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9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林格《教育是无用的--回归教育本质》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8 01:5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 育 无 用 总 结
一、        变教育者的“被动教”为孩子的“主动学”
人的生命发展规律在影响教育价值的因素中,有一个规律是居于核心与灵魂地位的,那就是人的主动性,它是人的素质核心。每个孩子都具有主动性,协助拓展孩子的主动发展可能,应当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人的内心世界由人的个性、需要、价值观、态度和动机等几个要素组成,前三个要素影响和决定了人的态度,态度是它们的综合与代表,所以态度是内心世界各因素的核心。人的主动发展,其内心世界的关键是态度,而态度又是“自主选择”得,这最能体现人的主动性的成分。态度跟外界诱因结合就产生动机。在外界时间、地点、条件都适合的情况下,动机就变成行为。
因此,我们唯一要做的事情,全面依靠孩子,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孩子的主动性,而不是控制它。
二、        孩子不爱学的根本原因,缺乏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对学习内容或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叫做学习兴趣,兴趣是人生普通但神奇的“方向盘”,对人的知识的增长、智能的提高、情感的调动、品格的形成、潜能的发挥等,都起着巨大的作用。从社会角度来看,兴趣是爱学、会学的重要基础,是终身学习的人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
怎样把学习变成孩子内心真正的渴望,是所有教育者最为困惑的问题。为孩子购置一些具有娱乐功能的学习机,解决的仍然是表面问题。要真正地改变人,必须从人的内心深处下工夫,那就是——利用人的生命发展中的主动性规律。
除了释放束缚孩子主动性的“紧箍咒”,激发孩的子兴趣,无非有三种思路:一是感觉引导,二是降低难度,三是协助孩子发掘学。
三.理想教育永不过时
不同层面的理想不分高低,都很好,但都有缺陷和不足。不过,一个人如果没有大理想,就没有气势;没有中理想,就会缺乏计划性;没有小理想,就不会勤奋。因此,理想牵引越早越好,教育者要尽早在孩子的内心装一个发动机。
三,教育的本质是心灵感应
经常有人问我,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通常会用四个字来回答——心灵感应。心是一切经验的基础。说到底,心性就是万事万物的本质。教育,应当回归到心灵深处。回归心灵深处,说起来简单,其实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的彻底改变,从向外看转为向内看,从关注向外的索取追求到凝神触摸自己的内心生命,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过去几十年的教育从未把孩子看作教育的主体,以知识为中心人为设计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只是把孩子当作知识的接收器,而不是知识的主宰者。因此,孩子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被教育”的对象,孩子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毫不客气地说,如果他们的心灵没有被教育者感应到,一切的教育是没有用的,教育本真将离我们越来越远。
1孩子的反叛,往往因为教育者说话太多。很多家庭教育的无效,甚至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情绪反感,是因为父母说得太多。学校教育的低效,也来自于老师们一刻不停地耳提面命。修炼自己的教育状态,实现“闭着嘴说话”,才能赢得孩子的尊敬,尽管这并不容易,但需要我们渐修、渐悟。
唠叨”很可能是当前中国家庭教育的第一难题,解决家长“唠叨”的问题,说大一点,是解决家庭教育困境的一个突破口。由于特殊的原因,这位母亲体会到了“沉默”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闭着嘴说话——我们经常说到的“沉默是金”,对教育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2.要让孩子敞开心灵,教育者自己必须变得柔弱起来
