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13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交流] 非常老师----陋室铭欣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14 22:14: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这个作品大家都很熟悉。我们讲的深入一些,并串讲到道德经、论语、三国。
        最近看到了一则新闻。一个日本的留学生回来,在上海机场用刀把自己的妈妈捅了。这要讲到我们的教育问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于明心见性,是我们要讲的也是大家要明白的。
        一个孩子,能混到出国留学,在多少人的心中值的羡慕;在多少人眼中,这位妈妈风光无限。而其结果又是如何?
        前一段时间一个西安音乐学院的学生,开车撞了人,怕人找麻烦。结果把被撞的人捅死了。中国人多,死几个,不叫新闻。
        但这两件事结合起来看,确实是大新闻,不能不值得我们深思猛醒。我们不要那么自信自己的教育,真的要好好的假设一下,再过五年、八年、十年,举起刀来的,是不是我们自己的孩子?
        现在的教育,一门心思在分上,在什么学校上。而德之教育的缺失,危害是大的。由此我们讲国学经典是用来干什么的?
        有的人讲自己孩子背了多少,学了多少经典。如果只是当作知识的卖弄那就是把一图书馆的书都吃进肚子里也不管用读经典除了现实的功用之外我们要让孩子去明心见性真正读懂经典告诉我们的东西
        我们就是试图通过陋室铭一个小文章去打开一点经典的门窗那么就是散射出一丝光亮一毫光明也是值得的





非常老师每天都会讲课,想听现场的可以加群:65914937

[ 本帖最后由 QIUQIU1026 于 2011-4-15 09:1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22:25:13 | 只看该作者
        铭是一个是自我鼓励、自我激励的文体。这在过去是很普遍的现象了现在我们有多少人会写这个文体,有多少人会写一点东西自我鼓励、自我激励?要强调这个激励是一生的,是制心一处的。
        我们现在会因为网络的一个笑话,一则无聊的新闻而沉溺其中,大相传播、乐此不疲,我们写不了这个铭,也不算怪事了。而现在我们在扪心自问一下,对于名言格句,还能找到多少的归属感?也许我们现在更加热衷于职场三十六计、职场厚黑学,这些问题要值得大家去深思。
        再往前追,铭就有另一层意思了。比如,我们学过千字文,有一句话,勒碑刻铭。其大体的意思,就是要把重要的事件,或者说一个人的事迹,通过刻在石碑上,或者是刻在金属器上,让后人评说。千字文里的铭就不是一种文体了,不是简单的一个文体了。这是要让后人评说的。是因为古人知道,时间的伟大;古人知道,自己的目光短浅。故而,就把一件事,或是一个人的事迹,先刻出来永久保存。放在历史的长河中,让后来人评说其千秋功过。
        新闻说日本的核危机等级提高到了最高级,但是我们要是回头看看头五年、头十年,在讲和平利用核能源的时候,多少人在为这一发明创造叫好,而如果这些东西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粒。
        同样的,我们教育孩子,今天背了一个东西,明天学了一个东西,今天考了一个高分,我们大多的人都是沾沾自喜。但放在孩子一的生中,这些东西能算作什么?我们讲铭这个字,就是要让我们有一个相对较长的眼光,我们前面讲过培养孩子,不敢说是百年树人,也要做到十年树人,种树不是种田。心中有这个铭字,当真要铭记在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22:27:15 | 只看该作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们来学这第一句,实在的说,大家这一句三分钟也不要,就会背了。我们因为这三分钟的会背而背了好几十年。但他有什么样的意义?说的夸张一点,这个文章, 就是老子的道德经,就是儒家的论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山与水两个字,正如我们先前讲课中讲到的晨、春、秋,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文字。在中国的文化中,山与水,早就有了丰富的文化内含。正如:月代表相思;楼代表胸怀;而山与水的文化内含要比月亮更深厚、更久远。
        我们学过论语,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由此我们可见山与水在这里就代表了智与仁。
        同样的,在老子的道德经里,也有大量的用水与水来比作道。比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在这里水是用来代表善的。
        在论语中曾有,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大家有兴趣, 可以在这些经典里查一查, 缕一缕,关于水与德的关系。
        我们来说这个山,在说这个山之前,我们来说这个“在”。在是什么意思?这个“在”与“有”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这个“有”, 是什么意思?或者我们集中到这个“有”字,这个“有”是什么意思?
