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将旧物品及农场采摘的农场品,拿到集市中去交易以获得基本生活资料,最后让孩子用所得生活资料自给自足。通过亲身体验市场行为中最原始的农业社会式的生产、交易和物物交换的过程,让孩子体会劳动的意义,感受生活中的经济学,懂得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无获的道理。 1、锻炼孩子的意志力,提高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2、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独立生存等方面的能力; 3、让孩子初步了解和学习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经济原理,培养数学运用能力; 4、让孩子体会劳动的意义,明白劳动创造价值的道理! 1、制作、印发穿越文明之旅——农业社会的交易和交换体验主题活动家长函。家长函中详细介绍活动流程、注意事项和意义等,并特别注明报名参加活动的孩子,要在周二上学时带上想要出售的旧物品、自己的作品(包括绘画作品、手工作品、小模型等)或者制作手工艺品的材料和工具等,以备活动时使用。 2、提前协调好场所、班车、人员等,备好活动所需物品。
7:30—9:00 家长将交易日所用旧物统一交到主班处
16:30—17:00 在博苑实验幼儿园吃晚饭,让孩子们整理此行所带的物品。 17:00—17:45 制作课。制作物品标签,讨论物品售价等。 19:00—19:45 在小农场的大厅内集合,教师介绍原始部落物物交换的具体情况如下: 原始的部落之间的物物交换的过程,并不像我们习惯中想像的那样,两个部落一边来一个人,一个人牵一只羊,另一个人举着两把斧子。然后两个人相互一换就OK了。根据史料所记载,首先,原始社会个氏族之间的物物交换的情况是微乎其微的,人们很少会交换物品。其次,每一次的物物交换,并非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确切的说,是发生在两个氏族之间的。两个氏族,会分别派自己氏族的六名长老随同前去。第三,物物交换的过程是非常正式的。双方会在正午的时候,先开始跳舞,用当时最隆重的仪式开场,进而才交换物品。第四,原始人交换物品,并不像现代人这样,一方先给,另一方随后。他们的方式是,牵羊的一方继续牵着羊不放手,同时,另一只手握住自己的交换目标——斧子,同样的,举着斧子的一方继续举着斧子不放手,同时,另一只手抓住牵羊的缰绳。都准备好后,双方“一、二、三”一起放手。也就是说,那真是完完全全不含水分的“一手交羊一手交斧”的过程。
小朋友已经明白了六位部落长老在交换中的重要性,那么现在每六个人一组,分别充当自己部落的长老,来进行物物交换的活动。
(1)村长:一名。要求有威信、有责任心,总体负责小组工作,与老师沟通,小组最高决策者; (2)会计:两名。要求细心、负责、数学计算能力强,负责为小组收钱、记账、管理财务; (3)宣传委员:两名。要求乐观、积极、外向、多才艺、善于与人沟通的,对小组在集市中产品的销售和交换起主要作用,具体负责吆喝、叫卖、向顾客推销、直接与顾客交易交换等工作; (4)治保主任:一名。要求细心、负责、机灵警觉、体力充沛,负责小组的产品、人员、财物等一切安全工作。 接下来,两个部落为一个交换小团体,分别做模拟原始部落物物交换场景的游戏。 指导孩子整理、统计本组可供出售的玩具、作品,归类整理 为了保证交易、交换的顺利进行,带队教师事先到集市上选好交易的位置,带领孩子到达集市,全程要拍照、录像,并随时更新微博。 7:30 再次明确各小组内部成员的分工,各尽其职,带好各组的作品、农产品前往集市。 8:00—10:30 各组分工售买,分工包括负责与顾客交流、负责财务管理、负责后勤服务等。 10:30 每小组的会计大致总结本组的收获情况,报告村长,然后用各组的盈利在集市上购买中午和晚上做饭的材料。 11:00—13:00 返回小农场,午餐。各小组用自己交易和交换所得产品,生火做饭,分工协作,多得多食。 (1)核算小农场采摘产品:萝卜、黄瓜、豆角等的交换和交易的价格。 (2)统计玩具、书画、手工作品的定价和出售的价钱之间的差距? (3)让孩子总结自己小组的交易和交换的所得,并计算出盈利。 16:00 各小组汇报自己的盈利情况,评选出最佳销售小组,并颁发奖章!
教师在颁奖之后,利用PPT简单讲解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商业社会,商品贸易的简单原理,让孩子明白商业社会发展的大致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