体自由抵触。以中国为例,它的蓬勃发展实际上确是我国人民自由选择与集体努力下的成果。因此,我认为,所谓真正的自由,应该是人民有权自行选择他们想要的生活和发展方式。只有那些真正尊重他人自由的人,才能了解自由的真谛。”这同样是阐发政治书本上的教条。
这是一个认真读书的女学生,她背下来那么多条条框框。后来,马楠与第一个提问的梁山鹰一样,也透露说,这不是她所想问的问题,她与克林顿一家一样,是素食主义者,她想与总统交流一下对“健康、绿色的食品”的看法。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她不问自己内心深处想问的问题呢?连自己的心灵也不自由的人,连心口都不能保持同一的人,还有什么资格来谈论自由两个字?洛克说过:“最低级的自由是大声说出自己心理话的自由。”
............
马楠当然是在一个优越的家庭里长大的,所以她觉得在中国没有什么不自由的---一切都在蓬勃发展嘛!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嘛!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林黛玉的感受与焦大的感受绝不会一样,虽然他们同样都生活在贾府里。这名清秀的短发的中文系女生,应该在学习之余到学校外面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人们的生活,看看失业工人的生活,看看山区农民的生活。那时,再来谈论“自由”两个字,才不会如此轻率。
................
这次对话,显示出北大学生似乎都有很强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们似乎很坚持自己的理念。但在后来的采访中,他们统统露出了“原形”。《华声》杂志披露说,7名北大学生在谈到对美国的看法时,都一致“叫好”。他们喜欢美国的理由五花八门,艺术系的学生说,“美国人自由奔放的民族个性非常吸引人。”经济系的学生则表示,“尖端的科技研究环境,有利于个人成就的诞生。”中文系的女生理由很别致:“因为美国吸引走了我的一个亲密朋友。”
学生们对美国其实早有了共识:美国是一个文化包容性极强的国家,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土壤。身处美国,也就身处了世界。
目前,北大每年有将近40%的学生参加出国考试,而出国的人中,九成以上首选美国。赴美留学成功的人数占了全校学生总数的近20%。北大也成了“留美预备学校”,北大人戏称自己是“寄托(gre和tofel)的一代”。在提问的7名学生中,有5人明确表示,他们只要有机会,一定会去美国。
那么,他们在会场上的言行就成了地地道道的表演了。他们把提问当作体现自己“勇敢”的好机会。这是对“辩论”精神的巨大的侮辱。他们的表演却给世界一个错误的认识: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国成了民族主义的重灾区。
据了解,北大学生与克林顿“交锋”的一幕,在美国一些人物的心目中,已经产生了另外的看法,美国国务院主管东亚及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陆士达,于当天给出的反应信息是:在中国这一代年青人身上,有一种正在增长的民族主义情绪,这反映出一种真实的趋势,未来我们必须对此加以处理。而中国学者大部分对北大学生的表现给予喝彩。美国人的误解和中国学者的不理智,在同一个层面上相会了。他们都不了解这最年轻的一代精英分子。这些年轻人与他们所想象的相差很远很远。
这是怎样的一代精英呢?这是丧失了自身价值观的精英们,他们所保留的仅仅是自己的利益,他们的表演没有其他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取利益。在北大平时的学生社团活动中,他们的表演就已经内在化了,他们连意识到自己在表演的能力都没有了。“我口说我心”,对他们来说,早就是一个比盘古开天地还要古老的神话。他们只知道:说那些对自己有好处的话。久而久之,他们把表演当作了本色。平时,他们还“养在深闺人未识”,现在,在一个特殊的时刻、特殊的场合,所有的一切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这些“精英们“清醒地明白:站在克林顿的对立面,在此一特定时空中能够让自己获得利益。所以,尽管他们心里深爱美国,他们也要故意与美国总统过不去---因为这样做有好处。康德所说的“内心的绝对的道德律令”对他们来说早就不存在了。道德律令并不利于获取现实利益,所以干脆抛弃掉。
这是人格极度扭曲的、却自己以为最健康不过的一代人。
这将是可怕的一代人。
这是可怕的教育所酿造出来的可怕的一代人。
到了这样的时刻,还能够不反思我们的教育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5 23:13:11 | 只看该作者
看人不要看他怎么说,更要看他怎么做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9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1:41 , Processed in 0.081620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