        我们来看论语的一句话,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通常来讲,不少人翻译这句话:要选择有仁德的人的小区,这样就可以得到熏习。这是浅释不是深解。其内在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心在住在仁德里面,如果不择仁而住心,怎么能得到智慧?不是讲的小区,也不是讲的住所。不是自然的、有形的住所,而是把仁当成住所,以仁当屋,心住仁德,这样才可以得到智慧。如果心不择仁而住,得不到智慧。
        由此我们套用一下来理解,这个有,便是深住,是居住。
        那么我们这样讲,一个山,如果没有神仙居住,不配为山。一池水,如果没有龙居住,则不配为水。这样解,才与后面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更为贴切。大家是不是理解?
        我们明白理解了这个居,就要来理解这个居所。在一个山中,仙之居所在哪里?在一池水中,灵之居所在哪里?在一个山中,仙之居所在谷。山高谷深。谷是什么?就是一坐山,凹进去的部分,没有一个神仙会站在山顶的,都是安住在深谷里的。所以我们讲这个山,这个谷也同样在中国的文化里具有了深意。就如我们通常讲的,虚怀若谷,足音空谷(比喻难得的人物或言论),空谷幽兰(山谷中优美的兰花。形容十分难得,常用来比喻人品高雅。),便是这个文化上的意思。
        在老子的道德经里,就多次的提到了这个谷字。在第六章里面提到:“谷神不死,是谓玄北,玄北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在佛家道家与儒家里,都会不同程度的提到神啊、仙啊,不要简单的理解这个神与仙是一个具体的东西,或是一个人,凡夫谁也没有见过。
        但过去的圣人,在不同的地方都要提到神。在荀子的劝学里,有一句话,叫“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在佛学里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什么是神、什么是仙、什么是佛?这是一个深的问题,我们在这里就不多讲。
        我们来简单的理解这个仙与龙的意思。在中国的文化里,通常可以这样认识,仙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龙呢,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并不是自然界的动物的龙。是中国人的图腾,有尊贵、力量、生命的意思。在易经里,就有“潜龙勿用,飞龙在天。”
        我们再来看一段老子的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夫唯不争,故无尤。
        通过如此种种的经典,我们大体上来理解这两句话,就有了深意。而不只是一个山与水的风景的描写是具有深刻内含的意思。山水代表仁智,美,善。有了龙,有了仙,则是至善。做人,则要如论语中讲的--里仁为美,择要处仁,这样就可在得到大的智慧。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里的“是”当什么讲?我们天天说是啊, 否啊。说的太多了,, 但我们确不知其本质的意思在哪里。这个是,更深的意思,是真的, 不是假的, 是客观的, 不是主观的。我们通常的讲, 实事求是。这个是, 就是客观。是本真。在佛经里面,常常有:如是,如是,就是本真、本来。这是花吗?回答说是,是就是本来,本真。
        我们知道一个历史,叫指鹿为马,不实事求是,不是真的,是假的,什么叫本真、本来?心口如一。心口如一,是我们做人的本真。我们前讲过《大学》里什么叫本真?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本真是便是诚便是心口如一诚便是不自欺不自欺才会不欺人才会不被人欺这便是我们对是这个字的更深的理解
        我们来讲德这个字难讲老子孟子孔子庄子他们的文章里一半都在讲这个德我们知道道德经里的道德两字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这两个字分道经与德经道经三十七章德经四十二章
        可见老子用了一半多的篇幅在讲这个德字在老子的道德经里我们来理解这两个字道为体德为用什么叫体什么叫用?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说一个杯子这是体这个杯子可以装水可以装醋可以装可乐也可以装大米这便是用
        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这个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并没有说德可德非常德因为这个德是用是可以具体表现的作为一个体为什么不可说这正如盲人摸象的故事一样的我们没有办法去为大象做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我们可以描述大象的耳可以当扇子大象的鼻子可以少举重机大象的尾吧如一条蛇这便是内在道,与外显德的区别与关系
        道是什么?不可说道是一道是内在的德是用是外在的就好说了什么是德呢,包括但不限于:仁义礼智信包括但不限于温良恭俭让包括但不限于这便是我们对德的认识
        我们来学几段论语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是德用于政
        德用于人呢, 孝, 悌, 忠, 信
        德用于军呢如果我们说两国之间有冲突,迫不得已,怎么办?孙子兵法讲: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上兵伐谋,算是德之用兵吧。不伤害黎民百姓,尽一切可能不劳民伤财。
        同样的,为商也要以德。商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商业本身并不是恶事、坏事。
