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小资情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交流] Jerry的中文学习与成长感悟

[复制链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1-4-10 07:19:51 | 只看该作者
2011年4月8-9日  周五、六

阅读《猫武士》三部曲第1本;
看新闻联播;
听大小眼看美国》之《大眼看美国之美国的活雷锋》;
听《小鲁讲世界历史》第29-41集;
读论语;

其它活动:
跆拳道课两节共5小时;
电脑游戏两次共90分钟;
小提琴课两小时。路上用时5小时。
羽毛球:1小时;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4 金币 +14 收起 理由
joelie + 2 + 2 厉害,感觉大家都是一天有48小时可以利 ...
做梦一样 + 2 + 2 怎么总觉得你们时间多一些?
zty1122bb + 10 + 10 真是太全面了,让人羡慕。感觉提琴比钢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11-4-10 16:56:31 | 只看该作者
小资的孩子太强大了!应该身体素质也是相当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1-4-10 18:05: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润妈 于 2011-4-10 16:56 发表
小资的孩子太强大了!应该身体素质也是相当好的!


有点瘦,但耐力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1-4-11 06:48:27 | 只看该作者
2011年4月10日  周日

语文、数学作业;
阅读欣赏:狮猫和大鼠
网上查看关于日本核泄露的新闻视频;
听《大小眼看美国》之《大眼看美国之美国被避免的种族骚乱》和《小眼看美国之发零食的考试》;
搜集班级黑板报的插图和文字材料;
读论语;

其它活动:
羽毛球:2.5小时;
家务活动:照旧

[ 本帖最后由 小资情调 于 2011-4-12 08:1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楼主| 发表于 2011-4-11 08:37:2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学习:一些和谐的亲子沟通之道

    一、不要以讽刺、嘲笑的方式来管教孩子。
    二、要中断孩子所做的事情之前,先让他了解原因。
    三、鼓励孩子从经验中学习,有必要时才协助他,让他从中获得成就感。
    四、以幽默的方式接纳子女,这样才容易发现问题所在。
    五、耐心倾听孩子的理由,斥责往往会封住孩子的心,堵住孩子的嘴。
    六、给孩子说「不」的权利,这样亲子间的双向沟通才容易建立。
    七、多称赞你喜欢再看到的行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就会慢慢消失。
    八、让孩子替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任。
    九、给自己一段与孩子独处的时间,让他感受你对他的重视与关爱。
    十、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子女,孩子遇到疑难时,引导他思考而不是告诉他结果。


[ 本帖最后由 小资情调 于 2011-4-11 08:3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2011-4-11 08:43:5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学习:批评孩子的技巧

批评孩子一定要让孩子做到心服口服,这样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所以批评孩子时一定要讲究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通常我们批评孩子时总是声色俱厉,如临大敌,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我们不如换一副表情,比如我们可以用凝重表情、严肃的表情来显示我们对待孩子的错误的态度,语调也大可不必高八度,相反可以比平常的声音更低沉一些,缓慢地如谈心般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并注意用眼睛一直看着孩子的眼睛。

  2、批评孩子一定要客观,实事求事,就事论事。告诉孩子他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帮助他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所犯错误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父母的感受如何等,千万不要夸大孩子的错误,比如孩子有几次把屋里弄得很乱,批评孩子时就不能说孩子总是把屋子弄得很乱。

  3、有的家长批评孩子时唠唠叼叼说个不停,却说不到要点上,尽说一些废话和孩子反感的话,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于是索性左耳进右耳出。所以批评的话不在多,要言简意赅,恰到好处。

  4、不要给孩子下结论,贴标签。如不要因孩子做错了一件事,就给孩子下结论说孩子笨。因为孩子爱睡懒觉就说孩子懒。

  5、不要当众批评孩子。不要在公共场合和孩子的朋友面前批评孩子,要给孩子留面子。批评最好在只有两个人的时候进行。

  6、父母对待孩子犯错误的态度要一致,如果父母的看法都不能统一,孩子就更不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7、不要翻旧帐,不要因为孩子这次的错误而把孩子过去的所有错事重新数落一遍,这样会让孩子反感,觉得自己只要犯了错误,就永远无法摆脱,既然摆不脱,改又有何用。