要孩子的心灵乐于依靠,教育者应有一个美德,那就是——让自己变得柔弱起来。因为,只有自己的内心变得柔弱了,才能缩小孩子的心灵与你的心灵之间的距离,才能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内心柔弱者,流露出来的是高贵柔和的气息,这种柔和的气息,才能把精神的能量渗透到孩子的心灵深处。很多家长和教师,唯恐在孩子面前不能立威,习惯于高高在上,习惯于无所不知,面对孩子犯下的错误往往疾言厉色,仿佛全天下的真理都掌握在手。这样的教育者,是让孩子害怕的,而绝不是让孩子亲近;让孩子厌烦,而绝不让孩子信任;让孩子关闭内心,而不是感知到你的爱和鼓励。这样的教育者,无论多么辛苦,有着多么朴素或者伟大的动机,都在从事失败和错误的教育。
3.精彩的教育,是传递精神能量
我们平常说一个人有气场,就是指这个人的能量在扩散、传递给周围的人。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能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
无数事实证明,只要让孩子感应到你真的在乎他,他就不会让你太失望。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情感受到重视。我们可以做的最伟大的事情,莫过于让别人知道他们能够爱并且被爱着。在交流中,无声的行动有时能与话语一样重要,起到交流的作用,更能够体现对孩子的爱和赏识。
教育者需要先打开心门,不可抱着一颗焦躁的心来面对孩子,我们需要从身上流露出一种温暖平和,需要让孩子感受到“阳光”。
让孩子感受到精神能量,不仅是让孩子知道你在关心他,而是你真正理解他,知道他的难处,了解他的希望和梦想,鼓励他;让孩子从教育者身上知道,人有尊严,有力量,可以突破面前的一切困境。而且,人们互相的善意和爱,能让人焕发出特别的光彩。
回归教育的纯真,就是以自己的平静心情,培养孩子的平和心态。对于教育者来说,更需要静心、收心,需要控制情绪,否则,再好的教育内容在坏情绪的作用下,都会变得令人生厌。
教育者情绪化,是很常见的事,也是消散人的“气韵”的第一大敌。控制情绪是教育者的基本功,教育者自己需要首先牢牢记住。不少家长跟我反映孩子的问题,说着说着情绪就很激动。他们也会反省自己,但往往是轻描淡写地说:“我这个人情绪上来之后就控制不住。”家长总是认为孩子还小,不声色俱厉地说,孩子就记不住。但是孩子的自尊心远比家长和们想象的要强,如果一个家长情绪失控,口不择言,对孩子的伤害往往会是根本上的,甚至会让孩子产生终生的自卑感和负罪感。孩子的心灵是柔软的,如果一开始的成长就是一面布满了漏洞的墙,他也许需要用一生的力量去修复那些伤害。
静水流深,除了湍急的水流有力量之外,看起来平静的水流更有不可抗拒的力量。暴跳如雷是一种懦弱无能的表现,孩子在最初的恐惧之后,接下来考虑的就是如何逃避,甚至会毫无心理障碍地撒谎,推卸责任。我相信,当严厉的家长和老师们看到孩子们从恐惧到无所谓,再到不屑时,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1,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来自良好的父子和谐关系,其核心就是一切从尊重孩子开始。
2.控制情绪是教育者的基本功,教育者自己需要首先牢牢记住,孩子的自尊心远比家长和们想象的要强。
3,培养孩子的第一目标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4.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反复成功培养天才,反复失败培养庸才,自信心来自不断的成功体验。
5. 责任心是人成功和幸福的基础,对于孩子来说,责任就是主动处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一个孩子缺乏责任心,主要是家长剥夺了孩子责任心,其一方法不当,其二包办太多。
6.责任心稳固于“在错误中受到惩罚因而内疚”,因此,教育也需要惩罚(并非体罚)
7.我们唯一要做的事情,全面依靠孩子,保护孩子的主动性,建立责任感,唤醒孩子的自觉意识,实现自觉管理获得永不枯竭的动力和热情,变教育者的被动教”为孩子的“主动学”。
8.理想教育永不过时,第一树立心灵的灯塔,第二形成目标管理的习惯
9.修炼自己的教育状态,实现“闭着嘴说话”,才能赢得孩子的尊敬,尽管这并不容易,但需要我们渐修、渐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9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4:53 , Processed in 0.13188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