        我们再看论语的另一句话,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里讲的,做一切事,不管是政、军、商、工,农,还是做人,一切,要据于德。那么我们现在文字发展的原因,就把这个道德合在一起,道德又是什么呢?就是做人的行为规范的最基本、也是最高的标准。
        什么叫最基本?就是底线,人人具备。如前面我们讲的,子用刀刺母,车子碾了人,怕人不死, 下车再刺。突破了这个底线,猪狗不如。什么是最高的标准?德无边,修行无边。道德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就是神明自得,就是有如神助。这个话题,可以说也是佛家要求的,觉悟成佛。这算是我们对德的讲解吧。
        我们现在来讲惟吾德馨的“馨”这个字怎么讲?是外在的是用的但怎么用怎么表现的呢第一句《春夜喜雨》是杜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第二句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第三句, 是一个成语吧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个德的外显是润物细无声的是为有暗香来的是桃李不言的如果说有人自我贴个标签说我是神仙说我是大圣说我是什么家必定是假的。人这个东西就是怪,你可以说别人是思想家,是实践家是革命家。这是可以的,但如果给自己印个名片,在自己的脑门上贴个小广告,说自己是大师,是达人,是什么什么家,是菩萨现身那就有点顾了牌子顾不了脸子了。
        我们在讲庄子的时候庄子早在几千年就揭露了人的本性的另一面他在庄子中讲过说什么都是别人的错别人都该死唯独自己好唯独自己该活着这不能不说深刻而别一方面所以说这个德是唯有暗香来的不是你贴个小广告有法国香水一样的香
        刚才我们讲到论语的一句话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施民之政如果充满德性就如北极星一样居其所中且众星拱之这便是德之馨
        这三句话,我们过去通常的来讲前两句是景物的铺垫但如果我们把山水仙龙赋于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我们就可以用对称的意思来看这三句话是一句话是一个意思非要简要的概括一下的话,就是论语中的一句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以仁为住所,心处仁地,便可得德,便可得智
        我们讲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最后我们讲,心有所住,住在哪里呢?住在仁德里面。这是一个引子怎么样去住?
        这又是一个深入的话题,为了引导大家去理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大学》里是怎么讲的?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这里的文字意好理解,我们就不多讲了。
        佛家是怎么讲的呢,贪, 嗔,  痴, 疑,  慢, ——五毒,  
        儒家讲的是哪几点?忿惕、恐惧、好乐、忧患。大意是一样的。所以在论语里, 孔子讲:“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一个有贪慢之心的人是不可能坦荡的同样一个忿惕、恐惧、好乐、忧患之心的人也是不会坦荡荡的这算是修身住心养德的一个法门吧
        关于这个德在庄子的一大章--德充符里讲的也很充份在德充符就有很多的残疾人但因为他们德性充沛所以就惟吾德馨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再试举一例论语中有一段专门讲子路的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大意讲的是子路这个人穿着很拉塌与一些达官贵人站在一起也不觉得有耻相反的那些衣狐貉者,反而自惭形愧这便是德的外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字意上讲是一个房子简陋不怕有了德馨,便能篷碧生辉但我们还要深深的去理解这里的室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物更是心室德之所在心之所在所以我们要讲,如果当白领当的没有尊严没有德性,还不如一个有尊严有德性的乞丐。
        所以我们结合庄子来看, 一个人缺衣缺食不要紧万不可缺德一个人身残体残也不要紧万不可脑残心残。这是简要小结

[ 本帖最后由 QIUQIU1026 于 2011-4-14 22:3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22:28:21 | 只看该作者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大家以前学到这一句往往被它的对称与写景所吸引这样子读书看书意趣太浅我们这么多天的作文差不多春夏秋冬都讲了读书就要深入
        这个绿与青表示的是什么是开始是希望是宁静与淡泊这个意思一定要体会到特别是宁静与淡泊苔痕上阶绿,讲的是什么?苔痕往往表示的是陈旧不入眼而这里的意思要读得透我们就借用孟子中的一句话来讲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大体的意思是周朝虽然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但他现在表现出的是欣欣向荣一片生机这样来理解苔痕上阶绿是不是就有了深意
        草色入帘青--什么叫入帘入帘只是文字意正因为入了帘才入了眼正因为入了眼才入了心所以就表示了生机正所谓周虽旧邦,其命惟新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新的希望一个新的境界是不是这样就透了?