  8、批评结束后不要仍长时间板着面孔,比如有的家长会因为孩子犯了某一错误好几天不同孩子说话,或者好几天对孩子态度不好。这样会使孩子的心灵感到压抑和沉重,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9、平时在本着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该表扬的时候表扬,该批评的时候批评,孩子会觉得父母是公正的,如果只批评不表扬,孩子会因你只看到他的缺点看不到他的优点而不满,从而不愿意接受批评。

  10、批评孩子的同时要告诉孩子谁也免不了犯错误,只要改正就是好孩子,父母仍然是爱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楼主| 发表于 2011-4-11 08:58:4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学习:优秀家长必备的“十大习惯”



      一、终身学习与孩子一道成长习惯
  
      如何在婴幼儿期着重培养孩子的高智商、在少儿期着重培养孩子的高情商需要学习;如何帮助孩子处理好成长中的问题,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也需要学习。
  父母需要学习,孩子也需要学习。亲子之间需要共同学习,相互学习。
  因此,要积极参加家长学校,订阅一些家教刊物和书籍,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著名教育家洛克说:“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不可返工的教育”中,当然要学习在前,思考再教!

  二、真爱和严格相结合的习惯

  爱是对自己、对他人、对自然的“给予、关心、负责、尊重、了解和公正。”
  真爱是与法律,与社会道德规范相一致的爱。所以爱赌博,为朋友两肋插刀不问是非,不是真爱。溺爱也不是真爱。
  溺爱是过分的爱,即娇宠、姑息、迁就、纵容。溺爱使孩子变懒、变弱、变私、变得冷酷无情。最严重的可以毁掉孩子。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人之利。”
  尊重少年的人格,最主要的是尊重孩子的四大权: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孩子的其他权利,如姓名权、健康权、医疗保健权、受父母照料权、隐私权、娱乐权、闲暇权、表达权……等,也应得到尊重。
  严格,就是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孩子承诺的事,就要坚决做到,有始有终,养成习惯,形成素质。决不言而不行,半途而废。
  当前,家庭中许多问题,多半是了解和尊重孩子不够、不当造成的。

  三、言教、身教、心教相结合的习惯

  言教就是通过有根有据有情的道理对孩子进行教育,包括适当的批评。
  但孩子对父母的说服教育并不十分重视,因而要进行身教。
  身教就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起到表率作用,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但有些孩子对父母的身教不买帐,甚至讽刺父母“装腔作势”,“不合时宜”,因而要进行“心教”。
  心教一是要心通,心通则意到,意到则情合。情合则父母的教育易为孩子接受。
  心教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情商(EQ)。
  心教的前提是尊重、理解、信任、关心孩子。
  心教的目的是围绕着习惯(包括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落实到行为,目标是良好的素质。
  什么是素质?从思想层面来说,忘不掉的就是素质;从身体层面来说,一时改变不了的就是素质。比如举重运动员长期形成的粗壮的身体和四肢,一时难以改变。芭蕾舞演员的身体及四肢修长、腰细,同样一时难以改变。这就是他们的身体素质。
  形成素质的主要途径是习惯,习惯强化到一定程度就变成素质。

  四、诚实守信习惯

  民无信不立,家无信不睦,国无信不兴。成功之道就在“恪守诚信”。诚信作为人类文化的道德范畴,它是人之为人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的桥梁。诚信是完美人格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绝不能因为当今社会有时出现“老实人吃亏”的现象而放弃。
  据国内某权威报纸调查,现代人平均每天会接触到38个谎言。虽然善意的诺言是人生的点缀,能保护自己或朋友的自尊。善意的说谎者通过撒个无关紧要的小谎取悦他人,避免冲突,这在一些特殊场合是难免的,至于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利己的目的而编造的谎言,则要绝对避免。因此,我们要学会辨别恶意的谎言,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曾参杀猪教子之所以成为千秋佳话,就在于它的道德意义。虽然把一个正在长膘的架子猪杀了,在经济上造成了一些损失,但从教子诚信出发,仍然是值得的。
  学生诚信从考试不作弊开始,从平时不抄作业开始。只有讲求诚信、严肃学风,才能培养出真正素质过硬的学生。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建立了自己的“荣誉体系”,每个学生都庄严承诺:“我以我的荣誉担保,我没有说谎、欺骗和偷窃”。这句誓言,造就了无数社会有用之材。

