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26个半月。
最近一两个星期,发现我儿子很好斗。在之前,和小朋友抢玩具都是他哇哇大哭的那个,再小点的时候也都是和他一起常玩的小朋友欺负的对象。当时心里也有些着急,觉得老这样被欺负,不知道维护自己的玩具就知道哭也不行啊,但一直也还是没管,只是有时候告诉他要保护好自己的玩具,但也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大家一起玩才有意思。
今天和常玩的一个小朋友一起玩,比我家还小半个月(也是挺厉害的),下午在小朋友家玩,她那个玩具手机打电话,儿子也想玩,问她要,小姑娘就不给,儿子就要去拖(挂脖子上),小姑娘就挥动着小手乱舞,也碰到了儿子的脸,只见儿子一把抓住小姑娘的头发(很漂亮的头发,到脖子),小姑娘一下子就哭了。我当然上前干涉了,抱起了小姑娘,哄好了后过来批评了儿子,然后和他好好说好朋友一起玩不能打架,玩具轮着玩,但是如果是别人的玩具可以拿自己的玩具交换,如果不愿意就算了,可以玩别的玩具(说的是不是太长了)。然后让儿子道歉,拉手言和。不过一转眼小姑娘还是报仇了,她和儿子抢儿子的一根断了的扫把杆子,儿子是拿来当望远镜。儿子就死拽着不放,因为他刚刚打了小姑娘,我就用力把儿子的小手掰开了,说让妹妹玩一玩吧,轮着玩。我正和儿子说这话呢,小姑娘也冷不丁的用这个杆子打了儿子一下,划到了额头,大哭,这回小姑娘也过来道歉,还让儿子不哭,拉手言和(在我交涉下)。
晚上两个人还是一起玩(两个人不在一起的时候经常要找对方),先是儿子坐上了一个小推车,小姑娘要骑,就拖儿子下来,怕两个人又打上了 ,先对小姑娘说:让哥哥坐,你来推,两个人一起玩。小姑娘执意要坐,只好又和儿子商量,让妹妹坐,他来推。儿子同意了,后来就维持这局面,不一会儿子也要坐了,小姑娘也不肯下,她妈妈也让她让一让,不肯(不是在边上说的,隔了些距离),然后儿子就想抢车子了,小姑娘又两只手乱舞。结果儿子又一把抓住她的头发。我过去拿起儿子的小手拍了两下,然后轻轻又稍用力的抓了下他的头发,说如果妈妈这样抓你的头发会疼吗,是不是疼,你用力抓妹妹的头发会很疼的,妹妹是你的好朋友啊。 后来儿子也说对不起,然后还说:不要哭了,奥! 说奥的口气真挺搞笑的。
其实重点不是说这打架的事,而是想讨论标题的内容,但也请大家帮看看,我在处理孩子们之间的矛盾冲突中是否得当。
儿子为什么从一个被欺负的“谦谦君子”变成了一个好斗的“勇士”了呢。(主动打小朋友也很少)
在家里我们很少说“打”这个字,打他更是少之又少,绝对是寥寥,不能说没有,最多也是拍下屁股。按道理应该不是因为在家里遭遇“打”才使得他想用武力解决问题的。
但在今晚的亲子阅读中让我意识到了什么原因让他产生这些变化的(也不能说变化就完全是不好的,一是这个现象和他这个年龄段特征也有关系,二是:也应该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吧)。
今晚读的一本超级冒险王《扎西和巨人》,发现里面有大下巴巨人的太太因为和大下巴争执谁的肉团子好吃的时候,太太一把抓住大巨人的头发的画面。突然意识到,儿子的这个抓头发的动作是不是源于这里???!!!极有可能!
这本书是我们国庆去图书馆借书的时候(我找的都是绘本),儿子看到了这本书要我借,我当时随便翻了翻,觉得是文字比较多的,应该是桥梁书,既然他喜欢就借回去看看,也想试一试这么长的文字他能不能接受(不识字,我读)。结果儿子很喜欢这本书,第一次就坐在我腿上听我读完了,还有重复读过。这本书就放在沙发上,他经常还站在沙发边翻翻(看图片),这不今天晚上又读了。这本书里应该是在赞扬扎西勇敢,善良,热情的,但里面有“杀死”,“打”等等之类的文字,甚至还有这样的图片,我就在想,这本书适不适合读给2周多点的孩子听,晚上问他谁把大下巴太太从笼子里放了,他说是扎西。
之前在看洪恩迪斯尼英文电影 Jungle book那部,看到那个男孩在一群牛的飞奔中向那只大老虎头去自己做的长木枪的时候,这个场景他要我重复播放,而且还开怀大笑。
在大概周半多我给他放狮子王,但后来看到狮子王的场面也很血腥的,有点受不了。后来就咨询田田妈(tiantian03),因为之前就看到她说过在给田田这块田下种的时候每次都是小心谨慎的,在五岁前都很少给看这些场面。后来就没给看。
晚上还读了《巴巴爸爸的马戏团》,里面有个英勇的骑士大战大恶龙的情节。是不是也算打斗呢?
不知道各位妈妈在和孩子的亲子共读或者给孩子选书的时候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儿子现阶段的好斗(主动攻击不多) ,可能也具有成长具有阶段性,另一方面出于妈妈的自私,孩子也总不能在外面都处于弱势,被欺负的吧。所以我也不能说这一点不好,但也不能说这很好,也很矛盾。因为看英文动画片比较多,他是知道:It issomeone's turn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