        我们来读另外一首诗也许大家就更能了然一些了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细细的读一下这首诗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正是因为心远地自偏,所以才能够--而无车马喧。正因为采菊东篱下,所以才有新的眼界--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的真意从陋室铭里去解吧
        有的妈妈就讲了这是不是诗人官宦生涯不得, 而起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叹啊这样的想法未免有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们重新再学习一下诸葛这的诫子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当年刘备第三次顾孔明的时候孔明吟了一首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大家去品味一下
        这个绿与青是宁静淡泊把话题扯的再远一些当年姜子牙在未被发现前, 是什么样的一种人生态度?垂钩直钓我们学过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们在学孟子的时候,讲到孔子的态度是什么?退也可进也可
        现在把这个题点透一个不能真正宁静的人是不可以致远的一个不能真正淡泊的人是不可以明志的我们现在来说诸葛亮出山之前, 可以身心宁静的躬耕南阳出山以后便可以全身而动换句话来说,正是因为宁静致远淡泊明志才可以有后来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能进不能退能退不能进都不能成就
        我们再来说一个人,唐朝的郭子仪。两朝元老,几经重用,但皇帝又怕他功高盖主,所以又几经罢免。每次罢免的时候,欣然领受,回家种田;每次重用的时候,又欣然受命,全力以赴。这才是真正的宁静、淡泊。
        陋室铭后面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讲的就是这个意思,退也可, 进也可。退之时,采菊东篱,草色入帘进,西北望,谢天狼说的再通俗一点真正宠辱两忘的人才可以致远。患得患失的人走不远。
        老子的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受宠了也惊失宠了也惊这样的人, 没有成就得也惊失也惊这样的人不会有成就
        所以我们万不可讲陶渊明及本文的作者是无奈的选择是不得志而寄情山水这样的理解真的是小人之心了
        讲到这个话题再扯远一点我们来讲三国的关公,关公为何而死?大家想过吗?关公就死在一个慢字上。这个慢不是慢吞吞的慢,是傲慢的慢。刚才我们讲了,佛家讲的五毒。“贪, 嗔, 痴, 疑, 慢。”这个慢具体表现是什么?宠辱皆惊,我们试着简单的分析。当年,刘备得了荆州,让关公守,自己要去攻打西蜀,关公不干。说大丈夫, 怎么能这样,应战死沙场。诸葛亮高明,给关公接而连三的戴大帽子,才让关公老实了下来,但心无所安。这个慢字,就体现在:“唯我老大,怕人夺了头功。”
         第二例,我们看一下原文。诸葛瑾曰:“某闻云长自到荆州,刘备娶与妻室,先生一子,次生一女。其女尚幼,未许字人。某愿往与主公世子求婚。若云长肯许,即与云长计议共破曹操;若云长不肯,然后助曹取荆州。”大体的意思是, 关公有一女,东吴想以孙权之子和亲。如果和亲成功,即执行吴蜀联合,共抗曹操的战略方针,如关公不肯, 则--助曹取荆州。关公怎么回答?
        瑾曰:“特来求结两家之好:吾主吴侯有一子,甚聪明;闻将军有一女,特来求亲。两家结好,并力破曹。此诚美事,请君侯思之。”云长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
“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就这一句不能傲慢之言,失了荆州, 。
        我们再看第三例。云长出郭,迎接入城。至公廨礼毕,云长问曰:“汉中王封我何爵?”诗曰:“五虎大将之首。”云长问:“那五虎将?”诗曰:“关、张、赵、马、黄是也。”云长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这是多么的傲慢!