  五、乐观和快乐习惯

  生活像面镜子,你对他笑,它也对你笑;你对他哭,它也对你哭。
  你把生活的摄像机对准事物(包括自己)的积极面,你就会笑,否则你就会哭。
  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满面春风,有说有笑。老铁着脸,开口闭口训人,“眼睛一睁骂到熄灯”的父母,不仅自己活得累,还会影响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
  快乐是什么?
  快乐是思想愉悦时的一种状态,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感受。并不是由个人财产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职业的贵贱来决定的。
  人生是快乐与痛苦的交响乐,去掉痛苦就显不出快乐了。有些父母一味地“给予”孩子快乐,自己去承担一切痛苦,结果孩子并没有感到快乐,因为他不知道痛苦是什么。
  怎样做一个快乐的父母呢?
  (一)是想象快乐,对任何事物,对自己对孩子多想好的方面。
  (二)是享受快乐,快乐来了全身投入享受快乐。
  (三)是回忆快乐,快乐去了,经常回味快乐,心里老是喜滋滋的。
  (四)是缩短烦恼,烦恼没来不提前去想;烦恼来了尽快把它送走;烦恼走了再不去回忆,把它“扫地出门”。
  (五)是面对现实,即使自己损失了一只脚,比起四肢全无,却又写出畅销书《五体不满足》的日本青年乙武洋框不是幸福得多吗?总的态度是“能改变的改变它,不能改变的接受它。”
  有一位“快乐大师”,把“高兴高兴高高兴,怎么那么高兴呢!”的条子装在抽屉里,天天读,真的快乐起来。

  六、不代替孩子成长习惯

  “成长”是孩子发展智力、非智力、体力的过程,是孩子从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实践、探索,取得直接经验,也需要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别人的讲解、传授,学习书本知识……取得间接经验。
  游戏是最初的学习。孩子通过玩水、玩沙、捉鱼、捉迷藏、打雪战、塑雪人……,懂得了水的性质、沙的性质,知道雪遇热必化,……。同时锻炼了自己的大脑,锻炼了自己的四肢。手是外在的脑、脚是外在的心脏,用手多的,孩子大脑发育得好,用脚多的孩子,心脏比别人的强。
  家务劳动是“生活的小百科全书”。在家务劳动中学到的知识、受到的锻炼,那就太多太多了。家庭是培养习惯的学校,是学习交往的启蒙课堂,是进行情感教育的理想场所,……。可惜这些教育资源我们还未能全部开发。
  综上所述,成长是不可代替的。但许多家长却一定要去代替。他们包揽了孩子的一切生活服务劳动。由于家长的大包大揽,孩子好动好奇的天性得不到发展;在劳动中受到锻炼、取得成功、得到满足、得到快乐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因而常常有一种压抑感,常常不快乐。
  代替孩子成长培养了一些发展不完全的,或者性格畸形的孩子。
  因此,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孩子自已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七、发现和赞扬孩子习惯

  孩子总是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一个孩子如果在童年时代缺少家长善意的赞扬,那就可能影响他个性的发展,甚至还可能成为一种终身的不幸。
  所有受欢迎的父母和老师都拥有一双“爱的眼睛”。他们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现他的长处。
  面对反复宣示“9月1号开学前一定要去死”的马月,李圣珍老师发现了她心中还有“希望”的东西在吸引着她。结果不仅挽救了马月的生命,还把她送进了北京一所名牌大学。
  周弘也是一位发现大师。他经常戴着千百倍的放大镜和望远镜寻找聋儿婷婷的优点,极大地激励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和毅力。
  孩子对成人特别是父母的评价十分敏感,你爱他、喜欢她、他通过你的眼神就能感受到。一旦接受了你爱的信息,你说什么他都能听到心里去。
  你把对孩子的要求变成鼓励,孩子一定会“配合你”。
  聪明的孩子是夸出来的,你往哪方面夸他,他就往哪方面努力,而且越来越努力,当然就变聪明了。
  笨孩子是骂出来的。你越骂他笨,他越失去自信,越不努力,就越笨,终于变成笨孩子了。
  如何没有赞扬和鼓励,任何人都会失去自信。

