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87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如果你关心孩子的教育请耐心读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9 02:25: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如果你关心孩子的教育请耐心读完
这学期可以轻松点看看东西了,这篇是一同行空间看到的,转来分享 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很奇妙的是,一旦建立了保护孩子主动性的信念后,教育者表现出来的教育素养就是“无为”,因为只有真正做到无为,才能切实保护孩子的主动性。在孩子的成长面前,最好不要刻意去做什么,才是教育的大智慧。20世纪80年代,中国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访问团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在见闻录部分,有四条总结:
1.美国孩子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
2.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手里,让地球掉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似的。
3.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
4.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孩子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
结论是: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用二十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在见闻录部分,也有四段文字:
1.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才举起右边的一只;幼儿园的孩子则喜欢将手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
2.中国的孩子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孩子,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
3.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
4.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
在报告的结论部分,考察团写道: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二十年的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将近三十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五六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近两百位知识型的亿万富豪,而中国还没有。中国和美国教育考察团的预言都错了。
当然,我不认为培养五六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近两百位知识型的亿万富翁,就是教育的成功,我对美国教育也有过实地考察和研究,也并不认为他们的教育比起我们有多强。但是无论这个故事是否属实,这个“黑色幽默”却给了我们一个问题需要反思:敢不敢彻底给孩子松绑?为什么孩子是可以依靠的,而且是可以彻底依靠的?
我有幸结识了积极推动中国教育变革的郭思乐教授,了解到他倡导的“生本教育”,我曾应郭教授之邀到广东的各生本教育实验学校考察、研究与演讲,与郭教授成为忘年交。
郭教授对我颇有勉励与指点,他曾发给我短信说:你自是,聪明之极,不可思议,跟着你,年轻的鹰,走在教育的霞光里。而实际上,郭教授所达到的境界极高,他所提出的“生本教育”理论代表着中国教育前进的方向。其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全面依靠孩子”,与新时期养成教育的观念不谋而合。全面依靠孩子,就是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育者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孩子的“学”,教育者则要“退后”。教育者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孩子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孩子自主学习。这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彻底颠覆。
记得有一位朋友问郭思乐教授:“什么是教学?”
郭教授回答说:“如果你告诉学生,3乘以5等于15,这不是教学。如果你说,3乘以5等于几?这就有一点是教学了。
“如果你有胆量说‘3乘以5等于14’,那就更是教学了。这时候,打瞌睡的孩子睁开了眼睛,玩橡皮泥的学生也不玩了:‘什么什么?等于14?’”
“然后他们就用各种方法,来论证等于15而不是14。比如4个3是12,再多加一个3,是15;数一数,5 个3是15,等等。”
这一段小小的对话,体现了郭思乐教授“全面依靠孩子”的大智慧。无独有偶,我后来观察研究了近年来被教育界奉为榜样的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学发展思想,至少在全面依靠孩子方面与生本教育理论是相通的。在杜郎口中学办学模式中,其教学发展原则正是“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该校校长崔其升提出:“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这段话很精彩。
但是,据我的观察与多次听课观摩,杜郎口中学甚至著名的江苏洋思中学教学模式的“依靠”还是不够彻底、不够全面的,在课堂上,依然可以看到教师的“有为”和“雕琢自我”的痕迹。除了教育观的变革不够彻底,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教育理念本身没有系统化,没有系统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稳定的、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机制。
在教育过程中,很多的教师和家长根本不敢“放”,也就是即使知道了“依靠孩子”的重要性,但由于被惯性思维的力量所控制,“放”而不下,结果导致虚伪的“依靠”。我认为,教育观念的变革需要彻底,不彻底不如不变革。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shifachenn + 2 + 2 发动孩子,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1-4-10 19:31:0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学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4-10 19:57:0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4-11 19:29:58 | 只看该作者
认真看了,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4-12 10:30:01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他们也抓学习,但不会强迫儿童学习。所以不爱学的也不会勉强。
另外,他们不仅仅重音、体、美。其实他们是所有的科目和数理化放在平等的地位上。科学什么的课程都很重视的。
关于上课自由这点确实和中国是不一样的,我一直认为中国小学上课不准孩子动一下,手背在后面是很不人道的行为,他们对于儿童是非常尊重的,但是也不会太散漫。如果是幼儿园的孩子,老师上课的时候,孩子在过道里打滚都没关系的。但是小学里还是严格一些,肢体上不限制,但是也不能太闹腾的,不听话也是要面壁的。他们叫time out。
还有,他们二年级还扳手指算加减乘除这一点,其实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们不会强迫孩子学对他们有难度的东西。自然有些孩子吃力到二年级还要扳手指。另外一点,如果真看过他们的课本就会明白,其实他们教的一点都不慢。中国教学很多是教孩子们公理定理这些既定的知识点,他们是教孩子自己领悟这些。中国人的课本说白了其实不过是前人的二手经验,背诵二手经验当然学起来要快的多,但是这个快又有什么用。看中国人出不了几个诺贝尔就明白。美国一个研究所出好几个都不稀奇。以前我看幼儿的数学书,中国的一本书甚至一页书就能从1教到10,他们,教1就是整整一本书,2又是一本书,教到10就要用10本书。开始我觉得外国人怎么这么呆,后面才明白,他们教的不是“数”而是“量”。这两者的差异可就大了,学会了量,对于后面的加减计算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中国幼儿园的孩子,从1背到50滚瓜乱熟,计算20内的加减则要花很大的力气,很多时候还要靠背。

[ 本帖最后由 downdown123 于 2011-4-12 10:5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shifachenn + 2 + 2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4-12 15:50:0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是死学,美国人注重创造力动手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11-1 10:18:25 | 只看该作者
多借鉴从中吸收有用的学习方法,对于孩子教育很有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2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6:53 , Processed in 0.111763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