        我们再接下来,遂不肯受印。诗笑曰:“将军差矣。昔萧何、曹参与高祖同举大事,最为亲近,而韩信乃楚之亡将也;然信位为王,居萧、曹之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汉中王虽有五虎将之封,而与将军有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
        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 这帽子戴得高不高,实在是太高!云长大悟,乃再拜曰:“某之不明,非足下见教,几误大事。”即拜受印绶。于是即拜受印绶。为什么封一个五虎上将, 如此动大的脾气?此所谓,宠辱皆惊,不可能成大事。
         我们再看一个很熟悉的故事,廉颇与蔺相如,看看蔺相如又是怎么样的胸怀?廉颇计较的又是什么?由这些历史,我们真的要从心里面去体会淡泊与宁静。
        我们们妨再试举一例,论语。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到,富而知礼者也。”贫而乐,富而知礼,是不是就是宠辱皆忘的另一个解释呢?
        整个陋室铭六七十个字,但字字珠玑,字字都有深意。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这个字,好理解,就是大。儒,这个字意义就很多。有儒术、儒家,也有的注解讲:人之所需,叫作儒。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注解,是对的。我们再不说这个鸿儒之意,我们现在大家来回答,什么是白丁?我们先讲答案:这个白丁,就是白痴。有的人说:是没有文化,目不识丁的人。这样理解太浅,不能说不对。我们来看看传统的儒家,是怎么来理解这个学问这个学习的。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说:一个人, 在家里, 要讲孝, 出门与兄弟在一起要讲悌。严谨守信,爱大众,等等。这些做到了,还有精力,就可以学习文化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儒家并不是看不起不识字的人,是看不起没有德养的人。
        所以,刚才开玩笑说,白丁是白痴之意。确切的来说是无德养的人,不要简单的理解成是穷,或是没有读过书的人。这个时候,作者本来还住着陋室呢,不会嫌弃穷人的。我们理解了这个白丁即白痴,白痴即缺德的意思。正所谓物以类集,人以群分。我们就好理解鸿儒的意思了,那就是有德养的人,这样的理解,就与我们先前讲的,唯吾德新贴切了。
        那么这两句话又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思呢?我们讲这个铭是串讲。就用孔孟老庄来解释这个陋室铭这一句话,是不是就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德不孤,必有邻啊。

[ 本帖最后由 QIUQIU1026 于 2011-4-14 22:3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4-15 16:08:36 | 只看该作者
讲的很好,学习了!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4-15 18:31:17 | 只看该作者
佩服非常老师的文采,这样做柔性广告很酷。但从教育孩子的角度来看,《陋室铭》这样的炫法对于大部分有一定文化水准的家长来说显得太玄了,对于小孩子来讲更是云里来雾里去。不同于讲演报告,教育孩子不是煽情,点滴之功才是根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4-17 10:20:21 | 只看该作者
广告?公益广告吧,跟随非常老师学习大半年了,每每有所得,却除了非常这个名字以外,其余一概不知,如此低调之人,如此无私地给大家讲课,感动之余只是想让更多的人受益,所以才发了这篇贴子,版主感觉不合适,不再发便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4-17 10:22:55 | 只看该作者
补充一句:非常老师从不煽情,教育孩子反倒是一直强调:致心一处,无事不办。其实和版主的点滴之功是根本道理是相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4-19 20:14: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ty1122bb 于 2011-4-15 18:31 发表
佩服非常老师的文采,这样做柔性广告很酷。但从教育孩子的角度来看,《陋室铭》这样的炫法对于大部分有一定文化水准的家长来说显得太玄了,对于小孩子来讲更是云里来雾里去。不同于讲演报告,教育孩子不是煽情, ...

有部分解读有牵强附会的味道,并不准确,这样解读对小学生来说,并不合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4-26 03:56:52 | 只看该作者
应该让孩子读些经典,加强内在素质的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3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1:52 , Processed in 0.220637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