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23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允许失败 允许脆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0-9 08:32: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允许失败 允许脆弱 杜海玲 有一个中国的年青人,从小就十分优秀。他来到日本留学,在名校里一路过关斩将,是尖端科学界前途无量的尖子生。在今年,他遇到些挫折,随之轻生了。他的亲人不同意写进报道里,因为,在他的家乡,没有人知道他是自杀。   在电话里,他的母亲对我说了许多话。悲痛的母亲泣不成声,叫人心有戚戚。白发人送黑发人,人间至哀莫过于此。在我答应她不报道并放下电话以后,这位母亲凄楚的声音还在我耳旁萦绕,她重复着“我的孩子从小到大都特别优秀啊”。   我同情这位母亲,但是对于她极力隐瞒孩子的自杀,我不以为然。她强调,这是因为她的孩子是一个从小就非常优秀的孩子,一个要强的、要面子的孩子,她的意思是,为了保全她优秀要强的孩子的面子,她作为一个母亲,做了必须做的。   或许有些不敬的是,我认为她的孩子连命都不要了,又哪里还会在乎面子?要面子的是这位母亲,她无法接受她优秀的孩子的失败,无法接受她要强的孩子的脆弱──我当然不能这样对她说。她问我是否能理解一颗母亲的心,是否理解她不允报道,我答“理解”。她的价值观已是根深蒂固,又是在丧子巨痛中,没有人忍心说一个“不”字。   想象一位绝望的母亲捧着骨灰回乡以后,还要向来吊唁来唏嘘的乡里说谎,诉说孩子如何在日本生病,最终不治,诉说孩子的优秀,老师的夸奖,同学的尊敬,那该是炼狱一般的心情。这肝肠寸断的母亲,叫人心痛;她的死后也未被她全盘接受的孩子,更叫人心痛──也许稍有偏颇,但我可以认定八九不离十的是,这位要强的母亲以优秀的孩子为荣,一直以来,她肯接受的是按照她的心愿或者设定的路线走着的孩子。在这样一条优秀的路上,不可以脆弱,不可以失败。   我虽然不忍心对那位母亲说“ 不”字,但深感人可以允许脆弱,也允许失败,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有句俗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颇有惋惜意,其实,我觉得南墙就是用来撞的,南墙撞了,人便成长了。   日本著名精神科医生?藤学的新书《男人的误解》中提到,一直逼迫自己坚强并成功的“男人味”是一种病。一点一点受挫折,隔三差五脆弱一下,就不至逼迫自己太甚,郁积过多负面情绪而滋生轻生念头。若是为人父母,更须接受孩子的失败,允许孩子脆弱,避免心理阴影和恶劣结果。真正的强大只能在家人的爱与接纳,以及外界的挫折磨练里一点一滴孕育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4-10-9 08:34:35 | 只看该作者
挫折教育对孩子多么重要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10-9 08:47:29 | 只看该作者
兄弟~你以后一定是个称职的老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4-10-9 20:53:21 | 只看该作者
lahu+-->引用:lahu 兄弟~你以后一定是个称职的老豆.  

谢谢大哥,小弟一定尽力去作,还望大哥今后多多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10-9 21:01:46 | 只看该作者
教育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也是一门艺术,也是我们大家聚在这里的原因。

看了楼主的帖子有想法、有感触,我想楼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顶!希望更多的人看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4-10-9 22:06:40 | 只看该作者
SummerCool+-->引用:SummerCool 教育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也是一门艺术,也是我们大家聚在这里的原因。 看了楼主的帖子有想法、有感触,我想楼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顶!希望更多的人看到!
那就置顶一段时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4-10-11 21:30:33 | 只看该作者
挫折教育的确值得重视,现在的孩子太以自我为中心,家长也偏重知识的教育,不太重视性格的教育,现在有一句话叫性格决定命运,这两天正在看射雕英雄传,对比郭靖和杨康的命运,应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4-10-12 10:06:25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提倡“多元化智能”教育理念,一个孩子的素质不仅仅是体现在学习上,还有许多方面问题同样需要作父母的关注,对待孩子需要父母进行创造引导式的教育。
  其实我们生活中每一件小事都可成为一次教育孩子的绝佳机会,关键是我们作父母的常常不能以轻松的心态来陪伴孩子生活学习,因而对孩子的一切不是欣赏而是评价,不是引导而是领导,在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作用下势必会令我们在孩子的教育方式上走样。
  在如何对待孩子的挫折和失败问题上,只要我们还能带着象以前欣赏孩子蹒跚学步的心态,我想一切都简单了,孩子和父母的沟通就会通畅。
  我和妻一直在努力坚持这样做,我的作法是:平常与孩子平等交流,多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多鼓励孩子,告诉她正常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3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4-6-2 00:22 , Processed in 0.077956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