  八、让孩子承担责任习惯

  常听一些父母说:“我的孩子不孝顺”,“我的孩子做作业丢三拉四”,“我的孩子常丢东西”……并询问矫正办法。情况虽然不同,但原因大抵一致:孩子没有养成承担责任,对自己负责的习惯。
  责任心是做人的基础。要想子女成为一个好人,一个有用的人,就应教育他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对我们生活的地球负责。
  第一、加给责任。
  比如早上按时起床是自己的责任;学好功课也是自己的责任,所以回家后先做作业再玩;……。
  第二、“自作必须自受”。
  一位家长谈了她培养孩子责任的做法。
  学校排练节目,孩子走时却忘带录音带,当她打电话回家请妈妈送去时,家长坚决不同意。“是你忘记带,你自己回来拿”。从此以后孩子再不忘带东西了。
  孩子小学毕业时,经手管的钱差了200多元,学校已表态“算了”,可家长坚持让孩子一笔笔地查,最后补上了漏记的120多元。
  叫床的闹钟响了,但孩子仍然不起。家长就是不叫她,结果受到老师的处罚。因为按时起床是孩子的责任。
  第三、和孩子讲一讲自己的烦恼。
  不要总说“你还小,你不行”,“父母苦死累死也情愿”。而要将家中的困难告诉孩子,激发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分担一部分。
  只要放手锻炼孩子,敢于狠心压担子,孩子都会逐步坚强起来的。

  九、关心和引导孩子学习习惯

  据调查,因为喜欢读书而上学的学生中,小学生占8%,初中生占11%,高中生仅占4.3%.
  因而树立爱学乐学的态度至关重要。因为,从认识上、情感上、态度上有了这样准备,克服学习中的任何困难就轻松得我,自信得多。对于学习,许多人认为“学好了就能快乐”,其实反过来才对:“快乐了才能学好”。
  其次,主动学习形成主动人格。主动才会生动、活跃,主动才会创造发展。常说“笨鸟先飞”,其实先飞的多半是聪明鸟。他们考虑在前,行动在前,预习在前,事事主动,时时主动,总是立于不败之地。这样的“鸟”哪里笨呢!
  再次,培养兴趣。兴趣可以使进入对知识追求的痴迷状态。常说兴趣出勤奋,其实勤奋同样可以出兴趣。
  此外,讲究方法。方法是成功的金钥匙。花一点时间学习方法,其回报率是很高的。
  最后,心理健康是学习的助推剂。学一点人文科学,参加一些文体活动,结成健康向上的友伴群,都对学习有利。

  十、家校合作、沟通第一习惯

  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所以,必须经常沟通,形成同向合力,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首先,家长要从思想感情上信任学校,信任老师。要克服包庇自己的孩子,随便指责议论学校老师的不良言行。对学校、老师有意见时,要通过正常途径取得解决。
  其次,准时出席家长会,有专用的记录本(可从中了解孩子成长的过程)。平时、经常、主动与老师联系。
  第三,用感谢的方式提出孩子的正当要求,给够老师面子,因为家长面对的是“一棵树”,老师面对的是“一片林”,家校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有分歧是正常的。
  第四,理智地对待老师对孩子的负面信息。老师越是告状,家长越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和闪光的东西,以保护孩子的自信。


[ 本帖最后由 小资情调 于 2011-4-11 09:0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发表于 2011-4-11 12:59:11 | 只看该作者
常说兴趣出勤奋,其实勤奋同样可以出兴趣.
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逗逗1123 + 2 + 2 说的太好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发表于 2011-4-11 13:25:29 | 只看该作者
跆拳道5小时,羽毛球1小时,运动量够大的。出汗多吗,要适当注意补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楼主| 发表于 2011-4-11 14:21: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逗逗1123 于 2011-4-11 13:25 发表
跆拳道5小时,羽毛球1小时,运动量够大的。出汗多吗,要适当注意补充。


这是两天的运动量。跆拳道出汗要多一些,嗯,补水很重要。多谢提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5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19 , Processed in 0.086549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