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听语漫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行与知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0-10-11 17:09:16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听语前辈的意思
让孩子读经可以,但不是为了读经而读经
父母应该领在前头,将经典融入到生活中去
在平时的生活中来影响孩子呢

昨晚看了这个帖子有点困惑
大家讨论的都比较高深,可能在佛、哲学等方面都颇有造诣
看了小鸟的帖子(其实蛮喜欢这种思维方式,但最多自己只能看看,自己是不具备的)
有点搞不清,您到底是支持读经呢,还是反对读经
如果支持读经,那么这个经应该怎么读
如果反对读经,是反对读经这件事,还是反对大量读经
有点糊涂,望指点一二
我是工科生,在文科等方面就是个高一的水平,因为高二就分文理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0-10-11 17:31: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听语漫步 于 2010-10-11 07:58 发表

二位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
昨天回来之后看到二位的辩论比较转向

...



说实话,得一的大部分发言,我根本不知道她到底在说些什么,怎么可能辩论,顶多算各说各话而已——她很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她正在说着【自己都没弄明白的概念】。比如,同样的词语在儒释道三教的教义里,意义上也许存在着很大差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0-10-11 18:30:3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18:42:46 | 只看该作者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知易行难
所以行在先自然会知
而知在先,一旦超出了孩子能力就会出现偏差

我们的应试教育就是先灌输了知识
结果孩子开始厌学
如果孩子经过自己的实践,费尽千辛万苦才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得到了知识
孩子才会懂得知识的珍贵
才会自发的去学习去不断的探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0-10-11 18:44: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新叶 于 2010-10-11 17:09 发表

看了小鸟的帖子(其实蛮喜欢这种思维方式,但最多自己只能看看,自己是不具备的)
有点搞不清,您到底是支持读经呢,还是反对读经
如果支持读经,那么这个经应该怎么读
如果反对读经,是反对读经这件事,还是反对大量读经
...



小鸟支持读经还是反对读经,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小鸟说的是不是真话、实话。
假如我说的是假话空话,或者,甚至意识不到自己在说假话空话,那么,纵然我支持读经,也只是虚伪支持。
假如我说的是真话实话,那么,即便我被认为反对读经,真诚的价值仍然闪闪发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18:49:50 | 只看该作者
我不反对读经
但是读经的方式方法还是需要斟酌的
千万别让小小的年纪就像个老学究
成天摇头摆尾的读经背经
结果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什么在做什么怎么做
那就不仅浪费了孩子大量的童年时光
而且耽误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bwwdxs + 2 + 2 严重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0-10-11 20:49: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传说中的小鸟 于 2010-10-10 17:15 发表



让孩子更多地接触社会,在【为社会做贡献】中体验【贡献】,在【扶助老弱残障人群】时激发【同情】——这些实践,可以让孩子们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体验【道德感】,帮助他们积累更丰富的生活经验(顿悟 ...


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家长的高度,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具有这样的素质和能力啊,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家长而已

{一个自己身上的例子,我母亲告诉我如果在马路上看到有老人乞讨,即使是骗人的,都要给点钱
有一天我和老公抱着两岁的儿子进入闹市区,人多吵杂,我看见一个年纪稍大的人
对老公说:身上有一元钱吗,让小宝给这个乞讨的吧。
老公颇不以为然,脚步没有停顿:哎呀,走吧,现在都是骗子。
我也没有争执,随着他走了。}

家长没有这样的高度,且还对孩子负有教育的责任感
那也只能寻找一种自己能操作的方式
个人认为这种比把孩子扔给教育机构总要好
而把孩子扔给教育机构的总还是比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好吧
相比较后面的种种,家长身体力行带着孩子读经可算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方式
至于读经的方法和强度,也只能在前行中摸索了
总也找不到的,最后也只有放弃,只能放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0-10-11 22:4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新叶 15#、27#

新叶:如果是理智康健的父母带领孩子大量读经呢?
小鸟:你如果见过,请告诉我。


新叶: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家长的高度,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具有这样的素质和能力啊,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家长而已
小鸟: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家长的高度,没有任何规定说,不允许每一位家长主动超越自己,普通不表示我们甘愿放弃创造

新叶:家长没有这样的高度,且还对孩子负有教育的责任感,那也只能寻找一种自己能操作的方式
小鸟:真实的责任感,一定会逼迫你去突破自己,否则,那就是虚妄不实的责任感。




小鸟:重要的都已说,去做。其他的就不回复了

[ 本帖最后由 传说中的小鸟 于 2010-10-11 23:0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1-9-28 09:18: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听语漫步 于 2010-10-11 10:42 发表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知易行难
所以行在先自然会知
而知在先,一旦超出了孩子能力就会出现偏差

我们的应试教育就是先灌输了知识
结果孩子开始厌学
如果孩子经过自己的实践,费尽千辛万苦才通过自己不断努力 ...



看校长的帖子,总是给人很多启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1-11-11 11:10:41 | 只看该作者
还是先做好自己吧,读经典需要的鲜活的体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2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1:53 , Processed in 0.07731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